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红外线模组的安装支架及红外线模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811430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2 17: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红外线模组的安装支架及红外线模组,安装支架包括本体部,本体部上具有晶片安装区,用于安装晶片,且本体部上还具有多个引脚部,各引脚部均能够与电子设备电连接;多个电连接部,各电连接部分别设置在本体部和引脚部上,且各电连接部均能够通过导线与晶片电连接;本体部上还具有第一限位部,环氧胶体能够至少部分封装本体部,以形成环氧胶体封装部,环氧胶体封装部上与第一限位部相对应的位置处形成第二限位部,第二限位部能够与第一限位部相匹配,以限制本体部与环氧胶体封装部的相对移动。通过该安装能够防止安装支架与环氧胶体封装部相对移动,从而保证了红外线模组接收或发送信号的稳定性,提高了红外线模组的使用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红外线模组的安装支架及红外线模组
本技术涉及电子产品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红外线模组的安装支架及红外线模组。
技术介绍
红外线模组多应用于光电元件、遥控器等电子设备上,用来接收或发射红外线。目前的红外线模组大多由PCB板作为安装支架,然后将晶片安装在PCB板的设定位置后,通过环氧胶体将晶片与安装支架封装成一个整体,形成红外线模组。然而,目前的这种生产方式,由于安装支架与环氧胶体之间无任何限位结构,使得安装支架与环氧胶体的结合力较差,封装完成后安装支架容易晃动,从而造成红外线接收或发射信号不稳的情况,影响红外线模组的整体使用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红外线模组的安装支架及红外线模组,以提高红外线模组的使用效果。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下述技术方案:本技术技术方案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红外线模组的安装支架,包括:本体部,所述本体部上具有晶片安装区,用于安装晶片,且所述本体部上还具有多个引脚部,各引脚部均能够与电子设备电连接;多个电连接部,所述多个电连接部分别设置在所述本体部和引脚部上,且各电连接部均能够通过导线与晶片安装区安装的晶片电连接;所述本体部上还具有第一限位部,环氧胶体能够至少部分封装所述本体部,以形成环氧胶体封装部,所述环氧胶体封装部上与所述第一限位部相对应的位置处形成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二限位部能够与所述第一限位部相匹配,以限制所述本体部与所述环氧胶体封装部的相对移动。进一步的,所述引脚部上靠近所述电连接部的一端开设有通孔,环氧胶体能够穿设在所述通孔内形成限位柱,以限制所述引脚部与所述环氧胶体封装部的相对移动。进一步的,所述引脚部上还设有第一阻挡部,所述第一阻挡部位于所述环氧胶体封装部的外侧,以用于阻挡未凝固的环氧胶体沿所述引脚部流动。进一步的,所述引脚部上还设有褶皱部,所述褶皱部位于所述环氧胶体封装部的内侧,以用于增加环氧胶体与所述引脚部的接触面积。进一步的,所述本体部上设有第二阻挡部,所述第二阻挡部位于所述本体部与电连接部之间,以用于阻挡晶片安装区内未凝固的固晶导电胶流向所述电连接部。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阻挡部为条形压沟,所述条形压沟能够存储未凝固的环氧胶体,以阻挡未凝固的环氧胶体沿所述引脚部流动。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限位部包括限位台阶和限位凹槽,所述第二限位部包括限位凸台和限位凸起;所述限位凸台能够与所述限位台阶相抵接,以限制所述本体部与所述环氧胶体封装部在所述本体部的轴向方向的相对移动;所述限位凸起能够与所述限位凹槽相卡合,以限制所述本体部与所述环氧胶体封装部在所述本体部的径向方向的相对移动。进一步的,所述本体部与引脚部为一体成型结构。进一步的,所述电连接部与晶片安装区的晶片具有设定间距,以使所述电连接部能够通过设定长度的导线与晶片安装区的晶片电连接。本技术技术方案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红外线模组,包括晶片和所述的安装支架,所述晶片安装在所述安装支架的晶片安装区,所述安装支架上的电连接部通过导线与所述晶片电连接;环氧胶体能够至少部分封装所述安装支架,以形成环氧胶体封装部,并能够将所述晶片封装在所述环氧胶体封装部内;所述引脚部相应地位于所述环氧胶体封装部的外侧,以用于与电子设备电连接。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如下:本技术技术方案提供的红外线模组的安装支架,由于安装支架的本体部上具有第一限位部,当利用环氧胶体封装安装支架时,则与第一限位部相对应的位置处会形成第二限位部,通过相互匹配的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能够对安装支架与环氧胶体封装部进行定位,以防止安装支架与环氧胶体封装部相对移动,从而保证了红外线模组接收或发送红外线信号的稳定性,提高了红外线模组的使用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红外线模组的安装支架封装前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红外线模组的安装支架封装后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特征、优点能够更加的明显和易懂,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一:请参照图1所示,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红外线模组的安装支架,其包括:本体部1、多个电连接部2和引脚部3。所述本体部1上具有晶片安装区11,用于安装晶片(图中未示出),且所述本体部1上还具有多个引脚部3,各引脚部3均能够与电子设备电连接;所述多个电连接部2分别设置在所述本体部1和引脚部3上,且各电连接部2均能够通过导线21与晶片安装区11内安装的晶片电连接;所述本体部1上还具有第一限位部12,环氧胶体能够至少部分封装所述本体部1,以形成环氧胶体封装部4,所述环氧胶体封装部4上与所述第一限位部12相对应的位置处形成第二限位部41,所述第二限位部41能够与所述第一限位部12相匹配,以限制所述本体部1与所述环氧胶体封装部4的相对移动。在本实施例中,具体生产时,首先将晶片安装在本体部1的晶片安装区11,然后,通过导线将各电连接部2与晶片电连接;最后,利用环氧胶体将本体部1部分封装,使得晶片被封装在环氧胶体封装部4内,且各引脚部3位于环氧胶体封装部4外(如图2所示),以用于与电子设备电连接。由于环氧胶体本身为胶状物,当环氧胶体封装完成后,与本体部1上第一限位部12相对应的位置处会形成第二限位部41,当第二限位部41凝固后,通过与第一限位部12相互匹配能够对本体部1与环氧胶体封装部4进行限位,以限制所述本体部1与所述环氧胶体封装部4的相对移动,从而保证了红外线模组接收或发送红外线信号的稳定性,提高了红外线模组的使用效果。参照图1和图2所示,在上述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第一限位部12包括限位台阶121和限位凹槽122,所述第二限位部41包括限位凸台411和限位凸起412;所述限位凸台411能够与所述限位台阶121相抵接,以限制所述本体部1与所述环氧胶体封装部4在所述本体部1的轴向方向的相对移动;所述限位凸起412能够与所述限位凹槽122相卡合,以限制所述本体部1与所述环氧胶体封装部4在所述本体部1的径向方向的相对移动。具体的,当利用环氧胶体将本体部1封装完成后,在封装范围内,胶状的环氧胶体会将本体部1的周围完全填充,当环氧胶体凝固后会形成所述限位凸台411和限位凸起412,利用限位凸台411与限位台阶121的相互抵顶,使得本体部1在轴向方向上无法相对于环氧胶体封装部4发生移动;同时,利用限位凸起412与限位凹槽122的相互卡合,使得本体部1在径向方向上无法相对于环氧胶体封装部4发生移动,由此,能够进一步提高本体部1与环氧胶体封装部4连接的稳定性。在上述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本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红外线模组的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n本体部,所述本体部上具有晶片安装区,用于安装晶片,且所述本体部上还具有多个引脚部,各引脚部均能够与电子设备电连接;/n多个电连接部,所述多个电连接部分别设置在所述本体部和引脚部上,且各电连接部均能够通过导线与晶片安装区安装的晶片电连接;/n所述本体部上还具有第一限位部,环氧胶体能够至少部分封装所述本体部,以形成环氧胶体封装部,所述环氧胶体封装部上与所述第一限位部相对应的位置处形成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二限位部能够与所述第一限位部相匹配,以限制所述本体部与所述环氧胶体封装部的相对移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红外线模组的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
本体部,所述本体部上具有晶片安装区,用于安装晶片,且所述本体部上还具有多个引脚部,各引脚部均能够与电子设备电连接;
多个电连接部,所述多个电连接部分别设置在所述本体部和引脚部上,且各电连接部均能够通过导线与晶片安装区安装的晶片电连接;
所述本体部上还具有第一限位部,环氧胶体能够至少部分封装所述本体部,以形成环氧胶体封装部,所述环氧胶体封装部上与所述第一限位部相对应的位置处形成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二限位部能够与所述第一限位部相匹配,以限制所述本体部与所述环氧胶体封装部的相对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引脚部上靠近所述电连接部的一端开设有通孔,环氧胶体能够穿设在所述通孔内形成限位柱,以限制所述引脚部与所述环氧胶体封装部的相对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引脚部上还设有第一阻挡部,所述第一阻挡部位于所述环氧胶体封装部的外侧,以用于阻挡未凝固的环氧胶体沿所述引脚部流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引脚部上还设有褶皱部,所述褶皱部位于所述环氧胶体封装部的内侧,以用于增加环氧胶体与所述引脚部的接触面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部上设有第二阻挡部,所述第二阻挡部位于所述本体部与电连接部之间,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自立彭红村何细雄王卫国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成光兴光电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