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椅坐垫挂接装置及车辆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072953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15 14: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座椅坐垫挂接装置及车辆。座椅坐垫挂接装置中,刮板的包括定位端和限位端,定位端用于安装在车身地板上,限位端包括限位侧面和限位端面,限位侧面内凹设置在限位端限定出挂接口,限位侧面与限位端面圆弧过渡连接限定出弧形面;坐垫挂钩包括安装端和挂接端,安装端用于安装在坐垫上,挂接端包括挂接杆;挂接杆限定在挂接口内,坐垫正常翻转带动挂接杆旋转翻出挂接口时,弧形面位于挂接杆的旋转路径上。车辆包括车身地板和座椅坐垫挂接装置,刮板的定位端安装在车身地板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座椅坐垫挂接装置及车辆,避免了坐垫在车辆发生正面碰撞等加速度突然增加的情况下被拉出、翻转,降低了对乘员的伤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座椅坐垫挂接装置及车辆
本技术涉及车辆零部件
,尤其涉及一种座椅坐垫挂接装置及车辆。
技术介绍
座椅用于支撑乘员,车辆上一般设置有前排座椅和后排座椅。现有技术中,后排座椅越来越多的设置成可放倒,并在放倒后与行李箱盖板平齐,以增加车辆的储物空间或者在长途旅行时便于后排乘客躺卧,提高乘车的舒适性。在后排座椅放倒操作时,需要先翻转后排座椅的坐垫,然后将座椅靠背放倒。专利技术人在实现专利技术创造的过程中发现,坐垫可翻转的结构一般如下:坐垫靠近车尾的一端卡接在座椅靠背下,在受到拉力时被拉出而实现翻转,而在车辆发生正面碰撞等突然加速度增加的情况下,乘员在惯性作用下前冲,会导致坐垫靠近车头的一端突然受到压力而使坐垫靠近车尾的一端被拉出、翻转,增加了对乘员的伤害。因此,有必要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座椅坐垫挂接装置及车辆,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避免坐垫在车辆发生正面碰撞等加速度突然增加的情况下被拉出、翻转,降低对乘员的伤害。本技术提供的座椅坐垫挂接装置,包括:刮板,所述刮板包括相对设置的定位端和限位端,所述定位端用于安装在车身地板上,所述限位端包括限位侧面和限位端面,所述限位侧面内凹设置在所述限位端限定出挂接口,所述限位侧面与所述限位端面圆弧过渡连接限定出弧形面;坐垫挂钩,所述坐垫挂钩包括相对设置的安装端和挂接端,所述安装端用于安装在坐垫上,所述挂接端包括挂接杆,所述挂接杆为弹性杆;所述挂接杆限定在所述挂接口内,所述坐垫正常翻转带动所述挂接杆旋转翻出所述挂接口时,所述弧形面位于所述挂接杆的旋转路径上。本实施例提供的座椅坐垫挂接装置,通过设置弧形面位于挂接杆的旋转路径上,可在误操作翻转坐垫时阻止坐垫被误拉出、翻转,保护了乘员安全;而在需要翻转坐垫、放倒座椅靠背时,通过人工操作带动坐垫翻转,并在挂接杆旋转至抵接在弧形面上时,通过增加施加在坐垫上的翻转作用力,促使挂接杆越过弧形面进而实现坐垫的进一步翻转;而在车辆紧急刹车的情况下,坐垫在惯性作用下会先带动挂接杆朝向挂接口的内部移动,此时坐垫因乘员突然挤压靠近车头的一端而出现被拉出、翻转的趋势,挂接杆在随之旋转的过程中会移动至抵接在限位侧面上位于弧形面下方的位置而无法进一步移动,而有效避免了坐垫被翻转,保证了后排乘客的安全。可选的,所述挂接杆与所述弧形面的中心轴线平行设置。本实施例可使挂接杆在越过弧形面时的运动方向为弧形面的切线方向,提高了挂接杆越过弧形面时的顺畅程度,增加用户的操作手感。可选的,所述挂接端还包括分别连接在所述挂接杆两端的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上远离所述挂接杆的一端以及所述第二连接杆上远离所述挂接杆的一端分别从所述刮板上相背设置的两侧延伸出。挂接杆旋转时,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均分别从挂接杆的两端拉动挂接,以使挂接杆的两端平衡受力,有利于增加挂接杆旋转的稳定性。可选的,所述第一连接杆与所述挂接杆圆弧过渡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杆与所述挂接杆圆弧过渡连接。本实例可以增加第一连接杆与挂接杆在连接处的结构强度和受拉伸时的结构稳定性、第二连接杆与挂接杆在连接处的结构强度和受拉伸时的结构稳定性。可选的,所述座椅坐垫挂接装置还包括坐垫,所述第一连接杆上远离所述挂接杆的一端以及所述第二连接杆上远离所述挂接杆的一端均安装在所述坐垫上。本实施例可使坐垫翻转时直接通过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带动挂接杆旋转,节省部件,降低成本。可选的,所述座椅坐垫挂接装置还包括用于安装在车身上的底座,所述坐垫包括翻转端,所述翻转端旋转连接在所述底座上。本实施例中中的底座在正常状态下对坐垫起到支撑的作用,在坐垫翻转时使坐垫绕着翻转端和底座的连接处进行翻转,对翻转的坐垫起到限位作用。可选的,所述坐垫还包括铰链,所述翻转端通过铰链旋转连接在所述底座上。铰链连接方便可靠,同时铰链可使翻转端和底座之间留有一定的余量,且便于坐垫翻转并为坐垫在车辆紧急刹车时向前滑移提供了结构基础。可选的,所述坐垫上远离所述翻转端的一端连接有拉带。在需要翻转坐垫时,通过手部拉动拉带带动坐垫翻转,降低了翻转坐垫的难度。在正常状态下,拉带隐藏在坐垫和座椅靠背的交界处,不可见,提高了后排座椅的整洁性和乘车舒适性。可选的,所述坐垫还包括坐垫骨架和包覆在所述坐垫骨架上的弹性件,所述第一连接杆和所述第二连接杆连接在所述坐垫骨架。弹性件增加了对乘客的支撑效果,弹性件可以由泡沫制成,具有形变效果好、使用寿命长的特点。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可以由钢丝制成,在受力后产生一定的形变,便于挂接杆越过弧形面,坐垫骨架可以是钢骨架,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焊接固定在钢骨架上,连接稳定可靠。基于同一专利技术构思,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车身地板和以上任意一项所述的座椅坐垫挂接装置,所述刮板的定位端安装在所述车身地板上。本实施例提供的车辆,通过设置弧形面位于挂接杆的旋转路径上,可在误操作翻转坐垫时阻止坐垫被误拉出、翻转,保护了乘员安全;而在需要翻转坐垫、放倒座椅靠背时,通过人工操作带动坐垫翻转,并在挂接杆旋转至抵接在弧形面上时,增加施加在坐垫上的翻转作用力,促使挂接杆越过弧形面进而实现坐垫的进一步翻转;而在车辆紧急刹车的情况下,坐垫在惯性作用下会先带动挂接杆朝向挂接口的内部移动,此时坐垫因乘员突然挤压靠近车头的一端而出现被拉出、翻转的趋势,挂接杆在随之旋转的过程中会移动至抵接在限位侧面上位于弧形面下方的位置而无法进一步移动,而有效避免了坐垫被翻转,保证了后排乘客的安全。本技术提供的座椅坐垫挂接装置及车辆,在正常工作状态下,误操作翻转坐垫时,弧形面位于挂接杆的旋转路径上,避免了坐垫被误拉出、翻转,保护了乘员安全;而在需要翻转坐垫、放倒座椅靠背时,通过人工操作带动坐垫翻转,并在挂接杆旋转至抵接在弧形面上时,增加施加在坐垫上的翻转作用力,促使挂接杆越过弧形面进而实现坐垫的进一步翻转;而在车辆紧急刹车的情况下,坐垫在惯性作用下会先带动挂接杆朝向挂接口的内部移动,此时坐垫因乘员突然挤压靠近车头的一端而出现被拉出、翻转的趋势时,挂接杆在随之旋转的过程中会移动至抵接在限位侧面上位于弧形面下方的位置而无法进一步移动,而有效避免了坐垫的翻转,保证了后排乘客的安全。附图说明下面将通过附图详细描述本技术中优选实施例,以助于理解本技术的目的和优点,其中:图1为本技术可选实施例提供的正常状态下刮板与坐垫挂钩之间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俯视图。图3为图2中A-A的横截面图。图4为本技术可选实施例提供的车辆急刹车时刮板与坐垫挂钩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的俯视图。图6为图5中B-B的横截面图。图7为本技术可选实施例提供的刮板位于坐垫上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7的左视图。图9为图7的仰视图。图10为图7的爆炸图。附图标记说明:1-刮板,10-限位侧面,11-限位端面,12-挂接口,13-弧形面;2-坐垫挂钩,20-安装端,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座椅坐垫挂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刮板,所述刮板包括相对设置的定位端和限位端,所述定位端用于安装在车身地板上,所述限位端包括限位侧面和限位端面,所述限位侧面内凹设置在所述限位端限定出挂接口,所述限位侧面与所述限位端面圆弧过渡连接限定出弧形面;/n坐垫挂钩,所述坐垫挂钩包括相对设置的安装端和挂接端,所述安装端用于安装在坐垫上,所述挂接端包括挂接杆,所述挂接杆为弹性杆;/n所述挂接杆限定在所述挂接口内,所述坐垫正常翻转带动所述挂接杆旋转翻出所述挂接口时,所述弧形面位于所述挂接杆的旋转路径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座椅坐垫挂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刮板,所述刮板包括相对设置的定位端和限位端,所述定位端用于安装在车身地板上,所述限位端包括限位侧面和限位端面,所述限位侧面内凹设置在所述限位端限定出挂接口,所述限位侧面与所述限位端面圆弧过渡连接限定出弧形面;
坐垫挂钩,所述坐垫挂钩包括相对设置的安装端和挂接端,所述安装端用于安装在坐垫上,所述挂接端包括挂接杆,所述挂接杆为弹性杆;
所述挂接杆限定在所述挂接口内,所述坐垫正常翻转带动所述挂接杆旋转翻出所述挂接口时,所述弧形面位于所述挂接杆的旋转路径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坐垫挂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挂接杆与所述弧形面的中心轴线平行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坐垫挂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挂接端还包括分别连接在所述挂接杆两端的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上远离所述挂接杆的一端以及所述第二连接杆上远离所述挂接杆的一端分别从所述刮板上相背设置的两侧延伸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座椅坐垫挂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杆与所述挂接杆圆弧过渡连接,所述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海燕高超
申请(专利权)人:威马汽车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