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高L-组氨酸产生菌生产能力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495553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7 15:2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提高L‑组氨酸产生菌生产能力的方法,包括下述步骤:对于大肠杆菌来源的ATP磷酸核糖基转移酶进行突变,获得酶活力提高的突变体;设计编码该突变体的基因;将所述编码基因整合入大肠杆菌的基因组中,获得基因工程菌。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方法能够将L‑组氨酸生产菌的L‑组氨酸生产能力提高3.5倍以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提高L-组氨酸产生菌生产能力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基因工程领域,涉及一种提高L-组氨酸产生菌生产能力的方法、一种L-组氨酸基因工程生产菌及其应用。
技术介绍
L-组氨酸(L-histidine)是一种半必需氨基酸,对于婴幼儿及动物的成长尤其重要,随年龄增长人体开始可以自己合成它,此外它也可作为生化试剂或医药中间体,用于生产药物。据行业研究报告显示,2017年,全球的组氨酸消耗大致为,食用559.5吨,药物1516.2吨,饲料393.1吨,预计到2023年L-组氨酸消费量将达到3000-4000吨,市场需求量越来越大。目前,L-组氨酸的制备主要有两种方法:国内主要是蛋白质水解方法制备(参见中国生化药物杂志,1982(02):12-17;CN101125831B);国外主要通过谷氨酸棒杆菌或者大肠杆菌通过诱变获得高产L-组氨酸菌株通过微生物发酵方法制备(US8071339;CA02319283;CN1749390A;CN102286562A)。其中日本发酵公司协和和味之素的产量份额占90%以上。目前国内药用L-组氨酸主要通过进口,尚未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提高L-组氨酸产生菌生产能力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nA.对于大肠杆菌来源的ATP磷酸核糖基转移酶进行突变,获得酶活力提高的突变体;/nB.设计编码步骤A中所得ATP磷酸核糖基转移酶突变体的基因;/nC.将步骤B中所述基因整合入大肠杆菌的基因组中、或者替换大肠杆菌基因组中原始的ATP磷酸核糖基转移酶编码基因,获得基因工程菌。/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提高L-组氨酸产生菌生产能力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对于大肠杆菌来源的ATP磷酸核糖基转移酶进行突变,获得酶活力提高的突变体;
B.设计编码步骤A中所得ATP磷酸核糖基转移酶突变体的基因;
C.将步骤B中所述基因整合入大肠杆菌的基因组中、或者替换大肠杆菌基因组中原始的ATP磷酸核糖基转移酶编码基因,获得基因工程菌。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中所述大肠杆菌是大肠杆菌W3110。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ATP磷酸核糖基转移酶的氨基酸序列为SEQIDNO:18。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突变体是SEQIDNO:18的K136E、S226Ter突变体,其氨基酸序列为SEQIDNO:20,其中Ter为终止子。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文超刘映淼王金刚高书良梁岩任亮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华睿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