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双驱动电动助力EPS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021717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3 20: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新型双驱动电动助力EPS系统,包括第三转向轴上的助力机构,助力机构数量为两组,每组助力机构包括驱动电机、与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连接的减速齿轮以及与减速齿轮传动连接的棘轮组件,该棘轮组件包括主齿轮、从动齿轮和棘爪,从动齿轮包括传动连接在第三转向轴上的齿轮主体以及与齿轮主体连接的第一连接部,该第一连接部上设有连接孔,该连接孔与齿轮主体同轴心线设置且内设有棘轮内齿,主齿轮包括与减速齿轮传动连接的齿轮部以及与齿轮部连接的第二连接部,该第二连接部设于连接孔内,棘爪铰接在第二连接部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减少因齿轮和电机转轴运动惯性问题产生的延时,提高连续正反转向的助力响应速度,转向更加稳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双驱动电动助力EPS系统
本技术涉及汽车电动助力系统
,具体涉及一种新型双驱动电动助力EPS系统。
技术介绍
EPS为英文ElectricPowerSteering的缩写,即电动助力转向系统。该系统由电动助力机直接提供转向助力,省去了液压动力转向系统所必需的动力转向油泵、软管、液压油、传送带和装于发动机上的皮带轮,既节省能量,又保护了环境。另外,还具有调整简单、装配灵活以及在多种状况下都能提供转向助力的特点。中国专利CN205675101U公开了一种新型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该系统在第一转向轴和第三转向轴上分别安装了通过行星轮系传动的助力机构,以提高转向响应速度,但是,这种通过一个助力机构同时负责正反转向助力的设计,由于电机正反转调整的时间差以及齿轮转动惯性的问题,在连续正反转向时会产生一定的助力延时,不利于连续变向的行车环境。因此,申请人在该系统的基础上进行改进,旨在提供一种能够降低正反转向延时,提高助力效果的电动助力EPS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双驱动电动助力EPS系统,具有结构简单,驱动稳定,延时低的优点。(二)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双驱动电动助力EPS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方向盘、第一转向轴、第一转向万向节、第二转向轴、第二转向万向节、第三转向轴、转向齿轮、齿条,所述第三转向轴上设有助力机构,所述助力机构数量为两组,每组所述助力机构包括驱动电机、与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连接的减速齿轮以及与减速齿轮传动连接的棘轮组件,该棘轮组件包括主齿轮、从动齿轮和棘爪,所述从动齿轮包括传动连接在第三转向轴上的齿轮主体以及与齿轮主体连接的第一连接部,该第一连接部上设有连接孔,该连接孔与所述齿轮主体同轴心线设置且内设有棘轮内齿,所述主齿轮包括与所述减速齿轮传动连接的齿轮部以及与所述齿轮部连接的第二连接部,该第二连接部设于连接孔内,所述棘爪铰接在所述第二连接部上且在铰接处设有弹性元件,该弹性元件使棘爪压向所述棘轮内齿上;两组所述助力机构的所述棘轮内齿和棘爪配合方向相反。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三转向轴上设有传动齿轮,该传动齿轮与两组所述助力机构的齿轮主体连接。进一步设置,所述减速齿轮为行星轮系。进一步设置,所述主齿轮为一体成型件。进一步设置,所述从动齿轮为一体成型件。进一步设置,所述弹性元件为扭簧或弹片。进一步设置,所述驱动电机通过电机座固定在机架上。(三)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新型双驱动电动助力EPS系统,具备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的新型双驱动电动助力EPS系统通过两组助力机构对第三转向轴进行助力驱动,助力机构通过电机驱动棘轮组件运动,棘轮组件内的主齿轮和从动齿轮之间通过棘爪配合传动,进而实现单向传动,两组助力机构传动方向相反,各自只负责一个方向的助力,同时助力机构之间不会相互干扰,减少因齿轮和电机转轴运动惯性问题产生的延时,提高连续正反转向的助力响应速度,转向更加稳定。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主齿轮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从动齿轮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棘轮组件连接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其中,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新型双驱动电动助力EPS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方向盘1、第一转向轴2、第一转向万向节3、第二转向轴4、第二转向万向节5、第三转向轴6、转向齿轮7、齿条8,第三转向轴6上设有助力机构10。助力机构10数量为两组,每组助力机构10包括驱动电机11、减速齿轮12和棘轮组件,减速齿轮12与驱动电机11的输出轴连接,用于降低驱动电机11输出轴的输出转速,棘轮组件与减速齿轮12传动连接,用于单向传动驱动电机11的驱动力。结合图2、图3和图4所示,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主齿轮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从动齿轮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棘轮组件连接示意图,该棘轮组件包括主齿轮13、从动齿轮14和棘爪15,从动齿轮14为一体成型件,包括传动连接在第三转向轴6上的齿轮主体141以及与齿轮主体141一端延伸形成的第一连接部142,该第一连接部142上设有连接孔143,该连接孔143与齿轮主体141同轴心线设置且内缘面设有棘轮内齿144;主齿轮13为一体成型件,包括与减速齿轮12传动连接的齿轮部131以及与齿轮部131连接的第二连接部132,齿轮部131上的轮齿与减速齿轮12啮合,第二连接部132设于连接孔143内,棘爪15铰接在第二连接部132上且在铰接处设有弹性元件150,该弹性元件150使棘爪15压向棘轮内齿144上;两组助力机构10的棘轮内齿144和棘爪15配合方向相反。第三转向轴6上设有传动齿轮9,该传动齿轮9与两组助力机构10的齿轮主体141连接,实现棘轮组件和第三转向轴6之间的动力传动。减速齿轮12为行星轮系,行星轮系的太阳轮与驱动电机11输出轴连接,外齿圈和主齿轮13的齿轮部131配合连接。弹性元件150为扭簧或弹片,结构简单,安装方便。驱动电机11通过电机座固定在机架上或车体支架上。本技术工作时,方向盘1、第一转向轴2、第一转向万向节3、第二转向轴4、第二转向万向节5、第三转向轴6、转向齿轮7和齿条8依次传动方向盘1上的扭力,此时,一组助力机构10工作,该组助力机构10的驱动电机11通过减速齿轮12带动主齿轮13转动,主齿轮13上的棘爪15带动从动齿轮14转动,从动齿轮14,进而带动传动齿轮9和第三转向轴6转动,实现助力,这个过程中,另一组助力机构10的棘爪15和从动齿轮14之间处于空转状态,阻力很小,连续变向时,两组助力机构10交替工作,且反转过程中的惯性动作并不会影响另一组助力机构10反向助力,降低助力延时。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双驱动电动助力EPS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方向盘、第一转向轴、第一转向万向节、第二转向轴、第二转向万向节、第三转向轴、转向齿轮、齿条,所述第三转向轴上设有助力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助力机构数量为两组,每组所述助力机构包括驱动电机、与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连接的减速齿轮以及与减速齿轮传动连接的棘轮组件,该棘轮组件包括主齿轮、从动齿轮和棘爪,所述从动齿轮包括传动连接在第三转向轴上的齿轮主体以及与齿轮主体连接的第一连接部,该第一连接部上设有连接孔,该连接孔与所述齿轮主体同轴心线设置且内设有棘轮内齿,所述主齿轮包括与所述减速齿轮传动连接的齿轮部以及与所述齿轮部连接的第二连接部,该第二连接部设于连接孔内,所述棘爪铰接在所述第二连接部上且在铰接处设有弹性元件,该弹性元件使棘爪压向所述棘轮内齿上;两组所述助力机构的所述棘轮内齿和棘爪配合方向相反。/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双驱动电动助力EPS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方向盘、第一转向轴、第一转向万向节、第二转向轴、第二转向万向节、第三转向轴、转向齿轮、齿条,所述第三转向轴上设有助力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助力机构数量为两组,每组所述助力机构包括驱动电机、与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连接的减速齿轮以及与减速齿轮传动连接的棘轮组件,该棘轮组件包括主齿轮、从动齿轮和棘爪,所述从动齿轮包括传动连接在第三转向轴上的齿轮主体以及与齿轮主体连接的第一连接部,该第一连接部上设有连接孔,该连接孔与所述齿轮主体同轴心线设置且内设有棘轮内齿,所述主齿轮包括与所述减速齿轮传动连接的齿轮部以及与所述齿轮部连接的第二连接部,该第二连接部设于连接孔内,所述棘爪铰接在所述第二连接部上且在铰接处设有弹性元件,该弹性元件使棘爪压向所述棘轮内齿上;两组所述助力机构的所述棘轮内齿和棘爪配合方向相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兆淦胡建雄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联恒久隆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