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热式处理方法、多用途旋转真空炉及处理炉技术

技术编号:26643535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8 23:28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粉末或颗粒料的反应及热处理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内热式处理方法、多用途旋转真空炉及处理炉,将加热胆设置在真空容器内或将加热胆和冷却胆均设置在真空容器内,通过真空容器将其内部空间与外界分割;真空容器外的粉末或颗粒状物料通过螺旋或振动给料器进入加热胆内进行加热处理;加料器及加料桶也处在密封状态,与大气隔绝;加热处理后排入冷却胆内进行冷却,物料冷却后从冷却胆内排出,接料桶也在密封状态,与大气隔离。本发明专利技术将加热胆巧妙的布置在真空容器内,在真空容器内设置了加热装置,在通过螺旋叶片传输到冷却胆内。加热胆的加热装置位于真空容器内,通过真空容器可以起到一定的隔热作用,降低了工作人员所承受的热辐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内热式处理方法、多用途旋转真空炉及处理炉
本专利技术属于粉末或颗粒料的反应及热处理理
,具体涉及一种内热式处理方法、多用途旋转真空炉及处理炉。
技术介绍
常见旋转式真空热处理炉都是外热式的,非连续式的,加热反应和冷却在同一个胆内完成,对于氢碎炉来说,不符合国家安全规定,因为外热炉是明火。在有氢气的场合,有安全隐患。在同一炉胆内进行,由于脱氢温度较高且是采用电炉进行加热,这样存在氢气爆炸的安全隐患。虽然将两者分别设置在不同炉胆、不同车间(空间)下进行工作,可以有效降低氢气爆炸的风险,但增加了运输或输送的工序;而且在整体布置方面存在占用空间较大,两者联通处的密封结构复杂,输送线路较长等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内热式处理方法、多用途旋转真空炉及处理炉,可以在降低安全隐患的同时,可以简化整体结构,减少所占用的空间。一种内热式处理方法,将加热胆设置在真空容器内或将加热胆和冷却胆均设置在真空容器内,通过真空容器将其内部空间与外界分割;真空容器外的粉末或颗粒状物料通过螺旋或振动给料器进入加热胆内进行加热处理;加料器及加料桶也处在密封状态,与大气隔绝;加热处理后排入冷却胆内进行冷却,物料冷却后从冷却胆内排出,接料桶也在密封状态,与大气隔离。一种内热式多用途旋转真空炉,包括真空容器和可旋转的加热胆,所述真空容器上联通有管道;所述加热胆设置在真空容器内,加热胆与真空容器转动连接,加热胆连接有驱动装置,通过驱动装置驱动加热胆旋转;加热胆外设置有加热装置,通过加热装置对加热胆进行加热;加热胆一端设有进料管,另一端设有出料管,真空容器外的物料从进料管进入加热胆内,加热胆内的物料通过出料管排出;加热胆和出料管内均设有螺旋叶片。还包括冷却装置和可旋转的冷却胆,通过冷却装置对冷却胆进行冷却;冷却胆一端设有入料管,另一端设有排料管,冷却胆和排料管内均设有螺旋叶片;冷却胆位于在真空容器外,出料管伸出真空容器外与入料管联通并在它们之间的连接处设有旋转密封件或入料管伸入真空容器内与出料管联通并在它们之间的连接处设有旋转密封件。所述冷却装置为设置在冷却胆上的水冷套或设置在冷却胆下方的水冷槽;所述加热装置与真空容器内壁连接;所述真空容器外设有冷却结构。所述加热装置为加热带,加热装置与真空容器内壁之间设有保温层,加热带通过电极与供电设备连接。所述真空容器内设有用于与加热胆连接的支撑辊或旋转轴承。所述排料管转动连接有放料管,转动连接处设有旋转密封件,放料管的放料口处设有阀门。还包括加料装置,进料管伸出真空容器外与加料装置的加料管联通并在它们之间的连接处设有旋转密封件或加料装置的加料管穿过真空容器伸入进料管内并在加料管与真空容器连接处进行密封处理。一种内热式多用途旋转真空处理炉,包括真空容器和可旋转的加热胆和冷却胆,所述真空容器上联通有管道;所述加热胆和冷却胆均设置在真空容器内,加热胆和冷却胆均与真空容器转动连接,加热胆和冷却胆连接有驱动装置,通过驱动装置驱动加热胆和冷却胆旋转;加热胆外设置有加热装置,通过加热装置对加热胆进行加热;冷却胆连接有冷却装置,通过冷却装置对冷却胆进行冷却;加热胆一端设有进料管,另一端设有出料管并通过出料管与冷却胆的一端联通,冷却胆的另一端设有排料管;真空容器外的物料从进料管进入加热胆内,加热胆内的物料通过出料管排至冷却胆内,冷却胆内的物料通过排料管排至真空容器外;加热胆、冷却胆、出料管和排料管内均设有螺旋叶片。还包括加料装置,进料管伸出真空容器外与加料装置的加料管联通并在它们之间的连接处设有旋转密封件或加料装置的加料管穿过真空容器伸入进料管内。所述排料管伸出真空容器外并在与真空容器连接处设有封管,封管罩子设在排料管的末端并与真空容器固定连接,封管上设有排料口,排料口处设有阀门;冷却胆内的物料经过排料管从封管上的排料口排出。冷却胆连接有第一驱动装置,通过第一驱动装置驱动冷却胆旋转,第一驱动装置的输出轴穿过真空容器或封管与冷却胆连接;其输出轴与冷却胆同轴设置,输出轴与冷却胆或出料管插接。所述驱动装置采用齿轮驱动装置、链轮驱动装置。所述真空容器内设有用于与加热胆和冷却胆连接的支撑辊或旋转轴承。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将加热胆巧妙的布置在真空容器内,在真空容器内设置了加热装置,在通过螺旋叶片传输到冷却胆内。通过不同的组合,可以变成单室炉,吸氢、脱氢、冷却在同一室内;吸氢、脱氢在一个室,冷却在另一个室。独立吸氢,脱氢、冷却在另一个室。或独立吸氢,脱氢、冷却分别在各自的位置,但气体相同。后三者可以实现连续操作,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能耗。通过采用真空容器将加热胆与外界进行分割,使吸氢反应釜与外界(其它反应釜)处于不同的空间中,即避免了氢气与加热胆的直接接触,有效降低了安全隐患,整体运行更为安全。而且采用上述方案可以有效降低所占用的空间,并且克服分别设置在两个车间内,所存在的管路布置以及空间设置的繁琐;整体结构更为简单,无需对车间进行相应的改造。同时,通过对真空容器进行抽真空,既可以使脱氢炉胆和冷却胆处于真空状态下运行,而不需要分别进行抽真空,这样就简化了脱氢炉胆、冷却胆以及两者联通处的结构设置,减少了多处密封结构,并降低了所存在的泄露风险。加热胆的加热装置位于真空容器内,通过真空容器可以起到一定的隔热作用,降低了工作人员所承受的热辐射,进而改善了工作环境。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的俯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的侧视图;图4是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5是图1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的侧视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的俯视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真空容器的横截面的结构示意图;图10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图1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三的俯视图;图1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三的侧视图;图13是图10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14是图10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图15是图14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图16是图14中A-A向的剖视图;图17是图14中B-B向的剖视图;图18是本专利技术封管的结构示意图;图19是本专利技术加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为真空容器,100为管道,2为加热胆,200为进料管,201为出料管,3为冷却胆,300为入料管,301为排料管,4为水冷套,5为水冷槽,6为保温层,7为冷却结构,8为加热装置,800为加热带,801为电极,802为供电设备,9为放料管,900为放料口,10为加料装置,1000为加料管,11为封管,1100为排料口,12为第一驱动装置,14为螺旋叶片,15为旋转密封件,16为阀门,17为支撑辊,18为反应釜,19为密封料桶,20为蝶阀,21为真空传感器及仪表,22为接料桶,2200为料桶阀门,23为气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内热式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加热胆设置在真空容器内或将加热胆和冷却胆均设置在真空容器内,通过真空容器将其内部空间与外界分割;真空容器外的粉末或颗粒状物料通过螺旋或振动给料器进入加热胆内进行加热处理;加料器及加料桶也处在密封状态,与大气隔绝;加热处理后排入冷却胆内进行冷却,物料冷却后从冷却胆内排出,接料桶也在密封状态,与大气隔离。/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热式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加热胆设置在真空容器内或将加热胆和冷却胆均设置在真空容器内,通过真空容器将其内部空间与外界分割;真空容器外的粉末或颗粒状物料通过螺旋或振动给料器进入加热胆内进行加热处理;加料器及加料桶也处在密封状态,与大气隔绝;加热处理后排入冷却胆内进行冷却,物料冷却后从冷却胆内排出,接料桶也在密封状态,与大气隔离。


2.一种内热式多用途旋转真空炉,其特征在于:包括真空容器(1)和可旋转的加热胆(2),所述真空容器(1)上联通有管道(100);所述加热胆(2)设置在真空容器(1)内,加热胆(2)与真空容器(1)转动连接,加热胆(2)连接有驱动装置,通过驱动装置驱动加热胆(2)旋转;加热胆(2)外设置有加热装置(8),通过加热装置(8)对加热胆(2)进行加热;加热胆(2)一端设有进料管(200),另一端设有出料管(201),真空容器(1)外的物料从进料管(200)进入加热胆(2)内,加热胆(2)内的物料通过出料管(201)排出;加热胆(2)和出料管(201)内均设有螺旋叶片(1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内热式多用途旋转真空炉,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冷却装置和可旋转的冷却胆(3),通过冷却装置对冷却胆(3)进行冷却;冷却胆(3)一端设有入料管(300),另一端设有排料管(301),冷却胆(3)和排料管(301)内均设有螺旋叶片(14);冷却胆(3)位于在真空容器(1)外,出料管(201)伸出真空容器(1)外与入料管(300)联通并在它们之间的连接处设有旋转密封件(15)或入料管(300)伸入真空容器(1)内与出料管(201)联通并在它们之间的连接处设有旋转密封件(1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内热式多用途旋转真空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装置为设置在冷却胆(3)上的水冷套(4)或设置在冷却胆(3)下方的水冷槽(5);所述加热装置(8)与真空容器(1)内壁连接;所述真空容器(1)外设有冷却结构(7)。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内热式多用途旋转真空炉,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料管(301)转动连接有放料管(9),转动连接处设有旋转密封件(15),放料管(9)的放料口(900)处设有阀门(16)。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内热式多用途旋转真空炉,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加料装置(10),进料管(200)伸出真空容器(1)外与加料装置(10)的加料管(1000)联通并在它们之间的连接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永安袁志龙
申请(专利权)人:太原开元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西;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