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椎间融合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047712 阅读:6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8 16:1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椎间融合器,包括融合器本体、限位部件和连接部件,融合器本体设有植骨空腔,植骨空腔沿上下方向与外部连通,连接部件用于将限位部件固定于植骨空腔中,限位部件具有第一锁片和第二锁片,限位部件能够形变,第一锁片能够向上伸出植骨空腔,第二锁片能够向下伸出植骨空腔。椎间融合器只需一次插入椎间即可使限位部件刺入上下椎体,能够减少手术操作的步骤,操作简便,且通过限位部件的设置能够有效改善椎间融合器退出椎间盘的问题,具有防倒退功能,减少患者的手术风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椎间融合器
本专利技术用于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椎间融合器。
技术介绍
椎间植骨融合是将手术相邻两个或两个以上椎体连接或融合在一起,从而达到重建脊柱稳定性的目的。该融合手术通常需要将装有骨组织或人工骨的椎间融合器放置在两个相邻椎体的椎体盘内,使得它们“融合”在一起,以替代在手术中因治疗需要被完全/部分切除的椎间盘内髓核及软骨组织。目前市场上的椎间融合器从使用上主要分为三种,第一种是与内固定螺钉配合使用,医生作为操作者,手术时间长,手术工作量大,患者需要承担内固定螺钉和椎间融合器两者的手术以及耗材费用;第二种是可膨胀的椎间融合器,可膨胀的椎间融合器大多采用钛合金制成,通过上下表面与椎体接触位置的防退齿阻止融合器退出椎间盘,钛合金的融合器比椎体硬,容易造成椎体的塌陷,随着患者年龄的增大,韧带肌肉的松软,防退齿的效果也会减弱,有脱出的风险;第三种是带有插片或者螺钉固定的融合器,对于骨质较松的患者,插片与螺钉的固定并不可靠,而且融合器、插片与螺钉植入需要分为多次植入,步骤多,使用起来有难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提供一种椎间融合器,其能够减少手术操作的步骤,操作简便,具有防倒退功能,有效改善椎间融合器退出椎间盘间隙的问题,减少患者的手术风险。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椎间融合器,包括融合器本体、限位部件和连接部件,所述融合器本体设有植骨空腔,所述植骨空腔沿上下方向与外部连通,所述连接部件用于将所述限位部件固定于所述植骨空腔中,所述限位部件具有第一锁片和第二锁片,所述限位部件能够形变,所述第一锁片能够向上伸出所述植骨空腔,所述第二锁片能够向下伸出所述植骨空腔。结合上述实现方式,在本专利技术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连接部件具有阶梯结构,所述融合器本体的后端设有第一连接孔,所述融合器本体的前端设有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均与所述植骨空腔连通,所述限位部件具有与所述第一锁片和第二锁片连接的固定座,所述固定座上设有第三连接孔,所述连接部件依次穿过所述第一连接孔和第三连接孔后伸入所述第二连接孔中,所述阶梯结构抵住所述固定座的后端,并将所述限位部件固定于所述融合器本体。结合上述实现方式,在本专利技术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限位部件具有弹性,所述限位部件在压缩状态时能够埋入所述植骨空腔中,所述限位部件在自然状态时能够伸出所述植骨空腔。结合上述实现方式,在本专利技术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限位部件具有弹性,所述限位部件在自然状态时能够埋入所述植骨空腔中,所述连接部件上设有撑开部件,所述撑开部件撑开所述第一锁片和第二锁片,以将所述第一锁片向上伸出所述植骨空腔、所述第二锁片能够向下伸出所述植骨空腔。结合上述实现方式,在本专利技术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连接孔和第三连接孔均为圆孔,所述连接部件的前端与所述圆孔配合,所述第一连接孔为内螺纹孔,所述连接部件的后端与所述内螺纹孔配合,所述连接部件的后端设有调节槽。结合上述实现方式,在本专利技术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融合器本体于所述第一连接孔的后端设有螺纹夹持孔,所述融合器本体于所述螺纹夹持孔的两侧设有夹持槽。结合上述实现方式,在本专利技术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锁片和第二锁片均具有尖端。结合上述实现方式,在本专利技术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融合器本体上设有显影孔,所述显影孔中设有显影丝。结合上述实现方式,在本专利技术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融合器本体的顶部和底部均设有防退齿,所述融合器本体的前端呈锥状。结合上述实现方式,在本专利技术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限位部件、融合器本体和连接部件均采用钛合金或聚醚醚酮材料制造。上述技术方案中的一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之一:对患者进行椎间植骨手术时,将限位部件固定在植骨空腔中,再通过夹持器械将椎间融合器送入椎间盘。在植入椎间融合器的过程中,限位部件埋入植骨空腔中,椎间融合器处于通行状态。将椎间融合器放置到位后,限位部件伸出植骨空腔,椎间融合器处于防倒退状态。该技术方案的椎间融合器只需一次插入椎间盘即可使限位部件刺入上下椎体,能够减少手术操作的步骤,操作简便,且通过限位部件的设置能够有效改善椎间融合器退出椎间盘的问题,具有防倒退功能,减少患者的手术风险。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分解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一个实施例的限位部件压缩状态的剖视图;图3是图1所示一个实施例的限位部件自然状态的剖视图;图4是图1所示一个实施例的融合器本体的剖视图;图5是图1所示一个实施例的限位部件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另一个实施例的分解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6所示一个实施例的限位部件自然状态的剖视图;图8是图6所示一个实施例的限位部件撑开状态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本部分将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本专利技术之较佳实施例在附图中示出,附图的作用在于用图形补充说明书文字部分的描述,使人能够直观地、形象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每个技术特征和整体技术方案,但其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本专利技术中,如果有描述到方向(上、下、左、右、前及后)时,其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技术特征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本专利技术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者多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仅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本专利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还可以是一体成型;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能够互相通讯;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所属
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融合手术通常需要将装有骨组织或人工骨的椎间融合器放置在相邻两个椎体的椎体盘内,使得它们“融合”在一起,以替代在手术中因治疗需要被完全或部分切除的椎间盘内髓核和软骨组织,恢复正常的椎间盘生理高度,减少或消除对神经的压迫或刺激。参见图1和图6,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椎间融合器,包括融合器本体1、限位部件2和连接部件3,融合器本体1设有植骨空腔11,植骨空腔11用于装骨组织或人工骨,植骨空腔11沿上下方向与外部连通。连接部件3用于将限位部件固定于植骨空腔11中,限位部件2具有第一锁片21和第二锁片22,限位部件2能够形变,使得第一锁片21能够向上伸出植骨空腔11,第二锁片22能够向下伸出植骨空腔11,从而刺入上下椎体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椎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融合器本体、限位部件和连接部件,所述融合器本体设有植骨空腔,所述植骨空腔沿上下方向与外部连通,所述连接部件用于将所述限位部件固定于所述植骨空腔中,所述限位部件具有第一锁片和第二锁片,所述限位部件能够形变,所述第一锁片能够向上伸出所述植骨空腔,所述第二锁片能够向下伸出所述植骨空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椎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融合器本体、限位部件和连接部件,所述融合器本体设有植骨空腔,所述植骨空腔沿上下方向与外部连通,所述连接部件用于将所述限位部件固定于所述植骨空腔中,所述限位部件具有第一锁片和第二锁片,所述限位部件能够形变,所述第一锁片能够向上伸出所述植骨空腔,所述第二锁片能够向下伸出所述植骨空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椎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件具有阶梯结构,所述融合器本体的后端设有第一连接孔,所述融合器本体的前端设有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均与所述植骨空腔连通,所述限位部件具有与所述第一锁片和第二锁片连接的固定座,所述固定座上设有第三连接孔,所述连接部件依次穿过所述第一连接孔和第三连接孔后伸入所述第二连接孔中,所述阶梯结构抵住所述固定座的后端,并将所述限位部件固定于所述融合器本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椎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部件具有弹性,所述限位部件在压缩状态时能够埋入所述植骨空腔中,所述限位部件在自然状态时能够伸出所述植骨空腔。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椎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部件具有弹性,所述限位部件在自然状态时能够埋入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黎庆初申维波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民鋆医疗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