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车门用玻璃夹的安装构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126985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10: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汽车车门用玻璃夹的安装构造。在采用从车室外侧相对于车窗框的上边部安装玻璃导槽的构造的情况下,能够容易地以高刚性且低成本来安装玻璃夹。玻璃夹(30)具备具有卡合部(31c、31d)的固定板部(31)。在玻璃导槽(20)的纵壁部(23c),形成有供固定板部(31)从车室外侧向车室内侧插入的插入孔(28)。在玻璃导槽安装板部(10)形成有能够收纳已从插入孔(28)插入的固定板部(31)的缺口部(5d、6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汽车车门用玻璃夹的安装构造
本技术涉及一种设置于汽车车门上的玻璃夹的安装构造。
技术介绍
作为设置在汽车侧部的车门有多种类型,其中一种类型的车门具有保持车窗玻璃的周缘部的车窗框。在具有该车窗框的车门上,设置有用于对车窗框与车窗玻璃之间进行密封的玻璃导槽。在专利文献1的车窗框上,以向车室外侧突出的方式形成有供玻璃导槽安装的玻璃导槽安装板部,从车室外侧将玻璃导槽安装于该玻璃导槽安装板部。如专利文献1所示的那样从车室外侧安装的玻璃导槽被称作遮蔽型玻璃导槽,该遮蔽型玻璃导槽从车室外侧覆盖并遮蔽车窗框的一部分,例如有时出于车辆外观设计上的要求会采用该遮蔽型玻璃导槽。此外,若车辆高速行驶,则负压就会作用于车窗玻璃的车室外侧。假设此时处于稍微将车窗玻璃打开的状态,由于车窗玻璃的上部朝着下方离开车窗框而无法被保持住,因而有时车窗玻璃会在上述负压的作用下向车室外侧产生位移。这被称作玻璃的吸出现象。若引起该吸出现象,则当欲使车窗玻璃上升而将之关闭时,车窗玻璃变得无法嵌入到玻璃导槽的槽内,从而难以关闭。因此,例如专利文献2、3所公开的那样,通过设置玻璃夹,来将车窗玻璃的上端部引导至规定位置。专利文献2中的玻璃夹是由支架板安装上的,该支架板嵌入到形成于车窗框的槽内。并且,专利文献3中的玻璃夹装在挡风雨条上,该挡风雨条安装在车窗框上。专利文献1:日本公表专利公报特表2008-518135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公开技术公报实开平1-89224号公报专利文献3:日本公开技术公报实开平2-25324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然而,在以像专利文献1那样采用从车室外侧安装玻璃导槽的构造为前提的情况下,吸出现象有时也会成为问题。例如,当存在采用夹层玻璃作为车窗玻璃的车型和采用强化玻璃作为车窗玻璃的车型的情况下,由于夹层玻璃的刚性比强化玻璃的刚性低,所以即便在采用强化玻璃的车型中吸出现象没有成为问题,有时在采用夹层玻璃的车型中吸出现象也会成为问题,从而认为需要设定玻璃夹。并且,若车窗开口的上下尺寸较长,则负压作用在车窗玻璃上的面积就会较大,因而容易引起吸出现象,从而认为在该情况下也需要设定玻璃夹。然而,就专利文献1的车窗框而言需要从车室外侧安装玻璃导槽,所以无法在车窗框形成供专利文献2那样的玻璃夹的支架板嵌入的槽,从而玻璃夹的安装本身较为困难。并且,在专利文献3中,在安装于车窗框的挡风雨条上安装玻璃夹。在图1中,在挡风雨条设定两处通孔,来插入玻璃夹的安装部,但通孔为两处,并且玻璃夹安装部的车室内侧下方延长部分较长,因而安装作业并不容易。并且,在图4中公开了在挡风雨条上模制成形玻璃夹的示例,并且在图5中公开了在挡风雨条上注射成形玻璃夹的示例,但均需要金属模具,因而成本变高,并且有无法确保安装刚性之虞。本技术正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在采用相对于车窗框的上边部从车室外侧安装玻璃导槽的构造的情况下,能够容易地以高刚性且低成本安装玻璃夹。-用以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为了实现上述目的,第一方面技术涉及一种汽车车门用玻璃夹的安装构造,该汽车车门用玻璃夹的安装构造将与玻璃导槽分开独立构成的玻璃夹安装在汽车车门上,所述玻璃导槽从车室外侧安装于玻璃导槽安装板部,所述玻璃导槽安装板部形成于所述汽车车门所具有的车窗框的上边部并向车室外侧延伸,所述汽车车门用玻璃夹的安装构造的特征在于:所述玻璃导槽具备芯部件,所述芯部件具有上壁部、下壁部以及纵壁部,所述上壁部沿所述玻璃导槽安装板部的上表面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延伸,所述下壁部沿所述玻璃导槽安装板部的下表面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延伸,所述纵壁部从所述上壁部的车室外侧延伸至所述下壁部的车室外侧,所述玻璃夹具备夹紧部和固定板部,所述夹紧部布置于车窗玻璃的上部的车室外侧,所述固定板部从该夹紧部的上部朝向车室内侧突出并具有卡合部,在所述纵壁部的位于所述上壁部与所述下壁部之间的部分,形成有供所述固定板部从车室外侧向车室内侧插入的插入孔,在所述玻璃导槽安装板部形成有缺口部,该缺口部能够收纳已从所述插入孔插入的所述固定板部,通过使已从所述插入孔插入的所述固定板部的所述卡合部与所述上壁部、所述下壁部、所述纵壁部以及所述玻璃导槽安装板部的至少一者卡合,来安装所述玻璃夹。根据该结构,由于玻璃导槽从车室外侧安装于从车窗框的上边部向车室外侧延伸的玻璃导槽安装板部,因而成为从车室外侧覆盖并遮蔽车窗框的一部分的遮蔽型车门构造。而且,由于玻璃夹的固定板部从车室外侧朝着车室内侧插入玻璃导槽的纵板部的插入孔内,而收纳在玻璃导槽安装板部的缺口部内,因而玻璃夹的安装作业变得容易。固定板部的卡合部与玻璃导槽的上壁部、下壁部、纵壁部以及玻璃导槽安装板部的至少一者卡合,由此玻璃夹被安装在汽车车门上。由于玻璃导槽的上壁部、下壁部以及纵壁部构成芯部件的一部分,所以刚性较高,通过使固定板部的卡合部与玻璃导槽的上壁部或者下壁部又或者纵壁部卡合,来提高玻璃夹的安装刚性。并且,由于玻璃导槽安装板部是形成于车窗框的上边部的部分,因而该部分的刚性也较高,通过使固定板部的卡合部与玻璃导槽安装板部卡合,来提高玻璃夹的安装刚性。第二方面技术的特征在于:在所述玻璃导槽的所述下壁部,形成有向上方突出的下侧突出部,所述卡合部形成为从所述固定板部的比所述下侧突出部靠车室内侧的位置向车室外侧的斜下方突出,并且从车室内侧与所述下侧突出部卡合。根据该结构,若将玻璃夹的固定板部插入到插入孔内直至该玻璃夹的卡合部位于比玻璃导槽的下侧突出部靠车室内侧的位置,则卡合部就从车室内侧与下侧突出部卡合,由此来抑制固定板部脱离。第三方面技术的特征在于:在所述玻璃导槽的所述上壁部,形成有向下方突出的上侧突出部,所述卡合部形成为从所述固定板部的比所述上侧突出部靠车室内侧的位置向车室外侧的斜上方突出,并且从车室内侧与所述上侧突出部卡合。根据该结构,若将玻璃夹的固定板部插入到插入孔内直至该玻璃夹的卡合部位于比玻璃导槽的上侧突出部靠车室内侧的位置,则卡合部就从车室内侧与上侧突出部卡合,由此来抑制固定板部脱离。第四方面技术的特征在于:所述卡合部形成为从所述固定板部沿上下方向突出,所述玻璃导槽安装板部是通过使第一板部与第二板部在上下方向上重叠着布置起来而构成的,其中,所述第一板部和所述第二板部向车室外侧延伸,在所述第一板部形成有所述缺口部,在所述第二板部形成有卡合孔,该卡合孔供收纳在所述缺口部内的所述固定板部的所述卡合部进入。根据该结构,若从插入孔插入玻璃夹的固定板部,则固定板部被收纳在第一板部的缺口部内,在该状态下,固定板部的卡合部进入第二板部的卡合孔而与该卡合孔的周缘部卡合,由此来抑制固定板部脱离。第五方面技术的特征在于:所述卡合部包括在车室内外方向上彼此留出间隔而设的多个卡合部,多个所述卡合部分别与所述上壁部、所述下壁部、所述纵壁部以及所述玻璃导槽安装板部的至少一者的在车室内外方向上彼此分离开的部位卡合。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车门用玻璃夹的安装构造,该汽车车门用玻璃夹的安装构造将与玻璃导槽分开独立构成的玻璃夹安装在汽车车门上,所述玻璃导槽从车室外侧安装于玻璃导槽安装板部,所述玻璃导槽安装板部形成于所述汽车车门所具有的车窗框的上边部并向车室外侧延伸,所述汽车车门用玻璃夹的安装构造的特征在于:/n所述玻璃导槽具备芯部件,所述芯部件具有上壁部、下壁部以及纵壁部,所述上壁部沿所述玻璃导槽安装板部的上表面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延伸,所述下壁部沿所述玻璃导槽安装板部的下表面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延伸,所述纵壁部从所述上壁部的车室外侧延伸至所述下壁部的车室外侧,/n所述玻璃夹具备夹紧部和固定板部,所述夹紧部布置于车窗玻璃的上部的车室外侧,所述固定板部从该夹紧部的上部朝向车室内侧突出并具有卡合部,/n在所述纵壁部的位于所述上壁部与所述下壁部之间的部分,形成有供所述固定板部从车室外侧向车室内侧插入的插入孔,/n在所述玻璃导槽安装板部形成有缺口部,该缺口部能够收纳已从所述插入孔插入的所述固定板部,/n通过使已从所述插入孔插入的所述固定板部的所述卡合部与所述上壁部、所述下壁部、所述纵壁部以及所述玻璃导槽安装板部的至少一者卡合,来安装所述玻璃夹。/n...

【技术特征摘要】
20181211 JP 2018-2318771.一种汽车车门用玻璃夹的安装构造,该汽车车门用玻璃夹的安装构造将与玻璃导槽分开独立构成的玻璃夹安装在汽车车门上,所述玻璃导槽从车室外侧安装于玻璃导槽安装板部,所述玻璃导槽安装板部形成于所述汽车车门所具有的车窗框的上边部并向车室外侧延伸,所述汽车车门用玻璃夹的安装构造的特征在于:
所述玻璃导槽具备芯部件,所述芯部件具有上壁部、下壁部以及纵壁部,所述上壁部沿所述玻璃导槽安装板部的上表面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延伸,所述下壁部沿所述玻璃导槽安装板部的下表面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延伸,所述纵壁部从所述上壁部的车室外侧延伸至所述下壁部的车室外侧,
所述玻璃夹具备夹紧部和固定板部,所述夹紧部布置于车窗玻璃的上部的车室外侧,所述固定板部从该夹紧部的上部朝向车室内侧突出并具有卡合部,
在所述纵壁部的位于所述上壁部与所述下壁部之间的部分,形成有供所述固定板部从车室外侧向车室内侧插入的插入孔,
在所述玻璃导槽安装板部形成有缺口部,该缺口部能够收纳已从所述插入孔插入的所述固定板部,
通过使已从所述插入孔插入的所述固定板部的所述卡合部与所述上壁部、所述下壁部、所述纵壁部以及所述玻璃导槽安装板部的至少一者卡合,来安装所述玻璃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车门用玻璃夹的安装构造,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森原康裕宫本和彦吉田哲也
申请(专利权)人:西川橡胶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