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材料抑制酶的活性的测定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573558 阅读:18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纳米材料抑制酶的活性的测定方法。其特征是首先将酶液和纳米材料悬浮液混合作用后离心,测定上清液中的酶的活性,得到纳米材料对酶的吸附率E;再向上述沉淀物中加入酶的缓冲液,充分解吸后离心,测定纳米材料对酶的解吸附率D。最后利用公式IE=E-D计算纳米材料对酶的活性的抑制率IE。本发明专利技术克服了纳米材料对后续加入物质及反应产物的吸附效应造成的影响,通过纳米材料吸附的酶的活性的测定,大大提高了测定纳米材料抑制酶的活性的精确度和重现性,适于在水中不能溶解的所有人工纳米材料,其中酶是限定能用分光光度法或滴定法测定其活性的若干种酶,因此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可望成为纳米材料抑制酶的活性的标准测定方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纳米材料的环境毒理测定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纳米材料抑制酶的活性的测定 方法。
技术介绍
微米技术是20世纪科学技术的象征,而纳米技术则是21世纪科学技术的象征。由于纳 米材料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如小尺寸效应、大的比表面积、极高的反应活性、量子效应等, 导致异常的吸附能力、化学反应能力、分散与团聚能力等,使纳米科学与生命科学、信息科 学共同成为当今世界的三大支柱科学。近年来随着纳米科技的迅速发展,已经创造出无数的 人工纳米材料(至少有一维小于lOOnm的材料),包括碳纳米管、巴基球和纳米氧化物颗粒 等,其在光电、生物医药、化妆品、能源及催化等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目前在世界范围内, 每年的使用量达1,000~2,000吨,并将在2011-2020年达到10,000-IOO,OOO吨(英国皇家学会 和英国皇家工程学院,2004)。随着纳米材料的广泛使用,各种形式的纳米材料会通过不同的 途径进入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当中,可能会对人体及生态环境造成污染,从而危及人类健康。由于纳米材料的本身物理化学特性决定了其对生物体及环境具有潜在的影响,许多研究 已经表明其潜在的毒理效应己引起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纳米材料抑制酶的活性的测定方法,将酶溶液和作为抑制物的纳米材料的悬浮液混合相互作用一段时间后,再加入相应酶的底物,测定酶的活性,进而得到纳米材料对酶的活性的抑制率;其特征是将酶溶液和纳米材料悬浮液混合相互作用后,先离心分离出上清液和沉淀物,并按照常规酶的活性的测定方法测定出该上清液中的酶的活性,进而得到纳米材料对酶的吸附率E;再向上述离心后的沉淀物中加入相应酶的缓冲液重新悬浮,充分解吸后离心,测定以解吸附率表示的纳米材料吸附酶的活性,即纳米材料所吸附酶的解吸附率D;最后利用公式IE=E-D,计算纳米材料对酶的活性的抑制率IE。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冬梅王震宇赵建李锋民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海洋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5[中国|青岛]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