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静电性硬涂薄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61781 阅读:19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抗静电性硬涂薄膜,该抗静电性硬涂薄膜具有抗静电性、防反射性,且具有优异的表面硬度、耐擦伤性等硬涂性。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抗静电性硬涂薄膜,具有由电离放射线固化型树脂、颜料及含有有机聚硅氧烷单元及季铵盐单元的高分子型抗静电剂形成的抗静电性硬涂层,且硬涂层含有1~5重量%的颜料。电离放射线固化型树脂和高分子型抗静电剂的重量比优选6∶4~5∶5。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抗静电性硬涂薄膜,该抗静电性硬涂薄膜具有抗静电 性、防反射性,且具有优异的表面硬度、耐擦伤性等硬涂性。
技术介绍
一般作为提高保护薄膜等覆盖膜的表面硬度而使耐擦伤性提升的方 法,公知在基材薄膜的最表面形成硬涂层的方法。这样的硬涂层,通过添 加颜料,能防止荧光灯等的反射。但是,这样的硬涂层,因为绝缘性优异所以容易通过静电等带电,因 设有硬涂层的制品表面有灰尘附着,由此产生所谓识别性下降的问题。为解决这样的问题,除硬涂层外考虑设置抗静电层或者导电层,但与 硬涂层的密合性差,从而产生膜脱落等的新问题。因此,在硬涂层添加抗 静电剂。作为使用的抗静电剂,使用低分子型抗静电剂、金属微粒子(专 利文献l)。专利文献h日本特开2005—43647号公报(权利要求书) 但是,即使添加低分子型抗静电剂,也无法在硬涂层表面顺利释出, 出现所谓不能得到抗静电功能的问题。此外,在添加了金属微粒子的情况 下,即使添加颜料,也产生不能防止反射的问题。另一方面,作为高分子型抗静电剂,公知以亲水性高分子为基础的、 或阳离子性高分子化合物。在使用这样的高分子型抗静电剂的情况下,通 过退光化(matte)能够防止反射,虽然能发挥抗静电功能,但涂膜的调平 性差,产生涂膜斑。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添加通常使用的调平剂(leveling agent)时,能消除涂膜斑,但不能得到抗静电功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鉴于上述情况而提出,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抗静电性硬涂薄膜,该抗静电性硬涂薄膜具有抗静电性、防反射性,且具有优异的表面硬 度、耐擦伤性等硬涂性。解决上述课题的本专利技术的抗静电性硬涂薄膜,其特征在于..在基材的 至少一面上具有抗静电性硬涂层,所述抗静电性硬涂层由电离放射线固化 型树脂、颜料以及含有有机聚硅氧烷单元及季铵盐单元的高分子型抗静电 剂形成,颜料的含有量为硬涂层的全部固体成分的1 5重量%。颜料的含量优选3重量%以下。所述电离放射线固化型树脂和所述高分子型抗静电剂的重量比优选6: 4 5: 5。根据本专利技术,在含有电离放射线固化型树脂的硬涂层上,作为抗静电 剂,使用含有有机聚硅氧烷及季铵盐单元的高分子型抗静电剂,并且通过 添加少量的颜料,能得到高抗静电性和防止反射的效果。由此,能提供抗 静电性、防放射性、表面硬度、耐擦伤性等硬涂性良好的抗静电性硬涂薄 膜。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对于本专利技术的抗静电性硬涂薄膜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基材没有特别限制,能够适合使用各种高分子薄膜或薄片、纸、玻璃、 通过其他各种材料制作的成形品等。此外,作为基材,不管透明、不透明, 在作为光学部件使用的情况下,考虑透明性或光的折射率等光学特性,进 而考虑耐冲击性、耐热性、耐久性等。作为这样的基材,例如,可使用聚 酯系树脂、丙烯酸系树脂、丙烯酸胺基甲酸乙酯系树脂、聚酯丙烯酸酯系 树脂、聚胺基甲酸乙酯丙烯酸酯系树脂、环氧丙烯酸酯系树脂、胺基甲酸 乙酯系树脂、环氧系树脂、聚碳酸酯系树脂、纤维素系树脂、縮醛系树脂、 乙烯基系树脂、聚乙烯系树脂、聚苯乙烯系树脂、聚丙烯系树脂、聚酰胺 系树脂、聚酰亚胺系树脂、三聚氰胺系树脂、酚系树脂、硅酮系树脂、氟 系树脂等一种或者两种以上的混合的材料。作为基材的厚度,在处理上,只要是没有障碍的厚度,就没有特别限定,为25um 500um左右,优 选50ix m 300u m。抗静电性硬涂层,在基材的至少一面上形成,且由电离放射线固化型树脂、颜料、及含有有机聚硅氧垸单元及季铵盐单元的高分子型抗静电剂 形成。作为电离放射线固化型树脂,可使用通过电离放射线(紫外线或者电 子线)的照射而可以交联硬化的光聚合性预聚合物。作为光聚合性预聚合 物,优选使用在1分子中有2个以上的丙烯硫基,且通过交联硬化成为3 维纲目构造的丙烯酸系预聚合物。作为该丙烯酸系预聚合物,可使用胺基 甲酸乙酯丙烯酸酯、聚酯丙烯酸酯、环氧丙烯酸酯、三聚氰胺丙烯酸酯、 聚氟烷基丙烯酸酯、聚硅氧丙烯酸酯等。这些丙烯酸系预聚合物可以单独 使用,但为了使交联硬化性提高且使表面保护膜的硬度进一步提高,优选 添加光聚合性单体。作为光聚合性单体,可使用丙烯酸2—乙基己酯、丙烯酸2 —羟基乙 酯、丙烯酸2 —羟基丙酯、丙烯酸丁氧基乙酯等单官能基丙烯酸单体、1, 6—己二醇二丙烯酸酯、新戊二醇二丙烯酸酯、二乙二醇二丙烯酸酯、聚 乙二醇二丙烯酸酯、羟基三甲基乙酸酯新戊二醇二丙烯酸酯等2官能基丙 烯酸单体、二季戊四醇六丙烯酸酯、三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季戊四醇三 丙烯酸酯等多官能基丙烯酸单体等的一种或者两种以上。在通过紫外线照射使抗静电性硬涂层硬化的情况下,除上述的光聚合 性预聚合物及光聚合性单体以外,优选使用光聚合引发剂、光聚合促进剂 等的添加剂。作为光聚合引发剂,例如苯乙酮、二苯基酮、米契酮(Michiler,s ketone)、安息香、联苯甲硫基縮二甲醇(benzil methyl ketal)、苯甲硫 苯甲酸酯、a—酰基肟酯、硫蒽酮类等。光聚合促进剂使硬化时的空气引起的聚合障碍减轻并加速硬化速度, 例如,对P—二甲基胺基安息香酸异戊酯、P—二甲基胺基安息香酸乙酯等。作为电离放射线固化型树脂,除所述树脂以外,可使用具有光稳定性 的树脂,例如具有紫外线吸收功能的树脂。作为这样的具有紫外线吸收功 能的树脂,可举出紫外线吸收性丙烯酸树脂,优选苯并三唑和(甲基)丙 烯酸酯的共聚合物。此外,作为光聚合性单体,可以使用具有双苯并三唑 基酚骨架的单体等的,发现紫外线吸收功能的多官能丙烯酸单体。通过使 用这样的具有紫外线吸收性能的电离放射线固化型树脂,能够防止基材的 紫外线引起的劣化。通过调整使电离放射线固化型树脂硬化的紫外线区域(波长区)和树 脂吸收的紫外线区域(波长区)不同,从而可具有紫外线吸收性能。此外,在电离放射线固化型树脂中可添加光稳定化剂,例如,统称为HALS的受阻胺系光稳定化剂,或者紫外线吸收剂。作为这样的紫外线吸 收剂,没有特别限制,现有公知的紫外线吸收剂,例如水杨酸系化合物、 氰基丙烯酸酯系化合物、二苯基酮系化合物、苯并三唑系化合物等。其中, 由在屋外等使用时的耐候性等观点出发,优选二苯基酮系化合物及/或苯 并三唑系化合物。在使用具有紫外线吸收性能的电离放射线固化型树脂的情况及紫外 线吸收剂的情况下,虽然可以使用上述的电离放射线固化型树脂的光聚合 引发剂,但优选使用在与紫外线吸收剂的吸收波长区的峰值相差20nm以 上的位置上具有吸收波长区的峰值的光聚合引发剂。由此能够使表面保护 层充分硬化,从而能够付与优异的硬涂性。作为在表面保护层上的紫外线吸收性能,只要能使波长380nm的光线 透过率降低至40% 70%左右即可,在硬涂层上的紫外线吸收剂的含量, 虽然因厚度而不同,但只要在硬涂层中0.5重量%以上10重量%以下,进 而1重量%以上7重量°/。以下左右即可。通过在这样的范围,使硬涂层上的紫外线吸收剂的含量为最小限度, 防止硬涂性的下降,且防止紫外线引起的硬涂层和塑胶薄膜的劣化,同时 减轻在硬涂层上紫外线引起的负担,因此能够提高硬涂层的紫外线防止性 的持续性。此外,硬涂层的厚度,因光稳定化剂的含量等而不同,不能一概而论, 当考虑硬涂性时,优选lPm 15iim,进而3iim 10y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抗静电性硬涂薄膜,其特征在于: 在基材的至少一面上具有抗静电性硬涂层,该抗静电性硬涂层由电离放射线固化型树脂、颜料及含有有机聚硅氧烷单元及季铵盐单元的高分子型抗静电剂形成,所述颜料的含量是所述硬涂层的全部固体成分的1~5重量%。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西永光北原庆一斋藤正登松本和重小山益生木村刚久
申请(专利权)人:木本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