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黄伟民专利>正文

一种丹参制剂的制备方法和质量控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586468 阅读:1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中药丹参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含如下工艺步骤:将丹参药材粉碎,以70~95%的乙醇溶液提取,滤过,合并滤液,减压回收乙醇并浓缩成稠膏,用70~90℃热水洗去水溶物,余下的浸膏干燥,粉碎,得提取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丹参药材的提取物及其制剂的制备方法和质量控制方法,属中药领域。
技术介绍
丹参为唇形科植物丹参Salviamiltiorrhiza Bge.的干燥根及根茎。春、秋二季采挖,除去泥沙,干燥。丹参中的脂溶性成分,有抗菌消炎之作用,用于骨髓炎,痤疮,扁桃腺炎,外耳道炎、疖、痈、外伤感染,烧伤感染,乳腺炎,蜂窝组织炎等。如果将丹参药材中的有效成分提取精制出来,制成适宜的剂型,将会极大地方便临床应用,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在对中药丹参的主要有效成份进行深入研究后,建立丹参中有效成分的制备方法,并制成制剂应用于临床中。为此,专利技术人进入了深入的研究。根据简单的预试,专利技术人认为以下工艺比较合理将丹参药材粉碎,以70~95%的乙醇溶液提取,滤过,合并滤液,减压回收乙醇并浓缩成稠膏,用70~90℃热水洗去水溶物,余下的浸膏干燥,粉碎,得提取物。据此,进行进一步的细化研究(一)提取工艺1溶剂倍量的考察1.1指标成分的测定处方中仅丹参一味药材,丹参中有效成分有丹参酮、隐丹参酮、丹参酮II A等。考虑到成品对隐丹参酮进行含量测定,故试验中以隐丹参酮为指标成分,进行工艺筛选。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乙腈-水(68∶32)为流动相,流速为1.0ml/min,柱温为40℃,检测波长为270nm,理论板数按隐丹参酮峰计算应不低于3000。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取隐丹参酮对照品,精密称定,用甲醇溶解,制成每1ml含50μg的溶液,即得。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精密称取本品适量,精密加入甲醇25ml,称定重量,超声处理30分钟(100w,50kHz),放冷,补足损失的重量,摇匀,用微孔滤膜(0.45μm)滤过,即得。测定法 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与供试品溶液各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预试验称取一倍处方量药材,加8倍量90%乙醇,回流2小时,滤过,通过滤液的体积,计算药材的吸液量为2.1倍。通过预试验结果,设计醇提倍量试验方案按处方比例称取1/100倍处方量药材,共3份,分别加90%乙醇回流提取三次,每次1小时,每份分别加4、6、8倍量90%乙醇进行回流提取试验,合并提取液,以含隐丹参酮总量为指标进行工艺优选,具体数据及结果见表1。表1 溶剂倍量考察 试验结果表明,加90%乙醇4倍量隐丹参酮含量较低,加6倍量与加8倍量结果相近,为节省溶剂,节约能源,选择加6倍量90%乙醇回流提取3次。2回流提取时间的考察按处方比例称取1/100倍处方量药材,共3份,加90%乙醇回流提取三次,每次加6倍量,煎煮时间分别为1小时、1.5小时、2小时,合并提取液,以含隐丹参酮总量为指标进行工艺优选,具体数据及结果见表2。表2 煎煮时间的考察 试验结果表明,回流提取1小时、2小时得到的隐丹参酮含量较低,回流提取1.5小时得到的隐丹参酮含量较高,故选择回流提取时间为1.5小时。3最佳回流提取工艺设计实际生产中,由于药材吸液量较大,所以第一次回流提取时提取溶剂加入量大,提取时间长,二、三次回流提取所用的溶剂倍量和提取时间都较第一次相应的减少,本工艺选择第一次加入6倍量90%乙醇,回流提取1.5小时,二、三次回流提取选择加入4倍量90%乙醇,回流提取1小时,即可,可降低生产成本。通过试验,选择1/100倍处方量药材两份,以隐丹参酮总量为指标,确定最佳提取工艺。试验结果见表3。表3 最佳提取工艺考察 试验结果表明,两种提取工艺隐丹参酮含量相差不多,表明所设计的提取工艺较为合理。(二)回收乙醇工艺与干燥工艺研究1回收乙醇条件选择通过试验,考察了不同回收乙醇条件对样品中隐丹参酮含量的影响,以隐丹参酮的含量及回收时间为考察指标,优选回收乙醇条件,具体试验见表4。试验方法取本品醇提取液,平均分成三份,以不同条件进行回收。表4 浓缩工艺考察 试验结果表明,回收乙醇条件选择(50~60℃,-0.08Mpa),回收时所用时间短,有效成份含量高,故选择此条件回收乙醇。2稠膏密度的考察原工艺中,回收乙醇后的水液浓缩成稠膏,加热水洗去水溶性成份。通过试验,对稠膏密度进行考察,尽量保留有效成份,除去水溶性成份。试验方法取回收乙醇(50~60℃,-0.08Mpa)的水液,分成三份,浓缩成不同相对密度的稠膏,按工艺进行水洗除杂,以隐丹参酮的含量为指标,进行考察,试验结果见表5。表5 稠膏密度考察 试验结果表明,稠膏密度为1.30(50℃)时,样品中有效成分损失较少,得膏率较低,便于制剂的成型。3干燥方法按已优选好的提取工艺进行提取、浓缩,取三份等量稠膏,进行干燥方法筛选。分别采用常压干燥,减压干燥(55~60℃,-0.08MPa),减压干燥(65~70℃,-0.08MPa)进行干燥,并以干燥物中隐丹参酮的总含量为指标,进行考察实验,结果见表6。表6 干燥方法考察 通过试验得知,常压干燥较减压干燥耗费时间长,有效成分损失较大,因此大生产时一般不采用常压干燥;减压干燥(55~60℃,-0.08MPa)较减压干燥(65~70℃,-0.08MPa)干燥时间短,但样品中成分受温度影响较大,故干燥条件选择减压干燥(55~60℃,-0.08MPa)。至此,专利技术人完成了全部前提取部分的研究,得到如下结果将丹参药材粉碎成粗粉,加90%乙醇回流提取三次,第一次加6倍量,回流提取1.5小时,第二、三次分别加4倍量,回流提取1小时,滤过,合并滤液,50~60℃下减压回收乙醇并浓缩成50℃时相对密度为1.28~1.32的浸膏,用80℃热水洗去水溶物,55~60℃条件下干燥,粉碎,得提取物。然后,专利技术人设计将该提取物制成各种剂型,其片剂是优选的。由于本处方有效成份为脂溶性,样品粘性较大,通过试验,选择加入适量的填充剂及崩解剂,以保证产品合格且稳定性好。由试验的结果优选出最佳的崩解剂与填充剂的加入量加入微晶纤维素40g,羧甲淀粉钠30g,以80%的乙醇制粒,过20目筛,干燥,整粒。整粒后,再加入硬酯酸镁1g,可以改善颗粒的流动性和片面光滑度,最后补加适量的羧甲淀粉钠至总量达到420g,混匀,压片即可。最后补加的崩解剂,可有效的改善片剂的崩解效果,使片剂迅速崩解,提高生物利用度。至些,专利技术人完成了全部丹参提取物制剂的研究内容。但是在以上研究过程中,质量控制过程是很关键的,通过控制中间体及最后产品的质量,才能保证各工艺参数的意义所在,才能最终制得临床有效的产品,因此专利技术人将质量控制方法也列入保护范围。该质量控制方法包括定性鉴别和含量测定两部分,以下分别叙述定性鉴别取本专利技术提取物或制剂适量,加甲醇10ml,超声提取10分钟,使其能够充分提取,滤过,取续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丹参IIA及隐丹参酮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各含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试验,吸取供试品溶液与对照品溶液各5u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19∶1的甲苯-醋酸乙酯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含量测定方法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74∶26的甲醇-水作为流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中药丹参制剂的制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含如下工艺 步骤:将丹参药材粉碎,以70~95%的乙醇溶液提取,滤过,合并滤液,减压回收乙醇并浓 缩成稠膏,用70~90℃热水洗去水溶物,余下的浸膏干燥,粉碎,得提取物。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伟民
申请(专利权)人:黄伟民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