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牵引车维修辅助安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847092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02 14: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牵引车维修辅助安全装置,包括第一支撑掌、第二支撑掌、套杆、活动杆和定位组件,第一支撑掌用于支撑牵引车驾驶室骨架,第二支撑掌用于支撑于地面或牵引车车架,活动杆沿套杆的长度方向滑动插接于套杆内,且活动杆的底端伸入套杆顶端,第一支撑掌固定于活动杆顶端,活动杆通过定位组件以可拆卸的方式与套杆固定,套杆底端与第二支撑掌铰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快速高效对牵引车驾驶室完成安全稳定的支撑,且支撑角度可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牵引车维修辅助安全装置
本技术涉及牵引车维修工具,具体涉及一种牵引车维修辅助安全装置。
技术介绍
牵引车结构较为紧凑,大部分部件均处于驾驶室下方,在需要维修发动机或驾驶室以下的零部件时,维修人员就需利用自带的液压系统将驾驶室顶起,然后锁紧液压系统使得驾驶室不能复位落下,此时维修人员方可对发动机或者驾驶室以下部位零部件进行维修检修。出于保障维修人员的人身安全,往往外加一条保险撑杆,用于支撑驾驶室,防止液压系统失效而发生意外。现有使用的保险撑杆为木条,木条撑杆一端撑住地面,另一端撑住驾驶室底座的骨架。木条撑杆在日晒雨淋的环境下会日益出现老化腐朽,再者木条撑杆与地面连接会出现滑动,此时的木条保险撑杆就不能很好的保障维修人员的人身安全。常见的作业方法是需要至少两人以上配合,笨重的木条一人扶正撑到驾驶室的骨架,另一人则需要用楔块垫到木条与地面的接触点,而且笨重的木条撑杆很难拆装,搬运存放麻烦且不安全,安装使用效率低。此外,木条撑杆的长度固定,无法调节驾驶室的倾仰角度,在维修需求时无法满足将驾驶室调节至最佳位置进行维修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牵引车维修辅助安全装置,能快速高效对牵引车驾驶室完成安全稳定的支撑,且支撑角度可调。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牵引车维修辅助安全装置,包括第一支撑掌、第二支撑掌、套杆、活动杆和定位组件,第一支撑掌用于支撑牵引车驾驶室骨架,第二支撑掌用于支撑于地面或牵引车车架,活动杆沿套杆的长度方向滑动插接于套杆内,且活动杆的底端伸入套杆顶端,第一支撑掌固定于活动杆顶端,活动杆通过定位组件以可拆卸的方式与套杆固定,套杆底端与第二支撑掌铰接。优选地,第一支撑掌包括受力支撑板及固定于受力支撑板两侧的支撑侧臂,支撑侧臂由受力支撑板顶部凸出,以避免发生侧移,受力支撑板底部固定于活动杆顶端。优选地,受力支撑板与支撑臂一体弯折成型。优选地,第二支撑掌包括固定板及固定于固定板两侧的支撑腿,支撑腿由固定板底部凸出,套杆底端铰接于固定板顶部。优选地,固定板与支撑腿一体弯折成型。优选地,固定板顶部固定有铰接板,套杆底端与铰接板铰接。优选地,铰接板上设有第一铰接孔,第一铰接孔配有销轴,套杆底端设有与第一铰接孔对应的第二铰接孔,销轴固定于第一铰接孔并与第二铰接孔铰接转动配合。优选地,定位组件包括保险销、开设于套杆的若干第一定位孔以及开设于活动杆的第二定位孔,第一定位孔沿套杆的长度方向间隔分布,保险销用于穿入第一定位孔后固定定位至第二定位孔。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活动杆和套杆的滑动配置,实现可活动调节对牵引车驾驶室的支撑长度,形成可调的支撑角度,以便调节驾驶室被顶起的倾仰角度,满足符合需求维修的最佳位置,简化替代了维修时木条撑杆的复杂且具有危险性的方式,而且,通过第一支撑掌、第二支撑掌的配置,使本技术支撑驾驶室时更安全,更稳定,仅需一人就可调整好需要的合适长度的活动杆,省去了传统安装使用的繁冗操作方式,使安装使用操作更快,效率更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牵引车维修辅助安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牵引车维修辅助安全装置的分解图。图中:1、第一支撑掌;11、支撑板;12、支撑臂;2、第二支撑掌;21、固定板;22、支撑腿;23、铰接板;24、第一铰接孔;3、套杆;31、第二铰接孔;4、活动杆;5、定位组件;51、保险销;52、第一定位孔;53、第二定位孔;6、销轴。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如图1-2所示的一种牵引车维修辅助安全装置,包括第一支撑掌1、第二支撑掌2、套杆3、活动杆4和定位组件5,第一支撑掌1用于支撑牵引车驾驶室骨架,第二支撑掌2用于支撑于地面或牵引车车架,活动杆4沿套杆3的长度方向滑动插接于套杆3内,且活动杆4的底端伸入套杆3顶端,第一支撑掌1固定于活动杆4顶端,活动杆4通过定位组件5以可拆卸的方式与套杆3固定,套杆3底端与第二支撑掌2铰接。通过活动杆4和套杆3的滑动配置,实现可活动调节对牵引车驾驶室的支撑长度,形成可调的支撑角度,以便调节驾驶室被顶起的倾仰角度,满足符合需求维修的最佳位置,简化替代了维修时木条撑杆的复杂且具有危险性的方式,而且,通过第一支撑掌1、第二支撑掌2的配置,使本技术支撑驾驶室时更安全,更稳定,仅需一人就可调整好需要的合适长度的活动杆4,省去了传统安装使用的繁冗操作方式,使安装使用操作更快,效率更高。其中,本实施例的套杆3、活动杆4用不锈钢材质制成,以避免风雨腐蚀。为增强第一支撑掌1与驾驶室的稳定卡接固定,第一支撑掌1包括受力受力支撑板11及固定于受力支撑板11两侧的支撑侧臂12,支撑侧臂12由受力支撑板11顶部凸出,以避免发生侧移,凸出的形式更具抓持力,活动杆4顶端固定于受力支撑板11底部,本实施例可采用焊接方式实现活动杆4与受力支撑板11的固定。为增加强度,受力支撑板11与支撑侧臂12一体弯折成型。类似地,为增强第二支撑掌2相对于地面的抓附力,避免打滑,第二支撑掌2包括固定板21及固定于固定板21两侧的支撑腿22,支撑腿22由固定板21底部凸出,凸出的形式更具抓持力,更易固定于地面,套杆3底端铰接于固定板21顶部。为增加强度,本实施例的固定板21与支撑腿22一体弯折成型。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本实施例的固定板21顶部固定有铰接板23,套杆3底端与铰接板23铰接,以便套杆3与第二支撑掌2铰接。具体是,本实施例的铰接板23上设有第一铰接孔24,第一铰接孔24配有销轴6,套杆3底端设有与第一铰接孔24对应的第二铰接孔31,销轴6固定于第一铰接孔24并与第二铰接孔31铰接转动配合。通过销轴6形成转动所需的中轴,使套杆3绕销轴6中心轴转动,以便支撑驾驶室进行俯仰角度调节。本实施例的定位组件5包括保险销51、开设于套杆3的若干第一定位孔52以及开设于活动杆4的第二定位孔53,第一定位孔52沿套杆3的长度方向间隔分布,保险销51用于穿入第一定位孔52后固定定位至第二定位孔53。将保险销51插入不同的第一定位孔52,就可以使调节活动杆4相对于套杆3的伸缩量,进而调整本实施例牵引车维修辅助安全装置的整体支撑长度,操作简便。具体使用时,将保险销51从某一第一定位孔52中抽出,调节套杆3与活动杆4的相对位置,调节至维修辅助需求长度并对好第一定位孔52、第二定位孔53,再将保险销51插入所需的第一定位孔52并固定至第二定位孔53,以固定定位长度。第一支撑撑与牵引车驾驶室骨架卡合,第二支撑掌2与地面抓合,从而配合实现保险撑杆的作用。本技术通过活动杆4和套杆3的滑动配置,实现可活动调节对牵引车驾驶室的支撑长度,形成可调的支撑角度,以便调节驾驶室被顶起的倾仰角度,满足符合需求维修的最佳位置,简化替代了维修时木条撑杆的复杂且具有危险性的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牵引车维修辅助安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支撑掌、第二支撑掌、套杆、活动杆和定位组件,第一支撑掌用于支撑牵引车驾驶室骨架,第二支撑掌用于支撑于地面或牵引车车架,活动杆沿套杆的长度方向滑动插接于套杆内,且活动杆的底端伸入套杆顶端,第一支撑掌固定于活动杆顶端,活动杆通过定位组件以可拆卸的方式与套杆固定,套杆底端与第二支撑掌铰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牵引车维修辅助安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支撑掌、第二支撑掌、套杆、活动杆和定位组件,第一支撑掌用于支撑牵引车驾驶室骨架,第二支撑掌用于支撑于地面或牵引车车架,活动杆沿套杆的长度方向滑动插接于套杆内,且活动杆的底端伸入套杆顶端,第一支撑掌固定于活动杆顶端,活动杆通过定位组件以可拆卸的方式与套杆固定,套杆底端与第二支撑掌铰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牵引车维修辅助安全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支撑掌包括受力支撑板及固定于受力支撑板两侧的支撑侧臂,支撑侧臂由受力支撑板顶部凸出,受力支撑板底部固定于活动杆顶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牵引车维修辅助安全装置,其特征在于,受力支撑板与支撑侧臂一体弯折成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牵引车维修辅助安全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二支撑掌包括固定板及固定于固定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伟明陈增林黃文锋陈革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港集团有限公司广州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