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法齐明和/或其可药用衍生物在制备抗沙粒病毒药物中的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642048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8 23:1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氯法齐明和/或其可药用衍生物在制备抗沙粒病毒药物中的应用。该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对氯法齐明在Vero细胞和BHK‑21细胞上的细胞毒性及其对沙粒病毒抗病毒活性进行检测,表明氯法齐明在细胞水平表现出较强的抗沙粒病毒效果,为沙粒病毒感染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方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氯法齐明和/或其可药用衍生物在制备抗沙粒病毒药物中的应用
本专利技术属于医药
,具体涉及一种氯法齐明和/或其可药用衍生物在制备抗沙粒病毒药物中的应用。
技术介绍
哺乳动物沙粒病毒(Mammarenavirus)属于布尼亚病毒目(Bunyavirales)沙粒病毒科(Arenaviridae),主要由旧世界和新世界沙粒病毒组成,包括许多对人类有重要威胁的烈性病毒,例如拉沙热病毒(Lassavirus,LASV)、鸠宁病毒(Junínvirus,JUNV)、马秋波病毒(Machupovirus,MACV)等。其中LASV主要在尼日利亚、利比里亚、塞拉利昂、几内亚等西非国家中流行,每年有10-30万人感染,约5000人死亡。JUNV主要在阿根廷Pampa地区流行,引起阿根廷出血热,致死率15%-30%。此外,淋巴细胞脉络丛脑膜炎病毒(Lymphocyticchoriomeningitisvirus,LCMV)在我国存在,主要位于鼠类身上,人通过接触小鼠排泄物被感染,并在免疫力低下的个体中爆发,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是被忽视的重要病原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制定的人间传染的一类病原微生物中,沙粒病毒科占8种。沙粒病毒广泛存在且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目前没有FDA批准的特异性针对沙粒病毒的疫苗或药物。目前治疗的主要方法主要局限于利巴韦林,但其治疗效果有限且具有较强副作用。因此,研究并开发有效的抗沙粒病毒感染的药物具有重要意义。氯法齐明(clofazimine)又名氯苯吩嗪,对麻风杆菌有抑制作用,其作用机制为干扰核酸代谢,抑制菌体蛋白合成,作用较氨苯砜缓慢。而目前,并未有报道发现氯法齐明具备抗沙粒病毒的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抗沙粒病毒药物治疗效果有限且具有较强副作用的问题。为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氯法齐明和/或其可药用衍生物在制备抗沙粒病毒药物中的应用。进一步的,所述沙粒病毒为淋巴细胞脉络丛脑膜炎病毒。进一步的,所述氯法齐明的抗沙粒病毒活性浓度为0.25~64μM。进一步的,所述抗沙粒病毒药物包括活性成分以及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其中活性成分包括氯法齐明和/或其可药用衍生物。本专利技术中,氯法齐明(又称氯苯吩嗪)为现有主要用于治疗对氨苯砜耐药的麻风杆菌感染的药物,其化学结构式如下:。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中通过对氯法齐明在Vero细胞和BHK-21细胞上的细胞毒性及其对沙粒病毒抗病毒活性进行检测,表明氯法齐明在细胞水平表现出较强的抗沙粒病毒效果,为沙粒病毒感染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方向。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不同浓度的氯法齐明在Vero细胞上的细胞存活率曲线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不同浓度的氯法齐明在BHK-21细胞上的细胞存活率曲线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不同浓度的利巴韦林在Vero细胞上的细胞存活率曲线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不同浓度的利巴韦林在BHK-21细胞上的细胞存活率曲线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中不同浓度的氯法齐明在Vero细胞上抑制LCMV病毒复制的抑制率曲线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中不同浓度的氯法齐明在BHK-21细胞上抑制LCMV病毒复制的抑制率曲线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中不同浓度的利巴韦林在Vero细胞上抑制LCMV病毒复制的抑制率曲线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中不同浓度的利巴韦林在BHK-21细胞上抑制LCMV病毒复制的抑制率曲线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本实施例研究了目标化合物氯法齐明的细胞毒性,具体过程如下:BHK-21和Vero细胞分别按1.5×104细胞/孔接种于96孔细胞培养板中,于37℃,5%CO2培养箱中培养12~16h后,先更换培养基为含有2%FBS的DMEM培养基,再使用浓度为0.25μM、0.5μM、1μM、2μM、4μM、8μM、16μM、32μM和64μM的氯法齐明进行处理,阴性对照加入同体积DMSO,每个浓度设置三个复孔,37℃孵育36h,同时需设置只有培养基无细胞的调零孔。弃去上清,PBS洗一遍后,向每孔中加入50μl0.5%MTT的PBS溶液,避光条件下37℃放置4h,可以观察到板底有蓝紫色的结晶出现,此时终止培养,并小心的吸走上清,向每孔中加入100μlDMSO,置于摇床上缓慢震荡10min使结晶充分溶解。使用酶标仪在OD570nm测量每孔的吸光值,调零孔校准后可通过DMSO对照孔的值计算每孔的细胞毒性,结果分别如图1和图2所示,并且通过绘制不同浓度下的细胞存活率曲线计算出氯法齐明在Vero细胞和BHK-21细胞上的CC50,分别为55.05μM和35.03μM。另外,以利巴韦林处理BHK-21细胞和Vero细胞作对比实验,其处理过程与上述氯法齐明处理过程基本一致,不同之处在于利巴韦林的处理浓度为1μM、3.3μM、10μM、33μM、100μM、330μM和1000μM;使用酶标仪在OD570nm测量每孔的吸光值,调零孔校准后可通过DMSO对照孔的值计算每孔的细胞毒性,结果分别如图3和图4所示,并且通过绘制不同浓度下的细胞存活率曲线计算出利巴韦林在Vero细胞和BHK-21细胞上的CC50分别为>1000μM和100.4μM。实施例2:本实施例研究了目标化合物氯法齐明对沙粒病毒(LCMV)的抗病毒活性,具体过程如下:BHK-21和Vero细胞分别按1.5×104细胞/孔接种于96孔细胞培养板中,于37℃,5%CO2培养箱中培养12~16h后,先更换培养基为含有2%FBS的DMEM培养基,再使用浓度为0.25μM、0.5μM、1μM、2μM、4μM、8μM、16μM、32μM和64μM的氯法齐明进行处理,阴性对照加入同体积DMSO,每个浓度设置三个复孔。孵育1h后,用LCMV感染细胞。36h后,通过测定上清滴度检测氯法齐明抑制病毒复制的效果,在两种细胞上的结果分别如图3和图4所示,在不同浓度条件下,化合物氯法齐明对LCMV均有显著抑制作用。通过绘制不同浓度下氯法齐明抑制病毒的抑制率曲线,计算出了氯法齐明在Vero和BHK-21两种细胞中抑制LCMV的IC50分别为1.704μM和0.9338μM。以利巴韦林对沙粒病毒(LCMV)的抗病毒活性作对比实验,其处理过程与上述氯法齐明处理过程基本一致,不同之处在于利巴韦林的处理浓度为1μM、3.3μM、10μM、33μM、100μM、330μM和1000μM。利巴韦林抑制病毒复制的效果,在两种细胞(即Vero细胞和BHK-21细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氯法齐明和/或其可药用衍生物在制备抗沙粒病毒药物中的应用。/n

【技术特征摘要】
1.氯法齐明和/或其可药用衍生物在制备抗沙粒病毒药物中的应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沙粒病毒为淋巴细胞脉络丛脑膜炎病毒。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愈杰徐国东袁冰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珈创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