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喷溅式排气通道取力器壳体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631402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8 15: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喷溅式排气通道取力器壳体结构,属于汽车配件技术领域,其包括壳体,壳体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容纳部,容纳部包括两个形成面,两个形成面与壳体外壁之间均形成有大于100°的夹角;壳体内开设有排气通道,排气通道包括第一通道、第二通道以及第三通道,第三通道设置于容纳部内,第一通道一端连接于壳体内壁上并形成有进气孔,另一端与第二通道连通;第三通道的一端于容纳部的一个端面上开设有出气孔,另一端与第二通道连通,第二通道沿水平直线方向设置于壳体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在不增加壳体体积的情况下即可安装通气阀,保证取力器的通气效果和密封性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喷溅式排气通道取力器壳体结构
本技术涉及汽车配件
,特别涉及一种防喷溅式排气通道取力器壳体结构。
技术介绍
取力器又称功率输出器,一般由齿轮箱、离合器和控制器组合而成,与变速箱低档齿轮或副箱输出轴连接,是一种将动力输出至外部的工作装置。由于取力器的壳体结构紧凑,不易选择合适的通气阀安装点,在不增加壳体体积的情况下难以安装通气阀,无法保证取力器的通气效果和密封性,此问题亟待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喷溅式排气通道取力器壳体结构,具有在不增加壳体体积的情况下即可安装通气阀,保证取力器的通气效果和密封性的效果。一种防喷溅式排气通道取力器壳体结构,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容纳部,所述容纳部包括两个形成面,两个所述形成面与壳体外壁之间均形成有大于100°的夹角;所述壳体内开设有排气通道,所述排气通道包括第一通道、第二通道以及第三通道,所述第三通道设置于容纳部内,所述第一通道一端连接于壳体内壁上并形成有进气孔,另一端与第二通道连通;所述第三通道的一端于容纳部的一个端面上开设有出气孔,另一端与第二通道连通,所述第二通道沿水平直线方向设置于壳体内,所述第一通道和第三通道相对于第二通道的轴线方向均形成有范围在14°-40°范围内的夹角。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通道的一端延伸于壳体的端面上并形成有加工孔,所述加工孔内扣合有挡盖,所述第一通道和第三通道均连通于第二通道远离加工孔一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三通道与第一通道的轴线方向的夹角为15°,所述第三通道远离第二通道一端朝向壳体远离加工孔一侧倾斜,所述出气孔开设于容纳部远离加工孔的形成面上。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三通道的内径在9.42mm-9.44mm的范围内。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通道与第二通道的轴线方向的夹角为36°,所述第一通道远离第二通道一端朝向壳体开设有加工孔一侧倾斜。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加工孔的内径大于第二通道的内径,所述加工孔的内径为27.3mm,所述加工孔的深度为12mm。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壳体侧壁与端面之间形成有多道加强筋。产生的气体经过进气孔进入第一通道内后,经过第一通道进入第二通道内,第二通道内部,气体经过第二通道后进入第三通道,并由第三通道开设于壳体外壁上的出气孔排出。由于出气孔开设于容纳部远离加工孔一端的端面上且端面与壳体之间形成大于100°的夹角,以便通气阀的安装。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通过固定形成与壳体侧壁上的容纳部以及由第一通道、第二通道以及第三通道构成的排气通道,便于通气阀的安装;2.通过形成于壳体端面上的加工孔,便于机加工的制造过程;3.通过扣合于加工孔处的挡盖,有效避免齿轮油从加工孔中流出。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中用于体现整体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用于体现各部分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A部放大图。图中,1、壳体;11、加工孔;12、挡盖;13、加强筋;14、容纳部;141、形成面;2、排气通道;21、第一通道;211、进气孔;22、第二通道;23、第三通道;231、出气孔。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及功效。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等用语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
技术实现思路
下,当亦视为本技术可实施的范畴。实施例:如图1和图2所示,为本技术设计的一种防喷溅式排气通道取力器壳体结构,包括壳体1,壳体1的侧壁上一体成型有容纳部14,容纳部14包括两个形成面141,两个形成面141与壳体1外壁之间均形成有大于100°的夹角;壳体1内开设有排气通道2,排气通道2包括第一通道21、第二通道22以及第三通道23,第三通道23设置于容纳部14内,壳体1侧壁与端面之间形成有多道加强筋13。如图2所示,第二通道22沿水平直线方向设置于壳体1内,第二通道22的一端延伸于壳体1的端面上并形成有加工孔11,加工孔11内扣合有挡盖12,第一通道21一端连接于壳体1内壁上并形成有进气孔211,另一端与第二通道22连通;第三通道23的一端于容纳部14远离加工孔11的形成面141上形成有出气孔231,另一端与第二通道22连通,第一通道21和第三通道23均连通于第二通道22远离加工孔11一侧。第一通道21和第三通道23相对于第二通道22的轴线方向均形成有范围在14°-40°范围内的夹角,第三通道23与第一通道21的轴线方向的夹角为15°,容纳部14靠近加工孔11的端面与第三通道23的倾斜角度相同。如图2所示,第三通道23的内径在9.42mm-9.44mm的范围内,本实施例中第三通道23的内径为9.42mm,能够保证良好的通气顺畅度。第一通道21与第二通道22的轴线方向的夹角为36°,加工孔11的内径大于第二通道22的内径,加工孔11的内径为27.3mm,加工孔11的深度为12mm。上述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产生的气体经过进气孔211进入第一通道21内后,经过第一通道21进入第二通道22内,第二通道22内部,气体经过第二通道22后进入第三通道23,并由第三通道23开设于壳体1外壁上的出气孔231排出。由于出气孔231开设于容纳部14远离加工孔11一端的端面上且端面与壳体1之间形成大于100°的夹角,以便通气阀的安装。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技术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喷溅式排气通道取力器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容纳部(14),所述容纳部(14)包括两个形成面(141),两个所述形成面(141)与壳体(1)外壁之间均形成有大于100°的夹角;/n所述壳体(1)内开设有排气通道(2),所述排气通道(2)包括第一通道(21)、第二通道(22)以及第三通道(23),所述第三通道(23)设置于容纳部(14)内,所述第一通道(21)一端连接于壳体(1)内壁上并形成有进气孔(211),另一端与第二通道(22)连通;/n所述第三通道(23)的一端于容纳部(14)的一个形成面(141)上开设有出气孔(231),另一端与第二通道(22)连通,所述第二通道(22)沿水平直线方向设置于壳体(1)内,所述第一通道(21)和第三通道(23)相对于第二通道(22)的轴线方向均形成有范围在14°-40°范围内的夹角。/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喷溅式排气通道取力器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容纳部(14),所述容纳部(14)包括两个形成面(141),两个所述形成面(141)与壳体(1)外壁之间均形成有大于100°的夹角;
所述壳体(1)内开设有排气通道(2),所述排气通道(2)包括第一通道(21)、第二通道(22)以及第三通道(23),所述第三通道(23)设置于容纳部(14)内,所述第一通道(21)一端连接于壳体(1)内壁上并形成有进气孔(211),另一端与第二通道(22)连通;
所述第三通道(23)的一端于容纳部(14)的一个形成面(141)上开设有出气孔(231),另一端与第二通道(22)连通,所述第二通道(22)沿水平直线方向设置于壳体(1)内,所述第一通道(21)和第三通道(23)相对于第二通道(22)的轴线方向均形成有范围在14°-40°范围内的夹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喷溅式排气通道取力器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道(22)的一端延伸于壳体(1)的端面上并形成有加工孔(11),所述加工孔(11)内扣合有挡盖(12),所述第一通道(21)和第三通道(23)均连通于第二通道(22)远离加工孔(11)一侧。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费腾罗志华
申请(专利权)人:常熟美桥汽车传动系统制造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