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螺旋榨油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821320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5 12: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螺旋榨油机,涉及榨油设备技术领域,其包括出油槽,所述出油槽的槽口处设置有过滤网,所述过滤网顶部设置有导轨,所述导轨上设置有清理组件,所述清理组件包括与所述导轨滑移连接的滑块和设置在所述滑块上对所述过滤网进行清理的毛刷,所述出油槽的侧壁上开设有出渣口,所述出渣口设置于靠近所述出油槽槽口一侧,所述出渣口上设置有接渣组件,所述接渣组件包括与所述出油槽底壁可拆卸连接的接油罐和搭接在所述接油罐内的接渣网笼。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对压榨出的油液进行过滤,减少油液中的残渣,具有提高油液质量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螺旋榨油机
本技术涉及榨油设备
,尤其是涉及一种螺旋榨油机。
技术介绍
螺旋榨油机是榨制油液的常用设备,螺旋榨油机由进料斗、齿轮箱、榨笼、榨螺轴、机架等部件组成。螺旋榨油机工作时利用料胚在榨膛内受榨螺的不断推进及榨膛内空间容量由大到小的变化,使得料胚受到很大的挤压力,从而把油脂从料胚内挤出来,并从榨条缝隙和榨圈油槽中排出。公告号为CN204820402U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螺旋榨油机,包括电机、减速机、螺旋榨杆、机壳,所述的电机通过法兰与减速机连接传动,减速机的输出轴与螺旋榨杆连接,螺旋榨杆装置在机壳内,螺旋榨杆为锥形螺杆,螺旋榨杆的外围装置与其匹配的榨圈,榨圈上开设有若干榨油缝,机壳的顶部设置有下料仓,下料仓内设置有搅拌装置,机壳底部设置有出油口和排渣口。榨油机工作时,经过处理好的油料从下料仓进入榨膛,由螺旋榨杆旋转使油料不断向里推进,并对油料进行压缩,将油料中的油液压榨出来,压榨出的油液自机壳内榨圈的榨油缝流到出油口排出,压榨干后的渣料从出渣口排出。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缺少对从出油口排出的油液进行过滤的组件,榨制的油液中含有的残渣难以除去,影响油液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螺旋榨油机,其能够对压榨出的油液进行过滤,减少油液中的残渣,提高油液质量。本技术的上述实用专利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螺旋榨油机,包括出油槽,所述出油槽的槽口处设置有过滤网,所述过滤网顶部设置有导轨,所述导轨上设置有清理组件,所述清理组件包括与所述导轨滑移连接的滑块和设置在所述滑块上对所述过滤网进行清理的毛刷,所述出油槽的侧壁上开设有出渣口,所述出渣口设置于靠近所述出油槽槽口一侧,所述出渣口上设置有接渣组件,所述接渣组件包括与所述出油槽底壁可拆卸连接的接油罐和搭接在所述接油罐内的接渣网笼。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榨出的油液落到出油槽上向槽口流动,经过过滤网,过滤网对油液进行过滤,油液中的残渣粘附在过滤网上,当过滤网上的残渣量到达一定程度后,向滑块施力,使得滑块沿导轨滑移,滑块带动抵接在过滤网上的毛刷移动,对过滤网上的残渣进行清理,自过滤网上刷下的残渣在毛刷推动下通过出渣口,落入接渣网笼,残渣上附着的油液在重力作用下落入接油罐中,定时拆下接油罐,对接油罐中的油液进行收集;设计的过滤网,对压榨出的油液进行过滤,减少油液中的残渣,提高油液质量;设计的清理组件和接渣组件配合,对粘附在过滤网上的残渣进行清理,并对清理下的残渣和残渣中的油液进行收集分类,减少油液浪费。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毛刷包括L型刷板和设置在L型刷板上的刷毛,所述L型刷板对应所述过滤网和靠近过滤网的出油槽底壁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计的毛刷,能够对自过滤网上刷下后落到出油槽底壁上的残渣进行清理,提升清理质量,延长对过滤网的清理周期,延长毛刷的使用寿命,实用性强。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毛刷转动连接在所述滑块上,且转动连接处的转轴上设置有使所述毛刷与过滤网抵接的扭簧。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计的扭簧,使得毛刷使用一段时间后仍能够与过滤网抵紧,保证清理质量。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清理组件间隔设置有多组,且全部所述清理组件于所述导轨上均匀分布,所述滑块之间通过连杆连接,所述毛刷之间通过转杆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过滤网进行清理时,向一滑块施力,滑块通过连杆带动其余滑块沿导轨同步滑移,对过滤网的不同位置进行清理,当靠近出渣口一侧的残渣被毛刷推送到接渣组件中后,反方向移动滑块,滑块带动毛刷反向移动,对过滤网再次进行清理,直至过滤网移动至靠近相邻毛刷清理过滤网形成的残渣堆位置,转动转杆,转杆带动毛刷与过滤网分离,直至毛刷转动至沿导轨长度方向的运动轨迹与残渣堆不再相交,继续移动滑块,直至滑块带动毛刷完全经过残值堆,停止移动滑块,释放转杆,完成本次清理,下次清理继续重复以上过程,将清理下的残渣逐步推入接渣组件;设计的清理组件、连杆和转杆,相互配合,使得残渣能够被逐步推入接渣组件,在保证过滤网能够正常使用的前提下,减少推入接渣组件的残渣中的油液量,减少滤渣过程的油液损耗,实用性强。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出油槽底壁靠近所述出渣口一侧一体设置有楔形凸台,所述楔形凸台靠近出渣口一侧高于远离出渣口一侧,且所述楔形凸台与出油槽底壁之间的最大距离小于所述L型刷板与出油槽底壁之间的距离。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清理过滤网时,通过毛刷将残渣推动至楔形凸台上进行静置,使得残渣堆中的毛刷在重力作用下向远离出渣口方向流动,与残渣堆分离,静置过的残渣堆在下次清理过滤网时由新产生的残渣堆推入接渣组件进行收集;设计的楔形凸台,便于清理过滤网产生的残渣堆进行静置,进一步减少残渣堆中的油液含量,减少油液浪费。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出油槽侧壁上设置有使出油槽内的油液向靠近出油槽槽口中部流动的导流板。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计的导流板,使得在油液流动过程中远离出渣口,避免油液直接通过出渣口流入接渣组件,实用性强。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接油罐底壁上连通有导油管,所述导油管的出油口设置于所述出油槽的槽口下方。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计的导油管,便于落入接油罐中的油液排出,降低接油罐的拆装次数,节约人力。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接油罐底壁呈倒锥形设置,且所述导油管的进油口设置在所述接油罐底壁中心处。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计的接油罐,便于接油罐中的油液完全排出,避免油液在接油罐中长时间沉积变质,保证油液整体质量。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设计的过滤网,对压榨出的油液进行过滤,减少油液中的残渣,提高油液质量;设计的清理组件和接渣组件配合,对粘附在过滤网上的残渣进行清理,并对清理下的残渣和残渣中的油液进行收集分类,减少油液浪费;2.设计的清理组件、连杆和转杆,相互配合,使得残渣能够被逐步推入接渣组件,在保证过滤网能够正常使用的前提下,减少推入接渣组件的残渣中的油液量,减少滤渣过程的油液损耗,实用性强;3.设计的楔形凸台,便于清理过滤网产生的残渣堆进行静置,进一步减少残渣堆中的油液含量,减少油液浪费;4.设计的导油管,便于落入接油罐中的油液排出,降低接油罐的拆装次数,节约人力。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螺旋榨油机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出油槽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旨在展示清理组件的具体结构;图4是图3中B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旨在展示毛刷和滑块的连接关系。图中,1、出油槽;11、出渣口;12、楔形凸台;13、导流板;2、过滤网;3、导轨;4、清理组件;41、滑块;411、连杆;42、毛刷;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螺旋榨油机,包括出油槽(1),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油槽(1)的槽口处设置有过滤网(2),所述过滤网(2)顶部设置有导轨(3),所述导轨(3)上设置有清理组件(4),所述清理组件(4)包括与所述导轨(3)滑移连接的滑块(41)和设置在所述滑块(41)上对所述过滤网(2)进行清理的毛刷(42),所述出油槽(1)的侧壁上开设有出渣口(11),所述出渣口(11)设置于靠近所述出油槽(1)槽口一侧,所述出渣口(11)上设置有接渣组件(5),所述接渣组件(5)包括与所述出油槽(1)底壁可拆卸连接的接油罐(51)和搭接在所述接油罐(51)内的接渣网笼(5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螺旋榨油机,包括出油槽(1),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油槽(1)的槽口处设置有过滤网(2),所述过滤网(2)顶部设置有导轨(3),所述导轨(3)上设置有清理组件(4),所述清理组件(4)包括与所述导轨(3)滑移连接的滑块(41)和设置在所述滑块(41)上对所述过滤网(2)进行清理的毛刷(42),所述出油槽(1)的侧壁上开设有出渣口(11),所述出渣口(11)设置于靠近所述出油槽(1)槽口一侧,所述出渣口(11)上设置有接渣组件(5),所述接渣组件(5)包括与所述出油槽(1)底壁可拆卸连接的接油罐(51)和搭接在所述接油罐(51)内的接渣网笼(5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螺旋榨油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毛刷(42)包括L型刷板(421)和设置在L型刷板(421)上的刷毛(422),所述L型刷板(421)对应所述过滤网(2)和靠近过滤网(2)的出油槽(1)底壁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螺旋榨油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毛刷(42)转动连接在所述滑块(41)上,且转动连接处的转轴上设置有使所述毛刷(42)与过滤网(2)抵接的扭簧(6)。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螺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思木朱建兵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陈麻婆川菜调味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