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螺旋式加载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08062 阅读:28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螺旋式加载架,包括“∏”形框体、设在框体内的可调加载端部件、加载座部件、以及加强板;其特点是,框体的左右两侧设有导槽;上框架的中央设有螺孔;加强板的中部设有透光口;可调加载端部件包括加载杆、加载端支架和加载端手轮,加载端支架的两端设置在框体的左右两侧的导槽中,其中央设有内螺孔;加载杆是外螺杆,螺设在加载端支架中央设置的内螺孔中,其顶部伸在框体外,固设一加载手轮;加载座部件包括可调节底座、设在可调节底座下方的升降座、设在升降座下方的升降调节机构、以及穿设在框体外驱动升降调节机构动作的调节手柄。具有结构简单,方便实用,加载和升降的精度高的优点,可在精密测量中得到广泛的应用。(*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新型螺旋式加载架
本技术涉及精密机械及精密光学仪器的新型螺旋式加载架。现有技术各种力学实验,离不开对试件的加载,常见的加载有机械载荷,如拉、压、弯、扭;热载荷;动载荷,如冲击、爆破;随机载荷等。对于单一状态的机械载荷用的加载架也不尽相同。如杠杆式加载架是利用杠杆原理加载;线性轴承加载架是利用线性导轨滑动进行加载。上述的加载架缺点很明显,如加载中心很难调节、不能施加扭力载荷、难以施加定量载荷、结构不稳定、体积庞大等。而实验大多情况只能调节被测物的高低,不能经常随意搬动实验测量仪器。所以设计合适的能方便调节加载中心的加载架,是这类工作成功的关键。图1和图2所示是现有普遍使用的两种加载架结构示意图。其中:图1所示是一种现有常用的杠杆式加载架,其包括:平衡重物11、支点12、内螺纹套筒13、加载螺杆14、被测物15、固定自由度底座16、挂秤砣的挂钩17、后部加强板18和平衡杆19。其工作原理是:首先要移动平衡重物11使平衡杆19水平,让初始载荷为零;旋转内螺纹套筒13使其加载端触碰在被测物15上,并保持平衡杆19的水平;在挂秤砣的挂钩17上挂一定重量的秤砣,通过加载螺杆14的加载端,力施加在被测物15上。其缺点是:1、第一步调节平衡很困难并且不太精确,要一直保持初始载荷为零;2、计算施加载荷时要算杠杆比,这样也带来误差。图2所示是另一种现有常用的螺旋式加载架,其包括:加载螺旋手轮21、线性轴承22、内螺纹套筒23、水平杆24、加载螺杆25、被测物26、固定自由度底座27、后部加强板28。-->其工作原理是:首先要转动加载螺旋手轮21使加载螺杆25带动水平杆24沿内螺纹套筒23向下移动,使其加载端触碰在被测物26上,转动加载螺旋手轮21载荷直接加载在被测物6上。该加载架的缺点是:1、线性轴承精度要求极高(否则加载不垂直,带来误差),加工十分困难,因而加载架成本很高;2、结构相对复杂,调整或装配困难;并且上述两者还存在共同的缺点:1、底座固定,升降范围有限,调节不方便;2、结构均相对庞大,所以加载架后部为整块加强板,不能直视3加载的过程。3、不能完全满足试验的需要,通用性差,不适合工程实际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点而提出的一种设计通用性强、稳定性好的新型螺旋式加载架。该新型螺旋式加载架方便测试者操作,且便于携带,可以解决工程中的复杂的加载等实际问题。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新型螺旋式加载架,包括“∏”形框体、设在框体内的可调加载端部件、加载座部件、以及设在框体后部的加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框体的左右两侧框架的内面设有导槽;该框体的上框架的中央设有螺孔;所述的加强板的中部设有透光口;所述的可调加载端部件包括加载杆、加载端支架和加载端手轮,所述的加载端支架的两端可上下滑动的设置在框体左右两侧框架的导槽中,其中央设有内螺孔;所述的加载杆是外螺杆,螺设在加载端支架中央设置的内螺孔中,其顶部并通过框体上框架的螺孔伸在框体外,加载杆的顶部固设一加载手轮;所述的加载座部件包括可调节底座、设在可调节底座下方的升降座、设在升-->降座下方的升降调节机构、以及穿设在框体外驱动升降调节机构动作的调节手柄。上述新型螺旋式加载架,其中,所述的升降座的两端可滑动的设置在框体左右两侧框架的导槽中。上述新型螺旋式加载架,其中,所述的升降调节机构包括两端固定在框体左右两侧框架下方内面的蜗杆、设在蜗杆中部的蜗轮、以及设在升降座底部中央的螺纹调节杆;所述的螺纹调节杆与蜗轮螺合;所述的调节手柄与蜗杆的一端固连。上述新型螺旋式加载架,其中,所述的可调节底座包括底座,所述的底座的一端底部通过转轴固定在升降座顶部的一端;所述的底座的另一端设有一仰角调节器。上述新型螺旋式加载架,其中,所述的仰角调节器由在底座的另一端设置的贯通的螺孔和与该螺孔适配的调节螺栓构成;所述的调节螺栓的底部抵触在升降座另一端的顶部。上述新型螺旋式加载架,其中,所述的调节螺栓是细螺纹的螺栓。上述新型螺旋式加载架,其中,还包括一测力传感器,所述的测力传感器穿套在加载杆的杆段上,其输出端连接一数据显示器。本技术螺旋式加载架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特点:1)独特的双向定位、分层结构,使得中心高在很大的范围内可调节,克服一般加载架中心只能在设计初期就确定的缺陷;2)细牙螺纹调节试件的俯仰,可以达到加载准确合理的目的;3)可以施加扭矩(力)载荷;4)可以通过加装测力传感器达到定量施加载荷的目的,方便的根据力的大小了解被测物变形的趋势或数量大小;5)特有的立式紧凑结构,体积小巧,便于携带;6)特有的蜗轮蜗杆机构,传动平稳,保证加载的稳定性。附图说明本技术的具体结构由以下的实施例及其附图进一步给出。图1是现有技术杠杆式加载架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2是现有技术螺旋式加载架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螺旋式加载架的外形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螺旋式加载架卸去后盖时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3、图4。本技术新型螺旋式加载架,包括“∏”形框体31、设在框体内的可调加载端部件32、加载座部件33、以及设在框体后部的加强板34。加强板的中部设有透光口341,使在测试时有光从加强板的透光孔中透射进来,便于掌握加载的过程。在框体的左右两侧框架的内面设有导槽312,该导槽是定位平移的燕尾槽。该框体的上框架的中央设有螺孔。本技术的可调加载端部件32包括加载杆321、加载端支架322和加载端手轮323。加载端支架322的两端设置在框体的左右两侧的内面设置的导槽中,其中央设有内螺孔,形成内螺纹套筒3221。加载杆321是外螺杆,螺设在加载端支架中央设置的内螺孔中,其顶部穿越上框架中央设置的螺孔而伸在框体外,加载杆321的顶部固设一加载手轮323。本技术加载座部件33包括可调节底座331、设在可调节底座下方的升降座332、设在升降座下方的升降调节机构333、以及穿设在框体外驱动升降调节机构动作的调节手柄334。其中,升降座的两端设置在框体的左右两侧的内面设置的导槽中。升降调节机构包括两端固定在框体左右两侧内面的下方的蜗杆3331、设在蜗杆中部的蜗轮3332、以及设在升降座底部中央的螺纹调节杆3333。螺纹调节杆3333与蜗轮3332螺合。调节手柄334的一端穿设在框体内与蜗杆3331的一端固连。可调节底座331包括底座3311,底座的一端底部通过转轴3312固定在升降座顶部的一端;底座的另一端设有一仰角调节器3313。所述的仰角调节器3313由在底座的另一端设置的贯通的螺孔33131和与该螺孔适配的调节螺栓33132构成;该调节螺栓的底部抵触在升降座另一端的顶部。为直观了解加载所力度,本技术新型螺旋式加载架还包括一测力传感器4,该测力传感器穿套在加载杆的杆段上,其输出端连接一数据显示器(未图示)。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旋转手柄加载,加载杆在内螺纹套筒中旋转,带动加载端支架沿平行滑动。加载杆直接固定在被测物100上,被测物固定在底座上,旋转手轮向下加载,可-->以产生拉力载荷。旋转手柄可以带动蜗杆使蜗轮缓慢转动,蜗轮再带动螺纹杆转动,升降座内有内螺纹配合螺纹杆,螺纹杆的转动使得升降座沿燕尾槽滑动,可以调节放置在可调节底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新型螺旋式加载架,包括“∏”形框体、设在框体内的可调加载端部件、加载座部件、以及设在框体后部的加强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框体的左右两侧框架的内面设有导槽;该框体的上框架的中央设有螺孔;    所述的加强板的中部设有透光口;    所述的可调加载端部件包括加载杆、加载端支架和加载端手轮,所述的加载端支架的两端可上下滑动的设置在框体左右两侧框架的导槽中,其中央设有内螺孔;所述的加载杆是外螺杆,螺设在加载端支架中央设置的内螺孔中,其顶部并通过框体上框架的螺孔伸在框体外,加载杆的顶部固设一加载手轮;    所述的加载座部件包括可调节底座、设在可调节底座下方的升降座、设在升降座下方的升降调节机构、以及穿设在框体外驱动升降调节机构动作的调节手柄。

【技术特征摘要】
1、新型螺旋式加载架,包括“∏”形框体、设在框体内的可调加载端部件、加载座部件、以及设在框体后部的加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框体的左右两侧框架的内面设有导槽;该框体的上框架的中央设有螺孔;所述的加强板的中部设有透光口;所述的可调加载端部件包括加载杆、加载端支架和加载端手轮,所述的加载端支架的两端可上下滑动的设置在框体左右两侧框架的导槽中,其中央设有内螺孔;所述的加载杆是外螺杆,螺设在加载端支架中央设置的内螺孔中,其顶部并通过框体上框架的螺孔伸在框体外,加载杆的顶部固设一加载手轮;所述的加载座部件包括可调节底座、设在可调节底座下方的升降座、设在升降座下方的升降调节机构、以及穿设在框体外驱动升降调节机构动作的调节手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螺旋式加载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升降座的两端可滑动的设置在框体左右两侧框架的导槽中。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螺旋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熹陆鹏吴君毅夏远富艾钢姚辉曾宪友郑长江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一研究所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