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前照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004100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8 17:0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能够提高出射的光的配光图案的变化的精细度的车辆用前照灯。车辆用前照灯(1)具备:第一光源(41);第二光源(42);第一反射器(50),其将从第一光源(41)出射的光反射;配光图案形成部(70),其具有由能够独立地切换倾倒状态的多个反射元件(74)的反射面(74r)构成的反射控制面(71S),并且利用反射控制面(71S)反射从第二光源(42)出射的光并出射具有与多个反射元件(74)的倾倒状态对应的配光图案的光(L2B);以及投影透镜(80),其供被第一反射器(50)反射的光(L1A)以及从配光图案形成部(70)出射的光(L2B)透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辆用前照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辆用前照灯。
技术介绍
作为以汽车用前照灯为代表的车辆用前照灯,已知能够使出射的光的配光图案的一部分变化的车辆用前照灯。在下述的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这种车辆用前照灯。下述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车辆用前照灯具备第一光源、第二光源、反射镜和投影透镜。反射镜反射从第一光源出射的光,第二光源由在左右方向上并列的多个发光元件构成。在该车辆用前照灯中,由反射镜反射的光以及从第二光源出射的光透射投影透镜,利用透射该投影透镜后的这些光形成远光的配光图案。而且,该车辆用前照灯通过控制多个发光元件各自的点亮和熄灭,能够使远光的配光图案变化为该远光的配光图案的一部分缺失的配光图案。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7/104679号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欲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车辆用前照灯中,如上所述,通过对第二光源的多个发光元件各自的点亮和熄灭进行控制而使出射的光的配光图案变化,因此能够变化的配光图案依赖于发光元件的大小。一般来说,存在难以使发光元件小型化的倾向。因此,这样的车辆用前照灯存在难以使配光图案精细地变化的倾向,例如有时驾驶员会对配光图案的变化产生不协调感。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出射的光的配光图案的变化的精细度的车辆用前照灯。用于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车辆用前照灯的特征在于,具备:第一光源;第二光源;第一反射器,所述第一反射器将从所述第一光源出射的光反射;配光图案形成部,所述配光图案形成部具有由能够独立地切换倾倒状态的多个反射元件的反射面构成的反射控制面,并且利用所述反射控制面反射从所述第二光源出射的光并出射具有与所述多个反射元件的倾倒状态对应的配光图案的光;以及投影透镜,所述投影透镜供被所述第一反射器反射的光以及从所述配光图案形成部出射的光透射。在该车辆用前照灯中,被第一反射器反射的光以及从配光图案形成部出射的光经由投影透镜出射。因此,该车辆用前照灯能够利用这些光形成特定的配光图案。另外,该车辆用前照灯能够通过控制多个反射元件的倾倒状态从而变更从配光图案形成部出射的光的配光图案。因此,该车辆用前照灯能够变更利用出射的光形成的特定的配光图案。此处,一般而言,容易使反射光的反射元件比出射光的发光元件小。因此,与配光图案形成部通过控制多个发光元件的各自的点亮与熄灭从而使出射的光的配光图案变化的情况相比,该车辆用前照灯能够提升从车辆用前照灯出射的光的配光图案的变化的精细度。上述车辆用前照灯也可以还具备第二反射器,所述第二反射器使从所述第二光源出射的光反射并向所述反射控制面会聚。通过设置成这种结构,与车辆用前照灯不具备第二反射器的情况相比,能够增加从第二光源出射并照射反射控制面的光量,能够提高能效。在车辆用前照灯具备第二反射器的情况下,也可以设置为:所述第一反射器以从上方侧覆盖所述第一光源的方式配置,所述第二光源以及所述第二反射器配置在比所述第一反射器靠下方的位置,所述配光图案形成部配置在比所述第二光源靠上方且比所述第一反射器靠下方的位置。在车辆用前照灯具备第二反射器的情况下,上述车辆用前照灯也可以还具备安装所述第二光源的基板,所述第一反射器的反射面位于比包含所述基板的所述第二光源侧的面在内的基准面靠所述第二光源侧的相反侧的位置。一般而言,从安装于基板的光源出射的光主要传播到比包含基板的光源侧的面在内的基准面靠光源侧的区域。因此,在该车辆用前照灯中,从第二光源出射的光向比包含安装该第二光源的基板的第二光源侧的面在内的面靠第二光源侧的区域传播。另外,如上所述,第一反射器的反射面位于比该基准面靠与第二光源侧相反的一侧。因此,与第一反射器的反射面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比上述基准面靠第二光源侧的情况相比,该车辆用前照灯能够抑制从第二光源出射的光的一部分入射到第一反射器的反射面。因此,该车辆用前照灯能够抑制从第二光源出射的光的一部分被第一反射器的反射面反射而成为杂散光,能够抑制不希望的光出射、或者因杂散光导致不希望的部件被加热。在车辆用前照灯具备第二反射器的情况下,所述第二反射器可以横贯所述投影透镜和所述第二光源之间的整个区域。通过设为这样的结构,能够抑制从第二光源出射的光直接入射到投影透镜,能够抑制不希望的光出射。也可以使所述投影透镜的入射面中的从所述配光图案形成部出射的光所入射的第一入射区域与被所述第一反射器反射的光所入射的第二入射区域彼此不重合。由于从配光图案形成部出射的光和被第一反射器反射的光从相互不同的位置出射,因此,这些光的向投影透镜的入射角可能不同。因此,在这些光入射到投影透镜的入射面的相同区域的情况下,存在该区域中的入射面的设计变难的倾向。但是,在本车辆用前照灯中,由于这些光入射到投影透镜的入射面的互不相同的区域,因此能够容易地进行投影透镜的设计。专利技术效果如以上那样,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提供一种能够提高出射的光的配光图案的变化的精细度的车辆用前照灯。附图说明图1是概略地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中的车辆用前照灯的图。图2是概略性地示出配光图案形成部的截面的图。图3是概略地示出反射部的一部分的截面的图。图4是概略地示出投影透镜的主视图。图5是示出近光的配光图案的图。图6是示出远光的配光图案的图。符号说明1车辆用前照灯20灯具单元30散热器41第一光源42第二光源45第一基板46第二基板47第三基板50第一反射器50r反射面60第二反射器60r反射面70配光图案形成部71S反射控制面74反射元件74r反射面80投影透镜80a光轴80i入射面80o出射面RP1基准面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用于实施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车辆用前照灯的方式与附图一起例示。以下例示的实施方式是为了更容易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并不是用于限定地解释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在不脱离其要旨的范围内,可以根据以下的实施方式进行变更、改良。图1是概略地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前照灯的图,是概略地示出车辆用前照灯的铅垂方向的截面的图。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前照灯1为汽车用的前照灯。汽车用的前照灯一般分别设置在车辆的前方的左右方向,左右的前照灯形成为在左右方向上大致对称的结构。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一侧的前照灯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前照灯1具备壳体10和灯具单元20作为主要的结构。壳体10主要包括灯壳体11、前盖12和后盖13。灯壳体11的前方开口,前盖12以封闭该开口的方式固定于灯壳体11。另外,在灯壳体11的后方形成有比前方小的开口,后盖13以封闭该开口的方式固定于灯壳体11。由灯壳体11、将该灯壳体11的前方的开口封闭的前盖12和将该灯壳体11的后方的开口封闭的后盖13形成的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辆用前照灯,其特征在于,具备:/n第一光源;/n第二光源;/n第一反射器,所述第一反射器将从所述第一光源出射的光反射;/n配光图案形成部,所述配光图案形成部具有由能够独立地切换倾倒状态的多个反射元件的反射面构成的反射控制面,并且利用所述反射控制面反射从所述第二光源出射的光以出射具有与所述多个反射元件的倾倒状态对应的配光图案的光;以及/n投影透镜,所述投影透镜供被所述第一反射器反射的光以及从所述配光图案形成部出射的光透射。/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0708 JP 2019-1272571.一种车辆用前照灯,其特征在于,具备:
第一光源;
第二光源;
第一反射器,所述第一反射器将从所述第一光源出射的光反射;
配光图案形成部,所述配光图案形成部具有由能够独立地切换倾倒状态的多个反射元件的反射面构成的反射控制面,并且利用所述反射控制面反射从所述第二光源出射的光以出射具有与所述多个反射元件的倾倒状态对应的配光图案的光;以及
投影透镜,所述投影透镜供被所述第一反射器反射的光以及从所述配光图案形成部出射的光透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前照灯,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第二反射器,所述第二反射器使从所述第二光源出射的光反射以向所述反射控制面会聚。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用前照灯,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反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本多贵彦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小糸制作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