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动控制箱体、制动控制系统及轨道列车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985111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8 14: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制动控制箱体,包括:柜门组件;连接组件;柜体组件,所述柜体组件内部中空,所述柜体组件设置有第一开口,所述柜门组件覆盖所述第一开口,所述柜体组件通过所述连接组件与所述柜门组件可拆卸且密封连接,所述柜体组件与所述柜门组件形成容纳腔,所述柜体组件朝向地面一侧设置有平衡孔,所述平衡孔贯穿至所述容纳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制动控制箱体,能够平衡制动控制箱体内部的气压,且不影响制动控制箱体的防护等级,从而保证制动控制系统的控制精准度,进一步保证轨道列车的制动性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制动控制系统及轨道列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制动控制箱体、制动控制系统及轨道列车
本技术属于轨道列车制动控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制动控制箱体、制动控制系统及轨道列车。
技术介绍
制动控制系统是轨道列车组制动控制的关键部件。制动控制系统包括制动控制箱体,位于制动控制箱体内部的气动控制单元、电子控制单元以及线缆等。制动控制系统安装于车体下方,会受到车体及外部影响而产生振动,且易受到外部水汽、沙石等杂物的击打,因此需要达到一定的防护等级。现有的制动控制箱体,通过提高箱体的密封性来达到防护等级的要求。然而,制动控制系统包括气动控制单元,不可避免地,气动控制单元会出现压缩空气泄漏的问题,由于制动控制箱体密封,使得制动控制箱体内部的气压过大。制动控制箱体内部过大的气压会进一步影响气动控制单元的控制精准度,进而影响轨道列车的制动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制动控制箱体内部气压过大影响制动控制系统控制精准度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制动控制箱体,能够平衡制动控制箱体内部的气压,且不影响制动控制箱体的防护等级,从而保证制动控制系统的控制精准度,进一步保证轨道列车的制动性能。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制动控制箱体,包括:柜门组件;连接组件;柜体组件,所述柜体组件内部中空,所述柜体组件设置有第一开口,所述柜门组件覆盖所述第一开口,所述柜体组件通过所述连接组件与所述柜门组件可拆卸且密封连接,所述柜体组件与所述柜门组件形成容纳腔,所述柜体组件朝向地面一侧设置有平衡孔,所述平衡孔贯穿至所述容纳腔。进一步,所述连接组件包括:支撑件,所述支撑件与所述柜体组件相连接;转动件,所述转动件与所述支撑件相连接;所述柜门组件设置有转动配合部,所述转动配合部与所述转动件相转动连接。进一步,所述柜体组件还包括:内立板,所述内立板设置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内立板将所述容纳腔分隔为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气动控制单元安装于所述第一腔体内,电子控制单元安装于所述第二腔体内。进一步,所述柜体组件还包括:第一安装件,所述第一安装件连接于所述第二腔体内,电子控制单元与所述第一安装件相连接,所述第一安装件上设置有定位部。进一步,所述第一安装件上设置有第一接地件。进一步,所述柜体组件还包括:第一扎线板,所述第一扎线板位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第一扎线板与所述柜体组件相连接。进一步,所述柜门组件设置有第一吊耳,所述柜体组件设置有第二吊耳,所述第一吊耳和所述第二吊耳通过绳索相连接。进一步,所述柜体组件包括:上侧板,所述上侧板与车体相连接;左侧板,所述左侧板与所述上侧板相连接;右侧板,所述右侧板与所述左侧板相对设置,所述右侧板与所述上侧板相连接;下侧板,所述下侧板与所述上侧板相对设置,所述下侧板与所述左侧板和所述右侧板相连接,所述下侧板上设置有所述平衡孔;第一后侧板,所述第一后侧板与所述上侧板、所述左侧板、所述右侧板和所述下侧板相连接;前侧板,所述前侧板与所述第一后侧板相对设置,所述前侧板与所述上侧板、所述左侧板、所述右侧板和所述下侧板相连接,所述前侧板上开设有所述第一开口。进一步,所述上侧板、所述左侧板、所述右侧板和所述下侧板向前方弯折且相连接形成所述前侧板。进一步,所述左侧板上设置有第二接地件,所述右侧板上设置有第三接地件。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制动控制系统,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制动控制箱体。本技术还提供,包括上述所述的制动控制系统。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所提供的制动控制箱体,包括柜门组件、连接组件和柜体组件。柜体组件内部中空,柜体组件设置有第一开口,柜门组件覆盖第一开口。同时柜门组件与柜体组件可拆卸且密封连接,柜门组件和柜体组件形成容纳腔。柜体组件朝向底面的一侧设置有贯穿至容纳腔的平衡孔。本技术所提供的制动控制箱体,柜门组件和柜体组件相互密封连接,能够达到防护等级要求。同时,当气动控制单元内的压缩空气泄漏时,压缩空气通过平衡孔排出容纳腔内,从而使得容纳腔内的气压与外部大气压相平衡,保证制动控制箱体内部的气压平衡,从而保证制动控制系统的控制精准度,进一步保证轨道列车的制动性能。且平衡孔位于柜体组件朝向地面的一侧,外部的水汽、沙石等杂质不易进入容纳腔内部,在保证气压平衡的同时进一步保证制动控制箱体的防护等级。附图说明图1为本实施例所提供的制动控制箱体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柜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柜体组件的第一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中柜体组件的第二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1中柜体组件的仰视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1中后侧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对附图标记进行具体说明:1、柜门组件;11、门板;111、锁具安装孔;112、加强筋;113、第五接地件;114、把手;115、第一吊耳;12、转动配合件;2、连接组件;21、支撑件;22、转动件;3、柜体组件;31、上侧板;311、吊装件;312、安装孔;32、左侧板;321、第二接地件;33、右侧板;331、第三接地件;34、下侧板;341、排风孔;342、平衡孔;343、垫块;35、第一后侧板;351、第三开口;352、第四开口;353、第一连接件;354、第二连接件;36、前侧板;361、第二吊耳;37、内立板;371、扎线部;372、第四接地件;38、第一安装件;381、定位部;382、第二开口;383、第一接地件;39、第一扎线件;4、后侧板组件;41、第二后侧板;42、第二扎线板;43、第三扎线板;44、第二安装件;45、连接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具体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总的技术方案的部分具体实施方式,而非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技术的总的构思,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落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制动控制箱体,其特征在于,包括:/n柜门组件;/n连接组件;/n柜体组件,所述柜体组件内部中空,所述柜体组件设置有第一开口,所述柜门组件覆盖所述第一开口,所述柜体组件通过所述连接组件与所述柜门组件可拆卸且密封连接,所述柜体组件与所述柜门组件形成容纳腔,所述柜体组件朝向地面一侧设置有平衡孔,所述平衡孔贯穿至所述容纳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制动控制箱体,其特征在于,包括:
柜门组件;
连接组件;
柜体组件,所述柜体组件内部中空,所述柜体组件设置有第一开口,所述柜门组件覆盖所述第一开口,所述柜体组件通过所述连接组件与所述柜门组件可拆卸且密封连接,所述柜体组件与所述柜门组件形成容纳腔,所述柜体组件朝向地面一侧设置有平衡孔,所述平衡孔贯穿至所述容纳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动控制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包括:
支撑件,所述支撑件与所述柜体组件相连接;
转动件,所述转动件与所述支撑件相连接;
所述柜门组件设置有转动配合部,所述转动配合部与所述转动件相转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动控制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柜体组件还包括:
内立板,所述内立板设置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内立板将所述容纳腔分隔为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气动控制单元安装于所述第一腔体内,电子控制单元安装于所述第二腔体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动控制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柜体组件还包括:
第一安装件,所述第一安装件连接于所述第二腔体内,电子控制单元与所述第一安装件相连接,所述第一安装件上设置有定位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动控制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件上设置有第一接地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动控制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柜体组件还包括:
第一扎线板,所述第一扎线板位于所述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路金昌陈旭王令军赛华松李培署胡淼
申请(专利权)人:中车青岛四方车辆研究所有限公司青岛思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