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档混合动力变速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999910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8 16:5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多档混合动力变速箱,包括发动机、发电机、驱动电机,行星齿轮机构、输入轴、发电机输入轴、驱动电机输出轴、输出轴和差速器,发动机通过扭转减震器与输入轴相连,输入轴与发电机输入轴同轴布置,与驱动电机输出轴及输出轴相互平行布置,输入轴端头与行星架相连,输入轴上依次安设第一、第二、第三、第四齿轮,输出轴上依次安设第五、第六、第七、第八、第九齿轮,驱动电机输出轴上安设有第十齿轮,所述第一、第二、第三、第四齿轮分别与所述第六、第七、第八、第九齿轮相啮合,第五齿轮与差速器齿轮相啮合,第十齿轮与第六齿轮相啮合,本发明专利技术简化了传动系统,实现快速换挡,缩短动力中断的时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档混合动力变速箱
本专利技术属于混合动力汽车的
,尤其涉及一种多档混合动力变速箱。
技术介绍
随着当今社会人们对节能环保的意识日渐增强,新能源汽车技术开始迅猛发展。混合动力车辆驱动技术是新能源汽车发展过程的核心阶段。提高燃油经济性、降低排放是混合动力技术面临的重要课题。现有的变速箱中由于采用输入轴内、外两个轴套轴方案,会相应的增加一根轴、两个轴承等零部件,成本较高,且在档位和工作模式切换过程中,没有电机主动调速,对同步器的技术要求高,时间较长,且无扭矩补偿,车辆动力中断感知明显,且成本相应也会高,更可能会导致换挡冲击。现有技术往往在结构上存在结构较复杂、效率损失过大的缺陷。因此,研发一种具有优异性价比的多档混合动力变速箱,很有价值。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多档混合动力变速箱,结构简单,避免换挡时动力中断。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多档混合动力变速箱,其特征在于,包括发动机、发电机、驱动电机,行星齿轮机构、输入轴、发电机输入轴、驱动电机输出轴、输出轴和差速器,所述发动机通过扭转减震器与所述输入轴相连,输入轴与所述发电机输入轴同轴布置,与所述驱动电机输出轴及输出轴相互平行布置,所述行星齿轮机构包括太阳轮、外齿圈、行星架和行星轮,所述太阳轮安设于发电机输入轴上,输入轴端头与所述行星架相连,输入轴上依次安设第一、第二、第三、第四齿轮,输出轴上依次安设第五、第六、第七、第八、第九齿轮,驱动电机输出轴上安设有第十齿轮,所述第一、第二、第三、第四齿轮分别与所述第六、第七、第八、第九齿轮相啮合,所述差速器上安设差速器齿轮,所述第五齿轮与所述差速器齿轮相啮合,所述第十齿轮与第六齿轮相啮合。按上述方案,所述输入轴上还设有第一同步器和第二同步器,所述第一同步器位于所述第一、第二齿轮之间,所述第二同步器位于所述第三、第四齿轮之间。按上述方案,所述第一同步器和第二同步器与所述输入轴固连,所述第一、第二、第三、第四齿轮均空套于输入轴上。按上述方案,所述第五、第七、第八、第九齿轮均与所述输出轴固连,所述第六齿轮空套于输出轴上。按上述方案,所述第十齿轮及差速器齿轮均固定安设。按上述方案,所述输出轴上还设有离合器或第三同步器或湿式离合器,位于所述第六齿轮和第七齿轮之间。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提供一种多档混合动力变速箱,通过设置离合器,并使发动机一档从动齿轮和驱动电机输出从动齿在输出轴上共用齿轮,从而在无需额外增加齿轮副的前提下,实现了纯电驱动状态下的多档位驱动,并将传统的MT传动系统引入双电机传动系统中,在实现了多种驱动模式的同时,简化了传动系统的结构,通过发电机调节各档位齿轮的转速,实现快速换挡,缩短动力中断的时间;在发动机与发电机之间增加一个行星齿轮机构,作为减速器,解决发电机的工作转速范围受限于发动机转速,或采用了二级齿轮减速,但是空间不够紧凑的问题,本驱动系统可以让发电机的工作转速范围更宽,降低电机设计成本和能量损耗,而且结构紧凑,空间利用率高。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分布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如图1所示,一种多档混合动力变速箱,包括发动机1、发电机12、驱动电机22,行星齿轮机构10、输入轴3、发电机输入轴11、驱动电机输出轴21、输出轴13和差速器24,发动机通过扭转减震器2与输入轴相连,输入轴与发电机输入轴同轴布置,与驱动电机输出轴及输出轴相互平行布置,行星齿轮机构包括太阳轮10.1、外齿圈10.2、行星架10.3和行星轮10.4,太阳轮安设于发电机输入轴上,输入轴端头与行星架相连,输入轴上依次安设第一齿轮4、第二齿轮6、第三齿轮7、第四齿轮9,输出轴上依次安设第五齿轮14、第六齿轮15、第七齿轮17、第八齿轮18、第九齿轮19,驱动电机输出轴上安设有第十齿轮20,第一、第二、第三、第四齿轮分别与第六、第七、第八、第九齿轮相啮合,差速器上安设差速器齿轮23,第五齿轮与差速器齿轮相啮合,第十齿轮与第六齿轮相啮合。第一同步器5固连在输入轴上,包含左侧接合端5.1和右侧接合端5.2。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空套在输入轴上,可分别通过与第一同步器的左侧接合端5.1和右侧接合端5.2接合,从而实现与输入轴的连接。第二同步器8固连在输入轴上,包含左侧接合端8.1和右侧接合端8.2。第三齿轮和第四齿轮空套在输入轴上,可分别通过与第二同步器的左侧接合端8.1和右侧接合端8.2接合,从而实现与输入轴的连接。第五齿轮固连在输出轴上,与固连在差速器上的差速器齿轮啮合。同步器的结构形式可以用湿式离合器或牙嵌式离合器替代。输出轴上还设有离合器16,位于第六齿轮和第七齿轮之间。离合器的结构形式可以用同步器或湿式离合器替代。通过设置离合器,并将传统的MT(手动变速器)传动系统引入双电机传动系统中,在实现了多种驱动模式的同时,简化了传动系统的结构。该结构可以实现如下功能:纯电驱动:驱动电机有三个前进的档位,动力传递路径说明如下:纯电1档:接合离合器,驱动电机22输出动力依次通过驱动电机输出轴21、第十齿轮20、第六齿轮15、离合器16、输出轴13、第五齿轮14递到差速器齿轮23上,经由差速器24把动力传递给车辆驱动轴。纯电2档:接合第一同步器5的左侧接合端5.1,接合第二同步器8的左侧接合端8.1,驱动电机22输出动力依次通过驱动电机输出轴21、第十齿轮20、第六齿轮15、第一齿轮4、第一同步器5、输入轴3、第二同步器8、第三齿轮7、第八齿轮18、输出轴13、第五齿轮14传递到差速器齿轮23上,经由差速器24把动力传递给车辆驱动轴。纯电3档:接合第一同步器5的左侧接合端5.1,接合第二同步器8的右侧接合端8.2,驱动电机22输出动力依次通过驱动电机输出轴21、第十齿轮20、第六齿轮15、第一齿轮4、第一同步器5、输入轴3、第二同步器8、第四齿轮9、第九齿轮19、输出轴13、第五齿轮14传递到差速器齿轮23上,经由差速器24把动力传递给车辆驱动轴。通过设置离合器16,并使发动机一档从动齿轮和驱动电机输出从动齿轮在输出轴上共用齿轮(第六齿轮15),从而在无需额外增加齿轮副的前提下,实现了纯电驱动状态下的多档位驱动。驱动电机纯电驱动换挡过程的调速与扭矩补偿方法:驱动电机22纯电驱动档位切换,发电机12在换挡过程中可以进行调速同步,也可进行短时间的扭矩补偿,从而避免动力中断。纯电1档起步:接合离合器16,驱动电机22输出动力依次通过驱动电机输出轴21、第十齿轮20、第六齿轮15、离合器16、输出轴13、第五齿轮14递到差速器齿轮23上,经由差速器24把动力传递给车辆驱动轴。纯电1档升2档:发电机12产生的驱动力经过发电机输入轴11、行星齿轮机构10,传递到发动机输入轴3上,然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档混合动力变速箱,其特征在于,包括发动机、发电机、驱动电机,行星齿轮机构、输入轴、发电机输入轴、驱动电机输出轴、输出轴和差速器,所述发动机通过扭转减震器与所述输入轴相连,输入轴与所述发电机输入轴同轴布置,与所述驱动电机输出轴及输出轴相互平行布置,所述行星齿轮机构包括太阳轮、外齿圈、行星架和行星轮,所述太阳轮安设于发电机输入轴上,输入轴端头与所述行星架相连,输入轴上依次安设第一、第二、第三、第四齿轮,输出轴上依次安设第五、第六、第七、第八、第九齿轮,驱动电机输出轴上安设有第十齿轮,所述第一、第二、第三、第四齿轮分别与所述第六、第七、第八、第九齿轮相啮合,所述差速器上安设差速器齿轮,所述第五齿轮与所述差速器齿轮相啮合,所述第十齿轮与第六齿轮相啮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档混合动力变速箱,其特征在于,包括发动机、发电机、驱动电机,行星齿轮机构、输入轴、发电机输入轴、驱动电机输出轴、输出轴和差速器,所述发动机通过扭转减震器与所述输入轴相连,输入轴与所述发电机输入轴同轴布置,与所述驱动电机输出轴及输出轴相互平行布置,所述行星齿轮机构包括太阳轮、外齿圈、行星架和行星轮,所述太阳轮安设于发电机输入轴上,输入轴端头与所述行星架相连,输入轴上依次安设第一、第二、第三、第四齿轮,输出轴上依次安设第五、第六、第七、第八、第九齿轮,驱动电机输出轴上安设有第十齿轮,所述第一、第二、第三、第四齿轮分别与所述第六、第七、第八、第九齿轮相啮合,所述差速器上安设差速器齿轮,所述第五齿轮与所述差速器齿轮相啮合,所述第十齿轮与第六齿轮相啮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档混合动力变速箱,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超严军王丹雷君余秋石
申请(专利权)人: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