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多功能作业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883097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9 15:3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地铁多功能作业车,包括车架、前司机室、后司机室、电气间、动力蓄电池系统、辅助电源柜、电传牵引系统、转向架、制动系统、液压动力单元、直臂双回转作业平台、接触网检测装置、刚性悬挂自动巡查装置、受电弓。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地铁多功能作业车,采用蓄电池作为走行驱动及作业驱动动力,整车采用直‑交电传动,解决了传统内燃动力接触网作业车隧道内作业带来的尾气污染问题;采用四轴驱动,具备双机重联功能,解决传统内燃动力接触网作业车功能单一的问题,使具备双机重联牵引电客车的能力;采用直臂双回转作业平台,解决传统接触网作业车隧道内作业平台高度太高而隧道外作业平台高度太低问题,并兼顾声屏障检修、隧道臂检修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地铁多功能作业车
本专利技术涉及城市轨道工程机械
,具体涉及一种地铁多功能作业车。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城市地铁交通规模、运营速度、运营里程及运营频率等方面不断提升,地铁线路的养护与检修工作需求随之增大,对线路检修工程车辆的需求也不断增加。现有技术中,线路检修工程车辆主要存在以下缺点:(1)地铁线路大多以隧道为主,传统接触网作业车采用内燃动力,隧道内尾气污染严重,作业人员施工环境差;(2)液压升降作业平台最低位和最高位满足不了作业高度需求(隧道内作业平台高度太高,车场线作业平台高度太低);(3)单条线路配置工程车数量多,使用频次低等问题。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地铁多功能作业车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为满足地铁线路接触网检修作业施工实际需求,改善作业人员施工环境,减少单条线路配置工程车数量,检修维护车辆数量且降低总体成本,研制更具环保性新能源驱动动力地铁电传动多功能作业车势在必行。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地铁多功能作业车,可改善作业人员施工环境,减少单条线路配置工程车数量,解决了传统接触网作业车隧道内作业平台高度太高而隧道外作业平台高度太低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地铁多功能作业车,包括车架、前司机室、后司机室、电气间、动力蓄电池系统、辅助电源柜、电传牵引系统、转向架、制动系统、液压动力单元、直臂双回转作业平台、接触网检测装置、刚性悬挂自动巡查装置、受电弓;所述前司机室和后司机室分别设于所述车架的两端;所述动力蓄电池系统、转向架设于所述车架下部;所述转向架为两台,分别设于所述前司机室和后司机室对应的车架下部;所述辅助电源柜设于所述电气间,集成整车配供电系统,提供DC24V电源、工频AC220V交流电源、以及为液压动力单元提供工频380V交流电源;所述电传牵引系统包括高压互联箱、牵引逆变器和线路电抗器、牵引电机、车轴齿轮箱和轮对,所述高压互联箱、牵引逆变器和线路电抗器设于所述电气间,所述牵引电机为四台,分别悬挂安装于所述转向架,所述牵引电机驱动所述车轴齿轮箱内的齿轮组转动将牵引力传递至所述轮对,以驱动作业车向前/向后运行;所述制动系统包括空气制动系统、电制动系统及驻车制动系统,其中所述空气制动系统采用JZ-7空气制动系统;所述液压动力单元为所述直臂双回转作业平台提供动力,所述液压动力单元由电动机驱动;所述直臂双回转作业平台设于所述电气间与所述后司机室之间,其臂体可伸缩,所述直臂双回转作业平台距轨面最低位不超过2600mm,距轨面最高位不小于7000mm,距轨道中心最大工作幅度不小于8000mm;所述接触网检测装置设于所述前司机室顶部,包括基于机器视觉的非接触式检测设备、弓网压力检测设备、弓网冲击检测设备、弓网图像高清录像设备、高低压隔离设备及车体振动补偿设备;所述刚性悬挂自动巡查装置设于所述后司机室顶部,包括左侧高速摄像机组和右侧高速摄像机组,对检测位置进行实时数据采集及分析;所述受电弓设于所述前司机室顶部,用于接触网线路冷滑试验。进一步地,所述牵引逆变器包括预充电电路、四个牵引逆变单元、两个斩波单元及两个牵引控制单元,所述牵引逆变器由所述动力蓄电池系统供电,并通过四个所述牵引逆变单元将直流电逆变成频率及电压可变的三相交流电,为所述牵引电机供电。进一步地,所述线路电抗器用于馈电制动时所述牵引逆变器输入侧滤波。进一步地,所述高压互联箱包括连接铜排及单向放电与单向充电二极管。进一步地,所述空气制动系统包括电动空压机、空气净化单元和总风包,所述电动空压机产生的空气经所述空气净化单元净化后储存在所述总风包内,为系统提供风源,并通过所述转向架上的单元制动器与所述轮对进行踏面制动。进一步地,所述电制动系统采用馈电制动及电阻制动,所述轮对通过所述车轴齿轮箱将作业车的动能传递给所述牵引电机,此时所述牵引电机工作在发电工况,电动机产生制动力,从而实现作业车的制动减速;所述牵引电机输出电能经过所述线路电抗器滤波、牵引逆变器逆变后给所述动力蓄电池系统充电;多余的电能通过制动电阻转化为热能,并通过强制风冷方式,将产生热量排出车体。进一步地,所述直臂双回转作业平台的控制系统具有正常动作和刷墙两种控制模式;当处于正常动作模式时,所述直臂双回转作业平台进行一级回转、臂体变幅、臂体伸缩、二级回转动作;当处于刷墙动作模式时,所述直臂双回转作业平台进行直线前进/后退、垂直上升/下降动作。进一步地,所述前司机室和后司机室内设有司机操作台和司机座椅,其前端设置行车安全挡风玻璃和喷水式刮雨器,后端设有与所述电气间/直臂双回转作业平台相通的过道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地铁多功能作业车,有益效果在于:一、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地铁多功能作业车,采用蓄电池作为走行驱动及作业驱动动力,整车采用直-交流电传动,彻底解决了传统内燃动力接触网作业车隧道内作业带来的尾气污染问题。二、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地铁多功能作业车,采用直臂双回转作业平台,解决传统接触网作业车隧道内作业平台高度太高而隧道外作业平台高度太低问题,并兼顾声屏障检修、隧道臂检修、高空作业等,同时满足地铁线路车辆限界。三、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地铁多功能作业车,整车集成了受电弓、接触网检测系统,可以对线路接触网进行检测作业。四、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地铁多功能作业车,整车采用四轴驱动动力,且有两台车辆重联功能,满足重联编组救援电客车能力。五、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地铁多功能作业车,整车具备地铁接触网作业车、地铁接触网高空检修作业车、地铁声屏障检修车、地铁隧道检修车、地铁救援轨道车、地铁接触网检测车等多种车辆功能,可减少单条线路配置工程车辆数量,提高车辆利用率、降低总体成本。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案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地铁多功能作业车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地铁多功能作业车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所示地铁多功能作业车沿A-A线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2所示地铁多功能作业车沿B-B线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1所示地铁多功能作业车中前司机室/后司机室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1所示地铁多功能作业车的底盘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地铁多功能作业车动力传递原理框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地铁多功能作业车辅助供电原理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并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专利技术,但并不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地铁多功能作业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车架、前司机室、后司机室、电气间、动力蓄电池系统、辅助电源柜、电传牵引系统、转向架、制动系统、液压动力单元、直臂双回转作业平台、接触网检测装置、刚性悬挂自动巡查装置、受电弓;/n所述前司机室和后司机室分别设于所述车架的两端;/n所述动力蓄电池系统、转向架设于所述车架下部;所述转向架为两台,分别设于所述前司机室和后司机室对应的车架下部;/n所述辅助电源柜设于所述电气间,集成整车配供电系统,提供DC24V电源、工频AC220V交流电源、以及为液压动力单元提供工频380V交流电源;/n所述电传牵引系统包括高压互联箱、牵引逆变器和线路电抗器、牵引电机、车轴齿轮箱和轮对,所述高压互联箱、牵引逆变器和线路电抗器设于所述电气间,所述牵引电机为四台,分别悬挂安装于所述转向架,所述牵引电机驱动所述车轴齿轮箱内的齿轮组转动将牵引力传递至所述轮对,以驱动作业车向前/向后运行;/n所述制动系统包括空气制动系统、电制动系统及驻车制动系统,其中所述空气制动系统采用JZ-7空气制动系统;/n所述液压动力单元为所述直臂双回转作业平台提供动力,所述液压动力单元由电动机驱动;/n所述直臂双回转作业平台设于所述电气间与所述后司机室之间,其臂体可伸缩,所述直臂双回转作业平台距轨面最低位不超过2600mm,距轨面最高位不小于7000mm,距轨道中心最大工作幅度不小于8000mm;/n所述接触网检测装置设于所述前司机室顶部,包括基于机器视觉的非接触式检测设备、弓网压力检测设备、弓网冲击检测设备、弓网图像高清录像设备、高低压隔离设备及车体振动补偿设备;/n所述刚性悬挂自动巡查装置设于所述后司机室顶部,包括左侧高速摄像机组和右侧高速摄像机组,对检测位置进行实时数据采集及分析;/n所述受电弓设于所述前司机室顶部,用于接触网线路冷滑试验。/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铁多功能作业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车架、前司机室、后司机室、电气间、动力蓄电池系统、辅助电源柜、电传牵引系统、转向架、制动系统、液压动力单元、直臂双回转作业平台、接触网检测装置、刚性悬挂自动巡查装置、受电弓;
所述前司机室和后司机室分别设于所述车架的两端;
所述动力蓄电池系统、转向架设于所述车架下部;所述转向架为两台,分别设于所述前司机室和后司机室对应的车架下部;
所述辅助电源柜设于所述电气间,集成整车配供电系统,提供DC24V电源、工频AC220V交流电源、以及为液压动力单元提供工频380V交流电源;
所述电传牵引系统包括高压互联箱、牵引逆变器和线路电抗器、牵引电机、车轴齿轮箱和轮对,所述高压互联箱、牵引逆变器和线路电抗器设于所述电气间,所述牵引电机为四台,分别悬挂安装于所述转向架,所述牵引电机驱动所述车轴齿轮箱内的齿轮组转动将牵引力传递至所述轮对,以驱动作业车向前/向后运行;
所述制动系统包括空气制动系统、电制动系统及驻车制动系统,其中所述空气制动系统采用JZ-7空气制动系统;
所述液压动力单元为所述直臂双回转作业平台提供动力,所述液压动力单元由电动机驱动;
所述直臂双回转作业平台设于所述电气间与所述后司机室之间,其臂体可伸缩,所述直臂双回转作业平台距轨面最低位不超过2600mm,距轨面最高位不小于7000mm,距轨道中心最大工作幅度不小于8000mm;
所述接触网检测装置设于所述前司机室顶部,包括基于机器视觉的非接触式检测设备、弓网压力检测设备、弓网冲击检测设备、弓网图像高清录像设备、高低压隔离设备及车体振动补偿设备;
所述刚性悬挂自动巡查装置设于所述后司机室顶部,包括左侧高速摄像机组和右侧高速摄像机组,对检测位置进行实时数据采集及分析;
所述受电弓设于所述前司机室顶部,用于接触网线路冷滑试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铁多功能作业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逆变器包括预充电电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辛永生张纯清张高锋吴庆立朱红军王西强孔瑞晨王鹏刘智华李博董博敏穆青邓婷张建鹏程峰冯建昌何苗
申请(专利权)人:宝鸡中车时代工程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