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越野车用集成式整车附件固定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
,更确切地说,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应用于越野车上的集成式整车附件固定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对军用越野车功能需求的不断提高,整车附件的种类和数量也越来越多。除了空气滤清器、排气消声器、膨胀水箱等发动机必备附件之外,军用越野车还需配备灭火器、千斤顶、备用轮胎、备用轮胎升降器、动力转向油罐、油桶、油气弹簧油箱、加热锅炉等附件,混合动力型越野车辆还包括电机的附件,如控制器、散热器、循环水泵等。车辆的空间有限,因此各个系统以及附件在车辆上的合理布置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国内越野车对于上述附件的布置方案多以分散的型式,即各种附件分散布置于车架、车身的多个部位,每个附件均需设置独立固定支架,或者少数几个附件共用一个组合支架,并且各固定支架均需通过螺栓固定在车架、车身上,进而导致占用车辆空间较多,集成化程度低,整车布置难度大,维修保养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越野车附件在车辆上布置困难、占用空间大、支架种类繁多、集成化程度低、维修保养不便等问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越野车用集成式整车附件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主要由支架焊接总成(1)、4个斜撑板总成(2)、4个主连接板(3)组成;/n所述支架焊接总成(1)包括2个右立梁(6)、2个左立梁(10);/n所述2个左立梁(10)与2个右立梁(6)呈平行对称的竖直布置,且下端面布置在同一水平面上;/n左、右立梁的下端面分别与车架(4)的上翼面相接触,左、右立梁的外侧面分别与车架(4)的外侧面共面;支架焊接总成(1)与车架(4)之间通过4个主连接板(3)连接;4个斜撑板总成(2)分别布置于车架(4)的外侧面与支架焊接总成(1)的左横梁、右下横梁之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越野车用集成式整车附件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主要由支架焊接总成(1)、4个斜撑板总成(2)、4个主连接板(3)组成;
所述支架焊接总成(1)包括2个右立梁(6)、2个左立梁(10);
所述2个左立梁(10)与2个右立梁(6)呈平行对称的竖直布置,且下端面布置在同一水平面上;
左、右立梁的下端面分别与车架(4)的上翼面相接触,左、右立梁的外侧面分别与车架(4)的外侧面共面;支架焊接总成(1)与车架(4)之间通过4个主连接板(3)连接;4个斜撑板总成(2)分别布置于车架(4)的外侧面与支架焊接总成(1)的左横梁、右下横梁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越野车用集成式整车附件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架焊接总成(1)还包括2个完全相同的U型支撑板(9);
所述2个左立梁(10)之间设置有1个U型支撑板(9),U型支撑板(9)的开口方向朝向右侧,U型支撑板(9)的两端面分别与2个左立梁(10)的内侧面相接触,且U型支撑板(9)的下翼面与左立梁(10)的下端面在同一平面上,U型支撑板(9)的腹面与左立梁(10)的左侧面共面;
所述2个右立梁(6)之间设置有1个U型支撑板(9),U型支撑板(9)的开口方向朝向左侧,两端面分别与2个右立梁(6)的内侧面相接触,U型支撑板(9)下翼面与右立梁(6)的下端面在同一平面上,U型支撑板(9)的腹面与右立梁(6)的右侧面共面;
上述各接触面之间均采用焊接的方式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越野车用集成式整车附件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架焊接总成(1)还包括4个中横梁(24)、4个上斜撑(26)、4个中纵梁(27);
4个中横梁(24)呈平行对称的水平布置于左立梁(10)与右立梁(6)之间,且分别与左立梁(10)、右立梁(6)相互垂直,其中2个中横梁(24)布置于左、右立梁的上端且在同一水平面上,另2个中横梁(24)布置于左、右立梁的中部偏下端且在同一水平面上,4个中横梁(24)的两端面分别与左立梁(10)的右侧面、右立梁(6)的左侧面相接触;
2个中纵梁(27)相互平行,且纵向布置在同一水平面上;其中1个中纵梁(27)垂直布置于2个右立梁(6)之间,两端面分别与2个右立梁(6)的内侧面相接触;另1个中纵梁(27)垂直布置于2个中横梁(24)之间,位于2个中横梁(24)的中间部位,两端面分别与2个中横梁(24)的内侧面相接触;
4个上斜撑(26)倾斜布置,其中左侧的2个上斜撑(26)平行对称的布置于2个左立梁(10)与上方的2个中横梁(24)之间,且上斜撑(26)的上端面与中横梁(24)的下侧面接触连接,上斜撑(26)的下端面与左立梁(10)的右侧面接触连接;另外右侧的2个上斜撑(26)平行对称的布置于2个右立梁(6)和上方的2个中横梁(24)之间,且上斜撑(26)的上端面与中横梁(24)的下侧面接触连接,上斜撑(26)的下端面与右立梁(6)的左侧面接触连接;
上述各接触面之间均采用焊接的方式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越野车用集成式整车附件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架焊接总成(1)还包括4个下斜撑(7)、2个中立柱(8)、4个散热器支架(28);
4个下斜撑(7)倾斜布置,其中左侧的2个下斜撑(7)平行对称的布置于2个左立梁(10)与下方的2个中横梁(24)之间,且下斜撑(7)的上端面与中横梁(24)的下侧面接触连接,下斜撑(7)的下端面与左立梁(10)的右侧面接触连接;另外右侧的2个下斜撑(7)平行对称的布置于2个右立梁(6)与下方的2个中横梁(24)之间,且下斜撑(7)的上端面与中横梁(24)的下侧面接触连接,下斜撑(7)的下端面与右立梁(6)的左侧面接触连接;
2个中立柱(8)呈平行对称的竖直布置于2个中横梁(24)上方,中立柱(8)的下端面与中横梁(24)的上侧面相接触;
2个中立柱(8)之间设置有2个中纵梁(27),其中1个中纵梁(27)布置于2个中立柱(8)的上端,另1个中纵梁(27)布置于2个中立柱(8)的中部偏下处,2个中纵梁(27)与2个中立柱(8)相互垂直,且2个中纵梁(27)的两端面分别与2个中立柱(8)的内侧面相接触;
4个散热器支架(28)布置于2个中立柱(8)与2个中纵梁(27)构成的方形框架右侧,其中2个散热器支架(28)布置于上端中纵梁(27)的两端处,另2个散热器支架(28)布置于下端中纵梁(27)的两端处,且散热器支架(28)的上表面与中纵梁(27)的上平面在同一水平面上,左端面与中纵梁(27)的右侧面相接触;
上述各接触面之间均采用焊接的方式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越野车用集成式整车附件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架焊接总成(1)还包括2个上立柱(18)、2个L型连接板(19)、2个支撑杆(20)、工业电葫芦固定板(21)、转向油罐支架(22)、2个加强筋(23)、2个膨胀箱支架(25);
2个上立柱(18)相互平行且竖直的布置于左立梁(10)的右侧、2个中横梁(24)的上方,且2个上立柱(18)的下端面分别与2个中横梁(24)的上侧面相接触;
2个支撑杆(20)相互平行且水平的布置于左立梁(10)与上立柱(18)之间,2个支撑杆(20)的上侧面与上立柱(18)的上端面在同一水平面上,2个支撑杆(20)的右端面分别与2个上立柱(18)的左侧面相接触,2个支撑杆(20)的左端面与左立梁(10)的上端面在同一平面上;
2个L型连接板(19)分别倾斜布置于左立梁(10)与支撑杆(20)上方,且L型连接板(19)的下表面与左立梁(10)的上端面以及支撑杆(20)的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海洋,李科伟,李孟华,赵明招,柴冬梅,李杰,刘德俊,李晓峰,
申请(专利权)人: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吉林;2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