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骨代谢生化标志物检测的液相芯片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576707 阅读:31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多项骨代谢生化标志物并行检测的液相芯片试剂盒,主要包括有:包被微球;分别用生物素标记的检测抗体;和链亲和素藻红蛋白。本发明专利技术所提供的多项骨代谢生化标志物并行检测液相芯片具有检测效率高,所需样本量少,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等优点。同时,各项骨代谢生化标志物可自由组合,使用方便。同时,由于所有反应均处在液相环境,更有利于保持蛋白质的天然构象,使探针和被检测物的反应更快更完全,因此检测灵敏度和线性范围均得到极大的提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医药生物类,具体地是涉及用于多项骨代谢生化标志物并行检测的液相芯 片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骨质疏松症(OP)是以骨量减少、骨组织微结构破坏导致骨脆性增加,而易发生骨折的代谢性疾病。骨质疏松症已跃居常见病、多发病的第七位,中国内地总患病率为百分之十二点四,老年人群患病比例超过一半以上,其中骨折发生率接近三分之一。根据2006年全球骨质 疏松学术大会的数据表明骨质疏松在中国已达到蔓延的程度,过去30年间,中国的骨质疏 松患者增加了 300%,每年由8800万患者引起的医疗费用至少需150亿元人民币。作为一种 严重的慢性疾病,骨质疏松不仅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而且可导致脊柱、四肢等部位的骨折, 是老年人群致死、致残的常见原因。同时,骨质疏松症医疗费用高,由其引起的骨折导致巨 大的医疗资源占用,给社会带来沉重负担。由于骨质疏松症是可以预防的,并可以推迟其发 生发展,因此对其早期诊断和预测具有重要意义。骨密度测量(BMD)、骨组织形态计量学分析和骨代谢生化标志物的检测是近30年来发 展的评价骨骼变化的三种重要检测手段。X线片是最早的检测骨密度的方法。它是通过对骨 质内部结构形态的观察来为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提供依据,但其敏感性低,往往是骨量丢失达 30%—50%时,X线片上才能显示出来,所以它不能早期诊断骨质疏松症。骨密度的定量检 测技术包括单光子吸收法(SPA)。双光子吸收法(DPA),双能X线吸收法(DXA),定量计 算机断层成像技术(QCT)和放射吸收法(RA)。其中,DEXA是目前诊断骨质疏松的主要测量仪器,但其价格昂贵、仪器体积庞大,操作不便,可测对象有限,不适合在城市社区、 广大农村和边缘地区等基层医疗机构开展老年人骨质疏松症的诊断和防治。骨形态计量学方 法可以提供即时的骨结构和骨含量的情况,但由于属创伤性检査,需在病人身上取一块骨头 进行分析,病人多难接受。相对于传统的研究骨代谢状况的方法包括组织学、影像学方法来 说,骨代谢生化标志物的检测除简便、快速、无创外,更可以及时动态地反映正在进行的骨 重建情况,对代谢性骨病的早期诊断、预测骨丢失率和监测药物疗效等,均具有极其重要的 临床意义。目前认为检测骨代谢生化标志物具有如下意义(1)预测骨丢失率和骨折发生率研究 证实骨代谢指标,尤其是骨吸收指标的测定,是预测绝经后骨折危险性的有用手段。 一项12 年长期纵向研究通过检测血骨钙素水平,发现具有高骨转换者,其椎体骨折发生率明显升高。 同样I型胶原交联C-端肽(CTX )和尿胶原脱氧吡啶啉(DPD)基础值较对照组明显升高者,其髋部骨折率亦明显增加。若将骨密度测定和骨代谢标志物测定结合分析,则较单独用BMD 明显提高对骨折危险性的预测力度(predictive power)。同时测定多项骨代谢生化标志物较单纯 测量一种生化标志物,对于判断骨丢失率更有意义。(2)用于药物疗效的监测这是目前最 广泛的临床用途。防治骨质疏松与防治其他慢性病类似,其疗效判断通常需要较长的时间, 骨密度的变化一般至少在半年以上。而骨代谢生化标志物能在用药的早期(1 3个月)出现 显著变化。短期骨代谢标志物降低与长期(2年后)髋部和椎体骨密度的升高显著相关。多数抗 骨吸收治疗的临床研究表明,在治疗1年后骨密度的变化不超过10%,而骨折危险性通常会 降低50%左右。比如对雷洛昔芬的临床研究表明,该药物治疗l年后,腰椎骨密度增加2%, 而椎体骨折的危险性降低68%。骨密度的变化仅能解释降低骨折疗效的15%,说明抗骨吸收治疗的效果是可能不仅限于骨密度的提高。比如治疗后骨转换率减低,从而改变了骨骼内部 的微结构、矿化程度、胶原的质量和减少了微损伤的累积,进而提高了骨骼的质量。观察治 疗后骨代谢生化标志物的变化有助于判断该药物的疗效。阿伦磷酸钠治疗后尿NTX和CTX 会降低70%,雷洛昔芬治疗后相应的骨代谢标志物会降低40%左右,激素替代治疗根据剂量 的不同会使骨转换降低40% 60%。观察以上变化能为继续治疗采取的策略提供早期指导性{曰息。由于骨质疏松的防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提高治疗的依从性。有研究表明只有50% 的患者在开始骨质疏松的治疗后能坚持l年以上。通过在治疗前后定期测定骨转化生化标志 物,观察到治疗后的骨转换的变化,会增加医生和患者的信心,提高治疗的依从性。同时, 临床上检测反映骨丢失速率的敏感骨生化指标与BMD测量联合应用是筛选骨折危险人群的 有效方法。由于能在短期内监测骨代谢状况,因此治疗中的骨生化指标的检测是判断疗效和 调整治疗方案简便而有效的方法。目前,临床上普遍使用的骨代谢生物标志物主要包括 (1)反映骨形成的生化指标①骨碱性磷酸酶(Bone alkaline phosphatase, BALP): ALP与骨矿化密切相关,因为在碱性环境中骨钙化最活跃,成骨细胞释放的ALP能使无机磷酸盐水解,从而降低焦磷酸盐浓度,有利于骨的矿化。血清的总碱性磷酸酶最主要的来源是骨和肝脏,检测骨ALP的关键是将肝和骨ALP分开,其方法较多,如热失活法、化学抑制法、凝胶电泳法、麦胚凝结素沉淀法等,这些方法大多属于间接法,对于提高指标的特异性效果并不理想,而使用BALP单克隆抗体进行双抗体夹心反应,则可直接检测血中的BALP,且特异性高。② 骨钙素(Osteocalcin, OSC or BoneGlaprotein, BGP): BGP是一种维生素K依赖性的 非胶原蛋白质。目前已知BGP与骨基质合成及矿化速率有关。另一些体内外实验示BGP还 参与骨吸收的调节,它可以募集井激活骨重吸收细胞,当BGP减少时,破骨细胞样细胞聚集 减少。BGP作为直反映骨形成的特异性指标,可用来监测骨质疏松和判断其它代谢性骨病治 疗效果。检测BGP的方法多用免疫方法.由于血液中还有BGP的水解碎片,通常采用的抗 牛BGP多克隆抗体的检测技术无法区别水解碎片.而采用抗人BGP的单克隆抗体的检测方 法能够识别不同的碎片.反映骨形成的特异性明显提高③ I型前胶原前肽(PICP、 PINP): I型胶原在成骨细胞合成时,首先合成的是原胶原。 在原胶原的N-端和C端各有一延长肽,称为前肽。成骨细胞合成并分泌前胶原后,在蛋白 分解酶作用下两端的肽被切断,形成成熟的胶原。由于骨基质中胶原是主要成分,骨合成I 型胶原的速度较其他组织要快得多,所以可认为血中PICP、 PINP水平可代表骨胶原合成速 度。(2)反映骨吸收的生化指标① 血浆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artrate resistant acid phosphatase, TRAP5b):血中的酸性 磷酸酶来源于多种组织,如骨、前列腺、红细胞以及血小板等,骨源性酸性磷酸酶能抵抗酒 石酸的抑制,因而称之为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血液中TRAP5b主要求源于骨吸收过程中破 骨细胞的释放,TRAP5b的活性与骨吸收状况相平行,不受膳食、运动和年龄影响。② 尿胶原吡啶啉(PYD)和尿胶原脱氧吡啶啉(DPYD):骨基质成熟胶原纤维中,cx肽链 末端的3个赖氨酸交联形成吡啶交联蛋白,该交联物视螺旋部分交联位点上的氨基酸是羟赖 氨酸残基还是赖氨酸残基,若是前者就叫吡啶啉(PYD),而后者则称脱氧吡啶啉(DPYD)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多项骨代谢生化标志物并行检测的液相芯片,其特征是,主要包括有:    1)包被微球:含有分别包被了骨碱性磷酸酶的捕获抗体的微球、包被了骨钙素捕获抗体的微球、包被了I型前胶原N-端前肽捕获抗体的微球、I型前胶原C-端前肽捕获抗体的微球,包被了血浆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捕获抗体的微球、包被了I型胶原交联C-端肽捕获抗体的微球,和/或者含有包被了尿胶原吡啶啉捕获抗体的微球、包被尿胶原脱氧吡啶啉捕获抗体的微球以及包被了I型胶原交联N-端肽捕获抗体的微球,上述微球分别具有不同颜色编码;    2)生物素标记检测抗体:分别用生物素标记的骨碱性磷酸酶、骨钙素、I型前胶原N-端前肽、I型前胶原C-端前肽、血浆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I型胶原交联C-端肽的检测抗体;和/或分别用生物素标记的尿胶原吡啶啉、尿胶原脱氧吡啶啉)以及I型胶原交联N-端肽的检测抗体;和    3)链亲和素藻红蛋白。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嘉森林一群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益善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1[中国|广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