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前后轮阻车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869333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09 21: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前后轮阻车器,包括阻车板、主转动轴、副转动轴和控制装置,其中阻车板设置有第一凹槽、第二凹槽和网盒;主转动轴连接有前轮扎胎器,前轮扎胎器又放置于第一凹槽内,可隐藏在第一凹槽内或伸出第一凹槽;副转动轴连接有后轮扎胎器,后轮扎胎器又放置于第二凹槽内,可隐藏在第二凹槽内或伸出第二凹槽,前轮扎胎器和后轮扎胎器分别连接放置网盒内的第一缠绕主体和第二缠绕主体,副转动轴上又设置有连接点,连接点通过连接绳与前轮扎胎器连接;控制装置安装在阻车板一侧,并连接主转动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先后对车辆的前、后轮轮胎进行扎破放气和缠绕,且可提前布置在道路上,而又不影响道路正常通行,有效提升拦截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前后轮阻车器
本技术涉及阻车和路障
,尤其是涉及一种前后轮阻车器。
技术介绍
当拦截涉嫌车辆时,通常是采用阻车器上的放气钉刺穿轮胎并放气,从而达到强制拦截车辆的目的。而目前的阻车器一般只对前轮或者后轮起作用,拦截效果不明显,且放气钉一般处于工作状态,即一旦车辆驶过阻车器,轮胎就会被刺穿,因此阻车器不能提前布置,否则会影响道路正常通行,但涉嫌车辆冲关时间一般很短,这样的阻车器一旦布置不及时,就不能有效地拦截涉嫌车辆,且现有的阻车器只具备扎胎放气功能,阻拦方式单一,截停效果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提供一种前后轮阻车器,所述前后轮阻车器能先后对涉嫌车辆的前轮和后轮进行刺破并缠绕,实现及时有效的拦截。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前后轮阻车器,包括:阻车板,布置于道路上,所述阻车板设置有第一凹槽、第二凹槽和网盒;主转动轴,安装在所述阻车板内,所述主转动轴连接有前轮扎胎器,所述前轮扎胎器又放置于所述第一凹槽内,可隐藏在所述第一凹槽内或伸出所述第一凹槽,所述前轮扎胎器连接有放置所述网盒内的第一缠绕主体;副转动轴,安装在所述阻车板内,所述副转动轴连接有后轮扎胎器,所述后轮扎胎器又放置于所述第二凹槽内,可隐藏在所述第二凹槽内或伸出所述第二凹槽,所述后轮扎胎器连接有放置所述网盒内的第二缠绕主体,所述副转动轴上又设置有连接点,所述连接点通过连接绳与所述前轮扎胎器连接;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安装在所述阻车板一侧,并连接主转动轴。上述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在阻车板的迎车坡设置两排扎胎器,利用主转动轴上的前轮扎胎器与副转动轴上的连接点之间连接一根连接绳的连接关系,使主转动轴和副转动轴先后转动,带动两排扎胎器伸出凹槽,超出迎车坡表面,从而分别对涉嫌车辆的前、后轮轮胎进行刺穿放气,结合缠绕主体缠绕轮胎和/或车轴,进而实现双重拦截。一般情况下,前轮扎胎器和后轮扎胎器均隐藏在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内,阻车带与普通的减速带一样,车辆可正常通行;当需要拦截涉嫌车辆时,操作使主转动轴首先转动,前轮扎胎器伸出第一凹槽,超出迎车坡表面,前轮通过时,前轮扎胎器扎进前轮轮胎并放气,并跟随前轮前进,同时通过拉绳拉动第一缠绕主体缠绕前轮轮胎,并通过连接绳拉动副转动轴转动,使后轮扎胎器伸出第二凹槽,超出迎车坡表面,后轮通过时,同样的原理,后轮会被扎破放气和缠绕,从而实现对涉嫌车辆的前、后轮的双重拦截,明显提升拦截效果。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主转动轴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凹槽对应的安装孔,所述前轮扎胎器上套接有磁铁环,所述前轮扎胎器的固定部插入所述安装孔,且所述磁铁环吸附在所述主转动轴上。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前轮扎胎器和所述后轮扎胎器为带倒刺的放气钉,所述放气钉具有放气孔,所述第一缠绕主体和所述第二缠绕主体为塑料绳网或钢丝绳网,所述塑料绳网或钢丝绳网通过拉绳与放气钉连接。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些实施例,所述前轮扎胎器和所述后轮扎胎器为带倒刺的放气钉,所述放气钉具有放气孔,所述第一缠绕主体和所述第二缠绕主体为塑料编织带,所述塑料编织带通过拉绳与放气钉连接。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前轮扎胎器和所述后轮扎胎器为带倒刺的放气钉,所述放气钉具有放气孔,所述第一缠绕主体和所述第二缠绕主体为金属链网,所述金属链网通过拉绳与放气钉连接。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前轮扎胎器和所述后轮扎胎器为带倒刺的放气钉,所述放气钉具有放气孔,所述第一缠绕主体和所述第二缠绕主体为粘性阻车布,所述粘性阻车布通过拉绳与放气钉连接。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控制装置具有控制板、电机和电源模块,所述控制板、所述电机和所述电源模块电连接,所述电机的输出端通过输出轴与所述主转动轴连接,对应地,还设置遥控器。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控制装置的一侧设置有第一突出端,对应的,所述阻车板两侧均设有与所述第一突出端相匹配的且自身相互之间相匹配的第二突出端,所述第一突出端与所述第二突出端之间、相邻的两个第二突出端之间通过第一转动销连接。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主转动轴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伸出部和与所述伸出部相匹配的夹持部,所述伸出部和所述夹持部均设置有位置对应的销孔,相邻两根所述主转动轴的所述伸出部和所述夹持部通过第二转动销连接,水平方向时的所述第二转动销的轴线与所述第一转动销的轴线在同一直线上。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网盒具有网盖,所述网盖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软板和与所述软板相匹配的插槽,相邻两个所述网盒的顶部通过所述软板和所述插槽连接并覆盖。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前后轮阻车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阻车板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控制装置的分解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中主转动轴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副转动轴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网盒、缠绕主体和扎胎器组装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前轮扎胎器和主转动轴装配的剖视图;图8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中阻车板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缠绕主体和前轮扎胎器组装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缠绕主体和扎前轮胎器组装的结构示意图;图11为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缠绕主体和前轮扎胎器组装的结构示意图;图12为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缠绕主体和前轮扎胎器组装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部分将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本技术之较佳实施例在附图中示出,附图的作用在于用图形补充说明书文字部分的描述,使人能够直观地、形象地理解本技术的每个技术特征和整体技术方案,但其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者多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
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前后轮阻车器,其特征在于,包括:/n阻车板(100),布置于道路上,所述阻车板(100)设置有第一凹槽(110)、第二凹槽(120)和网盒(160);/n主转动轴(130),安装在所述阻车板(100)内,所述主转动轴(130)连接有前轮扎胎器(150),所述前轮扎胎器(150)又放置于所述第一凹槽(110)内,可隐藏在所述第一凹槽(110)内或伸出所述第一凹槽(110),所述前轮扎胎器(150)连接有放置所述网盒(160)内的第一缠绕主体(166);/n副转动轴(140),安装在所述阻车板(100)内,所述副转动轴(140)连接有后轮扎胎器(180),所述后轮扎胎器(180)又放置于所述第二凹槽(120)内,可隐藏在所述第二凹槽(120)内或伸出所述第二凹槽(120),所述后轮扎胎器(180)连接有放置所述网盒(160)内的第二缠绕主体(167),所述副转动轴(140)上又设置有连接点(141),所述连接点(141)通过连接绳(151)与所述前轮扎胎器(150)连接;/n控制装置(200),所述控制装置(200)安装在所述阻车板(100)一侧,并连接主转动轴(13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前后轮阻车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阻车板(100),布置于道路上,所述阻车板(100)设置有第一凹槽(110)、第二凹槽(120)和网盒(160);
主转动轴(130),安装在所述阻车板(100)内,所述主转动轴(130)连接有前轮扎胎器(150),所述前轮扎胎器(150)又放置于所述第一凹槽(110)内,可隐藏在所述第一凹槽(110)内或伸出所述第一凹槽(110),所述前轮扎胎器(150)连接有放置所述网盒(160)内的第一缠绕主体(166);
副转动轴(140),安装在所述阻车板(100)内,所述副转动轴(140)连接有后轮扎胎器(180),所述后轮扎胎器(180)又放置于所述第二凹槽(120)内,可隐藏在所述第二凹槽(120)内或伸出所述第二凹槽(120),所述后轮扎胎器(180)连接有放置所述网盒(160)内的第二缠绕主体(167),所述副转动轴(140)上又设置有连接点(141),所述连接点(141)通过连接绳(151)与所述前轮扎胎器(150)连接;
控制装置(200),所述控制装置(200)安装在所述阻车板(100)一侧,并连接主转动轴(13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后轮阻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转动轴(130)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凹槽(110)对应的安装孔(131),所述前轮扎胎器(150)上套接有磁铁环(430),所述前轮扎胎器(150)的固定部(420)插入所述安装孔(131),且所述磁铁环(430)吸附在所述主转动轴(130)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前后轮阻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轮扎胎器(150)和所述后轮扎胎器(180)为带倒刺的放气钉,所述放气钉具有放气孔(410),所述第一缠绕主体(166)和所述第二缠绕主体(167)为塑料绳网或钢丝绳网,所述塑料绳网或钢丝绳网通过拉绳(168)与放气钉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前后轮阻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轮扎胎器(150)和所述后轮扎胎器(180)为带倒刺的放气钉,所述放气钉具有放气孔(410),所述第一缠绕主体(166)和所述第二缠绕主体(167)为塑料编织带,所述塑料编织带通过拉绳(168)与放气钉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旭峰李永福李艳生
申请(专利权)人:江门市衡晋安防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