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导油板的减速器及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285269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0 18: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车辆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减速器的通气部位经常发生漏油的技术问题,提供了带导油板的减速器及车辆,该带导油板的减速器包括:相互连接以形成密闭腔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在第一壳体上设有分别开设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且相对的第一导油板和第二导油板;在第二壳体上设有分别与第一导油板和第二导油板对应抵接的第三导油板和第四导油板;在第一壳体上设有通气孔,密闭腔中的气体依次经由第一开口、第二开口和通气孔排出至外界。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带导油板的减速器和车辆具有保证良好通气性基础上实现可靠油密性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带导油板的减速器及车辆
本技术涉及车辆
,尤其涉及一种带导油板的减速器及车辆。
技术介绍
目前,随着车辆中的汽车尤其是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减速器工作最高输入转速越来越高,例如已有新能源汽车减速器中的齿轮达到16000rpm输入转速,但是,对于高输入转速的减速器来说,减速器存在大量的润滑油在其内部飞溅,从而在减速器壳体中存有三种不同状态的介质:齿轮油、空气和混合油气,其中,齿轮油和混合油气作为含油介质会随着空气的带动一起无阻碍地运动至减速器的通气部位进而被一起排出,因此,容易造成通气部位经常发生漏油的不利情况。因此,亟需提供一种在保证良好通气性基础上实现可靠油密性的减速器及车辆。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为实现本技术一个目的,提供了一种带导油板的减速器,其包括:相互连接以形成密闭腔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在第一壳体上设有分别开设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且相对的第一导油板和第二导油板;在第二壳体上设有分别与第一导油板和第二导油板对应抵接的第三导油板和第四导油板;在第一壳体上设有通气孔,密闭腔中的气体依次经由第一开口、第二开口和通气孔排出至外界。进一步的,在减速器处于工作状态下,第一导油板和第二导油板沿重力方向倾斜向下设置。进一步的,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在水平方向上的投影相互远离并错开。进一步的,相互对应抵接的第一导油板和第三导油板以及第二导油板和第四导油板将密闭腔分隔成具有第一隔腔和第二隔腔,第一隔腔在气体通过通气孔排出至外界的运动方向上位于第二隔腔的上游。进一步的,第一壳体上设有向着第一开口的突块。进一步的,第一隔腔的体积大于第二隔腔的体积。进一步的,第一壳体设有相对的第一弧面和第二弧面,第一导油板和第二导油板位于第一弧面和第二弧面之间。进一步的,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分别邻接第一弧面和第二弧面设置。进一步的,通气孔的中心轴线和中心轴线与第一弧面相交点的正交线成锐角设置。为实现本技术另一个目的,本技术还提供一种车辆,其包括以上任一的带导油板的减速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带导油板的减速器设置了分别具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的第一导油板和第二导油板且两导油板分别与第三导油板和第四导油板对应抵接,借助各导油板的设置能够实现对减速器中的例如齿轮油和混合油气的含油介质进行阻挡和冷凝,从而防止含油介质随空气从通气孔一起排出,因此,只有空气可被排出,而含油介质无法排出,保证了减速器具有良好通气性和可靠油密性,有效地避免了通气孔发生漏油的不利情况的发生。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技术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这些均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图1为本技术带导油板的减速器的局部装配状态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带导油板的减速器的第一壳体的主视图;图3为本技术带导油板的减速器的第一壳体中气体运动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带导油板的减速器的第二壳体的主视图;图5为本技术带导油板的减速器的第一壳体对含油介质阻挡及冷凝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0、第一壳体;11、第一导油板;11A、第一开口;12、第二导油板;12A、第二开口;13、通气孔;14、突块;15、第一弧面;16、第二弧面;20、第二壳体;21、第三导油板;22、第四导油板;30、第一隔腔;40、第二隔腔。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在本技术的描述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机构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机构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要素的机构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如果不冲突,本技术施例以及实施例中的各个特征可以相互结合,均在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参考图1至5,作为本技术的一个目的,提供了一种带导油板的减速器,其包括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可以通过焊接、螺纹连接等方式相互连接从而装配形成具有密闭腔的整体减速器壳体,并且,在第一壳体10上设有分别开设有第一开口11A和第二开口12A且相对的第一导油板11和第二导油板12,减速器还包括在第二壳体20上设有分别与第一导油板11和第二导油板12对应抵接第三导油板21和第四导油板22,也就是说,在第一导油板11和第三导油板21之间以及第二导油板12和第三导油板21之间除了第一开口11A和第二开口12A的其他部分均是密封连接,在第一壳体10上还设有通气孔13,另外,虽然一般地在通气孔13中设置通气塞,但是,当例如齿轮油和混合油的含油介质流向通气塞中也可能造成漏油,其中,齿轮油是减速器中的齿轮转动所带动的润滑油,混合油是在减速器高速运转时少量润滑油与空气相混合所形成,可以理解的是,通过采用本技术带导油板的减速器,含油介质绝大部分被相互抵接的第一导油板11和第三导油板21阻挡以朝密闭腔底部回落,需要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密闭腔底部为密闭腔除各挡板所围空间也即下述的第一隔腔和第二隔腔之外的部分,以下相类似的描述也需做同样的理解,并且,即使有少量含油介质从第一开口11A运动至第二导油板12和第四导油板22,也会被第二导油板12和第四导油板22阻挡以返回至第一开口11A并朝密闭腔底部回落,特别的是,含油介质中的混合油气在由第一开口11A运动至第二导油板12和第四导油板22以及从第二开口12A运动至通气孔13的过程中,得到足够时间被冷凝从而在自身重力及各导油板的引导下朝密闭腔底部回落,因此,如图3中的箭头A所示,只有密闭腔中的气体能够依次经由第一开口11A、第二开口12A和通气孔13排出至外界,而含油介质无法从通气孔13排出,保证了减速器具有良好通气性和可靠油密性,有效地避免了通气孔13处发生漏油的不利情况的发生。重点参考图2,进一步来说,图2示出了对应于减速器处于工作状态下的第一壳体10,在该状态下,第一导油板11和第二导油板12沿重力方向倾斜向下设置,可知晓的是,对应地,第三导油板21和第四导油板22也是沿重力方向倾斜向下设置,另外,优选的是,各导油板为直板,如此的话,各导油板能够很好地阻挡及引导含油介质沿重力方向朝着密闭腔底部回落。作为进一步的改进,第一开口11A和第二开口12A在水平方向上的投影相互远离并错开,这样的话,第一开口11A和第二开口12A之间距离被增大,从而延长了含油介质从第一开口11A运动至第二开口12A的时间,在延长含油介质冷凝时长的同时增加各导油板对含油介质起阻挡作用的面积。重点参考图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带导油板的减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n相互连接以形成密闭腔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n在所述第一壳体上设有分别开设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且相对的第一导油板和第二导油板;/n在所述第二壳体上设有分别与所述第一导油板和所述第二导油板对应抵接的第三导油板和第四导油板;/n在所述第一壳体上设有通气孔,所述密闭腔中的气体依次经由所述第一开口、所述第二开口和所述通气孔排出至外界。/n

【技术特征摘要】
1.带导油板的减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相互连接以形成密闭腔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
在所述第一壳体上设有分别开设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且相对的第一导油板和第二导油板;
在所述第二壳体上设有分别与所述第一导油板和所述第二导油板对应抵接的第三导油板和第四导油板;
在所述第一壳体上设有通气孔,所述密闭腔中的气体依次经由所述第一开口、所述第二开口和所述通气孔排出至外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速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减速器处于工作状态下,所述第一导油板和所述第二导油板沿重力方向倾斜向下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减速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在水平方向上的投影相互远离并错开。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速器,其特征在于:
相互对应抵接的所述第一导油板和所述第三导油板以及所述第二导油板和所述第四导油板将所述密闭腔分隔成具有第一隔腔和第二隔腔,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亚卓
申请(专利权)人:御传上海传动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