前大灯、照明系统和车辆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7081177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15 15: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车辆的照明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前大灯、照明系统和车辆。所述前大灯包括照明组件(1)、壳体(2)、散雾机构(4)和灯罩(3),所述灯罩(3)罩设在所述壳体(2)上以共同形成安装所述照明组件(1)和散雾机构(4)的腔室,所述照明组件(1)设置为能够发射可见光(6)并且使所述可见光(6)照射在所述灯罩(3)上以用于照明,所述散雾机构(4)设置为能够加热所述灯罩(3)以消散所述灯罩(3)上的雾气。该前大灯通过设置散雾机构,使得前大灯在保证照明的前提下还能够通过加热灯罩来消散灯罩上的雾气,避免了现有技术中LED前大灯的灯罩出现“起雾”和“流挂”等不良现象,保证了前大灯的照明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前大灯、照明系统和车辆
本技术涉及车辆的照明设备
,具体地涉及一种前大灯、照明系统和车辆。
技术介绍
随着汽车的使用越来越广泛,人们对汽车提出了越来越高的使用要求。其中,前大灯作为关键的照明设备,成为了汽车的核心部件。目前,LED前大灯具有光照亮度更高、承受高强机械冲击和震动性能更强、使用寿命更长等显著优势,因此,LED前大灯得以在汽车中广泛应用。但是,车辆行驶时,前大灯的灯罩会因为LED前大灯的持续照射而内侧温度升高,致使灯罩的内外两侧温差较大,造成了LED前大灯频繁出现“起雾”和“流挂”等不良现象,降低了LED的照明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LED前大灯的灯罩频繁出现“起雾”和“流挂”等不良现象的问题,提供一种前大灯、照明系统和车辆,该前大灯通过设置散雾机构,使得前大灯在保证照明的前提下还能够通过加热灯罩来消散灯罩上的雾气。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一方面提供一种前大灯,所述前大灯包括照明组件、壳体、散雾机构和灯罩,所述灯罩罩设在所述壳体上以共同形成安装所述照明组件和散雾机构的腔室,所述照明组件设置为能够发射可见光并且使所述可见光照射在所述灯罩上以用于照明,所述散雾机构设置为能够加热所述灯罩以消散所述灯罩上的雾气。可选的,所述散雾机构设置为能够发射红外线以加热所述灯罩。可选的,所述散雾机构包括第一红外线灯和第一光镜组件,所述第一红外线灯通过所述第一光镜组件安装于所述壳体,所述第一红外线灯设置为能够发射红外线并且将所述红外线照射到所述第一光镜组件,所述第一光镜组件设置为能够改变所述红外线的光路以使得所述红外线能够照射所述灯罩。可选的,所述散雾机构包括散热件,所述散热件安装于所述第一红外线灯处以用于对所述第一红外线灯进行散热处理。可选的,所述散雾机构包括第二红外线灯,所述照明组件包括可见光灯和第二光镜组件,所述可见光灯通过所述第二光镜组件安装于所述壳体,所述可见光灯设置为能够发射可见光并且将所述可见光照射到所述第二光镜组件,所述第二红外线灯设置为能够发射红外线并且将所述红外线照射到所述第二光镜组件,所述第二光镜组件设置为能够同时改变所述可见光和红外线的光路以使得所述可见光和红外线能够照射所述灯罩。可选的,所述可见光灯包括印制电路板以及用于发射可见光的第一电子器件,所述第二红外线灯包括用于发射所述红外线的第二电子器件,所述第一电子器件和第二电子器件分别与所述印制电路板电连接以分别发射可见光和所述红外线。可选的,所述照明组件包括多个所述可见光灯,所述第二红外线灯包括分别与多个所述可见光灯一一对应设置的多个所述第二电子器件;和/或,所述照明组件包括散热器,所述散热器安装于所述印制电路板的下方以进行散热处理。本技术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照明系统,所述照明系统包括所述的前大灯。可选的,所述照明系统包括控制单元、照明开关和散雾开关,所述控制单元分别与所述照明组件和所述照明开关电连接,以使得所述照明开关能够通过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所述照明组件的启闭,所述控制单元分别与所述散雾机构和所述散雾开关电连接,以使得所述散雾开关能够通过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所述散雾机构的启闭。本技术第二方面还提供了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所述的照明系统。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一种前大灯、照明系统和车辆,该前大灯通过设置散雾机构,使得前大灯在保证照明的前提下还能够通过加热灯罩来消散灯罩上的雾气,避免了现有技术中LED前大灯的灯罩出现“起雾”和“流挂”等不良现象,保证了前大灯的照明效果,优化了用户体验。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前大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的前大灯的印制电路板的俯视图;图3是本技术提供的另一种前大灯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所示的前大灯在A-A处的局部剖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照明组件;2、壳体;3、灯罩;4、散雾机构;5、透光镜;6、可见光;7、红外线;8、印制电路板;9、第一电子器件;10、第二电子器件;11、散热器;12、线束;13、反射碗;14、饰圈;15、近光灯;16、远光灯;17、散热件;18、第一红外线灯;19、第一光镜组件;20、第一反光碗;21、第一透光镜。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前大灯,如图1和3所示,所述前大灯包括照明组件1、壳体2、散雾机构4和灯罩3,所述灯罩3罩设在所述壳体2上以共同形成安装所述照明组件1和散雾机构4的腔室,所述照明组件1设置为能够发射可见光6并且使所述可见光6照射在所述灯罩3上以用于照明,所述散雾机构4设置为能够加热所述灯罩3以消散所述灯罩3上的雾气。该前大灯通过设置散雾机构,使得前大灯在保证照明的前提下还能够通过加热灯罩来消散灯罩上的雾气,避免了现有技术中LED前大灯的灯罩出现“起雾”和“流挂”等不良现象,保证了前大灯的照明效果,优化了用户体验。在另一实施例中,散雾机构4设置为能够发射红外线7以加热所述灯罩3,使得散雾机构4能够通过红外线为灯罩3提供足够的热量,有利于灯罩快速升温,消除了灯罩3出现水汽凝结形成的雾气,有效地防止了前大灯的灯罩出现“起雾”和“流挂”等不良现象,保证了灯罩在外部环境潮湿、寒冷或者驾驶人员发生灯罩起雾等情况下的照明效果。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具体实施方式,如图4所示,所述散雾机构4包括第一红外线灯18和第一光镜组件19,第一红外线灯18通过所述第一光镜组件19安装于所述壳体2,所述第一红外线灯18设置为能够发射红外线7并且将所述红外线7照射到所述第一光镜组件19,所述第一光镜组件19设置为能够改变所述红外线7的光路以使得所述红外线7能够照射所述灯罩3,通过将散雾机构4独立于前大灯的照明组件1设置,在不影响前大灯原有的照明灯进行正常照明的前提下,还能使得第一红外线灯18对灯罩进行加热散雾处理,优化了用户体验,结构简单,便于制作。其中,第一红外线灯18设置为各种适用于车载安装的红外线灯;第一光镜组件19设置为前大灯中各种常规的设置方式,例如,包括第一反射碗20和第一透光镜21,第一反射碗20设置在第一红外线灯18的上方,以接收并且反射第一红外线灯18发出的红外线7,第一透光镜21设置在第一反射碗20的开放侧并且位于第一反射碗20和第一红外线灯18之间,以将第一反射碗20反射出来的所述红外线7折射到灯罩3,使得红外线7能够加热灯罩3以进行散雾处理;进一步的,第二光镜组件包括饰圈14,用于固定第一透光镜21。另外,前大灯可以根据需求进行合理设置,例如,如图3所示,前大灯的照明组件1可以同时包括近光灯15和远光灯16,以用于照明;在此基础上,前大灯的散雾机构4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合理设置,例如,可以设置单一的第一红外线灯18用来消散灯罩3的雾气,或者是,还可以设置多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前大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大灯包括照明组件(1)、壳体(2)、散雾机构(4)和灯罩(3),所述灯罩(3)罩设在所述壳体(2)上以共同形成安装所述照明组件(1)和散雾机构(4)的腔室,所述照明组件(1)设置为能够发射可见光(6)并且使所述可见光(6)照射在所述灯罩(3)上以用于照明,所述散雾机构(4)设置为能够加热所述灯罩(3)以消散所述灯罩(3)上的雾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前大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大灯包括照明组件(1)、壳体(2)、散雾机构(4)和灯罩(3),所述灯罩(3)罩设在所述壳体(2)上以共同形成安装所述照明组件(1)和散雾机构(4)的腔室,所述照明组件(1)设置为能够发射可见光(6)并且使所述可见光(6)照射在所述灯罩(3)上以用于照明,所述散雾机构(4)设置为能够加热所述灯罩(3)以消散所述灯罩(3)上的雾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大灯,其特征在于,所述散雾机构(4)设置为能够发射红外线(7)以加热所述灯罩(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前大灯,其特征在于,所述散雾机构(4)包括第一红外线灯(18)和第一光镜组件(19),所述第一红外线灯(18)通过所述第一光镜组件(19)安装于所述壳体(2),所述第一红外线灯(18)设置为能够发射红外线(7)并且将所述红外线(7)照射到所述第一光镜组件(19),所述第一光镜组件(19)设置为能够改变所述红外线(7)的光路以使得所述红外线(7)能够照射所述灯罩(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前大灯,其特征在于,所述散雾机构(4)包括散热件(17),所述散热件(17)安装于所述第一红外线灯(18)处以用于对所述第一红外线灯(18)进行散热处理。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大灯,其特征在于,所述散雾机构(4)包括第二红外线灯,所述照明组件(1)包括可见光灯和第二光镜组件,所述可见光灯通过所述第二光镜组件安装于所述壳体(2),所述可见光灯设置为能够发射可见光(6)并且将所述可见光(6)照射到所述第二光镜组件,所述第二红外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挺李跃张伟荣李家豪卢盛宁陈晨
申请(专利权)人:恒大恒驰新能源汽车研究院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