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氟光学材料,其含有含氟共聚物,所述含氟共聚物含有32摩尔%~36摩尔%的结构单元(a)和64摩尔%~68摩尔%的结构单元(b);所述结构单元(a)以式(1)表示: *** (1) 式(1)中,X↑[1]是H、CH↓[3]、F、CF↓[3]或Cl;Rf↑[1]和Rf↑[2]相同或不同,是碳原子数为1~5的全氟烷基;R↑[1]是有氟原子取代或者没有氟原子取代的烃基,并且碳原子数为1~5; 所述结构单元(b)是异丁烯酸甲酯衍生的结构单元。(*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不仅光学特性而且耐热性、柔软性也优异的含氟光学材料及含氟共聚物。本专利技术的光学材料特别适用于塑料系耐热性光学纤维的鞘材。
技术介绍
到目前为止,人们对作为塑料光学材料的聚碳酸酯、非晶型聚烯烃、丙烯酸系树脂等进行了探讨研究,但没有发现耐热性高(玻璃化转化温度Tg高)且折射率低的材料。例如聚碳酸酯的耐热性高(Tg145℃)、折射率也高(1.58)。此外,非晶型聚烯烃也是同样结果(Tg171℃、折射率1.51)。在丙烯酸类材料方面,通过使用氟代丙烯酸酯,折射率会降低(小于等于1.45),但生成的聚合物缺乏耐热性(Tg<100℃)。特别是近年来,塑料光纤维逐渐被用作汽车LAN缆线。这种塑料光纤维的芯材,采用了透明性好折射率高的聚异丁烯酸甲酯(PMMA),但其鞘材必须是折射率比PMMA低的材料。如前所述,这种情况下,折射率低的材料的耐热性就成为了问题。为了满足这些特性要求,研究者提出了使用下述物质的含氟共聚物,例如异丁烯酸全氟叔丁酯(特开昭49-129545号公报)、异丁烯酸六氟新戊酯(特开平1-149808号公报、特开昭2-110112号公报、特开平2-1711号公报)、α-氟代丙烯酸酯(特开昭61-118808号公报)。但是,异丁烯酸全氟叔丁酯能使生成的共聚物的柔软性降低,存在对基材(芯材)的密合性差的缺点。α-氟代丙烯酸酯受到制备方法的限制,共聚物的成本变得很高,而且因加热而产生的着色问题也有待改善。以异丁烯酸六氟新戊酯(以下称6FNPM)为聚合成分制备的共聚物,在这些专利文献中所记载的全部组成范围内,没有呈现出所谓的Tg高且折射率低的效果。特别是当6FNPM含量多时,形成的光学材料变脆、柔软性差;另一方面,当6FNPM含量少时,得不到其本来的高Tg低折射率的特征效果。例如,特开平1-149808号公报中记载了6FNPM和异丁烯酸甲酯(MMA)的共聚物所形成的光学材料,但这种材料的折射率比较高,该共聚物中6FNPM和MMA重量比为50/50,摩尔比为27/73。特开平2-110112号公报中记载了由6FNPM和异丁烯酸甲酯(MMA)的共聚物所形成的光学材料,但该材料的柔软性差,所述共聚物中6FNPM和MMA重量比为90/10,摩尔比为77/23。特开平2-1711号公报中只记载了6FNPM到20摩尔%为止的共聚物。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人等经过潜心研究,结果发现6FNPM或其类似化合物与MMA以及必要时的其他含氟单体以特定的组成形成含氟共聚物,该聚合物所具有的物性对其作为光学材料非常有用,从而完成了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的相关要素在以前的文献中没有具体记载过,也没有提示过。本专利技术涉及下述的光学材料(简称光学材料1),其含有含氟共聚物,所述含氟共聚物含有32摩尔%~36摩尔%的结构单元(a)和64摩尔%~68摩尔%的结构单元(b)。其中结构单元(a)以式(1)表示。 (1)式(1)中,X1是H、CH3、F、CF3或Cl;Rf1和Rf2相同或不同,是碳原子数为1~5的全氟烷基;R1是有氟原子取代或者没有氟原子取代的烃基,并且碳原子数为1~5;结构单元(b)是异丁烯酸甲酯衍生的结构单元。此外,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下述的含氟光学材料(简称光学材料2),其含有含氟共聚物,所述含氟共聚物含有15摩尔%~62摩尔%的结构单元(a)、12摩尔%~70摩尔%的结构单元(b)和1摩尔%~40摩尔%的结构单元(c)。其中结构单元(a)以前式(1)表示;结构单元(b)是异丁烯酸甲酯衍生的结构单元;结构单元(c)来源于可与结构单元(a)或结构单元(b)共聚的含氟单体,且不是结构单元(a)。光学材料2所使用的含氟共聚物,优选是含有23摩尔%~50摩尔%的结构单元(a)、33摩尔%~70摩尔%的结构单元(b)和1摩尔%~40摩尔%的结构单元(c)的含氟共聚物。本专利技术中的光学材料1和光学材料2所用的含氟共聚物中,含有32摩尔%~36摩尔%的结构单元(a)和64摩尔%~68摩尔%的结构单元(b)且重均分子量为10,000~1,000,000含氟共聚物和含有15摩尔%~62摩尔%的结构单元(a)、12摩尔%~70摩尔%的结构单元(b)和1摩尔%~40摩尔%的结构单元(c2)且重均分子量为10,000~1,000,000含氟共聚物均是新的含氟共聚物。所述结构单元(a)是以前式(1)表示的结构单元;结构单元(b)是异丁烯酸甲酯衍生的结构单元;结构单元(c2)以式(2a)表示的结构单元(c2) (2a)式(2a)中,X3是H、CH3、F、CF3或Cl;R3是H或氟代烷基;且结构单元(c2)不是式(1)所示的结构单元,并且R3是H时,X3不是H或CH3。具体实施例方式本专利技术的光学材料1含有2元共聚物,所述2元共聚物含有32摩尔%~36摩尔%结构单元(a)和64摩尔%~68摩尔%结构单元(b)。其中结构单元(a)为前式(1)表示的氟代丙烯酸酯衍生的结构单元,结构单元(b)为异丁烯酸甲酯衍生的结构单元。氟代丙烯酸酯衍生物(1)中,X1是H、CH3、F、CF3或Cl,优选是CH3、F,更优选是CH3;Rf1和Rf2相同或不同,是碳原子数为1~5的全氟烷基,具体可以是CF3、CF2CF3、CF2CF2CF3、CF2CF2CF2CF3、CF2CF2CF2CF2CF3,优选CF3;R1是有氟原子取代或者没有氟原子取代的烃基,并且碳原子数为1~5,具体可以是CH3、CH2CH3、CH2CH2CH3、CH2CH2CH2CH3、CH2CH2CH2CH2CH3、CH2CF3、CH2CH2CF3、CH2CF2CF3,优选是CH3。作为提供结构单元(a)的具体化合物,可以举出下述化合物,但不限于这些化合物异丁烯酸六氟新戊酯(6FNPMX1=CH3、Rf1=Rf2=CF3、R1=CH3)、α-氟代丙烯酸六氟新戊酯(6FNPFX1=F、Rf1=Rf2=CF3、R1=CH3)、异丁烯酸2,2-双三氟甲基丁酯(X1=CH3、Rf1=Rf2=CF3、R1=CH2CH3)、α-氟代丙烯酸2,2-双三氟甲基丁酯(X1=F、Rf1=Rf2=CF3、R1=CH2CH3)、 (X1=CH3、Rf1=CF3、Rf2=C2F5、R1=CH3)、 (X1=CH3、Rf1=CF3、Rf2=CF3、R1=CH2CF3)这些化合物中,从耐热性优异和容易合成方面考虑,优选6FNPM、6FNPF,特别优选6FNPM。如果结构单元(a)少于32摩尔%,则如特开平1-149808号公报所记载的重量比为50/50(摩尔比27/73)的共聚物那样,折射率变高,不能充分达到本专利技术的效果。只能在非常窄的范围内得到高Tg、低折射率及良好的柔软性。结构单元(a)多于36摩尔%,则共聚物变硬变脆,难以适用于光学纤维鞘材等要求柔软性的制品。结构单元(a)的下限优选是33摩尔%,上限优选是35摩尔%。本专利技术光学材料2含有3元或3元以上的含氟共聚物,其以结构单元(a)和结构单元(b)为必要组分,进一步含有含氟单体衍生的结构单元(c),根据需要,还含有除结构单元(a)及(c)之外的可共聚单体衍生的结构单元(d)作为任意组分。对于光学材料2来说,结构单元(a)减少,则Tg变低,并且折射率变高,不能同时满足高Tg(耐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中义人,荒木孝之,
申请(专利权)人: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