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粘合部件支撑物和两种或多种粘合材料的用于微阵列反应池的盖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90078 阅读:1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用于微阵列反应池的盖片,所述盖片包括由提供样品入口的支撑部件和附着于所述支撑部件并提供能附着于微阵列基质的粘合强度的粘合部件,其中所述粘合部件具有层叠的粘合部件支撑物,所述粘合部件支撑物两面均沉积有粘合材料而第一粘合材料位于粘合部件支撑物和粘合部件支撑物之间或位于粘合部件支撑物和支撑部件之间,所述第一粘合材料的粘合强度((按照ASTM  D3330法),依据与钢的粘合强度)为33oz/in,其高于位于所述盖片和所述微阵列基质之间的第二粘合材料。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微阵列的反应池的盖片(patch)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微阵列”通常是指将一组多聚体(如多核苷酸或蛋白)紧固定在固体基质上和将该组多聚体固定在特定区域。所述微阵列是现有技术中众所周知的。关于微阵列,可参见例如美国专利号5,445,934和5,744,305。微阵列的实例包括蛋白阵列和多核苷酸阵列。“微阵列的反应池(a reactionchamber of a microarray)”是为实施微阵列上的反应提供恒定条件的空间。常规微阵列的反应池并非预先制备的,而是在实施反应前通过将微阵列基质和盖玻片(coverglass)或盖片结合而形成的。附图说明图1中显示了采用盖玻片形成反应池的方法的一个实例。用微量吸管4将适宜量的包含靶多核苷酸的样品3滴在固定了探针多核苷酸2的多核苷酸阵列1上。将盖玻片5放置在样品微滴3上。通过该方法,盖玻片5和微阵列基质之间的空间起到反应池的作用。该反应池可以是在杂交条件下实施杂交的场所。由于该方法使用盖玻片5,故所需成本低廉。但是,其难以控制样品的加入量,且在高温和不饱和相对湿度下会发生样品蒸发。作为反应结果获得的包含光信号的信号会受样品蒸发的影响,因此难以获得重现性结果。采用常规盖片形成反应池的方法也是本领域已知的。该盖片包括附着到基质的粘合部件和附于所述粘合部件的支撑部件。盖片对基质的附着提供了形成反应池的部分,其是形成反应池的空间。图2描述了用于微阵列反应池的盖片和形成其的方法。图2A是盖片的侧横截面图,所示盖片由提供样品入口的支撑部件(support means)10和与其附着的粘合部件(adhesive means)9组成并具有形成反应池的部分(reactionchamber-forming portion)22。图2B是当将反应混合物加入通过将图2A的盖片附着于基质而形成的反应池中时的反应池平面透视图。利用手柄(handle)8通过将盖片附着于基质从而形成反应池。为了在形成的反应池中实施反应,采用微量吸管4将样品注入样品入口7。此时,常规反应池具有如下缺点,即形成反应池的部分的形状未被最优化因此会产生气泡6。由于该盖片仅使用一种类型粘合材料,故可通过使用牢固附着于基质的材料来防止泄漏。然而,在反应完成后盖片难以从基质上分离,而且即使盖片得以分离,粘合材料仍会残留。由于粘合部件9与支撑部件10的附着差,故粘合部件9可从支撑部件10上分离。虽然可通过增加粘合部件的厚度来控制反应池的容量,但由于仅使用一种类型的粘合材料故当增加厚度时难以得到均匀的厚度。本专利技术人对用于微阵列反应池的盖片进行了创造性的研究,所述盖片易于从微阵列基质分离,并能防止支撑部件和粘合部件分离,且能稳定控制粘合部件的厚度(基于上述常规技术),并发现可通过将粘合部件支撑物引入粘合部件以及和使用两种或多种粘合材料获得上述作用,由此完成了本专利技术。专利技术概述本专利技术提供了用于微阵列反应池的盖片,所述盖片易于从微阵列基质分离,并能防止支撑部件和粘合部件分离,且能稳定控制粘合部件的厚度。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用于微阵列反应池的盖片的使用方法。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用于微阵列的反应池的盖片,所述盖片包括提供样品入口的支撑部件和附着于所述支撑部件并提供能附着于微阵列基质的粘合强度的粘合部件并具有由支撑部件和粘合部件所确定的形成的反应池的部分,其中所述粘合部件具有层叠的粘合部件支撑物,所述粘合部件支撑物两面均沉积有粘合材料而第一粘合材料位于粘合部件支撑物和粘合部件支撑物之间或位于粘合部件支撑物和支撑部件之间,所述第一粘合材料的粘合强度(adhesive strength)((按照ASTM D3330法),依据与钢的粘合强度)比位于所述盖片和所述微阵列基质之间的第二粘合材料高33oz/in。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使用本专利技术的盖片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将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的盖片附着于含有固定化生物分子的微阵列基质上,从而形成反应池;和将反应混合物注入所述反应池从而实施反应。附图简述参照下述附图通过示例性实施方案的详细描述可显而易见地得出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其它特征和优势图1例举说明了采用常规盖玻片形成反应池的方法的实例;图2A是用于形成反应池的常规盖片的侧横截面图;图2B例举说明了采用常规盖片形成反应池的方法的实例;图3是本专利技术用于微阵列反应池的盖片的侧横截面图;图4例举说明了形成本专利技术的盖片的粘合部件的方法;图5例举说明了由本专利技术的粘合部件构建形成反应池部分的方法二图6和7例举说明了使用本专利技术的盖片的方法的实例;图8例举说明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中使用的盖片的粘合部件;和图9例举说明了由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的粘合部件构建形成反应池部分的方法。专利技术详述本专利技术提供了提供了用于微阵列的反应池的盖片,所述盖片包括提供样品入口的支撑部件和附着于所述支撑部件并提供能附着于微阵列基质(microarray substrate)的粘合强度的粘合部件,并具有由支撑部件和粘合部件所确定的形成反应池的部分,其中所述粘合部件具有层叠的粘合部件支撑物,所述粘合部件支撑物两面均沉积有粘合材料,而第一粘合材料位于粘合部件支撑物和粘合部件支撑物之间或位于粘合部件支撑物和支撑部件之间,依据与钢的粘合强度,所述第一粘合材料的粘合强度(按照ASTM D3330法),比位于所述盖片和所述微阵列基质之间的第二粘合材料高33oz/in。所述支撑部件可由疏水性材料组成,所述疏水性材料的接触角为80°或更大。所述疏水性材料包括疏水性塑料或疏水性修饰的硅酮。疏水性材料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聚乙烯,聚丙烯,聚碳酸酯,聚苯乙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多氯联苯(PCB),疏水性修饰的硅片,疏水性修饰的ITO(氧化铟锡(indium tin oxide))玻璃及其组合。所述粘合部件支撑物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聚乙烯和聚酯。根据使用盖片的目的可使用一种或多种粘合部件支撑物,而其材料可以是相同或不同的。第一粘合材料附着于粘合部件支撑物或附着于粘合部件支撑物和支撑部件。所述第一粘合材料是任何粘合强度高于第二粘合材料的粘合强度为33oz/in的材料。所述第一粘合材料的粘合强度可以是45oz/in或更大。第二粘合材料附着于盖片和微阵列基质。第二粘合材料的粘合强度低于第一粘合材料的强度为33oz/in。第二粘合材料具有可复位性且粘合强度为12-25oz/in。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使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盖片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盖片附着在含有固定化生物分子的微阵列基质上从而形成反应池;和将反应混合物注入反应池从而实施反应。此处“生物分子微阵列”是指将一组生物分子(如多核苷酸或蛋白)紧固在基质上的特定区域。所述微阵列是现有技术中众所周知的。关于微阵列,可参见例如美国专利号5,445,934和5,744,305。微阵列的实例包括蛋白阵列和多核苷酸阵列。当所述微阵列是多核苷酸阵列时,下述为所述盖片使用方法的实例。首先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盖片附着在含有固定化探针多核苷酸多核苷酸阵列基质上,从而形成反应池。然后,将含有靶样品的杂交反应混合物注入到反应池中,然后在恒定条件下实施杂交。杂交完成后,用冲洗液洗涤生成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用于微阵列的反应池的盖片,所述盖片包括提供样品入口的支撑部件和附着于所述支撑部件并提供能附着于微阵列基质的粘合强度的粘合部件,并具有由支撑部件和粘合部件所确定的形成反应池的部分,其中所述粘合部件具有层叠的粘合部件支撑物,所述粘合部件 支撑物两面均沉积有粘合材料而第一粘合材料位于粘合部件支撑物和粘合部件支撑物之间或位于粘合部件支撑物和支撑部件之间,按照ASTMD3330法,所述第一粘合材料的粘合强度比位于所述盖片和所述微阵列基质之间的第二粘合材料高33oz/in,依据 与钢的粘合强度。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廷健李宪周
申请(专利权)人: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KR[韩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