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外转子电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045185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12 11:34
一种外转子电机,包括定子、相对定子转动的转轴、以及围绕转轴并随转轴旋转的转子,所述定子包括基座端盖和铁芯绕组,所述转轴包括约束在定子内的第一端和伸出定子的第二端,所述转轴被一轴承组件所支撑,所述轴承组件由第一轴承与第二轴承构成,所述第一轴承套设于所述转轴的第一端,所述第二轴承位于铁芯绕组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减小了两个轴承之间的间距,有效的承载转轴所受的负载和避免所述转轴弯曲、偏离中心轴等不良,避免转子在转动的过程中产生撞击、减小噪音的产生,保证电机的静音效果与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外转子电机
本技术涉及电机
,尤其涉及一种外转子电机。
技术介绍
电机作为最常见的动力源,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电机通常由定子以及相对定子转动的转子构成,其中转子设有永久磁铁,定子设有线圈,定子线圈通电时产生变化的磁场,与转子的永久磁铁的磁场相作用,推动转子持续转动并驱动负载。为保证转子转动的平稳、减少噪音以及磨损的产生,通常在转子的转轴上套设轴承支撑转子的转动。然而,现有电机,特别是微型电机结构中,通常将轴承设置于电机的外壳的轴向两侧端,也就是大致位于转轴的两个末端处,转轴在转动的过程中会产生弯曲变形等,使得电机的噪音大、寿命短。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一种可以有效解决上述问题的外转子电机。一种外转子电机,包括定子、相对定子转动的转轴、以及围绕转轴并随转轴旋转的转子,所述定子包括基座端盖和铁芯绕组,所述转轴包括约束在定子内的第一端和伸出定子的第二端,所述转轴被一轴承组件所支撑,所述轴承组件由第一轴承与第二轴承构成,所述第一轴承套设于所述转轴的第一端,所述第二轴承位于铁芯绕组内。一种外转子电机,包括外壳、与外壳连接的基座端盖、固定设置于所述外壳内的铁芯绕组、转动地设置于铁芯绕组内的转轴、以及支撑所述转轴的轴承组件,所述轴承组件由第一轴承与第二轴承构成,所述第一轴承嵌设于基座端盖内并套设于所述转轴的第一端,所述第二轴承位于铁芯绕组内并套设于所述转轴的中部,所述转轴的第二端穿设于所述外壳的中央并与所述外壳间隙配合。本技术外转子电机的转轴的一端由第一轴承支撑、中部由第二轴承支撑、另一端与所述外壳间隙配合,所述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减小了传统电机中轴承之间的间距,有效的承载转轴所受的负载和避免所述转轴弯曲、偏离中心轴等不良,避免转子在转动的过程中产生撞击、减小噪音的产生,保证本技术电机的静音效果与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的外转子电机的立体组装图。图2是图1所示外转子电机的剖视图。图3是图1所示外转子电机的爆炸图。图4是图3的另一角度视图。图5是图3所示外转子电机的基座端盖的进一步爆炸图。图6是图5的另一角度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以使得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有益效果更为清晰明了。可以理解,附图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技术加以限制,附图中显示的尺寸仅仅是为了便于清晰描述,而并不限定比例关系。如图1至图4所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外转子电机包括外壳10、与所述外壳10固定连接的定子20、可转动地设置于定子20内的转轴30、以及环绕所述转轴30并随所述转轴30转动的转子40。如图3所示,所述外壳10为一端开口的圆筒状结构,包括圆环状的轴向端面12以及由所述轴向端面12的外边缘大致垂直地延伸的周向壁面14。所述轴向端面12的中央形成穿孔120,供所述转轴30穿出,与外部负载连接以输出扭矩。较佳地,所述穿孔120的孔径略大于所述转轴30的直径,所述转轴30与轴向端面12间隙配合。所述定子20包括基座端盖22、轴座24和铁芯绕组26。其中,所述基座端盖22封盖于所述外壳10的开口端,即封盖所述周向壁面14远离所述轴向端面12的末端,两者共同形成一大致密封的空间,用于安装所述铁芯绕组26与转子40。所述基座端盖22整体上呈圆盖状,与所述外壳10的开口端的外形、尺寸相匹配。如图4所示,所述周向壁面14的末端的内表面沿径向内凹,形成一圆环状的台阶16,用于与所述基座端盖22在轴向上安装定位;所述周向壁面14的末端还形成有沿径向贯穿所述周向壁面14的至少一缺口18,用于与所述基座端盖22在周向上安装定位。对应地,所述基座端盖22沿径向外突形成有环状的凸缘220,所述凸缘220的外径与所述台阶16的外径相当;所述凸缘220的外边缘沿径向外突形成有至少一凸块222。在将所述基座端盖22插入至外壳10的开口端时,所述凸缘220抵顶所述台阶16,两者在轴向上形成限位;所述凸块222卡入至对应的缺口18处,限制所述盖体与外壳10的相对转动,从而在轴向与周向上将所述外壳10与基座端盖22固定。较佳地,所述凸块222和缺口18的数量为多个,沿所述基座端盖22或周向壁面14的周向均匀间隔设置。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由所述基座端盖22形成缺口18,对应地由所述周向壁面14内突形成凸块222与所述缺口18卡扣定位。请同时参阅图5与图6,所述轴座24整体呈圆管状结构,其底端240嵌设于基座端盖22内、主体部242由基座端盖22的中央沿轴向朝向所述壳外壳10方向延伸。所述轴座24的内部形成沿轴向贯穿的轴孔244,用于与转轴30相插接。所述转轴30的直径略小于所述轴座24的内径,从而转轴30与轴座24形成间隙配合。本实施例中,所述基座端盖22内形成一阶梯孔224收容所述轴座24的底端240。所述底端240的外形与所述阶梯孔224相匹配,两者在轴向上形成定位。本实施例中,所述轴座24的底端240内环绕所述轴孔244形成有第一轴承孔246,所述第一轴承孔246与所述轴孔244同轴设置。所述第一轴承孔246内设置有第一轴承50,所述第一轴承50可以是滚珠轴承、陶瓷轴承、含油轴承或滑动轴承等。一密封盖28封堵于所述阶梯孔224的外侧端,将第一轴承50密封于所述基座端盖22内。所述铁芯绕组26环套于所述轴座24的主体部242,包括铁芯以及绕设于铁芯上的线圈绕组(图未示)。所述铁芯绕组26,或者说所述铁芯的轴向上侧端260高出所述轴座24的顶端一定距离,从而所述铁芯绕组26在轴向上相对轴座24向上伸出的部分在所述轴座24的上侧形成一环绕所述轴孔244的第二轴承孔248。所述第二轴承孔248与第一轴承孔246同轴设置,第二轴承孔248内设置有第二轴承52。所述第二轴承52可以是滚珠轴承、陶瓷轴承、含油轴承或滑动轴承等,所述第一、第二轴承50、52的类型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本实施例中,所述基座端盖22的中央沿轴向向外延伸形成一圆筒226,所述圆筒226环绕所述轴座24。所述轴座24相对基座端盖22向外伸出的高度远大于所述圆筒226,轴座24的主体部242伸出至圆筒226之上。所述铁芯绕组26的轴向下侧端262置于所述圆筒226上,两者在轴向上形成定位。较佳地,所述轴座24的外表面突出形成有键249,所述铁芯绕组26的内表面形成有对应的键槽264,装配时所述键249插接于所述键槽264内,使得所述轴座24与铁芯绕组26在周向上定位。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由所述铁芯绕组26突出形成键,所述轴座24凹陷形成键槽与所述键相键合。本实施例中,所述圆筒226上还套设一电路板54,所述电路板54可以通过螺钉等固定件连接于基座端盖22上,或者也可以卡扣相连至基座端盖22上。所述电路板54上设置有若干接线端子56,用于连接所述铁芯绕组26的线圈与外部电源。对应地,所述基座端盖22上形成有若干接线孔2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外转子电机,包括定子、相对定子转动的转轴、以及围绕转轴并随转轴旋转的转子,所述定子包括基座端盖和铁芯绕组,所述转轴包括约束在定子内的第一端和伸出定子的第二端,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被一轴承组件所支撑,所述轴承组件由第一轴承与第二轴承构成,所述第一轴承套设于所述转轴的第一端,所述第二轴承位于铁芯绕组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外转子电机,包括定子、相对定子转动的转轴、以及围绕转轴并随转轴旋转的转子,所述定子包括基座端盖和铁芯绕组,所述转轴包括约束在定子内的第一端和伸出定子的第二端,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被一轴承组件所支撑,所述轴承组件由第一轴承与第二轴承构成,所述第一轴承套设于所述转轴的第一端,所述第二轴承位于铁芯绕组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转子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还包括一套设在转轴上并位于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之间的轴座,所述轴座与转轴间隙配合,所述轴座的底端嵌设在所述基座端盖内并约束固定第一轴承。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外转子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轴承的位置偏离铁芯绕组的轴向中心并向铁芯绕组的一轴向侧端靠近。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外转子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铁芯绕组的内表面与所述轴座的外表面其中之一形成有键、其中之另一形成有与所述键相键合的键槽。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外转子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端盖沿轴向延伸形成有环绕部分轴座的圆筒,所述铁芯绕组的另一轴向端面与所述圆筒在轴向上抵顶定位。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外转子电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密封盖,所述基座端盖形成有贯穿的阶梯孔收容所述轴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春发林嘉伟孙建伟肖三元张学武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德昌电机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