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分动器通气装置
本技术涉及汽车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分动器通气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时代的发展、汽车的普及,汽车已经成为了人们常用的交通工具,汽车主要由发动机、底盘、变速箱等一系列零部件构成,其中底盘由传动系、行驶系、转向系和制动系组成。但是,当汽车在面对陡坡、泥浆、沙地、雪地等恶劣行驶环境时,通常通过采用四轮驱动的方式来克服这些环境因素。目前为止,大部分汽车的四驱切换都是通过分动器来实现的。但是,在分动器面对这些恶劣的工作环境时,此时对分动器的防漏具有很高的要求。现有的分动器通气装置在使用通气阀泄压时,总会遇到油气外泄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分动器通气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在通气泄压时油气外泄的问题。一种分动器通气装置,包括通气塞座和套设于所述通气塞座顶部的通气帽,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通气塞座内设置有通气阀孔、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所述通气阀孔、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自下而上依次连通,所述通气帽与所述通气塞座顶部之间设有与所述第二腔室相通的通气间隙,在所述第一腔室内固定安装有防溅叶轮,在所述第二腔室内固定安装有过滤膜。优选的,所述第一腔室的横截面大于所述通气阀孔的横截面,以在所述第一腔室与所述通气阀孔的连接处形成第一台阶,所述防溅叶轮设置于所述第一台阶上。优选的,所述防溅叶轮的最大外径与所述第一腔室的大小相配合。优选的,所述防溅叶轮包括转动轴和至少一个叶片,至少一个所述叶片固定连接于所述转动轴的外侧,呈螺旋式自下而上依次连接。 >优选的,所述叶片设置为机翼型叶片。优选的,所述第二腔室的横截面大于所述第一腔室的横截面,以在所述第二腔室与所述第一腔室之间形成第二台阶,所述过滤膜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二台阶上。优选的,所述过滤膜设置为高分子膜。优选的,在所述过滤膜的顶部设置有压环,所述压环的最大外径与所述第二腔室的大小相配合。优选的,所述压环的顶部与所述通气帽相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通气塞座内部设置有防溅叶轮、高分子膜,将防溅叶轮设置于与通气阀孔相对应的位置,利用叶轮的特性,使进入该装置内的润滑油不会直接散射到通气阀孔上,在保证通气的情况下不会有润滑油的泄漏。利用高分子膜的透气原理和高分子膜的特性,通过高分子膜的透气作用使装置具有压力自动调节功能,且安装方便、空间利用率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分动器通气装置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分动器通气装置的通气塞座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分动器通气装置的防溅叶轮的截面结构示意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10、通气塞座;11、通气阀孔;12、第一腔室;13、第二腔室;14、第一台阶;15、第二台阶;20、防溅叶轮;21、转动轴;22、叶片;30、过滤膜;40、压环;50、通气帽;60、通气间隙。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若干实施例。但是,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技术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请参阅图1至图2,所示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中的分动器通气装置,包括:通气塞座10、防溅叶轮20、过滤膜30、压环40、通气帽50。其中:通气帽50套设于通气塞座10的顶部开口处,在通气塞座10内设置有通气阀孔11、第一腔室12和第二腔室13,通气阀孔11、第一腔室12和第二腔室13自下而上依次连通,通气帽50与通气塞座10顶部之间设有与第二腔室13相通的通气间隙60,在第一腔室12内固定安装有防溅叶轮20,在第二腔室13内固定安装有过滤膜30。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其中,第一腔室12的横截面大于通气阀孔11的横截面,从而在第一腔室12与通气阀孔11的连接处形成有第一台阶14,装配时,将防溅叶轮20固定安装在第一台阶14上,且防溅叶轮20的最大直径与第一腔室12的直径大小相配合,防溅叶轮20的高度等于或略小于第一腔室12的高度,从而提高了防溅叶轮在工作时的稳定性和处理效率。在本实施例中,防溅叶轮20包括转动轴21和六个叶片22,六个叶片22都设置为机翼型叶片,且六个机翼型叶片22呈螺旋的方式自下而上依次固定连接于转动轴21的外侧。当分动器内的润滑油进入该通气装置内时,防溅叶轮20在转动的过程中,转动轴21上的叶片22能充分吸附从通气阀孔11进入该装置内的润滑油,从而使分动器内的润滑油不会直接散射到通气孔上。如图1所示,第二腔室13的横截面大于第一腔室12的横截面,从而在第二腔室13与第一腔室12之间形成有第二台阶15,将过滤膜40固定安装于第二台阶15上,过滤膜40的底部靠近防溅叶轮20的顶部,用于吸附从防溅叶轮20过滤出来的油气。且在本实施例中,过滤膜40设置为高分子膜。但本申请不限于此,在其它实施例当中,叶片22的数量还可以为更多个或者少于六个,且过滤膜40还可以设置为具有相同作用效果的其它薄膜,都在本实施例的保护范围之内。另外,在过滤膜30的顶部还设置有压环40,且压环40的最大外径与第二腔室13的直径大小相配合,压环40设置为中心为通孔的环状结构。通气帽60套设于第二腔室13的开口处,且与第二腔室13开口处的大小形状相配合,其横截面呈C形,在通气帽50顶部的内壁上还开设有通气间隙60,用于排出进入第二腔室13内的气体,且压环40的顶部与通气帽50的内壁相连接。使用时,将防溅叶轮20固定安装于第一台阶上,将过滤膜40固定安装于第二台阶上,将压环40套设于过滤膜30的顶部,用于固定过滤膜30,最后将通气帽50套设于第二腔室13顶部的开口处。装配完过后,将通气塞座10设置有通气阀孔11的一端与外界汽车内的分动器相连接,该分动器通气装置设置为常开通道,汽车在行驶的过程中,分动器在泄压的过程中,同时将油气排入该通气装置内。油气进入该通气装置内,经过第一腔室12内的防溅叶轮20的过滤作用,使得分动器内的润滑油不会直接散射到通气孔上,进入该装置内的气体经过设置于第二腔室13内过滤膜的过滤作用过后,最后经设置于通气帽50内壁上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分动器通气装置,包括通气塞座和套设于所述通气塞座顶部的通气帽,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通气塞座内设置有通气阀孔、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所述通气阀孔、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自下而上依次连通,所述通气帽与所述通气塞座顶部之间设有与所述第二腔室相通的通气间隙,在所述第一腔室内固定安装有防溅叶轮,在所述第二腔室内固定安装有过滤膜。/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分动器通气装置,包括通气塞座和套设于所述通气塞座顶部的通气帽,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通气塞座内设置有通气阀孔、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所述通气阀孔、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自下而上依次连通,所述通气帽与所述通气塞座顶部之间设有与所述第二腔室相通的通气间隙,在所述第一腔室内固定安装有防溅叶轮,在所述第二腔室内固定安装有过滤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动器通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腔室的横截面大于所述通气阀孔的横截面,以在所述第一腔室与所述通气阀孔的连接处形成第一台阶,所述防溅叶轮设置于所述第一台阶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动器通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溅叶轮的最大外径与所述第一腔室的大小相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分动器通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溅叶轮包括转动轴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亮林,尹伟,刘辉,易义,万紫,周志龙,
申请(专利权)人:江铃控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