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零切迹椎间融合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椎间植入物
,特别是涉及一种零切迹椎间融合器。
技术介绍
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是目前临床上治疗颈椎退变性椎间盘的典型手术,通常使用前路钛板对颈椎进行加强固定,但是钛板本身占用空间会挤压周围组织,导致患者术后出现吞咽困难等问题。如申请公布号为CN110179569A、申请公布日为2019.08.30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零切迹颈椎前路椎间融合装置,并具体公开了椎间融合装置包括壳体组件和固定组件,壳体组件包括椎间融合器和钛合金板,钛合金板与椎间融合器固定连接,通过设置有上下表面呈锯齿状,器切入段为楔形的用PEEK材料制作的椎间融合器,使得在切入时的切口很小,还在钛合金板上设置有倾斜方向相仿的第一螺纹通孔、第二螺纹通孔、第三螺纹通孔和第四螺纹通孔,在固定时更加稳定,还设置有用于固定的自攻螺钉,椎间融合器、钛合金板和自攻螺钉,三者配合使用,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无毒性,固定可靠。将现有技术中的椎间融合器植入椎间后,钛合金板置于椎间隙中,避免了挤压位于椎前侧的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零切迹椎间融合器,其特征是,包括融合器本体和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安装在所述融合器本体的外侧,所述固定板上设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的延伸方向与所述融合器本体呈斜向错开布置;所述融合器本体为具有中部空腔的环形结构,所述中部空腔用于填充富血小板纤维蛋白凝胶;/n所述融合器本体的上侧面和下侧面分别设有凹凸结构,所述融合器本体的内侧壁与所述上侧面之间连通有第一内流道,所述上侧面设有贯穿所述凹凸结构之间的第一溢出流道,所述第一内流道与所述第一溢出流道连通,所述第一溢出流道与所述凹凸结构的凹部相交处形成溢出口;所述融合器本体的内侧壁与所述下侧面之间连通有第二内流道,所述下侧面设有贯穿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零切迹椎间融合器,其特征是,包括融合器本体和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安装在所述融合器本体的外侧,所述固定板上设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的延伸方向与所述融合器本体呈斜向错开布置;所述融合器本体为具有中部空腔的环形结构,所述中部空腔用于填充富血小板纤维蛋白凝胶;
所述融合器本体的上侧面和下侧面分别设有凹凸结构,所述融合器本体的内侧壁与所述上侧面之间连通有第一内流道,所述上侧面设有贯穿所述凹凸结构之间的第一溢出流道,所述第一内流道与所述第一溢出流道连通,所述第一溢出流道与所述凹凸结构的凹部相交处形成溢出口;所述融合器本体的内侧壁与所述下侧面之间连通有第二内流道,所述下侧面设有贯穿所述凹凸结构的第二溢出流道,所述第二内流通与所述第二溢出流道连通,所述第二溢出流道与所述凹凸结构的凹部相交处形成溢出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零切迹椎间融合器,其特征是,所述凹凸结构为间隔布置的凸棱结构,相邻所述凸棱结构之间的间隔构成所述凹部,所述凸棱结构平行于所述固定板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溢出流道位于所述上侧面的凸棱结构的根部下侧位置,所述第二溢出流道位于所述下侧面的凸棱结构的根部下侧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零切迹椎间融合器,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信,曹金,熊山,王景,赵庆禹,卢海平,马亚萍,张顶梅,张怡,
申请(专利权)人: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贵州;5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