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脊髓电刺激导线固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_技高网

一种脊髓电刺激导线固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346378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20 10:0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脊髓电刺激导线固定装置,包括固定筒、底座、连接部、气囊一、防滑部、挡板、透孔、气囊二、连通管、压板、板体、连接布、滑槽一、滑块一、滑块二、滑槽二、滑块三、滑块四、连杆一、连杆二、竖杆和固定部。本发明专利技术设置设置可伸缩的板体,板体伸出时起支撑作用,可防止装置因患者身体的移动而发生扭转,板体伸出的同时还能通过连杆和压板压缩气囊二,将气囊二中的气体压入气囊一内,使气囊一收缩,从而对电极导线进行固定,板体收回时可减少对空间的占用,便于移动存放,使用携带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专利涉及医疗器具,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脊髓电刺激导线固定装置


技术介绍

1、脊髓或周围神经电刺激疗法是治疗慢性顽固性疼痛的一种方法。脊髓电刺激系统由三个部分组成:植入患者脊髓硬膜外间隙的电极,植入腹部或臀部皮下的发放电脉冲的刺激器,以及连接两者的延伸导线。脊髓电刺激治疗的原理主要是:通过植入脊髓硬膜外间隙的电极传递的电刺激,阻断疼痛信号通过脊髓向大脑传递,使疼痛信号无法到达大脑皮层,从而达到控制疼痛的目的。

2、脊髓外周电刺激系统植入术是一个微创手术。医生在影像学设备的引导下通过穿刺或在脊柱上开一个小骨窗,将电极放到脊髓硬膜外间隙的特定节段,然后通过体外的临时刺激器观察刺激覆盖的位置以及疼痛改善的程度,并根据测试的情况调整电极的位置以达到最佳的刺激状态。患者在此过程中保持清醒状态以配合测试。测试成功后患者会带着临时刺激器回病房,接受一个两到七天左右的测试期,观察疼痛和日常生活(如睡眠、行走等)的改善情况。若疼痛缓解良好且患者对治疗效果较满意,则植入整个刺激系统(延伸导线和刺激器),脊髓电刺激永久植入治疗费用高昂,患者需有一定经济基础。同时有学者采用短时程脊髓电刺激临时电极放置7-14天来治疗带状疱疹性神经痛。而临时测试器测试成功后要保持电极位置固定,否则会影响测试和治疗效果。

3、公告号为cn215741394u的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可调节脊髓或周围神经电刺激电极外固定装置,该装置通过夹紧装置可固定电极,并通过固定片缝合在患者皮肤上,避免患者日常活动等导致电极移位而影响测试及治疗效果。同时本技术可通用于硬膜外导管,连续外周神经阻滞导管的固定。但仍存在一定缺陷,其夹紧装置通过设置气囊充气对导线进行夹紧,气囊通过外接充气装置对其进行充气,放气时也需打开气嘴进行放气,不便于使用;且其固定片不能收缩,占用空间大,不便于收纳存放。

4、因此,亟需设计一种脊髓电刺激导线固定装置,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脊髓电刺激导线固定装置,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设置可伸缩的板体,板体伸出时起支撑作用,可防止装置因患者身体的移动而发生扭转,板体伸出的同时还能通过连杆和压板压缩气囊二,将气囊二中的气体压入气囊一内,使气囊一收缩,从而对电极导线进行固定,板体收回时可减少对空间的占用,便于移动存放,使用携带方便。

2、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脊髓电刺激导线固定装置,包括圆筒状的固定筒,固定筒的底部设有底座,底座与固定筒之间设有连接部;固定筒内设有截面为圆环状的气囊一,气囊一的内侧面设有防滑部;固定筒的两端均设有挡板,挡板设有透孔;底座的内部中空,底座内设有气囊二,气囊一与气囊二之间设有穿过连接部的连通管;气囊二的两端设有压板,底座的两端开口,底座的两端设有板体,板体与底座之间的顶端和底端均设有连接布;压板面向板体的一面设有滑槽一,滑槽一内的两端分别设有滑块一和滑块二,板体面向压板的一面设有滑槽二,滑槽二内的两端分别设有滑块三和滑块四;滑块一与滑块三之间设有连杆一,连杆一的两端分别于滑块一和滑块三铰接,滑块二与滑块四之间设有连杆二,连杆二的两端分别与滑块二和滑块四铰接;连杆一与连杆二交叉设置,底座的两端设有竖直设置的竖杆,连杆一和连杆二的中部均套设于竖杆的外壁且可绕竖杆转动,板体设有固定部。

3、进一步的,防滑部包括设于气囊一的内侧面的多个凸起,多个凸起均匀间隔设置。

4、进一步的,气囊二的两侧的侧壁的截面均为锯齿状。

5、进一步的,板体的两端均设有伸入底座内的固定板,固定板的两端分别设有穿孔一和穿孔二,底板设有穿过底板的插销,插销可穿过穿孔一或穿孔二。

6、进一步的,底座的材质为亲肤透气材质。

7、进一步的,固定部包括设于板体背离底座的一面的固定环。

8、进一步的,连接布为弹性材质。

9、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0、(1)本专利技术设置截面为圆环状的气囊一,电极导线穿过气囊一,然后通过对气囊一冲入气体使气囊一收缩,从而实现对电极导线的固定,且设置防滑部,防止电极导线滑动或扭转,固定效果好。

11、(2)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可伸缩的板体,当板体伸出时起支撑作用,可防止装置因患者身体的移动而发生扭转,板体伸出的同时还能通过连杆和压板压缩气囊二,将气囊二中的气体压入气囊一内,使气囊一收缩,从而对电极导线进行固定,板体收回时可减少对空间的占用,便于移动存放,使用携带方便。

12、(3)本专利技术中,板体伸出的同时通过连杆和压板压缩气囊二是这样实现的:拉动板体,连杆一带动滑块一和滑块三,连杆二带动滑块二和滑块四均向滑槽的中部移动,由于连杆一和连杆二的中部均套设与竖杆,拉动板体的过程中,压板向远离板体的方向移动,从而实现对气囊二的压缩;通过采用此种方式,在使用本装置进行导线固定时,板体伸出在起到支撑作用的同时还能将气囊二中的气体压入气囊一内使气囊一膨胀,实现对导线的固定,相较于现有通过外接充气装置对气囊进行充气固定,使用方便,且无需另备充气装置。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脊髓电刺激导线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圆筒状的固定筒(1),所述固定筒(1)的底部设有底座(2),所述底座(2)与固定筒(1)之间设有连接部(3);所述固定筒(1)内设有截面为圆环状的气囊一(4),所述气囊一(4)的内侧面设有防滑部;所述固定筒(1)的两端均设有挡板(5),所述挡板(5)设有透孔(6);所述底座(2)的内部中空,所述底座(2)内设有气囊二(7),所述气囊一(4)与气囊二(7)之间设有穿过连接部(3)的连通管(8);所述气囊二(7)的两端设有压板(9),所述底座(2)的两端开口,所述底座(2)的两端设有板体(10),所述板体(10)与底座(2)之间的顶端和底端均设有连接布(11);所述压板(9)面向板体(10)的一面设有滑槽一(12),所述滑槽一(12)内的两端分别设有滑块一(13)和滑块二(14),所述板体(10)面向压板(9)的一面设有滑槽二(15),所述滑槽二(15)内的两端分别设有滑块三(16)和滑块四(17);所述滑块一(13)与滑块三(16)之间设有连杆一(18),所述连杆一(18)的两端分别于滑块一(13)和滑块三(16)铰接,所述滑块二(14)与滑块四(17)之间设有连杆二(19),所述连杆二(19)的两端分别与滑块二(14)和滑块四(17)铰接;所述连杆一(18)与连杆二(19)交叉设置,所述底座(2)的两端设有竖直设置的竖杆(20),所述连杆一(18)和连杆二(19)的中部均套设于竖杆(20)的外壁且可绕竖杆(20)转动,所述板体(10)设有固定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脊髓电刺激导线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滑部包括设于气囊一(4)的内侧面的多个凸起(21),多个所述凸起(21)均匀间隔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脊髓电刺激导线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二(7)的两侧的侧壁的截面均为锯齿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脊髓电刺激导线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板体(10)的两端均设有伸入底座(2)内的固定板(22),所述固定板(22)的两端分别设有穿孔一(23)和穿孔二(24),所述底板设有穿过底板的插销(25),所述插销(25)可穿过穿孔一(23)或穿孔二(24)。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脊髓电刺激导线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2)的材质为亲肤透气材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脊髓电刺激导线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包括设于板体(10)背离底座(2)的一面的固定环(26)。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脊髓电刺激导线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布(11)为弹性材质。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脊髓电刺激导线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圆筒状的固定筒(1),所述固定筒(1)的底部设有底座(2),所述底座(2)与固定筒(1)之间设有连接部(3);所述固定筒(1)内设有截面为圆环状的气囊一(4),所述气囊一(4)的内侧面设有防滑部;所述固定筒(1)的两端均设有挡板(5),所述挡板(5)设有透孔(6);所述底座(2)的内部中空,所述底座(2)内设有气囊二(7),所述气囊一(4)与气囊二(7)之间设有穿过连接部(3)的连通管(8);所述气囊二(7)的两端设有压板(9),所述底座(2)的两端开口,所述底座(2)的两端设有板体(10),所述板体(10)与底座(2)之间的顶端和底端均设有连接布(11);所述压板(9)面向板体(10)的一面设有滑槽一(12),所述滑槽一(12)内的两端分别设有滑块一(13)和滑块二(14),所述板体(10)面向压板(9)的一面设有滑槽二(15),所述滑槽二(15)内的两端分别设有滑块三(16)和滑块四(17);所述滑块一(13)与滑块三(16)之间设有连杆一(18),所述连杆一(18)的两端分别于滑块一(13)和滑块三(16)铰接,所述滑块二(14)与滑块四(17)之间设有连杆二(19),所述连杆二(19)的两端分别与滑块二(14)和滑块四(17)铰接;所述连杆一(18)与连杆二(19...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衣希李成燕史永静曾真杨丹丹殷绍雪方愉苟国月袁小兰王彩刘钰佳
申请(专利权)人: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