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3D打印的仿生多孔椎间融合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898827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13 10: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3D打印的仿生多孔椎间融合器,包括主体、楔角及圆角,所述主体一端设置楔角,所述楔角远离主体连接端的一侧设置圆角,所述主体、楔角及圆角之间固定连接,主体上表面设置凸起,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设计合理,符合大规模工业生产的要求,一体成型,避免了融合器本身需要连接件/紧固器的设置,便于安装/拆取,结构能够有效加速融合器在人体内的溶解融合速率,能够直接溶解在人体内,避免了融合器取出过程中对人体造成的二次伤害,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广泛适用于医疗行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3D打印的仿生多孔椎间融合器
本技术涉及医疗设备
,属于骨科内置物制备技术,具体为一种基于3D打印的仿生多孔椎间融合器。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久坐时间的增加,人们脊柱的劳损程度加深,因此,很多人脊椎腰椎会有脊柱突出、错位等症状,不仅严重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还会产生严重的疼痛症状,影响人们正常的生产生活。目前医疗领域普遍使用的治愈方式是将突出的脊柱切割取出后加入脊柱融合器,以促进脊柱愈合,当脊柱自然愈合后,还需要通过二次手术将脊柱融合器取出,现有技术中使用的脊柱融合器绝大部分需要使用到连接件,如CN201780000693公开的一种椎间融合器,融合器与脊柱之间还需要通过连接件/固定件进行连接固定,不仅操作过程繁琐,对于连接件/紧固件的设置位置、规格甚至深度、连接角度都需要进行严格控制、确定,增加了手术的难度,对于医疗人员的实际操作经验要求也极高。再如,CN201710986494公开的一种颈椎椎间融合器,采用打印技术一体成型的融合器,采用钛合金制成,由于钛合金为金属材质,不仅不能够被人体吸收,还由于融合器自身自重较大的原因,会对原本受伤待恢复的脊柱造成第三次伤害,影响脊柱的恢复。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基于3D打印的仿生多孔椎间融合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脊柱间融融合器在使用过程中需要连接件/紧固件的问题,进一步解决融合器在进入脊柱后需要二次手术取出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3D打印的仿生多孔椎间融合器,包括主体、楔角及圆角,所述主体一端设置楔角,所述楔角远离主体连接端的一侧设置圆角,所述主体、楔角及圆角之间固定连接,主体上表面设置凸起,所述凸起的形状包括三角形,所述三角形包括直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锐角三角形及钝角三角形,所述凸起最小的锐角角度在15°-45度范围内,所述凸起最小的锐角优选的角度在30°-45度范围内,所述凸起短边的长度在20-30mm范围内,所述凸起短边优选的长度为22/24/26mm,所述凸起的高度在10-20mm范围内,所述凸起优选的高度为10/12/14mm,凸起下端设置仿生孔,所述仿生孔均匀分布在主体上表面及下表面上,所述仿生孔的孔径在350-450mm范围内,所述仿生孔优选的孔径为400mm,所述仿生孔之间设置间距,所述间距范围在1-2mm范围内,所述优选的间距范围为1.5mm,所述仿生孔距离主体侧边的距离相等,所述仿生孔距离主体侧边的距离优选为1.5mm,所述主体内部设置螺纹孔,所述螺纹孔内表面设置螺纹。所述圆角为椭圆球面结构。所述仿生孔占主体体积的20%-90%,当仿生孔占主体体积的比例小于45%时,定义为轻型损伤;当仿生孔占主体体积的比例大于等于45%时,定义为重型损伤。所述主体、楔角、圆角及凸起均采用3D打印技术一次成型,所述主体、楔角、圆角及凸起均采用融合技术,保证本技术中的融合器在人体中自动溶解,不需要二次手术取出,所述主体、楔角、圆角及凸起采用包括脂蛋白、胶蛋白进行打印。(三)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结构简单,设计合理,符合大规模工业生产的要求。2、本技术一体成型,避免了融合器本身需要连接件/紧固器的设置,便于安装/拆取。3、本技术的结构能够有效加速融合器在人体内的溶解融合速率。4、本技术能够直接溶解在人体内,避免了融合器取出过程中对人体造成的二次伤害。5、本技术广泛适用于医疗行业。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的俯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左视图。其中:1、主体;2、楔角;3、圆角;4、凸起;5、仿生孔;6、螺纹孔。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如图1-3所示,一种基于3D打印的仿生多孔椎间融合器,包括主体1、楔角2及圆角3,所述主体1一端设置楔角2,所述楔角2远离主体1连接端的一侧设置圆角3,所述主体1、楔角2及圆角3之间固定连接,主体1上表面设置凸起4,所述凸起4的形状包括但不限于三角形,所述三角形包括但不限于直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锐角三角形及钝角三角形,所述凸起4最小的锐角角度在15°-45度范围内,所述凸起4最小的锐角优选的角度在30°-45度范围内,所述凸起4短边的长度在20-30mm范围内。所述凸起4短边优选的长度为22/24/26mm,所述凸起4的高度在10-20mm范围内,所述凸起4优选的高度为10/12/14mm,凸起4下端设置仿生孔5,所述仿生孔5均匀分布在主体1上表面及下表面上,所述仿生孔5的孔径在350-450mm范围内,所述仿生孔5优选的孔径为400mm,所述仿生孔5之间设置间距,所述间距范围在1-2mm范围内,所述优选的间距范围为1.5mm,所述仿生孔5距离主体1侧边的距离相等,所述仿生孔5距离主体1侧边的距离优选为1.5mm,所述主体1内部设置螺纹孔6,所述螺纹孔6内表面设置螺纹。所述圆角3为椭圆球面结构。所述仿生孔5占主体1体积的20%-90%,当仿生孔5占主体1体积的比例小于45%时,定义为轻型损伤;当仿生孔5占主体1体积的比例大于等于45%时,定义为重型损伤。实施例2:当仿生孔5占主体1体积的比例小于45%时,定义为轻型损伤,即:一种基于3D打印的仿生多孔椎间融合器,包括主体1、楔角2及圆角3,所述主体1一端设置楔角2,所述楔角2远离主体1连接端的一侧设置圆角3,所述主体1、楔角2及圆角3之间固定连接,所述圆角3为椭圆球面结构,主体1上表面设置凸起4,所述凸起4的形状包括但不限于三角形,所述三角形包括但不限于直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锐角三角形及钝角三角形,所述凸起4最小的锐角角度在30°-45度范围内,所述凸起4短边的长度在20-30mm范围内。所述凸起4的高度在10-20mm范围内,凸起4下端设置仿生孔5,所述仿生孔5均匀分布在主体1上表面及下表面上,所述仿生孔5的孔径在350-450mm范围内,所述仿生孔5之间设置间距,所述间距范围在1-2mm范围内所述仿生孔5距离主体1侧边的距离相等,所述仿生孔5距离主体1侧边的距离优选为1.5mm,所述主体1内部设置螺纹孔6,所述螺纹孔6内表面设置螺纹。实施例3:当仿生孔5占主体1体积的比例大于等于45%时,定义为重型损伤,即:一种基于3D打印的仿生多孔椎间融合器,包括主体1、楔角2及圆角3,所述主体1一端设置楔角2,所述楔角2远离主体1连接端的一侧设置圆角3,所述主体1、楔角2及圆角3之间固定连接,所述圆角3为椭圆球面结构,主体1上表面设置凸起4,所述凸起4的形状为三角形,所述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所述凸起4最小的锐角角度在30°-45度范围内。所述凸起4短边长度为22/24/26mm,所述凸起4高度为10/12/14mm,凸起4下端设置仿生孔5,所述仿生孔5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3D打印的仿生多孔椎间融合器,包括主体(1)、楔角(2)及圆角(3),所述主体(1)一端设置楔角(2),所述楔角(2)远离主体(1)连接端的一侧设置圆角(3),所述主体(1)、楔角(2)及圆角(3)之间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主体(1)上表面设置凸起(4),所述凸起(4)的形状包括三角形,所述凸起(4)最小的锐角角度在15°-45度范围内,所述凸起(4)短边的长度在20-30mm范围内,所述凸起(4)的高度在10-20mm范围内,凸起(4)下端设置仿生孔(5),所述仿生孔(5)均匀分布在主体(1)上表面及下表面上,所述仿生孔(5)的孔径在350-450mm范围内,所述仿生孔(5)之间设置间距,所述间距范围在1-2mm范围内,所述仿生孔(5)距离主体(1)侧边的距离相等,所述仿生孔(5)距离主体(1)侧边的距离为1.5mm,所述主体(1)内部设置螺纹孔(6),所述螺纹孔(6)内表面设置螺纹。/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3D打印的仿生多孔椎间融合器,包括主体(1)、楔角(2)及圆角(3),所述主体(1)一端设置楔角(2),所述楔角(2)远离主体(1)连接端的一侧设置圆角(3),所述主体(1)、楔角(2)及圆角(3)之间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主体(1)上表面设置凸起(4),所述凸起(4)的形状包括三角形,所述凸起(4)最小的锐角角度在15°-45度范围内,所述凸起(4)短边的长度在20-30mm范围内,所述凸起(4)的高度在10-20mm范围内,凸起(4)下端设置仿生孔(5),所述仿生孔(5)均匀分布在主体(1)上表面及下表面上,所述仿生孔(5)的孔径在350-450mm范围内,所述仿生孔(5)之间设置间距,所述间距范围在1-2mm范围内,所述仿生孔(5)距离主体(1)侧边的距离相等,所述仿生孔(5)距离主体(1)侧边的距离为1.5mm,所述主体(1)内部设置螺纹孔(6),所述螺纹孔(6)内表面设置螺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3D打印的仿生多孔椎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三角形包括直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锐角三角形及钝角三角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3D打印的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操王丙金陈成华文彬柯文灿
申请(专利权)人: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