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高L-组氨酸产生菌生产能力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495553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7 15:2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提高L‑组氨酸产生菌生产能力的方法,包括下述步骤:对于大肠杆菌来源的ATP磷酸核糖基转移酶进行突变,获得酶活力提高的突变体;设计编码该突变体的基因;将所述编码基因整合入大肠杆菌的基因组中,获得基因工程菌。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方法能够将L‑组氨酸生产菌的L‑组氨酸生产能力提高3.5倍以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提高L-组氨酸产生菌生产能力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基因工程领域,涉及一种提高L-组氨酸产生菌生产能力的方法、一种L-组氨酸基因工程生产菌及其应用。
技术介绍
L-组氨酸(L-histidine)是一种半必需氨基酸,对于婴幼儿及动物的成长尤其重要,随年龄增长人体开始可以自己合成它,此外它也可作为生化试剂或医药中间体,用于生产药物。据行业研究报告显示,2017年,全球的组氨酸消耗大致为,食用559.5吨,药物1516.2吨,饲料393.1吨,预计到2023年L-组氨酸消费量将达到3000-4000吨,市场需求量越来越大。目前,L-组氨酸的制备主要有两种方法:国内主要是蛋白质水解方法制备(参见中国生化药物杂志,1982(02):12-17;CN101125831B);国外主要通过谷氨酸棒杆菌或者大肠杆菌通过诱变获得高产L-组氨酸菌株通过微生物发酵方法制备(US8071339;CA02319283;CN1749390A;CN102286562A)。其中日本发酵公司协和和味之素的产量份额占90%以上。目前国内药用L-组氨酸主要通过进口,尚未实现微生物发酵法生产来自给。在大肠杆菌L-组氨酸生物合成途径中,一个关键酶--ATP磷酸核糖基转移酶(HisG)受到不同的中间代谢物和终产物抑制,尤其是终产物L-组氨酸的抑制。消除HisG的反馈抑制是组氨酸育种菌株中的重要步骤。先前报道的抗反馈抑制突变酶HisGE271K被嘌呤核苷酸(特别是ADP和AMP)通过与ATP底物的竞争性抑制而被抑制,同时研究发现5-氨基咪唑-4-甲酰胺核糖核苷酸(AICAR)也对ATP磷酸核糖基转移酶有极强的抑制(Malykhetal.,MicrobCellFact.(2018),17:42)。通过对谷氨酸棒状杆菌中的HisG进行多个氨基酸位点突变,最后获得了N215K/L231F/T235A突变体,该突变体Ki值提高了37倍,发酵液中产物浓度由0.11mM提高到4.15mM,进而实现了组氨酸的高产(Biochimie,94(2012),p829-838)。这些研究证明,通过基因工程手段获得更高产量的L-组氨酸生产菌株对于提高L-组氨酸生产的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构建L-组氨酸产量更高的基因工程菌株,本专利技术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来改造产L--组氨酸的大肠杆菌。通过对组氨酸操纵子(hisoperon)进行改造,提高抗反馈抑制ATP磷酸核糖基转移酶的酶活力,获得L-组氨酸产量明显提高的菌株,从而提升了L-组氨酸的生产能力,具有广阔的工业化开发和应用前景。具体而言,本专利技术包括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提高L-组氨酸产生菌生产能力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对大肠杆菌来源的ATP磷酸核糖基转移酶进行突变,获得酶活力提高的突变体;B.设计编码步骤A中所得ATP磷酸核糖基转移酶突变体的基因;C.将步骤B中所述基因整合入大肠杆菌的基因组中、或者替换大肠杆菌基因组中原始的ATP磷酸核糖基转移酶编码基因,获得基因工程菌。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步骤A中所述的大肠杆菌是大肠杆菌W3110。大肠杆菌W3110来源的ATP磷酸核糖基转移酶的氨基酸序列为SEQIDNO:18。优选地,上述突变体可以是SEQIDNO:18的K136E、S226Ter突变体(其中Ter为终止子),其氨基酸序列为SEQIDNO:20。上述ATP磷酸核糖基转移酶突变体的编码基因可以是SEQIDNO:21。上述大肠杆菌W3110来源的ATP磷酸核糖基转移酶编码基因是SEQIDNO:19。对于原始的ATP磷酸核糖基转移酶编码基因例如SEQIDNO:19的替换可以是:先敲除或失活大肠杆菌中的该原始基因,然后整合入ATP磷酸核糖基转移酶突变体的编码基因比如SEQIDNO:21。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步骤C通过基因编辑技术实现。可选地,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步骤C也可以通过下述步骤实现:构建表达ATP磷酸核糖基转移酶突变体的质粒例如载体pTrc99a,将质粒转入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中,筛选得到基因测序验证正确的阳性克隆。上述基因编辑技术可以采用CRISPR-Cas系统例如CRISPR/Cas9系统、CRISPR-Cas相关的转座系统INTEGRATE系统、或者CAST系统。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基因工程菌,其按照上述的方法构建得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三个方面,提供了上述基因工程菌在生产L-组氨酸中的应用。优选通过上述基因工程菌的发酵来生产L-组氨酸。当上述基因工程菌发酵时,种子液培养基组成可以为:20g/L葡萄糖,4g/L酵母提取物,3g/L蛋白胨,1.2g/L磷酸二氢钾,0.5g/L硫酸镁·7H2O,10mg/L硫酸亚铁7H2O,10mg/L一水合硫酸锰,1mg/LVB1,1mg/LVB3,1mg/LVB5,1mg/LVB12,1mg/LVH,氢氧化钠调节至pH7.0-7.2。摇瓶发酵培养基组成可以为:20g/L葡萄糖,4g/L酵母提取物,3g/L蛋白胨,2g/L一水合柠檬酸钠,2g/L磷酸二氢钾,2g/L硫酸镁·7H2O,20mg/L硫酸亚铁,20mg/L硫酸锰,2mg/LVB1,2mg/LVB3,2mg/LVB5,2mg/LVB12,和2mg/LVH,氢氧化钠调节pH7.0-7.2之间,发酵每隔4h补加氨水至pH7.2-7.4。本专利技术的方法能够将L-组氨酸生产菌尤其是大肠杆菌的L-组氨酸生产能力提高至少3.6倍,具有工业化开发价值。附图说明图1为质粒pTrc99a的结构示意图,该质粒由中国科学院植物分子卓越中心杨晟研究员馈赠。图2为本专利技术构建的质粒pTrc99a-EchisG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通过高通量筛选的方法,对大肠杆菌内源的野生型ATP磷酸核糖基转移酶进行定向诱变,经过酶活测定,获得抗反馈抑制的高活性ATP磷酸核糖基转移酶突变体,进而通过突变基因回补到野生型ATP磷酸核糖基转移酶突基因敲除大肠杆菌菌株中,然后进行发酵测试,得到L-组氨酸产量提高的基因工程生产菌。本文中的术语“L-组氨酸基因工程生产菌”、“L-组氨酸生产菌”、“基因工程菌”、“L-组氨酸基因工程生产菌”表示相同的意义。本专利技术的L-组氨酸生产菌的出发菌株或称原始菌株、野生型(WT)菌株是大肠杆菌W3110,有时简写为W3110。其内源的ATP磷酸核糖基转移酶(hisG)即SEQIDNO:18简称为野生型hisG,其表达基因是SEQIDNO:19。在本文中,为了描述简便起见,有时会将某种蛋白比如ATP磷酸核糖基转移酶(hisG)与其编码基因(DNA)名称混用,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能理解它们在不同描述场合表示不同的物质。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语境和上下文容易理解它们的含义。例如,对于hisG,用于描述ATP磷酸核糖基转移酶功能或类别时,指的是蛋白质;在作为一种基因描述时,指的是编码该ATP磷酸核糖基转移酶的基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提高L-组氨酸产生菌生产能力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nA.对于大肠杆菌来源的ATP磷酸核糖基转移酶进行突变,获得酶活力提高的突变体;/nB.设计编码步骤A中所得ATP磷酸核糖基转移酶突变体的基因;/nC.将步骤B中所述基因整合入大肠杆菌的基因组中、或者替换大肠杆菌基因组中原始的ATP磷酸核糖基转移酶编码基因,获得基因工程菌。/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提高L-组氨酸产生菌生产能力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对于大肠杆菌来源的ATP磷酸核糖基转移酶进行突变,获得酶活力提高的突变体;
B.设计编码步骤A中所得ATP磷酸核糖基转移酶突变体的基因;
C.将步骤B中所述基因整合入大肠杆菌的基因组中、或者替换大肠杆菌基因组中原始的ATP磷酸核糖基转移酶编码基因,获得基因工程菌。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中所述大肠杆菌是大肠杆菌W3110。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ATP磷酸核糖基转移酶的氨基酸序列为SEQIDNO:18。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突变体是SEQIDNO:18的K136E、S226Ter突变体,其氨基酸序列为SEQIDNO:20,其中Ter为终止子。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文超刘映淼王金刚高书良梁岩任亮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华睿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