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种异体骨椎体间融合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230510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6 16: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同种异体骨椎体间融合器,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包括融合器本体,所述融合器本体为同种异体骨材料制成,所述融合器本体相对远离的两侧面分别为椎体融合面,在所述融合器本体上且垂直于椎体融合面的一侧开设有植骨孔,所述植骨孔间隔设置有若干;所述植骨孔直径为1‑3mm。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方案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传统融合器均为中空状,融合器上下表面与椎体的接触面积减少,在术后早期椎体间未达到骨性融合之前,融合器的稳定性欠缺,容易出现融合器的移位、退出等并发症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同种异体骨椎体间融合器
本技术实施例涉及医疗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同种异体骨椎体间融合器。
技术介绍
颈椎病是骨科常见病,突出的椎间盘压迫神经常需要手术解除,颈椎前路椎间盘摘除植骨融合术是目前治疗颈椎病的“金标准”。摘除椎间盘后一般需植骨使上下椎体融合,既往植骨多采用自体髂骨植骨。近年来各种植骨材料和椎间融合器被广泛开发并应用于临床。腰椎管狭窄症、腰椎滑脱症、腰椎退变性侧弯及腰椎间盘退变性疾病主要是通过脊柱融合术进行治疗。椎体间融合器可以提供术后早期椎体轴向支撑,维持椎间隙高度和生理曲度,为椎体间成骨创造良好的生物力学条件,在椎体间融合术中发挥了非常关键的作用。常见的椎体间融合器多由金属、碳纤维、聚醚醚酮、生物可吸收聚合物制成,由于不同的材料生物学及生物力学特性的差异,它们都存在各自的弊端。钛合金的弹性模量远大于人骨,产生应力遮挡,在骨质疏松的患者中,金属融合器容易发生融合器的下沉,进而可能加剧神经压迫症状。碳纤维相容性差,长期使用会引发无菌性炎症。生物可吸收材料的降解产物会造成局部的酸性环境,不利于成骨。此外,其吸收时间与成骨时间无法很好的匹配,容易在椎体达到骨性融合前失效,从而导致椎间隙高度的下降。聚醚醚酮是目前临床应用最广泛的融合器材料,但其不具有三维网孔结构,无法被爬行替代,占据了正常骨组织融合所需的空间;可能会影响融合速度和力学强度。为了更好的促进椎间骨性融合,传统的融合器均设计有中空植骨窗,其利用将大量自体骨组织填于中空腔内以诱导自体周围组织与融合器的融合,从而促进骨性融合。然而,作为填充的自体骨组织一般需要从患者的其他骨组织结构中获取。如此,患者的取骨区必然产生新的创伤,容易导致并发症。此外,通常骨骼结构欠佳的患者,如儿童或骨质疏松患者,均不宜作自体骨组织移植,因而此种需要大量填充诱导自体骨组织的融合器对患者的骨质要求过高,不利于普遍应用。由于传统融合器均为中空状,因此造成融合器上下表面与椎体的接触面积减少,在术后早期椎体间未达到骨性融合之前,融合器的稳定性是欠缺的,容易出现融合器的移位、退出等并发症,这种并发症一旦出现可能导致神经受压损伤、融合失败等严重后果;此外,目前临床中同种异体骨椎体间融合器多采用传统融合器中空状的设计,该设计造成力学强度的降低,在临床应用植入椎间隙过程中极易发生碎裂。
技术实现思路
为此,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同种异体骨椎体间融合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传统融合器均为中空状,融合器上下表面与椎体的接触面积减少,在术后早期椎体间未达到骨性融合之前,融合器的稳定性欠缺,容易出现融合器的移位、退出等并发症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根据本技术实施例中,其公开了一种同种异体骨椎体间融合器,包括融合器本体,所述融合器本体为同种异体骨材料制成,所述融合器本体相对远离的两侧面分别为椎体融合面,在所述融合器本体上且垂直于椎体融合面的一侧开设有植骨孔,所述植骨孔间隔设置有若干;所述植骨孔直径为1-3mm。进一步地,在相对远离的植骨孔内插接有金属显影针。进一步地,在所述融合器本体上且位于两个椎体融合面的两侧分别设置有防滑纹路。进一步地,所述植骨孔直径为1-2mm。进一步地,在所述融合器本体上且垂直椎体融合面的侧面上开设有与夹持器械连接的夹持孔,所述夹持孔内螺纹孔。进一步地,所述植骨孔直径为2mm-3mm。进一步地,所述融合器本体上且位于两个椎体融合面上分别开设有一个供夹持器械夹持的夹持槽,两个夹持槽对称设置。进一步地,所述植骨孔数量为10-14个。本技术实施例具有如下优点:本技术采用同种异体骨材料制作融合器,同种异体骨具有天然的三维网孔结构,富含成骨所需的各种因子,兼具有骨诱导和骨传导特性,能提供骨生长所需的生物学环境,并可被爬行替代,力学性能较其他材质更近似椎体终板,是制作椎体间融合器的理想材料。传统融合器中间的植骨孔在中部设置一个,且直径较大,在应用时需填塞自体骨或同种异体骨材料,通过骨的爬行替代作用达到促进椎体间融合的作用,但因为其孔径过大,所以导致骨爬行替代作用难以充分实现。本新型融合器设计了多个内径减小的植骨孔,其骨爬行替代的区域显著减小,因此可显著缩短骨融合的时间,更有效的促进了椎间植骨融合。通过在融合器本体上设置多个植骨孔,使得融合器本体形成实体结构,不影响融合器本体的整体结构。融合器具有足够的刚度和接触面积,因此接触面可均匀去支撑椎体间的应力,防止了融合器沉降、椎间隙塌陷的并发症。同时,细微植骨孔构成的实心体融合器无需填充过多的自体骨材料,克服了传统融合器需要填充大量自体骨组织的缺陷,避免了获取自体骨组织所造成的新的创伤,也节省了手术操作者为整理这些自体骨组织所消耗的手术时间,并且不会对骨骼结构欠佳的患者造成限制。此外,目前临床中同种异体骨椎体间融合器多采用传统融合器中空状的设计,该设计造成力学强度的降低,在临床应用植入椎间隙过程中极易发生碎裂,为避免降低其力学强度,本新型融合器采用了植骨孔的设计,显著增加了其力学强度。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伸获得其它的实施附图。本说明书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能涵盖的范围内。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一种同种异体骨椎体间融合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2提供的一种同种异体骨椎体间融合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中:1、融合器本体;2、椎体融合面;3、植骨孔;4、防滑纹路;5、金属显影针;6、夹持槽;7夹持孔。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及功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
技术实现思路
下,当亦视为本技术可实施的范畴。实施例一一种同种异体骨椎体间融合器,如图1所示,包括融合器本体1,融合器本体1为同种异体骨材料制成,融合器本体1相对远离的两侧面分别为椎体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同种异体骨椎体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融合器本体(1),所述融合器本体(1)为同种异体骨材料制成,所述融合器本体(1)相对远离的两侧面分别为椎体融合面(2),在所述融合器本体(1)上且垂直于椎体融合面(2)的一侧开设有植骨孔(3),所述植骨孔(3)间隔设置有若干;所述植骨孔(3)直径为1-3mm。/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同种异体骨椎体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融合器本体(1),所述融合器本体(1)为同种异体骨材料制成,所述融合器本体(1)相对远离的两侧面分别为椎体融合面(2),在所述融合器本体(1)上且垂直于椎体融合面(2)的一侧开设有植骨孔(3),所述植骨孔(3)间隔设置有若干;所述植骨孔(3)直径为1-3m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种异体骨椎体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在相对远离的植骨孔(3)内插接有金属显影针(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种异体骨椎体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融合器本体(1)上且位于两个椎体融合面(2)的两侧分别设置有防滑纹路(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种异体骨椎体间融合器,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忠海
申请(专利权)人: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