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744253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2 09: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机。所述电机包括定子和转子,定子包括机壳、设于机壳内的定子铁芯以及绕设于定子铁芯的定子绕组。电机进一步包括一位于机壳内且置于定子铁芯的轴向一侧的汇流条单元,汇流条单元包括:绝缘保持架;以及由绝缘保持架支撑的多个汇流条,汇流条包括第一端、第二端、以及连接第一端和第二端的主体部;其中,汇流条的第一端径向向外突出于绝缘保持架,汇流条的第二端沿轴向朝向远离定子铁芯的方向突出于绝缘保持架,汇流条的第一端的周向两侧分别具有第一操作空间和第二操作空间,以便汇流条的第一端与定子绕组的出线端实现自动化电连接。实现自动化电连接。实现自动化电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机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电机。

技术介绍

[0002]电机通常包括定子和转子,其中定子包括机壳、固定于机壳内的定子铁芯、以及绕设于定子铁芯的定子绕组,转子包括转轴、套设于所述转轴的转子铁芯、以及多个永磁体。定子绕组的出线端通常通过一汇流条单元来连接外部电源。然而,定子绕组的出线端和汇流条的连接通常需要操作员手动连接、生产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有鉴于此,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可以解决上述问题或至少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上述问题的电机。
[0004]为此,本技术提供一种电机,包括定子和转子,所述定子包括机壳、设于所述机壳内的定子铁芯以及绕设于所述定子铁芯的定子绕组。所述电机进一步包括一位于所述机壳内且置于所述定子铁芯的轴向一侧的汇流条单元,所述汇流条单元包括:绝缘保持架;以及由所述绝缘保持架支撑的多个汇流条,所述汇流条包括第一端、第二端、以及连接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的主体部;其中,所述汇流条的第一端径向向外突出于所述绝缘保持架,所述汇流条的第二端沿轴向朝向远离所述定子铁芯的方向突出于所述绝缘保持架,所述汇流条的所述第一端的周向两侧分别具有第一操作空间和第二操作空间,以便所述汇流条的所述第一端与所述定子绕组的出线端实现自动化电连接。
[000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汇流条的第一端的周向两侧分别具有宽度大于2mm的第一操作空间和第二操作空间。
[000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多个汇流条沿周向间隔分布,每一汇流条的主体部沿周向连接在所述汇流条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任意两个汇流条的主体部在轴向方向上至少部分位于同一轴向位置。
[000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汇流条的主体部和第一端的具有较大面积的表面均垂直于轴向,所述汇流条的第二端自所述主体部垂直延伸,所述汇流条的第一端具有一收容部,用于容置定子绕组的出线端。
[000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机进一步包括一盖体,所述盖体固定于所述机壳且位于所述绝缘保持架的外侧,所述盖体具有一轴承保持部用于固定一轴承,所述轴承用于支撑所述转子的转轴,所述绝缘保持架的中央具有供所述转子的转轴通过的开口。
[000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绝缘保持架的顶侧设有至少一第一凸起,所述至少一第一凸起与所述盖体抵接,所述电机还包括设于所述定子铁芯的绕线架,所述定子绕组绕设于所述绕线架上,所述绝缘保持架的底侧与所述绕线架的顶侧抵接。
[0010]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安装所述盖体时,所述至少一第一凸起在所述盖体的轴向力的作用下产生轻微的塌陷以消除所述盖体与所述绝缘保持架之间的轴向公差。
[00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至少一第一凸起远离所述盖体的一侧的尺寸比所述至少一第一凸起靠近所述盖体的一侧的尺寸大。
[00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绝缘保持架的底侧与所述绕线架的径向内侧的顶侧抵接,所述绝缘保持架的径向外侧和所述绕线架的径向外侧之间形成有相互匹配的卡合结构。
[00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汇流条单元包括三个汇流条,所述绝缘保持架大致呈三角形,所述汇流条的第一端自三角形的边径向向外突出,所述第一操作空间和所述第二操作空间分别位于所述三角形的三条边的外侧。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汇流条单元的绝缘保持架设有第一操作空间和第二操作空间,因此,例如机械手可以很方便地进入第一操作空间和第二操作空间,从而自动化电连接汇流条单元的导电端子和定子绕组的出线端,从而提高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电机的立体示意图;
[0016]图2是图1所示电机的剖视图;
[0017]图3是图1所示电机的爆炸图;
[0018]图4是图3所示电机的定子和汇流条单元的装配示意图;
[0019]图5是图4所示定子和汇流条单元的爆炸图;
[0020]图6是图5所示汇流条单元的爆炸图;
[0021]图7是图6所示汇流条单元的绝缘保持架的一立体图;
[0022]图8示出了图7所示绝缘保持架与盖体和绕线架的装配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以下将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以使得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有益效果更为清晰明了。可以理解,附图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技术加以限制,附图中显示的尺寸仅仅是为了便于清晰描述,而并不限定比例关系。
[0024]首先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中,“轴向”是指沿电机的中心轴线或平行于或大致平行于电机的中心轴线的方向,“径向”是指垂直于或大致垂直于所述电机的中心轴线且沿着所述电机的半径或直径的方向,“周向”是指围绕所述电机的中心轴线的方向。
[0025]参考图1至图3,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电机100包括定子10、转子20、以及汇流条单元40。
[0026]定子10包括机壳12、定子铁芯13、绕线架14、以及定子绕组15。所述定子铁芯10具有第一收容腔101,用于可转动地收容转子20。机壳12大致呈筒状,具有至少一端开口的第二收容腔120。定子铁芯13大致呈环形,并固定收容于机壳12的第二收容腔120内。绕线架14设于定子铁芯13上,并采用绝缘材料,例如塑料制成。定子绕组15绕设于绕线架14。本实施例中,所述机壳12的轴向一端具有底部,另一端开口。可以理解,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机壳12的轴向两端也可以都开口,机壳12的底部由一端盖代替即可。
[0027]所述转子20为永磁转子,包括转轴21、套设于转轴上的转子铁芯22、以及永磁体(图未示)。本实施例中,所述转子为表贴式转子,具有若干永磁体,每一永磁体大致沿转子
的切线方向和轴向延伸,所述若干永磁体间隔设置于所述转子铁芯22的外周面上。可以理解,所述转子并不限于表贴式转子,例如其也可以是内嵌式转子,每一永磁体沿转子的径向和轴向延伸,若干永磁体沿圆周方向间隔分布于所述转子铁芯22的内部。
[0028]参考图4和图6,汇流条单元40位于所述机壳12内且置于所述定子铁芯13的轴向一侧,包括绝缘保持架41和由所述绝缘保持架41支撑的多个汇流条42。优选地,所述绝缘保持架40大致呈板状,中央可设有供所述转子20的转轴21通过的开口。所述汇流条42包括第一端421、第二端422、以及连接所述第一端421和所述第二端422的主体部423。所述汇流条42的第一端421径向向外突出于所述绝缘保持架41,所述汇流条42的第二端422沿轴向朝向远离所述定子铁芯22的方向突出于所述绝缘保持架41。所述汇流条42的所述第一端421的周向两侧分别具有第一操作空间411和第二操作空间412。由此,当连接汇流条42的第一端421与定子绕组15的出线端150时,第一操作空间411和第二操作空间412将为例如机械手的操作提供空间,从而实现自动化连接。特别地,第一操作空间411和第二操作空间412的设计特别适合于焊接过程,尤其是碰焊。因此,所述汇流条42的第一端421优选采用碰焊的方式与定子绕组15的出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机,所述电机包括定子和转子,所述定子包括机壳、设于所述机壳内的定子铁芯以及绕设于所述定子铁芯的定子绕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进一步包括一位于所述机壳内且置于所述定子铁芯的轴向一侧的汇流条单元,所述汇流条单元包括:绝缘保持架;以及由所述绝缘保持架支撑的多个汇流条,所述汇流条包括第一端、第二端、以及连接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的主体部;其中,所述汇流条的第一端径向向外突出于所述绝缘保持架,所述汇流条的第二端沿轴向朝向远离所述定子铁芯的方向突出于所述绝缘保持架,所述汇流条的所述第一端的周向两侧分别具有第一操作空间和第二操作空间,以便所述汇流条的所述第一端与所述定子绕组的出线端实现自动化电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汇流条的第一端的周向两侧分别具有宽度大于2mm的第一操作空间和第二操作空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汇流条沿周向间隔分布,每一汇流条的主体部沿周向连接在所述汇流条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任意两个汇流条的主体部在轴向方向上至少部分位于同一轴向位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汇流条的主体部和第一端的具有较大面积的表面均垂直于轴向,所述汇流条的第二端自所述主体部垂直延伸,所述汇流条的第一端具有一收容部,用于容置定子绕组的出线端。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霖李春鹏黄旭蒙德虎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德昌电机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