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险救灾机器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778947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2 16:5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抢险救灾机器人装置,涉及抢险救灾的技术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结构部件,其设置有若干个,若干结构部件的长度方向相同,若干结构部件沿长度方向排布,若干结构部件排布后的两端分别为前端和后端;相邻的两结构部件能够在结构部件的长度方向上相互靠近和远离,位于两端的两结构部件相互背离的一端都设置有上下伸缩的固定杆,固定杆能够向下插入到地面中,移动的过程中,结构部件为一条直线且移动过程中不会产生大角度偏转,在较小孔洞中也能够实现移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抢险救灾机器人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抢险救灾的
,更具体的说,它涉及一种抢险救灾机器人装置。
技术介绍
智能机器人已经开始代替人类完成很多类型的工作,其中就包括一些高危的动作,由于智能机器人与人类相比,其本身的结构功能相对比较强大,并且相比较于人类能够适应更多危险场景。抢险机器人就是一种常见的智能机器人,其应用在抢险救灾工作当中,不仅仅能够提升抢险救灾的工作效率,还能够有效降低抢险救灾工作人员的伤亡率。现有的抢险救灾当中应用的智能机器人,在陆地上行走的时候,大多通过蛇形或者是履带的形式来行走,但是不论是蛇形还是履带式行走,在遇到较小孔洞的时候,都不容易钻入到孔洞当中。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抢险救灾机器人装置,其在移动的过程中,结构部件为一条直线且移动过程中不会产生大角度偏转,在较小孔洞中也能够实现移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抢险救灾机器人装置,包括结构部件,其设置有若干个,若干结构部件的长度方向相同,若干结构部件沿长度方向排布,若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抢险救灾机器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结构部件(1),其设置有若干个,若干结构部件(1)的长度方向相同,若干结构部件(1)沿长度方向排布,若干结构部件(1)排布后的两端分别为前端和后端;/n相邻的两结构部件(1)能够在结构部件(1)的长度方向上相互靠近和远离,位于两端的两结构部件(1)相互背离的一端都设置有上下伸缩的固定杆(2),固定杆(2)能够向下插入到地面中。/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抢险救灾机器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结构部件(1),其设置有若干个,若干结构部件(1)的长度方向相同,若干结构部件(1)沿长度方向排布,若干结构部件(1)排布后的两端分别为前端和后端;
相邻的两结构部件(1)能够在结构部件(1)的长度方向上相互靠近和远离,位于两端的两结构部件(1)相互背离的一端都设置有上下伸缩的固定杆(2),固定杆(2)能够向下插入到地面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抢险救灾机器人装置,其特征在于:相邻两结构部件(1)中,靠近后端的结构部件(1)中设置有螺纹套(6),靠近前端的结构部件(1)上设置有传动杆(5),传动杆(5)从螺纹套(6)靠近前端的一端伸入螺纹套(6)中并且与螺纹套(6)螺纹连接在一起。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抢险救灾机器人装置,其特征在于:设置有传动杆(5)的结构部件(1)上设置有用于容纳传动杆(5)的容纳孔(13),所述传动杆(5)能够收纳到容纳孔(13)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抢险救灾机器人装置,其特征在于:设置有传动杆(5)的结构部件(1)上设置有动力组件,动力组件用于带动传动杆(5)收入和伸出容纳孔(1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抢险救灾机器人装置,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两结构部件(1)既能够沿结构部件(1)的长度方向进行滑动,也能够围绕竖直轴线进行转动;
所述结构部件(1)顶部设置有用于带动结构部件(1)飞行的飞行扇叶(3)。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抢险救灾机器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构部件(1)包括靠近前端位置的第一组成件(11)以及靠近后端的第二组成件(12),第一组成件(11)和第二组成件(12)固定连接在一起并且第一组成件(11)的底部与第二组成件(12)的顶部相互平齐。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抢险救灾机器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构部件(1)的同一侧都设置有辅助扇叶(4)。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抢险救灾机器人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软轴(84),其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智刘国强邵新波王景亮刘照辉张文琦高宇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煤机智能工作面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