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188931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07 21: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轨道,所述轨道包括:轨道本体,所述轨道本体包括高架段和斜坡过渡段,所述高架段的上表面上设有向上凸出的轨道凸起,所述高架段的位于所述轨道凸起两侧的上表面为走行面,所述轨道凸起的侧面为导向面,所述轨道凸起的顶面为安全面,所述斜坡过渡段上设有导向端,所述导向端的邻近所述高架段长度方向上的中心的一端的宽度大于所述导向端的另一端的宽度。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轨道,方便了轨道车辆从地面机动车道驶入轨道时导向轮的进入,使导向轮在进入轨道凸起时可以产生一定的偏差,且如此设置的导向轮在轨道车辆从轨道驶入地面机动车道时能够起到导向作用,使轨道车辆能够在轨道行驶模式和地面行驶模式之间顺利切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轨道
本技术涉及轨道交通
,尤其是涉及一种轨道。
技术介绍
相关技术中,轨道车辆通常只能在特定的轨道上运行,从而无法实现轨道车辆与地面交通的互联互通,且轨道车辆回库等都需要敷设相应的轨道梁,土建成本较高,且占地面积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轨道,所述轨道能够实现轨道车辆的轨道行驶模式和路面行驶模式之间的转换。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轨道,包括:轨道本体,所述轨道本体包括高架段和斜坡过渡段,所述高架段的上表面上设有向上凸出的轨道凸起,所述高架段的位于所述轨道凸起两侧的上表面为走行面,所述轨道凸起的侧面为导向面,所述轨道凸起的顶面为安全面,所述斜坡过渡段上设有导向端,所述导向端的邻近所述高架段长度方向上的中心的一端的宽度大于所述导向端的另一端的宽度。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轨道,通过在斜坡过渡段上设置导向端并且使导向端的邻近高架段长度方向上的中心的一端的宽度大于导向端的另一端的宽度,方便了轨道车辆从地面机动车道驶入轨道时导向轮的进入,使导向轮在进入轨道凸起时可以产生一定的偏差,且如此设置的导向轮在轨道车辆从轨道驶入地面机动车道时能够起到导向作用,使轨道车辆能够在轨道行驶模式和地面行驶模式之间顺利切换,从而实现轨道交通和地面交通的互联互通,充分结合了地面交通的灵活、可达性高以及轨道交通的安全、运营速度高和准点等优点,实现了地面交通和轨道交通的优势互补。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从所述导向端的所述一端朝向所述导向端的所述另一端,所述导向端的宽度逐渐减小。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导向端的纵向截面形状为等腰梯形或等腰三角形。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轨道凸起从所述高架段的上表面竖直向上延伸,且所述轨道凸起位于所述高架段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央。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轨道凸起的上部设有防侧翻件,所述防侧翻件设在所述轨道凸起的侧面。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防侧翻件从所述轨道凸起的侧面水平向外延伸。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防侧翻件设在所述轨道凸起的顶部。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高架段的宽度方向上的两侧分别设有防护栏。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防护栏从所述高架段的上表面竖直向上延伸。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轨道为钢结构或预制混凝土结构。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1是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轨道的主视图;图2是图1中所示的轨道的俯视图;图3是图1中所示的轨道与车辆配合的示意图;图4是图3中所示的轨道与车辆配合的局部示意图;图5是根据本技术另一个实施例的轨道的立体图;图6是图5中所示的轨道的主视图;图7是图5中所示的轨道的俯视图;图8是图5中所示的轨道与车辆配合的示意图。附图标记:100:轨道;1:轨道本体;11:轨道凸起;111:导向面;112:安全面;12:走行面;13:导向端;14:防侧翻件;15:防护栏;2:斜坡过渡段;3:高架段200:轨道车辆;201:走行轮;202:导向轮;203:安全轮。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下面参考图1-图8描述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轨道100。轨道100可以为单轨道。在本申请下面的描述中,以轨道100为单轨道为例进行说明。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轨道100还可以为其他类型的轨道100,而不限于单轨道。如图1-图8所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轨道100,包括轨道本体1,轨道本体1包括高架段3和斜坡过渡段2,高架段3的上表面上设有向上凸出的轨道凸起11,高架段3的位于轨道凸起11两侧的上表面为走行面12,轨道凸起11的侧面为导向面111,轨道凸起11的顶面为安全面112,斜坡过渡段2上设有导向端13,导向端13的邻近高架段3长度方向上的中心的一端(例如,图2中的上端)的宽度大于导向端13的另一端(例如,图2中的下端)的宽度。例如,在图1-图8的示例中,轨道100整体结构大致呈凸字形,轨道凸起11设在高架段3的上表面上。走行面12位于轨道凸起11两侧的高架段3的上表面,导向面111为轨道凸起11的侧面,安全面112为轨道凸起11的顶面。在轨道车辆200的行进过程中,轨道车辆200的走行轮201在走行面12上行驶,走行面12对轨道车辆200具有支撑作用。导向面111与轨道车辆200的导向轮202接触,为轨道车辆200在轨道100上的行驶提供导向作用,且能够防止轨道车辆200在轨道100上行驶时发生侧翻。安全面112与轨道车辆200的安全轮203之间具有一定的间隙,当轨道车辆200发生例如爆胎、拖轮等故障时,轨道车辆200的安全轮203则与安全面112接触,以支撑轨道车辆200行驶到邻近车站。导向端13设在斜坡过渡段2上,导向端13位于高架段3的长度方向的端部,且导向端13的远离高架段3长度方向上的中心的一端的宽度小于其邻近轨道本体1长度方向上的中心的一端的宽度,轨道车辆200可以从地面机动车道(图未示出)沿导向端13驶入轨道100(例如,图2中所示的上梁方向),也可以从轨道100沿导向端13驶入地面机动车道(例如,图2中所示的下梁方向)。由此,当轨道车辆200从地面机动车道驶入轨道100(即上梁)时,如此设置的导向端13允许导向轮202在进入轨道凸起11时产生一定的横向偏差,方便了导向轮202的进入,使轨道车辆200可在一定误差范围内顺利完成由路面行驶模式到轨道行驶模式的切换;当轨道车辆200从轨道100驶入地面机动车道时,导向端13能够起到导向作用,使轨道车辆200能够平稳地从轨道行驶模式切换到地面行驶模式。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轨道100,通过在斜坡过渡段2上设置导向端13并且使导向端13的邻近高架段3长度方向上的中心的一端的宽度大于导向端13的另一端的宽度,方便了轨道车辆200从地面机动车道驶入轨道100时导向轮202的进入,使导向轮202在进入轨道凸起11时可以产生一定的横向偏差,且如此设置的导向轮202在轨道车辆200从轨道100驶入地面机动车道时能够起到导向作用,使轨道车辆200能够在轨道行驶模式和地面行驶模式之间顺利切换,从而实现轨道交通和地面交通的互联互通,充分结合了地面交通的灵活、可达性高以及轨道100交通的安全、运营速度高和准点等优点,实现了地面交通和轨道交通的优势互补。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2,从导向端13的上述一端朝向导向端13的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轨道,其特征在于,包括:/n轨道本体,所述轨道本体包括高架段和斜坡过渡段,所述高架段的上表面上设有向上凸出的轨道凸起,所述高架段的位于所述轨道凸起两侧的上表面为走行面,所述轨道凸起的侧面为导向面,所述轨道凸起的顶面为安全面,所述斜坡过渡段上设有导向端,所述导向端的邻近所述高架段长度方向上的中心的一端的宽度大于所述导向端的另一端的宽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轨道,其特征在于,包括:
轨道本体,所述轨道本体包括高架段和斜坡过渡段,所述高架段的上表面上设有向上凸出的轨道凸起,所述高架段的位于所述轨道凸起两侧的上表面为走行面,所述轨道凸起的侧面为导向面,所述轨道凸起的顶面为安全面,所述斜坡过渡段上设有导向端,所述导向端的邻近所述高架段长度方向上的中心的一端的宽度大于所述导向端的另一端的宽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其特征在于,从所述导向端的所述一端朝向所述导向端的所述另一端,所述导向端的宽度逐渐减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轨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端的纵向截面形状为等腰梯形或等腰三角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凸起从所述高架段的上表面竖直向上延伸,且所述轨道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桃华杨志荣何中主潘灿辉李兵
申请(专利权)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