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零切迹椎间融合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148615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11:4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零切迹椎间融合器,涉及椎间植入物领域。零切迹椎间融合器包括融合器本体和固定板,固定板安装在融合器本体的外侧,固定板上设有螺纹孔,螺纹孔的延伸方向与融合器本体呈斜向错开布置;融合器本体为具有中部空腔的环形结构,中部空腔用于填充富血小板纤维蛋白凝胶;融合器本体的上侧面和下侧面分别设有凹凸结构,融合器本体的内侧壁与上侧面之间连通有第一内流道,上侧面设有贯穿凹凸结构之间的第一溢出流道,第一内流道与第一溢出流道连通,第一溢出流道与凹凸结构的凹部相交处形成溢出口;融合器本体的内侧壁与下侧面之间连通有第二内流道,下侧面设有贯穿凹凸结构的第二溢出流道,第二内流通与第二溢出流道连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零切迹椎间融合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椎间植入物
,特别是涉及一种零切迹椎间融合器。
技术介绍
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是目前临床上治疗颈椎退变性椎间盘的典型手术,通常使用前路钛板对颈椎进行加强固定,但是钛板本身占用空间会挤压周围组织,导致患者术后出现吞咽困难等问题。如申请公布号为CN110179569A、申请公布日为2019.08.30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零切迹颈椎前路椎间融合装置,并具体公开了椎间融合装置包括壳体组件和固定组件,壳体组件包括椎间融合器和钛合金板,钛合金板与椎间融合器固定连接,通过设置有上下表面呈锯齿状,器切入段为楔形的用PEEK材料制作的椎间融合器,使得在切入时的切口很小,还在钛合金板上设置有倾斜方向相仿的第一螺纹通孔、第二螺纹通孔、第三螺纹通孔和第四螺纹通孔,在固定时更加稳定,还设置有用于固定的自攻螺钉,椎间融合器、钛合金板和自攻螺钉,三者配合使用,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无毒性,固定可靠。将现有技术中的椎间融合器植入椎间后,钛合金板置于椎间隙中,避免了挤压位于椎前侧的组织。但是,在植入融合器后,仅依靠材料本身的特性难以使椎骨与融合器之间形成有效融合,存在组织修复和再生效果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零切迹椎间融合器,以解决仅依靠材料本身的特性难以使椎骨与融合器之间形成有效融合,存在组织修复和再生效果差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零切迹椎间融合器的技术方案为:零切迹椎间融合器包括融合器本体和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安装在所述融合器本体的外侧,所述固定板上设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的延伸方向与所述融合器本体呈斜向错开布置;所述融合器本体为具有中部空腔的环形结构,所述中部空腔用于填充富血小板纤维蛋白凝胶;所述融合器本体的上侧面和下侧面分别设有凹凸结构,所述融合器本体的内侧壁与所述上侧面之间连通有第一内流道,所述上侧面设有贯穿所述凹凸结构之间的第一溢出流道,所述第一内流道与所述第一溢出流道连通,所述第一溢出流道与所述凹凸结构的凹部相交处形成溢出口;所述融合器本体的内侧壁与所述下侧面之间连通有第二内流道,所述下侧面设有贯穿所述凹凸结构的第二溢出流道,所述第二内流通与所述第二溢出流道连通,所述第二溢出流道与所述凹凸结构的凹部相交处形成溢出口。有益效果:将融合器本体植入椎间隙后,人体的组织液可通过凹部、溢出口、第一溢出流道、第二溢出流道、第一内流道以及第二内流道进入中部空腔,并与富血小板纤维蛋白凝胶接触,富血小板纤维蛋白凝胶中的细胞生长因子溶于组织液中,并通过组织液的流动排至椎骨的上侧面位置和下侧面位置。富血小板纤维蛋白凝胶的制作来自于患者体内,其生理特性与患者身体的生物环境一致,更关键的是,富血小板纤维蛋白凝胶可持续释放出细胞生长因子,对融合器本体和颈椎骨的结合部位起到了促进组织修复和再生的作用,有利于椎体间骨组织的修复和再生,提高了椎间融合器与人体骨骼的相容性和融合效果,同时,还可以有效降低人体的排斥反应,进一步降低术后椎间隙的感染率。进一步的,所述凹凸结构为间隔布置的凸棱结构,相邻所述凸棱结构之间的间隔构成所述凹部,所述凸棱结构平行于所述固定板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溢出流道位于所述上侧面的凸棱结构的根部下侧位置,所述第二溢出流道位于所述下侧面的凸棱结构的根部下侧位置。进一步的,位于所述上侧面的溢出口的口沿高于所述第一溢出流道的中心轴线,位于所述下侧面的溢出口的口沿低于所述第二溢出流道的中心轴线。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内流道与所述第二内流道的结构呈上下对称,且所述第一内流道与所述第二内流道沿远离固定板的方向交错布置。进一步的,所述凸棱结构具有背向所述固定板的引导斜面,以及朝向所述固定板的止退面。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板对应螺纹孔的位置设有用于容纳螺钉帽的沉槽。进一步的,所述沉槽的内周壁设有与螺钉帽配合的防松结构。进一步的,所述防松结构为防松倒刺,所述防松倒刺沿所述沉槽的内周壁呈周向间隔分布。进一步的,所述零切迹椎间融合器还包括螺钉,所述螺钉的螺钉帽外周沿上设有齿牙,所述齿牙与所述防松倒刺在拧紧方向上滑动配合,所述齿牙与所述防松倒刺在拧松方向上挡止配合。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零切迹椎间融合器的具体实施例1中零切迹椎间融合器的主视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零切迹椎间融合器的具体实施例1中零切迹椎间融合器与螺钉装配时的俯视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零切迹椎间融合器的具体实施例1中零切迹椎间融合器的竖直半剖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零切迹椎间融合器的具体实施例1中螺钉在沉槽中的装配立体示意图。图中:1-融合器本体、10-中部空腔、11-凸棱结构、110-凹部、111-引导斜面、112-止退面、12-第一溢出流道、120-溢出口、13-第二溢出流道、14-第一内流道、15-第二内流道、2-固定板、2-固定板、20-螺纹孔、21-沉槽、210-防松倒刺、3-螺钉、30-螺钉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本专利技术的零切迹椎间融合器的具体实施例1,如图1至图4所示,零切迹椎间融合器包括融合器本体1和固定板2,固定板2安装在融合器本体1的外侧,固定板2上设有螺纹孔20,螺纹孔20的延伸方向与融合器本体1呈斜向错开布置;在本实施例中,固定板2为钛合金板,钛合金材质的结构强度高、耐腐蚀性和生物相容性好。融合器本体1采用PEEK材料制成,作为特种工程高分子材料,具有优异的结构特征、生物相容性和耐腐蚀性。固定板2上共开设有四个螺纹孔20,其中,两个螺纹孔20位于固定板2的中间位置且呈斜向下延伸,以便通过中间的两个螺钉3与下颈椎骨固定连接;另外两个螺纹孔20位于固定板2的两侧位置且呈斜向上延伸,以便通过两侧的两个螺钉3与上颈椎骨固定连接。融合器本体1为具有中部空腔10的环形结构,中部空腔10用于填充富血小板纤维蛋白凝胶;富血小板纤维蛋白英文简称“PRF”,取患者的静脉血液置于无菌离心管中,使用离心机以3000r/min离心十分钟,然后静置至血液样本分层,取出位于中层的淡黄色凝胶,即为富血小板纤维蛋白凝胶。取出富血小板纤维蛋白凝胶后,对其进行外形加工以确保能够完整地填充于融合器本体1的中部空腔10中。富血小板纤维蛋白凝胶的制作来自于患者体内,其生理特性与患者身体的生物环境一致,更关键的是,富血小板纤维蛋白凝胶可持续释放出细胞生长因子,有利于椎体间骨组织的再生和修复。同时,还可以有效降低人体的排斥反应,进一步降低术后椎间隙的感染率。在融合器本体1的上侧面和下侧面分别设有凹凸结构,在本实施例中,凹凸结构为间隔布置的凸棱结构11,相邻凸棱结构11之间的间隔构成凹部110,凸棱结构11平行于固定板2的方向延伸。具体的,凸棱结构11具有背向固定板2的引导斜面111,以及朝向固定板2的止退面112。将融合器本体1植入椎间隙的过程中,凸棱结构11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零切迹椎间融合器,其特征是,包括融合器本体和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安装在所述融合器本体的外侧,所述固定板上设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的延伸方向与所述融合器本体呈斜向错开布置;所述融合器本体为具有中部空腔的环形结构,所述中部空腔用于填充富血小板纤维蛋白凝胶;/n所述融合器本体的上侧面和下侧面分别设有凹凸结构,所述融合器本体的内侧壁与所述上侧面之间连通有第一内流道,所述上侧面设有贯穿所述凹凸结构之间的第一溢出流道,所述第一内流道与所述第一溢出流道连通,所述第一溢出流道与所述凹凸结构的凹部相交处形成溢出口;所述融合器本体的内侧壁与所述下侧面之间连通有第二内流道,所述下侧面设有贯穿所述凹凸结构的第二溢出流道,所述第二内流通与所述第二溢出流道连通,所述第二溢出流道与所述凹凸结构的凹部相交处形成溢出口。/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零切迹椎间融合器,其特征是,包括融合器本体和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安装在所述融合器本体的外侧,所述固定板上设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的延伸方向与所述融合器本体呈斜向错开布置;所述融合器本体为具有中部空腔的环形结构,所述中部空腔用于填充富血小板纤维蛋白凝胶;
所述融合器本体的上侧面和下侧面分别设有凹凸结构,所述融合器本体的内侧壁与所述上侧面之间连通有第一内流道,所述上侧面设有贯穿所述凹凸结构之间的第一溢出流道,所述第一内流道与所述第一溢出流道连通,所述第一溢出流道与所述凹凸结构的凹部相交处形成溢出口;所述融合器本体的内侧壁与所述下侧面之间连通有第二内流道,所述下侧面设有贯穿所述凹凸结构的第二溢出流道,所述第二内流通与所述第二溢出流道连通,所述第二溢出流道与所述凹凸结构的凹部相交处形成溢出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零切迹椎间融合器,其特征是,所述凹凸结构为间隔布置的凸棱结构,相邻所述凸棱结构之间的间隔构成所述凹部,所述凸棱结构平行于所述固定板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溢出流道位于所述上侧面的凸棱结构的根部下侧位置,所述第二溢出流道位于所述下侧面的凸棱结构的根部下侧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零切迹椎间融合器,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信曹金熊山王景赵庆禹卢海平马亚萍张顶梅张怡
申请(专利权)人: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