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篮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209871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4 05: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承载制程中的多个太阳能电池片的花篮装置,其包括两个支撑壁和多个支撑杆。其中,每一个支撑杆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支撑壁相连,且每一个支撑杆均垂直于支撑壁,多个支撑杆被分为三组,每一组至少包括三个支撑杆,每一组的所有支撑杆的轴线共同位于同一虚拟平面内,而三组所对应的三个虚拟平面能够与两个支撑壁一同围成一个具有一侧开口的长方体容纳空间,且每一个支撑杆都上都设置有朝向容纳空间突出的若干齿结构。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花篮装置的位于一个平面内的一组支撑杆均为三个以上,这样在承载太阳能电池片时能够对其提供均匀的支撑力和充分的约束,从而避免由于对太阳能电池片的支撑和约束过少而产生的一系列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花篮装置
本技术涉及能源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承载制程中的多个太阳能电池片的花篮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全球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常规化石能源消耗速度加快,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特别是温室气体排放导致日益严峻的全球气候变化,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已经受到严重威胁。世界各国纷纷制定各自的能源发展战略,以应对常规化石能源资源的有限性和开发利用带来的环境问题。太阳能凭借其可靠性、安全性、广泛性、长寿性、环保性、资源充足性的特点已成为最重要的可再生能源之一,有望成为未来全球电力供应的主要支柱。在新一轮能源变革过程中,我国光伏产业已成长为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战略新兴产业。然而,光伏产业发展仍面临诸多问题与挑战,转换效率与可靠性是制约光伏产业发展的最大技术障碍,而成本控制与规模化又在经济上形成制约。目前,异质结太阳能电池由于具备转换效率高、制造工艺流程短、硅片薄片化、温度系数低、无光致衰减、可双面发电且双面率高等一系列优势,被誉为最具产业化潜力的下一代超高效太阳能电池技术。但异质结太阳能电池技术若要实现大规模发展也具有一定难度:一方面,异质结太阳能电池的制造成本相对较高,另一方面异质结太阳能电池采用常规封装技术封装时,焊带拉力的稳定性难以控制,且异质结太阳能电池不能采取传统晶体硅电池的高温焊接等工艺,需要低温焊接工艺和低温材料,因此封装工艺难度较高。叠瓦组件利用小电流低损耗的电学原理(光伏组件功率损耗与工作电流的平方成正比例关系)从而使得组件功率损耗大大降低。其次通过充分利用电池组件中片间距区域来进行发电,单位面积内能量密度高。另外目前使用了具有弹性体特性的导电胶粘剂替代了常规组件用光伏金属焊带,由于光伏金属焊带在整片电池中表现出较高的串联电阻而导电胶粘剂电流回路的行程要远小于采用焊带的方式,从而最终使得叠瓦组件成为高效组件,同时户外应用可靠性较常规光伏组件性能表现更加优异,因为叠瓦组件避免了金属焊带对电池与电池互联位置及其他汇流区域的应力损伤。尤其是在高低温交变的动态(风、雪等自然界的载荷作用)环境下,采用金属焊带互联封装的常规组件失效概率远超过采用弹性体的导电胶粘剂互联切割后的电池小片封装的叠瓦组件。当前叠瓦组件的主流工艺使用导电胶粘剂互联切割后的电池片,导电胶主要由导电相和粘接相构成。其中导电相主要由贵金属组成,如纯银颗粒或银包铜、银包镍、银包玻璃等颗粒并用于在太阳能电池片之间起导电作用,其颗粒形状和分布以满足最优的电传导为基准,目前更多采用D50<10um级的片状或类球型组合银粉居多。粘接相主要有具有耐候性的高分子树脂类聚合物构成,通常根据粘接强度和耐候稳定性选择丙烯酸树脂、有机硅树脂、环氧树脂、聚氨酯等。为了使导电胶粘接达到较低的接触电阻和较低的体积电阻率及高粘接并且保持长期优良的耐候特性,一般导电胶厂家会通过导电相和粘接相配方的设计完成,从而保证叠瓦组件在初始阶段环境侵蚀测试和长期户外实际应用下性能的稳定性。目前,在太阳能电池片生产制造方面,在生产过程中对车间的生产环境要求也比较高。在实际的电池片生产过程中,杆槽花篮在制绒工艺上承担着装盛原始的硅片、进入槽体中进行制绒工艺的作用。在制绒的过程中是通过杆槽花篮将硅片带入各个工艺槽中进行工艺,而目前的花篮由于约束较少而导致在工艺的过程中由于液体的带动使硅片的跳动范围大,容易造成缺角、大崩边甚至碎片;由于约束较少而导致尺寸大的硅片容易产生叠片,造成表面制绒不均匀;由于约束较少而导致在工艺中受重力和液体压力的影响使硅片紧紧的贴在花篮齿上,在清洗后没有被完全烘干而产生了外观花篮印。并且,在制程中的硅片流向扩散、刻蚀、退火工艺段时,杆槽式花篮也对硅片也有着一定的伤害。例如,在上下料时由于操作人员的松懈或设备的快速运动,使硅片在杆上产生应力集中;在上料的时候由于硅片的下垂使硅片没有在预定的时间接触皮带,提前进入传输,造成上料堵片、皮带印。同时由于硅片的尺寸规格增大,而原有的花篮杆间距也大,容易导致在工人上下料的时候触碰到硅片,增加了产生手指印的几率。进一步地,现有的花篮尤其不适于对于大尺寸的硅片。目前的花篮杆间距较宽,当硅片的尺寸较大时花篮带片进入工艺槽工艺,液体的波动会带动硅片产生一定的偏移,不可控制性强。当浸入液体时大尺寸硅片具有一定的浮力,该力会使硅片向斜上方移动。目前的花篮杆间距过大,很容易使硅片变歪,而当机械手将花篮取出的时候硅片径直向下插,容易撞到其它部位,导致崩边、缺角。因而需要提供一种花篮装置,以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花篮装置以用于承载制程中的多个太阳能电池片,该花篮装置的位于一个平面内的一组支撑杆均为三个以上,这样在承载太阳能电池片时能够对太阳能电池片提供均匀的支撑力和充分的约束,从而避免由于对太阳能电池片的支撑和约束过少而产生的一系列问题。具体地,本技术的花篮装置一方面能够在承载太阳能电池片时各个支撑杆能够对其提供均匀的支撑力、使太阳能电池片具有较多受力点,这样避免局部应力集中、减轻太阳能电池片的疲劳破损、钳制了太阳能电池片的变形量,使太阳能电池片的下垂范围得到控制、避免了太阳能电池片提前进入皮带传输。另一方面,本技术的花篮装置增大对太阳能电池片的约束。这样降低了机械手从液体中将花篮装置提起时由于太阳能电池片的跳动造成的崩边、缺角。且由于本技术增加了支撑杆的数量,各支撑杆之间的间距变小了,保证了太阳能电池片在细微移动时两个底角不会撞击周边。本技术还能够优选地提供可调花篮装置,将部分支撑杆设置为可调节以在实际应用中保证每一个支撑杆都能够充分接触并支撑太阳能电池片。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花篮装置,用于承载制程中的多个太阳能电池片,所述花篮装置包括:两个支撑壁,所述两个支撑壁彼此平行且彼此面对;多个支撑杆,每一个所述支撑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两个支撑壁相连,且每一个所述支撑杆均垂直于所述支撑壁,所述多个支撑杆被分为三组,每一组至少包括三个所述支撑杆,并且,每一组的所有所述支撑杆的轴线共同位于同一虚拟平面内,而三组所对应的三个所述虚拟平面能够与所述两个支撑壁一同围成一个具有一侧开口的长方体容纳空间,且每一个支撑杆都上都设置有朝向所述容纳空间突出的若干齿结构,其中,多个所述太阳能电池片能够分别经由所述开口进入所述容纳空间并由所述支撑杆支撑,并且各个所述太阳能电池片被所述齿结构彼此分隔开。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三组支撑杆中,第一组对应的所述虚拟平面为第一平面,第二组所对应的所述虚拟平面为第二平面,第三组所对应的所述虚拟平面为第三平面,其中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平行且均垂直于所述第三平面,并且,所述第一组支撑杆和所述第二组支撑杆在平行于所述第三平面的方向上一一对准。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花篮装置被定向为使得所述第二平面位于所述第一平面上方,所述开口朝向侧面。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对于每一组所述支撑杆,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支撑杆之间的距离相同。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对于每一组的所述支撑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花篮装置,用于承载制程中的多个太阳能电池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花篮装置包括:/n两个支撑壁(1),所述两个支撑壁彼此平行且彼此面对;/n多个支撑杆(2),每一个所述支撑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两个支撑壁相连,且每一个所述支撑杆均垂直于所述支撑壁,所述多个支撑杆被分为三组,每一组至少包括三个所述支撑杆,并且,每一组的所有所述支撑杆的轴线共同位于同一虚拟平面内,而三组所对应的三个所述虚拟平面能够与所述两个支撑壁一同围成一个具有一侧开口的长方体容纳空间,且每一个支撑杆都上都设置有朝向所述容纳空间突出的若干齿结构,/n其中,多个所述太阳能电池片能够分别经由所述开口进入所述容纳空间并由所述支撑杆支撑,并且各个所述太阳能电池片被所述齿结构彼此分隔开。/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花篮装置,用于承载制程中的多个太阳能电池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花篮装置包括:
两个支撑壁(1),所述两个支撑壁彼此平行且彼此面对;
多个支撑杆(2),每一个所述支撑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两个支撑壁相连,且每一个所述支撑杆均垂直于所述支撑壁,所述多个支撑杆被分为三组,每一组至少包括三个所述支撑杆,并且,每一组的所有所述支撑杆的轴线共同位于同一虚拟平面内,而三组所对应的三个所述虚拟平面能够与所述两个支撑壁一同围成一个具有一侧开口的长方体容纳空间,且每一个支撑杆都上都设置有朝向所述容纳空间突出的若干齿结构,
其中,多个所述太阳能电池片能够分别经由所述开口进入所述容纳空间并由所述支撑杆支撑,并且各个所述太阳能电池片被所述齿结构彼此分隔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花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三组支撑杆中,第一组支撑杆(21)对应的所述虚拟平面为第一平面(P1),第二组支撑杆(22)所对应的所述虚拟平面为第二平面(P2),第三组支撑杆(23)所对应的所述虚拟平面为第三平面(P3),其中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平行且均垂直于所述第三平面,并且,所述第一组支撑杆和所述第二组支撑杆在平行于所述第三平面的方向上一一对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花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花篮装置被定向为使得所述第二平面位于所述第一平面上方,所述开口朝向侧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花篮装置,其特征在于,对于每一组所述支撑杆,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支撑杆之间的距离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花篮装置,其特征在于,对于每一组的所述支撑杆,相距最远的两个所述支撑杆之间的距离(X3)为125mm-1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秀鹏王斯海王亚楠刘世强李冬玫
申请(专利权)人:通威太阳能眉山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