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交通道岔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841477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5 12:5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轨道交通道岔系统。该系统的道岔梁的第一端设置在第一过渡墩柱上,道岔梁的第一端通过中心销可转动地连接在第一过渡墩柱上,中心销沿竖向设置,道岔梁的第二端设置在第二过渡墩柱上,道岔梁的第二端可在第二过渡墩柱上行走,支线轨道梁至少设置有两个,支线轨道梁通过多个间隔设置的支线墩柱固定支撑,每个支线轨道梁均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道岔梁设置在基础轨道梁以及支线轨道梁之间,道岔梁的第一端与基础轨道梁面向道岔梁的一端对接,道岔梁的第二端可操作地选择与某个支线轨道梁的第一端对接,支线轨道梁的第二端向远离道岔梁的方向延伸。本发明专利技术操作简单可靠,可有效地缩短转辙时间,提高运输效率,具有很好的实用价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轨道交通道岔系统
本专利技术属于轨道交通系统
,尤其涉及一种轨道交通道岔系统。
技术介绍
悬挂式单轨系统属于空中轨道运输系统的一种,具有兼容性好、安全性高、集成化高、造价低、线路灵活、环保及噪声小等优点,满足现代城市轨道交通运输需求,在我国新型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中被广泛运用。目前,国内悬挂式单轨交通道岔以单开为主,实际运用中公开的多开道岔有两种型式,分别为平移换梁型和节段型,平移换梁型道岔主要是通过支线轨道梁和曲线轨道梁的平行移动,实现线路在直线通行和曲线通行状态之间的转换;节段型道岔由固定梁、主动梁及从动梁组成,主要是由安装在主动梁上的电机机械驱动主动梁和从动梁整体转辙,使车辆在缓和的近似圆弧曲线的折线上通过。悬挂式轨道交通系统中平移换梁型多开岔道结构笨重、对墩柱及相关机构的强度要求高、存在转辙所需的功率大和转辙时间长、经济性差等缺点;节段型道岔转辙时道岔梁为多段折线梁、墩柱基础多、同时对驱动电机精度要求高、可靠性差。因此,需对现有技术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轨道交通道岔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悬挂式轨道交通系统中平移换梁型多开岔道结构笨重、对墩柱及相关机构的强度要求高、存在转辙所需的功率大和转辙时间长、经济性差等技术问题,以及节段型道岔转辙时道岔梁为多段折线梁、墩柱基础多、同时对驱动电机精度要求高、可靠性差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轨道交通道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基础轨道梁,所述基础轨道梁通过多个间隔设置的基础墩柱固定支撑;道岔梁,所述道岔梁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道岔梁的第一端设置在第一过渡墩柱上,所述道岔梁的第一端通过中心销可转动地连接在所述第一过渡墩柱上,所述中心销沿竖向设置,所述道岔梁的第二端设置在所述第二过渡墩柱上,所述道岔梁的第二端可在所述第二过渡墩柱上行走;支线轨道梁,所述支线轨道梁至少设置有两个,所述支线轨道梁通过多个间隔设置的支线墩柱固定支撑,每个所述支线轨道梁均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道岔梁设置在所述基础轨道梁以及支线轨道梁之间,所述道岔梁的第一端与所述基础轨道梁面向所述道岔梁的一端对接,所述道岔梁的第二端可操作地选择与某个所述支线轨道梁的第一端对接,所述支线轨道梁的第二端向远离所述道岔梁的方向延伸。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过渡墩柱上设置有两个补偿组件,两个所述补偿组件相对设置在所述道岔梁的两侧,每个所述补偿组件均包括至少一个补偿装置,所述补偿装置具有输出部,所述补偿装置的输出部可操作地插入到所述道岔梁的第一端与所述基础轨道梁面向所述道岔梁的一端之间的缺口处。进一步地,所述补偿装置包括补偿梁,所述补偿梁为所述补偿装置的输出部,所述补偿梁可操作地沿垂直于所述基础轨道梁的方向移动。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过渡墩柱包括两个相对的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内侧设置有和所述补偿装置对应的支撑座;所述补偿装置包括固定座以及驱动单元,所述固定座固定设置在对应的支撑座上,所述驱动单元的固定端固定设置在所述固定座上,所述驱动单元的输出端可沿水平向做伸缩往返移动,所述驱动单元的输出端和所述补偿梁固定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支撑座上设置有导轨;所述补偿梁的底部设置有滚轮,所述滚轮滚动设置在所述导轨上。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柱的内侧设置有和所述补偿装置对应的导向板,所述导向板的底部设置有滑槽;所述补偿梁的顶部滑动设置在对应的所述导向板的滑槽中。更进一步地,所述系统还包括锁定装置,每个所述补偿装置均对应配置有一个所述锁定装置,所述锁定装置包括:定位座,所述定位座固定设置在对应的所述补偿梁上,所述定位座上设置有锁定孔;伸缩机构,所述伸缩机构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过渡墩柱上;定位销,所述定位销具有相对的第一端以及第二端,所述定位销的第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伸缩机构的输出端上,所述定位销的第二端可操作地插入到所述定位座上的锁定孔中。进一步地,所述道岔梁的第二端通过行走机构在所述第二过渡墩柱上行走,所述行走机构包括:走行轨道,所述走行轨道为弧形,所述弧形的圆心位于所述中心销的中心线上;走行单元,所述道岔梁的第二端连接在所述走行单元上,所述走行单元可操作地在所述走行轨道上行走。进一步地,所述走行单元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架和第二侧架,所述第一侧架和所述第二侧架的两端之间通过连接梁连接,所述第一侧架和所述第二侧架的底部均设置有安装槽,所述道岔梁的第二端依次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侧架和所述第二侧架的底部的安装槽中。更进一步地,所述走行单元还包括:多个轮轴,所述第一侧架和所述第二侧架的顶部之间通过多个间隔设置的所述轮轴连接,多个所述轮轴的一个所述轮轴上设置有主动轮,所述主动轮可滚动地设置在所述走行轨道上;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二侧架的外侧,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和多个所述轮轴的一个所述轮轴固定连接。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一种轨道交通道岔系统,由于道岔梁的第一端与基础轨道梁面向道岔梁的一端对接,道岔梁的第一端在第一过渡墩柱上转动设置,道岔梁的第二端可操作地选择与某个支线轨道梁的第一端对接,这样,通过操作道岔梁的第一端在第一过渡墩柱上的转动,即可实现转辙的目的。相比于平移换梁型多开道岔,本专利技术采用一段道岔梁做为道岔主体,长度较短,可大大减轻现有技术中多开道岔梁的质量,同时减轻了墩柱的体积和质量,降低了成本;相比于节段型多开道岔,本专利技术只产生一个折线段,且只需两个过渡墩柱梁即可,可靠性更高,成本更低。本专利技术所示的轨道交通道岔系统操作简单可靠,可有效地缩短转辙时间,提高运输效率,具有很好的实用价值。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实施例的一种轨道交通道岔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的补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的锁定装置的布置示意图;图4为道岔梁和行走机构的装配示意图;图5为行走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补偿梁处于待工位的状态示意图;图7为一号补偿梁和三号补偿梁处于补偿位的状态示意图;图8为道岔梁进行转辙至左转位的状态示意图,图9为三号补偿梁和四号补偿梁位于补偿位的状态示意图;图10为道岔梁进行转辙至右转位的状态示意图;图11为一号补偿梁和二号补偿梁位于补偿位的状态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轨道交通道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n基础轨道梁,所述基础轨道梁通过多个间隔设置的基础墩柱固定支撑;/n道岔梁,所述道岔梁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道岔梁的第一端设置在第一过渡墩柱上,所述道岔梁的第一端通过中心销可转动地连接在所述第一过渡墩柱上,所述中心销沿竖向设置,所述道岔梁的第二端设置在所述第二过渡墩柱上,所述道岔梁的第二端可在所述第二过渡墩柱上行走;/n支线轨道梁,所述支线轨道梁至少设置有两个,所述支线轨道梁通过多个间隔设置的支线墩柱固定支撑,每个所述支线轨道梁均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道岔梁设置在所述基础轨道梁以及支线轨道梁之间,所述道岔梁的第一端与所述基础轨道梁面向所述道岔梁的一端对接,所述道岔梁的第二端可操作地选择与某个所述支线轨道梁的第一端对接,所述支线轨道梁的第二端向远离所述道岔梁的方向延伸。/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轨道交通道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
基础轨道梁,所述基础轨道梁通过多个间隔设置的基础墩柱固定支撑;
道岔梁,所述道岔梁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道岔梁的第一端设置在第一过渡墩柱上,所述道岔梁的第一端通过中心销可转动地连接在所述第一过渡墩柱上,所述中心销沿竖向设置,所述道岔梁的第二端设置在所述第二过渡墩柱上,所述道岔梁的第二端可在所述第二过渡墩柱上行走;
支线轨道梁,所述支线轨道梁至少设置有两个,所述支线轨道梁通过多个间隔设置的支线墩柱固定支撑,每个所述支线轨道梁均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道岔梁设置在所述基础轨道梁以及支线轨道梁之间,所述道岔梁的第一端与所述基础轨道梁面向所述道岔梁的一端对接,所述道岔梁的第二端可操作地选择与某个所述支线轨道梁的第一端对接,所述支线轨道梁的第二端向远离所述道岔梁的方向延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交通道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渡墩柱上设置有两个补偿组件,两个所述补偿组件相对设置在所述道岔梁的两侧,每个所述补偿组件均包括至少一个补偿装置,所述补偿装置具有输出部,所述补偿装置的输出部可操作地插入到所述道岔梁的第一端与所述基础轨道梁面向所述道岔梁的一端之间的缺口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轨道交通道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偿装置包括补偿梁,所述补偿梁为所述补偿装置的输出部,所述补偿梁可操作地沿垂直于所述基础轨道梁的方向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轨道交通道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渡墩柱包括两个相对的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内侧设置有和所述补偿装置对应的支撑座;
所述补偿装置包括固定座以及驱动单元,所述固定座固定设置在对应的支撑座上,所述驱动单元的固定端固定设置在所述固定座上,所述驱动单元的输出端可沿水平向做伸缩往返移动,所述驱动单元的输出端和所述补偿梁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轨道交通道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座上设置有导轨;
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晔黄美林苏利杰刘爱文陈治国宋少波姚雄罗辉王全虎崔灿
申请(专利权)人:中车长江车辆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