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3D打印椎间融合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230511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6 16: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融合器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3D打印椎间融合器,包括竖直环形侧壁,所述竖直环形侧壁左右两侧的侧壁均设置有接骨孔,所述竖直环形侧壁的下侧3D打印形成底面,所述竖直环形侧壁的上侧3D打印形成上端面,所述上端面上侧的侧壁设置有两个注入孔,所述竖直环形侧壁的内壁3D打印形成两个对称设置的环形凸块,所述竖直环形侧壁、底面与上端面之间3D打印形成两个对称设置的环形凸条,所述环形凸条与环形凸块交错设置,所述底面与上端面相对一侧的侧壁均3D打印形成多个网状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避免植入骨块暴露在椎间融合器外,能够避免植入骨块对椎间神经造成压迫,有效的提高了椎间融合器使用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3D打印椎间融合器
本技术涉及融合器
,尤其涉及一种3D打印椎间融合器。
技术介绍
椎间融合器是一种用于椎间融合手术的辅助医疗配件,椎间融合器作为骨科植入性医疗器械,是实现脊柱相邻椎间隙融合的主要植入物之一,其安全性和有效性直接影响相邻椎体骨性融合的效果。现有的椎间融合器内部的结构较为光滑,在使用时需要由于植入骨块与椎间融合器之间的连接不够紧密,会导致部分的植入骨块暴露在椎间融合器外,从而容易对椎间神经造成压迫,容易产生并发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椎间融合器与植入骨块连接不够紧密导致植入骨块暴露在外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3D打印椎间融合器。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3D打印椎间融合器,包括竖直环形侧壁,所述竖直环形侧壁左右两侧的侧壁均设置有接骨孔,所述竖直环形侧壁的下侧3D打印形成底面,所述竖直环形侧壁的上侧3D打印形成上端面,所述上端面上侧的侧壁设置有两个注入孔,所述竖直环形侧壁的内壁3D打印形成两个对称设置的环形凸块,所述竖直环形侧壁、底面与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3D打印椎间融合器,包括竖直环形侧壁(1),其特征在于,所述竖直环形侧壁(1)左右两侧的侧壁均设置有接骨孔(2),所述竖直环形侧壁(1)的下侧3D打印形成底面(3),所述竖直环形侧壁(1)的上侧3D打印形成上端面(4),所述上端面(4)上侧的侧壁设置有两个注入孔(5),所述竖直环形侧壁(1)的内壁3D打印形成两个对称设置的环形凸块(6),所述竖直环形侧壁(1)、底面(3)与上端面(4)之间3D打印形成两个对称设置的环形凸条(7),所述环形凸条(7)与环形凸块(6)交错设置,所述底面(3)与上端面(4)相对一侧的侧壁均3D打印形成多个网状板(8)。/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3D打印椎间融合器,包括竖直环形侧壁(1),其特征在于,所述竖直环形侧壁(1)左右两侧的侧壁均设置有接骨孔(2),所述竖直环形侧壁(1)的下侧3D打印形成底面(3),所述竖直环形侧壁(1)的上侧3D打印形成上端面(4),所述上端面(4)上侧的侧壁设置有两个注入孔(5),所述竖直环形侧壁(1)的内壁3D打印形成两个对称设置的环形凸块(6),所述竖直环形侧壁(1)、底面(3)与上端面(4)之间3D打印形成两个对称设置的环形凸条(7),所述环形凸条(7)与环形凸块(6)交错设置,所述底面(3)与上端面(4)相对一侧的侧壁均3D打印形成多个网状板(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宣煌林海滨吴献伟蔡涵华陈旭
申请(专利权)人:莆田学院附属医院莆田市第二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