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扭力连接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256464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6 17:4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抗扭力连接件,包括框主体、设置于框主体的端头的连接部、以及设置于框主体内的多个弹力部;框主体包括相互平行的多个竖杆以及连接多个竖杆的横杆,弹力部设置于相邻两竖杆之间,并与其固定;弹力部包括弹性圈以及沿弹性圈径向设置的弹性杆,弹性圈的外周与竖杆固定,弹性杆包括恢复件、设置于恢复件的端头的抵接杆以及支撑杆,支撑杆与抵接杆固定连接,恢复件包括由外到内依次套接的第一壳体、第一弹簧体、第二壳体以及第二弹簧体。本发明专利技术适用于各种机器零部件、机构以及设备连接处,减弱扭力影响,能够对机器提供精准缓冲作用力,同时提供复位作用,延长机器使用寿命,并提高操作使用的平稳性、准确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抗扭力连接件
本专利技术涉及机械连接
,特别是各类机器零部件、机构以及设备等连接处,尤其涉及一种抗扭力连接件。
技术介绍
各类机械设备中具有相对运动的两部件之间经常需要对此进行限制,以防止损坏,特别是旋转部件,而传统做法是采用硬连接,虽然对相对运动进行了限制,但缓冲效果差,两者连接处容易损坏,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有必要提出进一步地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抗扭力连接件,以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抗扭力连接件,包括框主体、设置于所述框主体的端头的连接部、以及设置于所述框主体内的多个弹力部;所述框主体包括相互平行的多个竖杆以及连接多个所述竖杆的横杆,所述弹力部设置于相邻两所述竖杆之间,并与其固定;所述弹力部包括弹性圈以及沿所述弹性圈径向设置的弹性杆,所述弹性圈的外周与所述竖杆固定,所述弹性杆包括恢复件、设置于所述恢复件的端头的抵接杆以及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与所述抵接杆固定连接,所述恢复件包括由外到内依次套接的第一壳体、第一弹簧体、第二壳体以及第二弹簧体,所述第一壳体、所述第二壳体均具有相对的开口端和封闭端,所述第一壳体的所述封闭端具有避让孔,所述第二壳体穿过所述避让孔与所述第一壳体套接,所述第一壳体的所述开口端与所述第二壳体的所述开口端相背设置,所述第一弹簧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壳体的所述封闭端、对应的所述抵接杆相抵靠,所述第二弹簧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壳体的所述封闭端、对应的所述抵接杆相抵靠。本专利技术的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连接部包括主杆以及连接所述主杆与所述框主体的多个分支杆。本专利技术的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框主体为三棱柱,所述弹力部设置于所述框主体的侧面。本专利技术的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弹簧体的弹性系数和所述第二弹簧体的弹性系数不同。本专利技术的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弹簧体选自第一弹簧体组,所述第二弹簧体选自第二弹簧体组,所述第一弹簧体组和所述第二弹簧体组分别包括至少三个不同弹性系数的弹簧。本专利技术的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弹性圈的内壁设置有滑轨,所述弹性杆的一端与所述滑轨滑动连接。本专利技术的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弹性圈内设置有两个呈×型交叉的所述弹性杆。本专利技术的一个较佳实施例中,一所述抵接杆与所述第一弹簧体之间设置有抵接环,所述抵接环能够在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形成的间隙中移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较佳实施例中,一所述抵接杆与所述第二弹簧体之间设置有抵接片,所述抵接片能够在所述第二壳体内移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一体成型。本专利技术的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弹性圈采用金属材料制成。本专利技术的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恢复件还包括第一导向组件,所述第一导向组件设置于所述抵接环的外周和所述第一壳体的内壁之间,和/或所述抵接环的内周与所述第二壳体的外壁之间。本专利技术的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恢复件还包括第二导向组件,所述第二导向组件设置于所述抵接片的外周和所述第二壳体的内壁之间。本专利技术的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向组件和所述第二导向组件均包括导向块和相匹配的导向槽。本专利技术的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恢复件外侧设置有保护套,所述保护套与所述支撑杆套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适用于各种机器零部件、机构以及设备连接处,减弱扭力影响,能够对机器提供精准缓冲作用力,同时提供复位作用,延长机器使用寿命,并提高操作使用的平稳性、准确性。(2)本专利技术通过连接部连接外部机器零部件,并通过框主体实现一级缓冲,通过弹性圈本身弹性实现二级缓冲,通过弹性杆内的恢复件实现三级缓冲,三级缓冲协同降低外力的影响,延长机器使用寿命,并进一步提高操作使用的平稳性、准确性。(3)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弹性圈内侧滑轨与弹性杆滑动连接,使得弹性杆能在一定范围内移动,从而提高对弹性杆的保护,延长抗扭力连接件的使用寿命。(4)本专利技术通过恢复件中的第一弹簧体、第二弹簧体实现两端同步缓冲,进一步降低外力的影响;进一步地,通过第一弹簧体、第二弹簧体的弹性系数不同,提供微小缓冲和大幅缓冲两种模式,能够应对多种作用力大小情况;再进一步地,通过第一弹簧体组和第二弹簧体组分别包括至少三个不同弹性系数的弹簧,为第一弹簧体和第二弹簧体的组合实现多种缓冲范围,适应不同工作环境。(5)本专利技术通过抵接环以及抵接片的设置,增加与第一弹簧体或第二弹簧体的接触面积,从而使得第一弹簧体或第二弹簧体平稳伸缩,提高恢复件使用的稳定性。(6)本专利技术通过第一导向组件以及第二导向组件的设置,确保抵接环或抵接片的移动方向的准确性,并且减少抵接环或抵接片与壳体的摩擦,提高移动的流畅性。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框主体以及连接部的立体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弹力部的立体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恢复件的立体放大示意图;图5为图4中恢复件的爆炸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中恢复件的立体放大示意图;图7为图6中恢复件的爆炸示意图。具体地,100-框主体,110-竖杆,120-横杆,200-连接部,210-主杆,220-分支杆,300-弹力部,310-弹性圈,311-滑轨,320-弹性杆,321-恢复件,322-抵接杆,323-支撑杆,400-第一壳体,401-开口端,402-封闭端,403-避让孔,410-第一弹簧体,411-抵接环,412-导向块,413-导向槽,420-第二壳体,430-第二弹簧体,431-抵接片。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专利技术,但是本专利技术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抗扭力连接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框主体、设置于所述框主体的端头的连接部、以及设置于所述框主体内的多个弹力部;/n所述框主体包括相互平行的多个竖杆以及连接多个所述竖杆的横杆,所述弹力部设置于相邻两所述竖杆之间,并与其固定;/n所述弹力部包括弹性圈以及沿所述弹性圈径向设置的弹性杆,所述弹性圈的外周与所述竖杆固定,所述弹性杆包括恢复件、设置于所述恢复件的端头的抵接杆以及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与所述抵接杆固定连接,所述恢复件包括由外到内依次套接的第一壳体、第一弹簧体、第二壳体以及第二弹簧体,所述第一壳体、所述第二壳体均具有相对的开口端和封闭端,所述第一壳体的所述封闭端具有避让孔,所述第二壳体穿过所述避让孔与所述第一壳体套接,所述第一壳体的所述开口端与所述第二壳体的所述开口端相背设置,所述第一弹簧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壳体的所述封闭端、对应的所述抵接杆相抵靠,所述第二弹簧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壳体的所述封闭端、对应的所述抵接杆相抵靠。/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扭力连接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框主体、设置于所述框主体的端头的连接部、以及设置于所述框主体内的多个弹力部;
所述框主体包括相互平行的多个竖杆以及连接多个所述竖杆的横杆,所述弹力部设置于相邻两所述竖杆之间,并与其固定;
所述弹力部包括弹性圈以及沿所述弹性圈径向设置的弹性杆,所述弹性圈的外周与所述竖杆固定,所述弹性杆包括恢复件、设置于所述恢复件的端头的抵接杆以及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与所述抵接杆固定连接,所述恢复件包括由外到内依次套接的第一壳体、第一弹簧体、第二壳体以及第二弹簧体,所述第一壳体、所述第二壳体均具有相对的开口端和封闭端,所述第一壳体的所述封闭端具有避让孔,所述第二壳体穿过所述避让孔与所述第一壳体套接,所述第一壳体的所述开口端与所述第二壳体的所述开口端相背设置,所述第一弹簧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壳体的所述封闭端、对应的所述抵接杆相抵靠,所述第二弹簧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壳体的所述封闭端、对应的所述抵接杆相抵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扭力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包括主杆以及连接所述主杆与所述框主体的多个分支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扭力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框主体为三棱柱,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华安周苗何存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昆卓精密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