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眩性硬涂薄膜、使用该薄膜的偏振片及图像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92556 阅读:18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防眩性硬涂薄膜、偏振片及图像显示装置,它们具有优异防眩性且即使在低雾度值下也可以应对高精细,并可以防止来自倾斜方向的白色模糊,从而提高黑显示时黑色的浓度。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防眩性硬涂薄膜是在透明塑料薄膜基材的至少一个面上具有包含微粒的防眩性硬涂层的防眩性硬涂薄膜,其特征在于,上述防眩性硬涂层表面的凹凸形状的算术平均表面粗糙度Ra在0.05~0.15μm的范围内,并且在上述防眩性硬涂层表面的任意位置的长度为4mm的范围内,具有80个以上的超过表面粗糙度轮廓的粗糙度平均线的凸状部,Ra:1994年版的JIS B 0601中规定的算术平均表面粗糙度,其单位为μ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防眩性硬涂薄膜、使用该薄膜的偏振片及图像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近年来技术的进歩,作为图像显示装置,不仅开发出以往的阴极射线管显示装置(CRT),还开发了液晶显示装置(LCD)、等离子体显示面 板(PDP)及电致发光显示器(ELD)等,并已经实用化。其中,LCD伴 随着与宽视角化、高精细化、高速响应性、颜色再现性等有关的技术革新, 利用LCD的应用也正在从笔记本型电脑、显示器向电视转变。LCD中通常 使用在液晶单元的两侧配置了偏振片的液晶面板。在液晶面板表面, 一般 为防止对偏振片造成损伤,需进行硬涂处理。上述硬涂处理多使用硬涂薄 膜。为防止由于上述液晶面板表面的荧光灯、太阳光等外光的反射和图像 映入所造成的对比度降低,对上述硬涂薄膜施行了防眩(Anti-glare)处理, 特别是随着图像显示装置画面的不断扩大,安装了防眩性硬涂薄膜的图像 显示装置也在增加。近年来,为使图像质量变得良好,像素尺寸小的高精细的图像显示装 置在不断增加。如果在这种高精细的图像显示装置上配置以往的防眩性硬 涂薄膜,则像素中存在的亮度不均匀现象会被强化而引起可目视的故障(眩 光故障),从而使图像质量显著恶化。为制备应对高精细的防眩性层叠体, 采取了通过使防眩层的雾度值增高而消除眩光(年,^年)故障的方法, 但在此方法中,因面板表面上光线强烈散射,从而具有使对比度大幅度降 低的问题。此外,为提高防眩性,如表面凹凸大大粗糙的话,从倾斜方向 看时,反射光的散射过强,因而看上去有白色模糊,具有所谓的倾斜方向 的白色模糊的问题。上述防眩处理中,正在进行通过添加无机、有机粒子 等而在薄膜表面制作凹凸形状的方法。 一般认为提高防眩性和改善对比度、 改善白色模糊具有相反关系,但为使这些特性得以兼顾,提出了各种提案。例如,进行了使在防眩层中存在由上述粒子形成的三维立体结构的凝聚部 的研究(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但具有在凝聚部的散射的发生、硬涂薄 膜上出现了微细花纹的情况。此外,还提出了有效改善一部分特性的方法(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及3。),但未能找出上述3个课题都可以得到解决 的有效方法。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l:日本特开2005—316413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3—4903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第4001320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对现实了高精细化和高对比度化的LCD等图像显示装置的特性没有降低、并可以提高可视性的防眩性硬涂薄膜。即,其目的是提供防眩性硬涂薄膜、使用该薄膜的偏振片及图像显示装置, 它们具有优异的防眩性且即使在低雾度值下也能应对高精细,可防止来自倾斜方向的白色模糊,从而提高在黑显示时黑色的浓度。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防眩性硬涂薄膜,其是在透明塑料 薄膜基材的至少一个面上具有包含微粒的防眩性硬涂层的防眩性硬涂薄 膜,其特征在于,上述防眩性硬涂层表面的凹凸形状的下述算术平均表面 粗糙度Ra在0.05 0.15 U m的范围内,并且在上述防眩性硬涂层表面的任 意位置的长度为4mm的范围内,具有80个以上的超过表面粗糙度轮廓 (surfaceroughness profile)的粗糙度平均线的凸状部,Ra: JISB0601 (1994年版)中规定的算术平均表面粗糙度(pm)。 本专利技术的偏振片包含起偏器及防眩性硬涂薄膜,其特征在于,上述防 眩性硬涂薄膜是上述本专利技术的防眩性硬涂薄膜。本专利技术的图像显示装置具备防眩性硬涂薄膜,其特征在于,上述防眩 性硬涂薄膜是上述本专利技术的防眩性硬涂薄膜。而且,本专利技术的图像显示装置具备偏振片,其特征在于,上述偏振片 是本专利技术的偏振片。根据本专利技术的防眩性硬涂薄膜,例如即使分辨度是130ppi左右的高精5细的液晶面板等,眩光也得到抑制,进而可实现低雾度值化,所以,与以 往的应对高精细的防眩性硬涂薄膜相比,可大幅度改善明暗对比度。对于 本专利技术的防眩性硬涂薄膜,通过实现了具有特征的凹凸形状,可具有优异 的防眩性,同时可防止来自倾斜方向的白色模糊。因通过防止上述白色模 糊可抑制向图像显示装置的正面方向的光散射,所以可抑制黑亮度,提高 明处的对比度。由此可提高图像显示装置在黑显示时黑色的浓度。因此, 使用了本专利技术的防眩性硬涂薄膜或偏振片的图像显示装置的显示特性优 异。附图说明图1 (a)是表示实施例1的防眩性硬涂薄膜的截面表面形状的、测定 长度为4mm中的0 lmm范围的轮廓。图1 (b)是表示实施例1的防眩性硬涂薄膜的截面表面形状的、测定 长度为4mm中的1 2mm范围的轮廓。图1 (c)是表示实施例1的防眩性硬涂薄膜的截面表面形状的、测定 长度为4mm中的2 3mm范围的轮廓。图1 (d)是表示实施例1的防眩性硬涂薄膜的截面表面形状的、测定 长度为4mm中的3 4mm范围的轮廓。图2是表示实施例2的防眩性硬涂薄膜的截面表面形状的、测定长度 为4mm范围的轮廓。(a)表示0 lmm的范围、(b)表示1 2mm的范围、 (c)表示2 3mm的范围、(d)表示3 4mm的范围。图3是表示实施例3的防眩性硬涂薄膜的截面表面形状的、测定长度 为4mm的轮廓。(a)表示0 lmm的范围、(b)表示1 2mm的范围、(c) 表示2 3mm的范围、(d)表示3 4mm的范围。图4是表示实施例4的防眩性硬涂薄膜的截面表面形状的、测定长度 为4mm的轮廓。(a)表示0 lmm的范围、(b)表示l 2mm的范围、(c) 表示2 3mm的范围、(d)表示3 4mm的范围。图5是表示实施例5的防眩性硬涂薄膜的截面表面形状的、测定长度 为4mm的轮廓。(a)表示0 lmm的范围、(b)表示1 2mm的范围、(c) 表示2 3mm的范围、(d)表示3 4mm的范围。图6是表示实施例6的防眩性硬涂薄膜的截面表面形状的、测定长度 为4mm的轮廓。(a)表示0 lmm的范围、(b)表示1 2mm的范围、(c) 表示2 3mm的范围、(d)表示3 4mm的范围。图7是表示实施例7的防眩性硬涂薄膜的截面表面形状的、测定长度 为4mm的轮廓。(a)表示0 1mm的范围、(b)表示1 2mm的范围、(c) 表示2 3mm的范围、(d)表示3 4mm的范围。图8是表示比较例1的防眩性硬涂薄膜的截面表面形状的、测定长度 为4mm中的3 4mm范围的轮廓。图9是表示比较例2的防眩性硬涂薄膜的截面表面形状的、测定长度 为4mm中的3 4mm范围的轮廓。图10是表示比较例3的防眩性硬涂薄膜的截面表面形状的、测定长度 为4mm中的3 4mm范围的轮廓。图11是表示比较例4的防眩性硬涂薄膜的截面表面形状的、测定长度 为4mm中的3 4mm范围的轮廓。图12是表示比较例5的防眩性硬涂薄膜的截面表面形状的、测定长度 为4mm中的3 4mm范围的轮廓。图13是表示比较例6的防眩性硬涂薄膜的截面表面形状的、测定长度 为4mm中的3 4mm范围的轮廓。图14是说明本专利技术中超过表面粗糙度轮廓的粗糙度平均线的凸状部数 量的测量方法的示意图。图15是说明本专利技术中超过表面粗糙度的标准线的凸状部数量的测量方 法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对于本专利技术的防眩性硬涂薄膜,其具有超过标准线的凸状部,所述标 准线与上述表面粗糙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防眩性硬涂薄膜,其是在透明塑料薄膜基材的至少一个面上具有包含微粒的防眩性硬涂层的防眩性硬涂薄膜,其特征在于,防眩性硬涂层表面的凹凸形状的下述算术平均表面粗糙度Ra为0.05~0.15μm的范围,并且在所述防眩性硬涂层表面的任意位置的长度为4mm的范围内,具有80个以上的超过表面粗糙度轮廓的粗糙度平均线的凸状部, Ra:1994年版的JIS B 0601中规定的算术平均表面粗糙度,其单位是μm。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津野直树滨本大介小泽博纪仓本浩贵
申请(专利权)人: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