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一种车辆用驱动装置,即使在发生了流经通气室的内部的油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扩展那样的事态的情况下,也能够将油从通气室排出,能够提高油与空气的分离性能。驱动装置(8)的通气室(27)被具有从前端(29f)朝向后端(29r)往上方倾斜的底壁(29A)的周壁部(29)包围,底壁具有连通驱动壳体(9)的收纳空间(40)与通气室的第1空气导入孔(29a)和第2空气导入孔(29b)。第2空气导入孔位于比第1空气导入孔靠后方并且比输入齿轮(15)和输出齿轮(16)靠前侧的位置,第1空气导入孔位于比第2空气导入孔靠下方的位置,并与第2空气导入孔在底壁的倾斜方向上排列设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辆用驱动装置
本技术涉及车辆用驱动装置。
技术介绍
动力传递装置具备通气室,通气室在驱动壳体的内部的压力上升时,将上升后的压力释放到外部,并且在驱动壳体的内部的压力降低时,将空气从外部导入到驱动壳体的内部,使驱动壳体的内部和外部的压力恒定。以往,作为具备通气室的动力传递装置,已知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动力传递装置。该动力传递装置在变速器壳体的前侧设置有通气室。在通气室的底壁设置有空气导入孔,空气导入孔包括:前侧空气导入孔,其形成于由末级齿轮撩起的油的溅落方向前方;以及后侧空气导入孔,其相对于前侧空气导入孔位于油的溅落方向的后方并且位于比前侧空气导入孔靠上方的位置。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特开2015-86935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要解决的问题然而,在以往的动力传递装置所记载的专利文献1中,没有任何关于前侧空气导入孔和后侧空气导入孔的大小的记载。由此,在从位于上方的后侧空气导入孔侵入到通气室的油由于流经通气室的空气或车辆的振动等的影响而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扩展的情况下,有可能无法从前侧空气导入孔排出。因此,油会暂时滞留于通气室,油与空气的分离性能有可能恶化,仍有改善的余地。本技术是着眼于上述这样的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用驱动装置,即使在发生了流经通气室的内部的油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扩展那样的事态的情况下,也能够将油从通气室排出,能够提高油与空气的分离性能。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本技术的车辆用驱动装置具备:驱动壳体;减速机构,其具有收纳于上述驱动壳体的至少包含输入轴和输出轴的多个旋转轴、以及设置于上述多个旋转轴之间并连结上述多个旋转轴的至少1个以上的齿轮对,该减速机构将从驱动源传来的动力进行减速后输出;以及通气室,其设置于上述减速机构的前方的上述驱动壳体的上部,连通上述驱动壳体的内部与外部,上述通气室被具有从前端朝向后端往上方倾斜的底壁的周壁部包围,上述车辆用驱动装置的特征在于,上述底壁具有连通上述驱动壳体的内部与上述通气室的第1空气导入孔及第2空气导入孔,上述第2空气导入孔位于比上述第1空气导入孔靠后方并且比上述齿轮对靠前侧的位置,上述第1空气导入孔位于比上述第2空气导入孔靠下方的位置,并与上述第2空气导入孔在上述底壁的倾斜方向上排列设置,上述第1空气导入孔的车辆的宽度方向的长度形成为比上述第2空气导入孔的车辆的宽度方向的长度长。也可以是,上述第2空气导入孔设置成在车宽方向上与上述齿轮对中的在车辆的前后方向上离上述第2空气导入孔最近的齿轮错开。也可以是,在上述驱动壳体的底部储存有油,在上述减速机构的后方具有差动装置,上述差动装置收纳于上述驱动壳体,将由上述减速机构减速后的动力分配到左右的驱动轮,上述输出轴具有输出上述驱动源传来的动力的第1齿轮,上述差动装置具有第2齿轮,上述第2齿轮与上述第1齿轮啮合,浸在储存于上述驱动壳体的底部的油中,上述驱动壳体具备收集罐,上述收集罐设置于上述减速机构的上方,暂时储存由上述第2齿轮撩起的油,上述收集罐具备箱型形状的油储存部,具有位于上述通气室侧的前壁,通过上述前壁捕捉并储存由上述第2齿轮撩起的油,上述收集罐设置成:在从车辆的宽度方向的侧面观看时,沿着上述周壁部的上述底壁的下表面延伸的假想平面经过上述前壁。也可以是,上述通气室具有:分隔壁,其位于上述周壁部的上部与下部之间;上侧通气室,其位于上述分隔壁的上方;空气排出孔,其在上述上侧通气室的内部位于比上述第2空气导入孔靠后方的位置,连通上述驱动壳体的外部与上述上侧通气室;以及下侧通气室,其位于上述分隔壁的下方,通过上述第1空气导入孔和上述第2空气导入孔与上述驱动壳体的内部连通,在上述分隔壁的前部设置有连通上述上侧通气室与上述下侧通气室的前侧连通孔,上述分隔壁具有后侧连通孔,上述后侧连通孔在车辆的前后方向上位于上述前侧连通孔与上述空气排出孔之间,并且位于比上述第2空气导入孔靠前侧的位置,连通上述上侧通气室与上述下侧通气室。也可以是,上述分隔壁在水平方向上延伸,上述空气排出孔配置成:在车辆从开始进行平坦路行驶的状态到达以预先设定的最大倾斜角度进行上坡行驶的状态时上述驱动壳体发生倾斜的情况下,上述后侧连通孔的后端位于比上述空气排出孔的下端靠下方的位置。也可以是,当车辆以上述最大倾斜角度进行上坡行驶时,上述空气排出孔、上述后侧连通孔以及上述第2空气导入孔设置成:上述第2空气导入孔的中心轴线与连接上述空气排出孔的下端和上述后侧连通孔的后端的假想直线相交成直角。技术效果这样,根据本技术,即使在发生了流经通气室的内部的油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扩展那样的事态的情况下,也能够将油从通气室排出,能够提高油与空气的分离性能。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一实施例的车辆用驱动装置的主视图。图2是本技术的一实施例的车辆用驱动装置的左视图。图3是本技术的一实施例的车辆用驱动装置的右壳体的左视图。图4是本技术的一实施例的车辆用驱动装置的右壳体的左视图,示出减速机构和差动装置被拆下后的状态。图5是本技术的一实施例的车辆用驱动装置的减速机构和差动装置的俯视图。图6是图2的VI-VI方向矢视截面图。图7是示出本技术的一实施例的车辆在倾斜角小的上坡路上行驶时的驱动壳体的倾斜度的图。图8是示出本技术的一实施例的车辆以最大倾斜角度进行上坡行驶时的驱动壳体的倾斜度的图。附图标记说明1:车辆;7:电动机(驱动源);8:驱动装置;9:驱动壳体;10:左壳体(驱动壳体);11:右壳体(驱动壳体);12:减速机构;13:差动装置;14:输入轴(旋转轴);15:输入齿轮(齿轮对);16:输出齿轮(齿轮对);17:输出轴(旋转轴);18:末级驱动齿轮(第1齿轮);19:末级从动齿轮(第2齿轮);22L、22R:驱动轮;27:通气室;27A:上侧通气室;27B:下侧通气室;29:周壁部;29A:底壁;29a:第1空气导入孔;29b:第2空气导入孔;29C:分隔壁;29c:前侧连通孔;29d:后侧连通孔;29e:空气排出孔;29f:前端(底壁的前端);29m:后端(底壁的后端);29n:下端(空气排出孔的下端);29r:后端(后侧连通孔的后端);35:收集罐;36:油储存部;36B:前壁;40:收纳空间(驱动壳体的内部);C:中心轴线(第2空气导入孔的中心轴线);L2:假想直线(将空气排出孔的下端与后侧连通孔的后端相连的假想直线);L3:假想平面(沿着周壁部的底壁的下表面延伸的假想平面)。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用驱动装置具备:驱动壳体;减速机构,其具有收纳于驱动壳体的至少包含输入轴和输出轴的多个旋转轴和设置于多个旋转轴之间并连结多个旋转轴的至少1个以上的齿轮对,该减速机构将从驱动源传来的动力进行减速后输出;以及通气室,其设置于减速机构的前方的驱动壳体的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辆用驱动装置,具备:/n驱动壳体;/n减速机构,其具有收纳于上述驱动壳体的至少包含输入轴和输出轴的多个旋转轴、以及设置于上述多个旋转轴之间并连结上述多个旋转轴的至少1个以上的齿轮对,该减速机构将从驱动源传来的动力进行减速后输出;以及/n通气室,其设置于上述减速机构的前方的上述驱动壳体的上部,连通上述驱动壳体的内部与外部,/n上述通气室被具有从前端朝向后端往上方倾斜的底壁的周壁部包围,上述车辆用驱动装置的特征在于,/n上述底壁具有连通上述驱动壳体的内部与上述通气室的第1空气导入孔及第2空气导入孔,/n上述第2空气导入孔位于比上述第1空气导入孔靠后方并且比上述齿轮对靠前侧的位置,/n上述第1空气导入孔位于比上述第2空气导入孔靠下方的位置,并与上述第2空气导入孔在上述底壁的倾斜方向上排列设置,/n上述第1空气导入孔的车辆的宽度方向的长度形成为比上述第2空气导入孔的车辆的宽度方向的长度长。/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0514 JP 2019-0910391.一种车辆用驱动装置,具备:
驱动壳体;
减速机构,其具有收纳于上述驱动壳体的至少包含输入轴和输出轴的多个旋转轴、以及设置于上述多个旋转轴之间并连结上述多个旋转轴的至少1个以上的齿轮对,该减速机构将从驱动源传来的动力进行减速后输出;以及
通气室,其设置于上述减速机构的前方的上述驱动壳体的上部,连通上述驱动壳体的内部与外部,
上述通气室被具有从前端朝向后端往上方倾斜的底壁的周壁部包围,上述车辆用驱动装置的特征在于,
上述底壁具有连通上述驱动壳体的内部与上述通气室的第1空气导入孔及第2空气导入孔,
上述第2空气导入孔位于比上述第1空气导入孔靠后方并且比上述齿轮对靠前侧的位置,
上述第1空气导入孔位于比上述第2空气导入孔靠下方的位置,并与上述第2空气导入孔在上述底壁的倾斜方向上排列设置,
上述第1空气导入孔的车辆的宽度方向的长度形成为比上述第2空气导入孔的车辆的宽度方向的长度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2空气导入孔设置成在车宽方向上与上述齿轮对中的在车辆的前后方向上离上述第2空气导入孔最近的齿轮错开。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驱动壳体的底部储存有油,
在上述减速机构的后方具有差动装置,上述差动装置收纳于上述驱动壳体,将由上述减速机构减速后的动力分配到左右的驱动轮,
上述输出轴具有输出上述驱动源传来的动力的第1齿轮,
上述差动装置具有第2齿轮,上述第2齿轮与上述第1齿轮啮合,浸在储存于上述驱动壳体的底部的油中,
上述驱动壳体具备收集罐,上述收集罐设置于上述减速机构的上方,暂时储存由上述第2齿轮撩起的油,
上述收集罐具备箱型形状的油储存部,具有位于上述通气室侧的前壁,通过上述前壁捕捉并储存由上述第2齿轮撩起的油,
上述收集罐设置成:在从车辆的宽度方向的侧面观看时,沿着上述周壁部的上述底壁的下表面延伸的假想平面经过上述前壁。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用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铃木秀辅,近藤里志,菅野知,伊藤考人,筒井麻有子,筱原龙也,
申请(专利权)人:铃木株式会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日本;JP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