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距机构及采用该变距机构的上料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450205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5 17:08
一种变距机构,包括底板、变距组件和第一驱动件,所述变距组件包括第一承载件和第二承载件,所述第一承载件与第二承载件位于所述底板上,所述第一承载件和第二承载件用于承载工件,所述第一驱动件位于所述底板的一侧且连接所述第一承载件,所述第一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承载件移动,以使位于所述第一承载件与所述第二承载件上的工件之间的距离为一预设距离。具体的,还涉及一种上料装置,该上料装置通过使用上述的变距机构能够有效的改变两工件之间的距离,使得工件可直接移动至加工机构上进行加工,无需再调整工件之间的距离,使其与加工机构上的加工位置相适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变距机构及采用该变距机构的上料装置
本技术涉及工件距离转换
,尤其涉及一种变距机构及采用该变距机构的上料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电子设备的不断发展,自动化设备运用的范围日益广泛,在对工件进行组装或焊接的过程中,也逐渐的由人工走向自动化。但是为了节省成本,装载工件的物料盘或料带尽可能的放置更多的工件,使得工件与工件之间的距离更为紧密。而在需要对工件进行加工的治具上,则需要将工件与工件之间的距离间隔的远一些,以避免相互干涉,因此在设置治具之前需要将工件与工件之间距离进行调整。常用的方式是采用传感器配合取放工件的机构来调整工件之间的距离,但是此种方式精度不高,且结构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的变距机构及采用该变距机构的上料装置,旨在无需使用传感器即可改变工件之间的距离。一种变距机构,包括:底板;变距组件,包括第一承载件和第二承载件,所述第一承载件与第二承载件位于所述底板上,所述第一承载件和第二承载件用于承载工件;第一驱动件,连接所述第一承载件,所述第一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承载件移动,以使位于所述第一承载件与所述第二承载件之间的距离为一预设距离。在至少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承载件包括:第一移动部,位于所述底板上;第一承载部,与所述第一移动部连接,所述第一承载部用于承载所述工件;所述第一驱动件与所述第一移动部连接,所述第一驱动件用于带动所述第一移动部移动。在至少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移动部还包括第一卡持部;所述第二承载件包括第二卡持部,所述第一卡持部用于在所述第一驱动件驱动所述第一移动部移动时,卡持住所述第二卡持部。在至少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承载件固定于所述底板上。在至少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变距机构还包括:导向组件,固定于所述底板上,所述导向组件与所述第一移动部滑动连接。在至少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承载部上设有凸伸柱,所述凸伸柱朝背离所述底板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承载部通过所述凸伸柱固定所述工件。在至少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承载件具有驱动方向,所述第一驱动件驱动所述第一承载件沿所述驱动方向移动,所述第一承载件在垂直于所述驱动方向上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承载件在垂直于所述驱动方向上的长度。在至少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变距机构还包括:连接件,所述连接件连接所述第一驱动件与所述第一承载件。一种上料装置,包括顶升机构,所述上料装置还包括上述的变距机构,所述顶升机构与所述底板连接,以带动所述底板移动。在至少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顶升机构包括支撑件和第二驱动件,所述第二驱动件设于所述支撑件上,且所述第二驱动件与所述底板连接。上述的变距机构通过在所述底板上设置所述变距组件和所述第一驱动件,所述第一驱动件与所述第一承载件连接,且所述第一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承载件移动,使得所述第一承载件和所述第二承载件上的工件之间的距离为一预设距离。该变距机构无需使用传感器来感应两工件之间的距离,简化了变距机构的结构,从而节省了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在一实施方式中变距机构的立体图。图2为图1所示的变距机构的分解图。图3为变距机构和顶升机构连接的立体图。图4为上料装置的立体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上料装置100变距机构1底板10变距组件20第一承载件21第一移动部211第一卡持部2111第一承载部212凸伸柱2121、2221、2321第二承载件22固定部221第二卡持部2211第二承载部222第三承载件23第二移动部231第三卡持部2311第三承载部232第一驱动件30连接件31导向组件40固定板41导向柱42顶升机构5支撑件50第二驱动件51安装座52输送机构6裁切机构7吸附机构8加工机构9工件200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顶”、“底”、“上”、“下”、“左”、“右”、“前”、“后”、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请参阅图1,提供一种变距机构1,用于将设在所述变距机构1上的工件200进行变距。所述变距机构1包括底板10、变距组件20和第一驱动件30,所述变距组件20包括第一承载件21和第二承载件22,所述第一承载件21和所述第二承载件22位于所述底板10上,所述第一承载件21和所述第二承载件22用于承载所述工件200。所述第一驱动件30位于所述底板10的一侧且所述第一驱动件30连接所述第一承载件21,所述第一驱动件30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承载件21移动,以使位于所述第一承载件21与所述第二承载件22的距离为一预设距离,也即使得所述第一承载件21上的工件200与所述第二承载件22上的工件200之间的距离为一预定距离。请参阅图2,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底板10大致为一方形板,所述变距组件20大致位于所述底板10的中心位置处,所述第一驱动件30设于所述底板10的大致边缘处。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底板10的形状不限于此。所述变距组件20包括第一承载件21和第二承载件22外,所述第一承载件21可相对所述第二承载件22移动。所述第一承载件21和所述第二承载件22大致平行设置,且所述第二承载件22靠近所述第一驱动件30,所述第一承载件21设于所述第二承载件22背离所述第一驱动件30的一侧。具体的,所述第一承载件21包括第一移动部211和第一承载部212,所述第一移动部211位于所述底板10上,且相对所述底板10可移动,所述第一移动部211与所述第一驱动件30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移动部211的左右两侧包括第一卡持部2111,所述第一卡持部2111由所述第一移动部211左右两侧的端面沿与所述第一驱动件30大致平行的方向,并向靠近所述第一驱动件30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一卡持部2111大致呈L形。所述第一移动部211通过所述第一卡持部21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变距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变距机构包括:/n底板;/n变距组件,包括第一承载件和第二承载件,所述第一承载件与第二承载件位于所述底板上,所述第一承载件和第二承载件用于承载工件;/n第一驱动件,连接所述第一承载件,所述第一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承载件移动,以使位于所述第一承载件与所述第二承载件之间的距离为一预设距离。/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变距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变距机构包括:
底板;
变距组件,包括第一承载件和第二承载件,所述第一承载件与第二承载件位于所述底板上,所述第一承载件和第二承载件用于承载工件;
第一驱动件,连接所述第一承载件,所述第一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承载件移动,以使位于所述第一承载件与所述第二承载件之间的距离为一预设距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距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承载件包括:
第一移动部,位于所述底板上;
第一承载部,与所述第一移动部连接,所述第一承载部用于承载所述工件;
所述第一驱动件与所述第一移动部连接,所述第一驱动件用于带动所述第一移动部移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距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移动部还包括第一卡持部;
所述第二承载件包括第二卡持部,所述第一卡持部用于在所述第一驱动件驱动所述第一移动部移动时,卡持住所述第二卡持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距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承载件固定于所述底板上。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距机构,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利民胡楚文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裕展精密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