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钩椎关节应力监测系统及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148631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11:4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智能钩椎关节应力监测系统及方法,能够灵活实时地监测颈部活动,并根据颈部活动数据识别出颈部的活动姿态,再结合应力数据得出不同颈部活动姿态对应的应力分布数据,进一步为设计优化椎间融合器提供了有效的大数据支持。方案为,实时获取加速度传感器与重力传感器采集的颈部活动数据,并将颈部活动数据发送至数据处理模块;数据处理模块根据颈部活动数据计算识别出颈部活动姿态;实时获取应力传感器的应力数据,并将应力数据发送至数据处理模块;根据颈部活动姿态以及应力数据,计算出不同颈部活动姿态对应的应力分布数据;通过数据传输模块将应力分布数据发送至外部移动终端。适用于钩椎关节应力监测研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智能钩椎关节应力监测系统及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智能钩椎关节应力监测系统方法。
技术介绍
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Anteriorcervicaldecompressionandfusion,ACDF)一直是治疗颈椎退变性疾病的有效的经典的手术方式。颈椎前路钢板、椎间融合器等内植物材料提高了ACDF手术初始稳定性、支撑强度、植骨融合率。椎间融合器的设计基本目的就是在提供良好的初始稳定性、支撑强度的基础上,维持和改善颈椎曲度,为椎间融合提供良好的生物学和生物力学环境来促进植骨融合。钩椎关节融合应力分析研究对探究钩椎关节融合的机制和椎间融合器的设计改进有重要的帮助。现有技术对椎间隙应力研究采用:(1)计算机有限元分析研究法:即便有限元研究最大程度上完成颈椎几何模型和材料属性的模拟,但在建模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需要进行了一些简化处理,有限元分析只能提供一种变化趋势,难以提供真实的应力数据,而且钩椎关节融合器植入术后,钩椎关节应力在不同姿态下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变化过程,有限元分析难以准确反应动态的变化趋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智能钩椎关节应力监测系统,应用于钩椎关节融合器,所述钩椎关节融合器包括椎体间支撑体(100)与钩椎关节融合部件(200),所述椎体间支撑体(100)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一个钩椎关节融合部件(200),所述椎体间支撑体(100)与钩椎关节融合部件(200)的上表面以及下表面均设置有一层融合器材料,融合器材料下方有一层腔隙,其特征在于:包括应力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重力传感器、数据传输模块以及数据处理模块,所述应力传感器均匀分布在钩椎关节融合器的椎体间支撑体(100)的腔隙内,所述加速度传感器、重力传感器、数据传输模块以及数据处理模块均设置在椎体间支撑体(100)内部,所述应力传感器、加速度传...

【技术特征摘要】
1.智能钩椎关节应力监测系统,应用于钩椎关节融合器,所述钩椎关节融合器包括椎体间支撑体(100)与钩椎关节融合部件(200),所述椎体间支撑体(100)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一个钩椎关节融合部件(200),所述椎体间支撑体(100)与钩椎关节融合部件(200)的上表面以及下表面均设置有一层融合器材料,融合器材料下方有一层腔隙,其特征在于:包括应力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重力传感器、数据传输模块以及数据处理模块,所述应力传感器均匀分布在钩椎关节融合器的椎体间支撑体(100)的腔隙内,所述加速度传感器、重力传感器、数据传输模块以及数据处理模块均设置在椎体间支撑体(100)内部,所述应力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以及重力传感器均与数据处理模块连接,数据处理模块与数据传输模块连接,所述数据处理模块用于根据加速度传感器与重力传感器实时采集的数据分析出颈部活动姿态,以及结合应力传感器的应力数据计算出不同颈部活动姿态下对应的应力分布数据,并通过数据传输模块将应力分布数据发送至外部移动终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钩椎关节应力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应力传感器还均匀分布在钩椎关节融合部件(200)的腔隙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钩椎关节应力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应力传感器设置有区分标记,所述区分标记用于区分应力数据信号的来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钩椎关节应力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出不同颈部活动姿态下对应的应力数据包括:根据应力传感器设置的区分标记以椎体间支撑体(100)以及钩椎关节融合部件(200)的上表面或下表面为平面建立X-Y直角坐标系,再结合识别出的活动姿态计算出不同颈部活动姿态下对应的应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毅刘浩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