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软质电子内窥镜的脊椎工作通道及脊椎工作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9307192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2 15:55
一种脊椎工作通道及脊椎工作系统,其中脊椎工作通道设置有外套管、用于将软质电子脊椎内窥镜引入所述外套管并固定的镜鞘通道和装配环,所述镜鞘通道装配于所述装配环,所述装配环可拆卸且可36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软质电子内窥镜的脊椎工作通道及脊椎工作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骨科手术
,特别涉及一种基于软质电子脊椎内窥镜的椎脊工作通道及其脊椎工作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由于脊柱微创手术对软组织的牵拉和剥离较少,因而能够降低术后疼痛,缩短恢复时间。随着显微内窥镜技术的发展和特殊手术器械与设备的临床应用,外科医生可以通过一个或多个微小的切口来完成以往的手术操作。与开放手术相同,微创脊柱手术也能实现微创下的神经减压,脊柱稳定与融合,以及脊柱畸形的矫正。
[0003]微创脊柱手术需要连接椎间盘镜,目前出现了能固定椎间盘镜的工作通道,通过这种工作通道只需开出一个小孔将工作通道置入即可进行手术。如公开号CN108670319A的一种椎间盘镜工作通道系统,该椎间盘镜工作通道系统,包括:外套管、连接杆、连接环装置和椎间盘镜固定装置,所述连接杆固定于外套管的一端,所述连接环装置包括连接环和连接柱,所述连接柱垂直固定于所述连接环;所述椎间盘镜固定装置包括第一固定部分和第二固定部分,所述第一固定部分可竖直滑动地固定于所述连接柱,所述第二固定部分可水平滑动地固定于所述第一固定部分,椎间盘镜固定于所述第二固定部分。
[0004]该专利虽然解决了手术开孔小及固定椎间盘镜的问题,但是该基于光学内窥镜提出的工作通道。这种光学内窥镜的体积较大,其包括了光学镜管和处理装置,光学镜管内部设置有多块光学玻璃用于传导光线,因此该光学镜管必须是硬质的。光学镜管需要垂直插入外套管,而且在光学镜管的末端连接处理装置,所以处理装置位于外套管的正上方,且处理装置体积较大,因此该专利在使用工作通道外部的视野会被处理装置严重阻隔,只能限于手术医生一个人能观察工作区域。而且还需要通过外部装置对光学内窥镜进一步固定,该专利在操作时手术空间会受阻,实际操作中最多只能进行180

旋转。而且在工作通道操作时,需要谨慎防以手术器械损坏光学镜管中玻璃。
[0005]因此,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提供一种基于软质电子脊椎内窥镜的椎脊工作通道及其脊椎工作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不足甚为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其中一个目的在于避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脊椎工作通道。该脊椎工作通道的镜鞘通道能够进行360

旋转,从而操作灵活。
[0007]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措施实现:提供一种脊椎工作通道,设置有外套管,还设置有用于将软质电子脊椎内窥镜引入所述外套管并固定的镜鞘通道和装配环,所述镜鞘通道装配于所述装配环,所述装配环可拆卸且可360

旋转装配于所述外套管的上端面。
[0008]在所述装配环与所述外套管装配时,所述镜鞘通道从平行于所述外套管的上端面然后垂直伸入所述外套管的内部,且所述镜鞘通道与所述外套管的内壁面抵接。
[0009]所述镜鞘通道的外表面设置有固定软质电子脊椎内窥镜的嵌入槽,所述嵌入槽从所述镜鞘通道的一末端延伸至另一末端。
[0010]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避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而提供脊椎工作系统。该脊椎工作系统大增加工作观察区域。
[0011]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措施实现:提供一种脊椎工作系统,具有如上述脊椎工作通道、软质电子脊椎内窥镜、导航装置和固定支架,所述外套管与所述固定支架可拆卸装配,所述软质电子脊椎内窥镜与所述导航装置电连接,所述软质电子脊椎内窥镜的图像采集端嵌装于所述嵌入槽。
[0012]本专利技术的一种脊椎工作通道及脊椎工作系统,其中脊椎工作通道设置有外套管、用于将软质电子脊椎内窥镜引入所述外套管并固定的镜鞘通道和装配环,所述镜鞘通道装配于所述装配环,所述装配环可拆卸且可360

旋转装配于所述外套管的上端面;在所述装配环与所述外套管装配时,所述镜鞘通道从平行于所述外套管的上端面然后垂直伸入所述外套管的内部,且所述镜鞘通道与所述外套管的内壁面抵接;所述镜鞘通道的外表面设置有固定软质电子脊椎内窥镜的嵌入槽,所述嵌入槽从所述镜鞘通道的一末端延伸至另一末端。本专利技术的脊椎工作通道通过镜鞘通道能将体积较小的软质电子脊椎内窥镜引入于外套管,因为软质电子脊椎内窥镜是直接通过镜鞘通道固定,所以软质电子脊椎内窥镜可以跟随镜鞘通道进行360

旋转,在实际手术操作中可以大大提高了操作的灵活性。镜鞘通道位于外套管的内壁面,不会对进入外套管的手术器械产生明显的阻碍。而且本申请的软质电子脊椎内窥镜不同于光学内窥镜的硬质结构,操作手术操作不容易被手术器械损坏,更重要的是软质电子脊椎内窥镜占脊椎工作通道区域的体积很小,能大大降低工作视野占用空间。
附图说明
[0013]利用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但附图中的内容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任何限制。
[0014]图1为一种脊椎工作通道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镜鞘通道和装配环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图2的另一角度示意图。
[0017]图4为图2的另一角度示意图。
[0018]图5为图2的另一角度示意图。
[0019]图6为图5“A

A”方向的截面示意图。
[0020]图7为装配环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8为镜鞘通道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9为外套管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10为软质电子脊椎内窥镜的图像采集端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11为图10的另一角度示意图。
[0025]图12为图11中“B

B”方向的截面示意图。
[0026]图13为隐藏了钢管等的软质电子脊椎内窥镜的图像采集端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7]图14为图像传感器的电路图。
[0028]图15为分压模块的电路图。
[0029]图16为晶振模块的电路图。
[0030]图17为图像处理模块的电路图。
[0031]图18为FLASH储存模块的电路图。
[0032]图19为LED控制模块的电路图。
[0033]图20为供电模块的电路图。
[0034]图21为图像处理信号输出模块的电路图。
[0035]图22为图像连接模块的电路图。
[0036]在图1至图22中,包括有:外套管100、镜鞘通道200、嵌入槽210、上子部220、下子部230、抵接块240、第一流道250、第二流道260、装配环300、环体310、第一复位机构320、柱体321、第一弹簧322、装配槽340、卡装机构350、波珠351、第二弹簧352、紧固销360、软质电子脊椎内窥镜400、钢管410、图像传感器420、LED模块430、引线440、固定销450、电路板460、固定支架500。
具体实施方式
[0037]结合以下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
[0038]实施例1一种脊椎工作通道,如图1至9所示,还设置有用于将软质电子脊椎内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脊椎工作通道,设置有外套管,其特征在于:还设置有用于将软质电子脊椎内窥镜引入所述外套管并固定的镜鞘通道和装配环,所述镜鞘通道装配于所述装配环,所述装配环可拆卸且可360

旋转装配于所述外套管的上端面;在所述装配环与所述外套管装配时,所述镜鞘通道从平行于所述外套管的上端面然后垂直伸入所述外套管的内部,且所述镜鞘通道与所述外套管的内壁面抵接;所述镜鞘通道的外表面设置有固定软质电子脊椎内窥镜的嵌入槽,所述嵌入槽从所述镜鞘通道的一末端延伸至另一末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脊椎工作通道,其特征在于:将所述镜鞘通道划分成上子部和下子部,所述上子部与所述下子部一体连接,且所述上子部与所述下子部互相垂直,所述上子部的一末端与所述装配环活动装配。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脊椎工作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配环设置有环体和第一复位机构,所述第一复位机构装配于所述环体的内部且所述第一复位机构的一端凸出于外表面,所述第一复位机构并与所述上子部抵接;所述环体设置有与所述上子部形状匹配的装配槽和第一装配孔,所述装配槽位于所述环体的上端面,所述第一装配孔位于所述环体的外壁面,所述上子部嵌装于所述装配槽,所述上子部可沿所述装配槽前后移动,所述第一复位机构嵌装于所述第一装配孔。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脊椎工作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子部的下端面一体连接有抵接块,所述抵接块与所述第一复位机构抵接;所述第一复位机构设置有柱体和第一弹簧,所述柱体嵌装于所述第一装配孔,所述第一弹簧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装配孔的底部抵接,所述第一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柱体的一端面抵接,所述柱体的另一端面与所述抵接块抵接。5.根据权利要求2

4任一所述的脊椎工作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镜鞘通道的内部设置有第一流道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黎庆初申维波刘则征周欣莹赵庆豪辛晖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民鋆医疗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