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管柱助力式电动助力转向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021719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3 20: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管柱助力式电动助力转向器,包括下壳体,该下壳体设有与转接板连接的连接部,该连接部安装端外端面设有第一螺栓孔,第一螺栓孔均匀分布在以外端面的中心为圆心的圆周上,所述安装端外端面边缘向端面方向延伸形成护壁,该护壁呈环状且与所述连接部安装端外端面形成连接槽,所述护壁上设有第二螺栓孔,该第二螺栓孔等间距布设且数量和间距与所述第一螺栓孔相同。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连接部上设有环形护壁,护壁上的第二螺栓孔和安装端外端面上的第一螺栓孔用于连接固定,由于第一螺栓孔和第二螺栓孔分散设置,加强了安装端端面结构强度,同时,护壁对连接在内侧的连接板具有辅助固定的作用,使得下壳体整体连接强度提升,稳定性提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管柱助力式电动助力转向器
本技术涉及汽车电动助力系统
,具体涉及一种管柱助力式电动助力转向器。
技术介绍
电动助力转向,英文全称是ElectronicPowerSteering,简称EPS,它利用电动机产生的动力协助驾车者进行动力转向。EPS的构成,不同的车尽管结构部件不一样,但大体相似。EPS分为:管柱助力式(C-EPS)、小齿轮助力式(P-EPS)、双小齿轮式(D-EPS)、和滚珠丝杠式(APA2-EPS);管柱助力式电动助力转向器(C-EPS)通过壳体与车体连接,C-EPS转向系统的扭矩传感器、车速传感器、电动机、减速机构和电子控制单元(ECU)等均安装于壳体内,转接板指将EPS转向管柱(壳体)与整车管梁通过螺钉连接,使之三者固定在一起用的连接件。下壳体与上壳体通过螺钉连接形成壳体,包裹蜗轮、蜗杆和传感器等部件,使之内部成为相对封闭的环境,起到防水防尘等保护作用,壳体通过转接板和螺钉与整车管梁连接,使之与整车固定,在EPS工作过程中抵抗工作扭矩,使电机能够正常通过蜗轮蜗杆向汽车仪表板横梁管柱支架中间轴输出力矩,而位于管柱下部的壳体部分称为下壳体。参阅图1和图2所示,图1为现有技术壳体安装的示意图,图2为现有技术壳体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壳体1,C-EPS的下壳体通过转接板3与汽车仪表板横梁管柱支架2连接;如图2所示,现有C-EPS下壳体与车体的连接结构包括连接部4和基体,所述基体包括靠近汽车仪表板横梁管柱支架2的安装端5和安装腔7,连接部4位于安装端5上,并从基体向汽车仪表板横梁管柱支架2方向凸出,连接部4上设置有三个周向分布的螺孔凸台41,螺孔凸台41上开有螺孔411,所述连接部4通过转接板3与汽车仪表板横梁管柱支架2连接。现有技术中C-EPS的下壳体与车体连接部分结构单一,固定方式选择范围小,无法有效实现360°任意放置的设计目标;下壳体与车体连接部分(图1中的安装部位)结构局限性大,固定接触面积小,无法有效提高连接部分的强度和刚度,也无法适应EPS向中、高档车发展对大功率、高可靠性等方面的要求。如图3和图4所示,图3为现有技术全方位安装的壳体结构背面示意图,图4为现有技术全方位安装的壳体结构正面示意图,现有技术中也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下壳体连接部上开设安装腔7、凹槽8和缓冲带9,并开设多对第一螺孔411和第二螺孔412进行安装固定,该方案虽然能够解决全方位安装的问题,但安装端面上多对螺孔的设计也降低了连接部的结构强度,影响整体结构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管柱助力式电动助力转向器,具有可以全方位安装、结构牢固稳定的优点。(二)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管柱助力式电动助力转向器,包括下壳体,该下壳体设有与转接板连接的连接部,该连接部安装端外端面设有第一螺栓孔,第一螺栓孔均匀分布在以外端面的中心为圆心的圆周上,所述安装端外端面边缘向端面方向延伸形成护壁,该护壁呈环状且与所述连接部安装端外端面形成连接槽,所述护壁上设有第二螺栓孔,该第二螺栓孔等间距布设且数量和间距与所述第一螺栓孔相同。进一步设置,所述护壁上设有压筋,该压筋等间距设置在相邻所述第二螺栓孔之间。如此设置,压筋有效加强护壁的抗变形能力,提高压筋的结构强度进一步设置,所述连接部安装端内端面上设有连接凸筋,该连接凸筋包绕所述第一螺栓孔设置且两端分别连接安装腔腔壁。如此设置,连接部通过连接凸筋加强第一螺栓孔处的结构强度,提高连接的牢固性。进一步设置,所述连接凸筋数量与所述第一螺栓孔数量相同且呈放射状布设。如此设置,连接部整体受力均匀,结构更加稳定。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一螺栓孔、第二螺栓孔、压紧以及连接凸筋数量均为6个。如此设置,适应使用中可能使用的安装角度。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二螺栓孔外端口设有连接沉孔。如此设置,第二螺栓孔螺栓连接时,螺栓头能够安装在连接沉孔内,减少对外部部件的干涉。进一步设置,所述连接部为一体成型结构。如此设置,一体成型结构有助于提高连接部的结构强度。(三)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管柱助力式电动助力转向器,具备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的管柱助力式电动助力转向器通过下壳体连接部连接连接板,连接部上设有环形护壁,护壁上的第二螺栓孔和安装端外端面上的第一螺栓孔用于连接固定,由于第一螺栓孔和第二螺栓孔分散设置,加强了安装端端面结构强度,同时,护壁对连接在内侧的连接板具有辅助固定的作用,而连接凸筋和压筋则进一步提高了连接部的结构强度,使得下壳体整体连接强度提升,稳定性提高。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壳体安装的示意图;图2为现有技术壳体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现有技术全方位安装的壳体结构背面示意图;图4为现有技术全方位安装的壳体结构正面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优选实施例的正面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优选实施例的背面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5和图6所示,其中,图5为本技术优选实施例的正面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优选实施例的背面结构示意图。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管柱助力式电动助力转向器,包括下壳体10,该下壳体10设有与转接板3连接的连接部100,该连接部100为一体成型结构,连接部100安装端外端面设有第一螺栓孔101,第一螺栓孔101均匀分布在以外端面的中心为圆心的圆周上,安装端外端面边缘向端面方向延伸形成护壁102,该护壁102呈环状且与连接部100安装端外端面形成连接槽103,护壁102上设有第二螺栓孔104,该第二螺栓孔104等间距布设且数量和间距与第一螺栓孔101相同。护壁102上设有压筋105,该压筋105等间距设置在相邻第二螺栓孔104之间,压筋105有效加强护壁102的抗变形能力,提高压筋105的结构强度;连接部100安装端内端面上设有连接凸筋106,该连接凸筋106包绕第一螺栓孔101设置且两端分别连接安装腔107腔壁,连接部100通过连接凸筋106加强第一螺栓孔101处的结构强度,提高连接的牢固性。连接凸筋106数量与第一螺栓孔101数量相同且呈放射状布设,连接部100整体受力均匀,结构更加稳定第二螺栓孔104外端口设有连接沉孔108,第二螺栓孔104螺栓连接时,螺栓头能够安装在连接沉孔108内,减少对外部部件的干涉。第一螺栓孔101、第二螺栓孔104、压紧以及连接凸筋106数量均为6个,此时30°为间隔安装角度,适应使用中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管柱助力式电动助力转向器,包括下壳体,该下壳体设有与转接板连接的连接部,该连接部安装端外端面设有第一螺栓孔,第一螺栓孔均匀分布在以外端面的中心为圆心的圆周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端外端面边缘向端面方向延伸形成护壁,该护壁呈环状且与所述连接部安装端外端面形成连接槽,所述护壁上设有第二螺栓孔,该第二螺栓孔等间距布设且数量和间距与所述第一螺栓孔相同。/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管柱助力式电动助力转向器,包括下壳体,该下壳体设有与转接板连接的连接部,该连接部安装端外端面设有第一螺栓孔,第一螺栓孔均匀分布在以外端面的中心为圆心的圆周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端外端面边缘向端面方向延伸形成护壁,该护壁呈环状且与所述连接部安装端外端面形成连接槽,所述护壁上设有第二螺栓孔,该第二螺栓孔等间距布设且数量和间距与所述第一螺栓孔相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柱助力式电动助力转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护壁上设有压筋,该压筋等间距设置在相邻所述第二螺栓孔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管柱助力式电动助力转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兆淦胡建雄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联恒久隆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