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走迷宫机器人外壳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366927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9 23: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走迷宫机器人外壳结构,包括机器人外壳本体、承载底座;所述承载底座设置在机器人外壳本体下表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耐腐蚀层的设置,能够对机器人外壳本体起到耐腐蚀防护作用,通过缓冲保护层的设置,缓冲层能随着机器人外壳本体的热胀冷缩而伸缩变化,起到机械缓冲的作用,从而延长机器人外壳本体的使用寿命,该机器人外壳,具有使用寿命长的优点,延长了机器人外壳的耐腐蚀性和抗冲击性,提高了机器人外壳的实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走迷宫机器人外壳结构
本技术属于机器人
,具体涉及一种走迷宫机器人外壳结构。
技术介绍
机器人之所以叫智能机器人,这是因为它有相当发达的“大脑”,在脑中起作用的是中央处理器,这种计算机跟操作它的人有直接的联系,最主要的是,这样的计算机可以进行按目的安排的动作,正因为这样,我们才说这种机器人才是真正的机器人,尽管它们的外表可能有所不同。走迷宫机器人属于智能机器人的一种,走迷宫机器人外壳属于机器人组成的一部分,然而传统的走迷宫机器人外壳耐腐蚀性和抗冲击性的能力低,使得走迷宫机器人外壳的使用寿命短。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上存在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走迷宫机器人外壳结构,该技术通过耐腐蚀层的设置,能够对机器人外壳本体起到耐腐蚀防护作用,通过缓冲保护层的设置,缓冲层能随着机器人外壳本体的热胀冷缩而伸缩变化,起到机械缓冲的作用,从而延长机器人外壳本体的使用寿命,该机器人外壳,具有使用寿命长的优点,延长了机器人外壳的耐腐蚀性和抗冲击性,提高了机器人外壳的实用性。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走迷宫机器人外壳结构,包括机器人外壳本体、承载底座;所述承载底座设置在机器人外壳本体下表面,所述机器人外壳本体包括基层、加强层、耐腐蚀层、缓冲保护层、耐磨层;所述耐腐蚀层包覆在基层外表面,所述加强层位于基层与耐腐蚀层之间,所述耐磨层包覆在防腐蚀层外表面,所述缓冲保护层位于耐腐蚀层与耐磨层之间;所述承载底座的中心位置处安装有驱动轮,所述驱动轮外侧的承载底座底部设有凹槽,且凹槽的内部通过螺栓安装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输出端与驱动轮固定连接,所述驱动轮外侧的凹槽内部均匀安装有万向轮。进一步的,所述承载底座内表面底部设置有至少两个吸气罩,所述承载底座内表面一侧设置有吸气泵,所述吸气泵通过导气管分别与吸气罩顶部相连通,所述承载底座下表面安装有与吸气罩对应设置的吸尘口,所述承载底座外表面一侧设置有积尘箱,所述吸气泵通过排气管贯穿承载底座并与积尘箱形成连通。进一步的,所述相邻两个万向轮之间的凹槽内皆安装有吸尘口;所述吸尘口与万向轮呈相互交叉排布设置。进一步的,所述吸气泵与积尘箱为同侧设置。进一步的,所述机器人外壳本体上方设置有弧形顶板,所述弧形顶板通过至少四个电动伸缩杆安装在机器人外壳本体上表面。进一步的,所述弧形顶板下表面均布设置有至少两个红外感应器。进一步的,所述承载底座外表面另一侧均通过滑槽安装有控制电路,所述控制电路分别与驱动电机、吸气泵、红外感应器电气连接。进一步的,所述控制电路为基于工业单片机的自动控制电路,且所述控制电路另设数据通讯装置。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一种走迷宫机器人外壳结构,本技术通过耐腐蚀层的设置,能够对机器人外壳本体起到耐腐蚀防护作用,通过缓冲保护层的设置,缓冲层能随着机器人外壳本体的热胀冷缩而伸缩变化,起到机械缓冲的作用,从而延长机器人外壳本体的使用寿命,该机器人外壳,具有使用寿命长的优点,延长了机器人外壳的耐腐蚀性和抗冲击性,提高了机器人外壳的实用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中一种走迷宫机器人外壳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中机器人外壳本体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中仰视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技术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结合图1所示:一种走迷宫机器人外壳结构,包括机器人外壳本体1、承载底座2;所述承载底座2设置在机器人外壳本体1下表面,所述机器人外壳本体1包括基层11、加强层12、耐腐蚀层13、缓冲保护层14、耐磨层15;所述耐腐蚀层13包覆在基层11外表面,所述加强层12位于基层11与耐腐蚀层13之间,所述耐磨层15包覆在防腐蚀层13外表面,所述缓冲保护层14位于耐腐蚀层13与耐磨层15之间;所述承载底座2的中心位置处安装有驱动轮21,所述驱动轮21外侧的承载底座底部设有凹槽22,且凹槽22的内部通过螺栓安装有驱动电机23,所述驱动电机23输出端与驱动轮21固定连接,所述驱动轮21外侧的凹槽22内部均匀安装有万向轮24。其中,所述承载底座2内表面底部设置有至少两个吸气罩31,所述承载底座2内表面一侧设置有吸气泵32,所述吸气泵32通过导气管33分别与吸气罩31顶部相连通,所述承载底座2下表面安装有与吸气罩31对应设置的吸尘口34,所述承载底座2外表面一侧设置有积尘箱35,所述吸气泵32通过排气管36贯穿承载底座2并与积尘箱35形成连通。同时,所述相邻两个万向轮24之间的凹槽内皆安装有吸尘口34;所述吸尘口43与万向轮24呈相互交叉排布设置。与此同时,所述吸气泵32与积尘箱35为同侧设置。此外,所述机器人外壳本体1上方设置有弧形顶板3,所述弧形顶板3通过至少四个电动伸缩杆4安装在机器人外壳本体1上表面。其中,所述弧形顶板3下表面均布设置有至少两个红外感应器5。此外,所述承载底座2外表面另一侧均通过滑槽10安装有控制电路20,所述控制电路20分别与驱动电机23、吸气泵32、红外感应器5电气连接。进一步优化的,所述控制电路20为基于工业单片机的自动控制电路,且所述控制电路另设数据通讯装置。本新型在具体实施中,首先对机器人外壳本体、承载底座进行组装连接。在进行作业使用时,通过控制电路控制驱动电机带动驱动轮转动,在万向轮的作用下,实现装置的自由移动,另外,相邻两个万向轮之间的凹槽内皆安装有吸尘口,通过开启吸气泵将地面的灰尘通过吸尘口经吸气罩的导气管再由排气管排出到积尘箱中收集,同时有效实现良好的吸尘作业,使用方便,具有良好的实用性。除此之外,本技术通过耐磨层的设置,提高了机器人外壳本体的耐磨性,通过加强层的设置,增加了机器人外壳本体的强度。本技术通过耐腐蚀层的设置,能够对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走迷宫机器人外壳结构,包括机器人外壳本体、承载底座;所述承载底座设置在机器人外壳本体下表面,其特征在于:/n所述机器人外壳本体包括基层、加强层、耐腐蚀层、缓冲保护层、耐磨层;所述耐腐蚀层包覆在基层外表面,所述加强层位于基层与耐腐蚀层之间,所述耐磨层包覆在防腐蚀层外表面,所述缓冲保护层位于耐腐蚀层与耐磨层之间;/n所述承载底座的中心位置处安装有驱动轮,所述驱动轮外侧的承载底座底部设有凹槽,且凹槽的内部通过螺栓安装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输出端与驱动轮固定连接,所述驱动轮外侧的凹槽内部均匀安装有万向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走迷宫机器人外壳结构,包括机器人外壳本体、承载底座;所述承载底座设置在机器人外壳本体下表面,其特征在于:
所述机器人外壳本体包括基层、加强层、耐腐蚀层、缓冲保护层、耐磨层;所述耐腐蚀层包覆在基层外表面,所述加强层位于基层与耐腐蚀层之间,所述耐磨层包覆在防腐蚀层外表面,所述缓冲保护层位于耐腐蚀层与耐磨层之间;
所述承载底座的中心位置处安装有驱动轮,所述驱动轮外侧的承载底座底部设有凹槽,且凹槽的内部通过螺栓安装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输出端与驱动轮固定连接,所述驱动轮外侧的凹槽内部均匀安装有万向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走迷宫机器人外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底座内表面底部设置有至少两个吸气罩,所述承载底座内表面一侧设置有吸气泵,所述吸气泵通过导气管分别与吸气罩顶部相连通,所述承载底座下表面安装有与吸气罩对应设置的吸尘口,所述承载底座外表面一侧设置有积尘箱,所述吸气泵通过排气管贯穿承载底座并与积尘箱形成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书晴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昊众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