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换热装置及发动机起动润滑加热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804092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2 17: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发动机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换热装置及发动机起动润滑加热系统。所述换热装置包括燃烧室组件,所述燃烧室组件包括燃烧室,所述燃烧室燃烧燃油以产生热量;冷却腔体,环设于所述燃烧室的外周,且能够与所述燃烧室进行热交换;机油腔体,环设于所述冷却腔体的外周,且能够与所述冷却腔体进行热交换。使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换热装置对发动机润滑油进行加热,能够降低润滑油粘度,提高润滑油的流动性,从而降低低温起动的阻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换热装置及发动机起动润滑加热系统
本技术涉及发动机
,尤其涉及一种换热装置及发动机起动润滑加热系统。
技术介绍
柴油机的低温起动性能、可靠性能被视为柴油机的重要性能。柴油机在低温环境下,完成低温起动后,需要经过较长时间的暖机,发动机才具备大负荷功率输出的条件。特殊用途车辆要求在环境温度-40℃条件下,从发动机起动到具备全功率输出,需要在3分钟内完成。发动机起动到全功率输出3分钟以内,润滑油流动性不能满足发动机全功率输出的要求。如果润滑油流动性低的情况下,发动机全功率输出,会造成发动机零部件低温磨损、润滑油压力过高,情况严重会直接造成发动机零部件损坏不能正常工作。目前,常用的加热方式为电热管润滑油加热器,工作原理是电热管本身为加热电阻,供电后,产生热量后与低温润滑油进行热交换,从而实现润滑油加热的目的。电热管润滑油加热器一般安装在油底壳上,浸在润滑油中。上述加热方式存在的缺点是,电热管润滑油加热器的加热能量来自于电能,车辆上电能只能来自于蓄电池,如果使用电热管润滑油加热器消耗大量的电能,发动机有无法起动的风险。电热管润滑油加热器工作时,表面温度很高,润滑油与加热器表面直接接触形成局部高温,容易导致润滑油变质。电热管润滑油加热器的常见功率为0.1kW-1kW,电热管润滑油加热器的加热功率比较小,在较短的时间内无法完成对大量的润滑油进行加热。电热管润滑油加热器工作时与润滑油相对静止,导致润滑油不能被均匀加热。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换热装置,使用该换热装置对发动机油底壳内的机油进行加热,以供发动机起动时润滑使用,降低机油的粘度,提高机油的流动性,从而降低低温起动阻力。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发动机起动润滑加热系统,利用上述换热装置,以减少发动机的起动时间,能够尽快达到全功率输出状态。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提供一种换热装置,包括:燃烧室组件,所述燃烧室组件包括燃烧室,所述燃烧室燃烧燃油以产生热量;冷却腔体,环设于所述燃烧室的外周,且能够与所述燃烧室进行热交换;机油腔体,环设于所述冷却腔体的外周,且能够与所述冷却腔体进行热交换。优选地,所述换热装置还包括机油泵,所述机油泵用于向所述机油腔体泵取机油。优选地,所述机油腔体的底部设置有机油出油管,所述机油腔体的机油经所述机油出油管回流至发动机的油底壳。优选地,所述冷却腔体的冷却进液管与发动机上的冷却介质的出口连通,所述冷却腔体的冷却出液管与所述发动机上的冷却介质的入口连通。优选地,还包括冷却液温度传感器,所述冷却液温度传感器被配置为检测冷却腔体内的温度。优选地,还包括冷却液泵,所述冷却液泵被配置为向所述冷却腔体泵送冷却液。优选地,所述燃烧室组件还包括燃油泵,所述燃油泵被配置为向所述燃烧室泵送燃油。优选地,所述燃烧室组件还包括:喷射点火组件,设置于所述燃烧室的上端,且与所述燃油泵的出口连通,所述喷射点火组件将所述燃油喷射进入所述燃烧室,并点燃;进气组件,所述进气组件被配置为向所述燃烧室提供洁净空气。优选地,所述进气组件包括进气风扇,被配置为向所述燃烧室提供空气;进气滤芯,被配置为过滤进入所述进气风扇的空气。本技术中还提供了一种发动机起动润滑加热系统,包括发动机、电控组件和所述的换热装置,所述发动机和所述换热装置均电连接于所述电控组件。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中,在发动机在起动阶段,以冷却介质作为热传递的中间传递介质,保证加热过程中,燃烧室产生的热量不会直接与机油接触。此外,冷却腔体内的冷却介质以及机油腔体内的机油均为循环流动状态。综合上述两因素,上述换热装置能够改善低温下机油的流动性,避免机油的局部过热,导致机油变质,使机油快速均匀加热。燃烧室利用燃油产生热量,不需要消耗车辆上的蓄电池的电量,延长蓄电池的使用寿命,避免发动机出现无法起动的风险。使用冷却介质加热机油的能量最终来源于燃烧室内的机油的燃烧,对于车辆,这种加热方式更加实际,不受电能限制。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发动机起动润滑加热系统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换热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换热装置的正视图;图4是本技术的换热装置的侧视图。图中:1、进气滤芯;2、进气风扇;3、喷射点火组件;4、燃烧室;5、冷却腔体;6、机油腔体;7、燃油进油管;8、燃油泵;9、冷却液温度传感器;10、冷却液泵;11、冷却进液管;12、机油出油管;13、排气管;14、冷却出液管;15、机油泵;16、机油进油管;18、电控组件;19、发动机。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技术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本技术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燃烧室组件,所述燃烧室组件包括燃烧室(4),所述燃烧室(4)燃烧燃油以产生热量;/n冷却腔体(5),环设于所述燃烧室(4)的外周,且能够与所述燃烧室(4)进行热交换;/n机油腔体(6),环设于所述冷却腔体(5)的外周,且能够与所述冷却腔体(5)进行热交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燃烧室组件,所述燃烧室组件包括燃烧室(4),所述燃烧室(4)燃烧燃油以产生热量;
冷却腔体(5),环设于所述燃烧室(4)的外周,且能够与所述燃烧室(4)进行热交换;
机油腔体(6),环设于所述冷却腔体(5)的外周,且能够与所述冷却腔体(5)进行热交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装置还包括机油泵(15),所述机油泵(15)用于向所述机油腔体(6)泵取机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油腔体(6)的底部设置有机油出油管(12),所述机油腔体(6)的机油经所述机油出油管(12)回流至发动机的油底壳。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腔体(5)的冷却进液管(11)与发动机上的冷却介质的出口连通,所述冷却腔体(5)的冷却出液管(14)与所述发动机上的冷却介质的入口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冷却液温度传感器(9),所述冷却液温度传感器(9)被配置为检测冷却腔体(5)内的温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宏涛王兴元李静静浦路
申请(专利权)人: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