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侧踏板结构和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723734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3 03: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车辆侧踏板结构和车辆,所述的车辆侧踏板结构包括装设于车辆车身上的踏板本体和电驱动组件,电驱动组件包括旋转动力输出装置,以及依次传动连接于旋转动力输出装置的动力输出端和踏板本体之间的第一传动单元、中间传动单元和第二传动单元,且于中间传动单元上构造有可承接外部操纵的操纵部;传动部被配置为动力可于第一传动单元和中间传动单元之间双向传动,并由中间传动单元向第二传动单元单向传动;因传动部传动,踏板本体可承接旋转动力输出装置或者操纵部的驱使而于相对于车身的展开位置以及收起位置之间转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车辆侧踏板结构可在踏板电控系统失效时方便的进行手动收起,从而有利于行车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辆侧踏板结构和车辆
本技术涉及车辆零部件
,特别涉及一种车辆侧踏板结构。本技术还涉及一种装设有该车辆侧踏板结构的车辆。
技术介绍
在底盘较高的车型,例如商务车、越野车、校车、SUV等车型中,在车辆的车门处通常布置有电动侧踏板结构以便于乘客上下车,电动侧踏板结构主要包括电驱动系统、控制器、连杆机构及踏板本体,踏板本体通过连杆机构安装在汽车底盘,当乘客需要上下车时,控制器通过感应车门状态及整车其它信号,自动控制踏板本体的伸缩,达到踏步的舒适性和安全性。由于电动踏板受电器控制系统控制、自动展开或收起。GB13904中对电动伸缩踏板有手动回收机构的要求,即在车辆踏板电控系统故障或失效时,踏板本体能够手动收回并保持在收起状态。现有的电动侧踏主要分为伸缩式、平推式以及翻转式电动侧踏。现有技术中,对于伸缩式电动侧踏可通过驱动电机与输出轴分开的方式来实现手动收起,而平推式及翻转式侧踏没有较好的手动收起方案,只能通过拆卸驱动电机的方式来进行手动收起,这种方案可操作性差,操作难度大,操作空间也会收到严重的限制。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旨在提出一种车辆侧踏板结构,以能够在踏板的电控系统故障后,方便的进行手动收起。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车辆侧踏板结构,包括设于车辆车身上的踏板本体和电驱动组件,所述电驱动组件包括:旋转动力输出装置,固设于所述车身上;传动部,设于所述车身上,且所述传动部包括依次传动连接于所述旋转动力输出装置的动力输出端和踏板本体之间的第一传动单元、中间传动单元和第二传动单元,且于所述中间传动单元上构造有可承接外部操纵的操纵部;所述传动部被配置为动力可于所述第一传动单元和所述中间传动单元之间双向传递,并由所述中间传动单元向所述第二传动单元单向传递;因所述传动部传动,所述踏板本体可承接所述旋转动力输出装置或者所述操纵部的驱使而于相对于所述车身的展开位置以及收起位置之间转换。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传动单元包括与所述动力输出端固连的第一蜗杆。进一步的,所述中间传动单元包括转动设于所述车身上的、与所述第一蜗杆啮合传动的第一蜗轮,以及与所述第一蜗轮同轴且固连设置的第二蜗杆,且所述第一蜗杆的展开螺旋角不小于所述第一蜗轮和所述第一蜗杆接触的摩擦角。进一步的,所述第二传动单元包括转动设于所述车身上的、与所述第二蜗杆啮合传动的第二蜗轮,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二蜗轮和所述踏板本体之间的传动件,且所述第二蜗杆的展开螺旋角小于所述第二蜗轮和所述第二蜗杆接触的摩擦角;因所述传动件传动,所述第二蜗轮的转动可驱使所述踏板本体于所述展开位置以及所述收起位置间转换。进一步的,所述操纵部包括构造于所述中间传动单元端部的一字形沉孔、十字形沉孔、六角形沉孔、花形沉孔中的一种。进一步的,所述电驱动组件还包括具有腔体的壳体,所述旋转动力输出装置和所述传动部容置于所述腔体内,且于所述壳体上开设有与所述操纵部相对设置的操纵孔。进一步的,于所述壳体上可拆卸的设有密封所述操纵孔的密封部。进一步的,所述操纵孔采用螺纹孔,所述密封部包括与所述操纵孔螺接的螺钉,以及夹置在所述螺钉的螺帽和所述壳体之间的密封垫圈。进一步的,所述旋转动力输出装置采用电机。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具有以下优势:本技术所述的车辆侧踏板结构,通过将传动部设置为包括可双向驱动的第一传动单元和中间传动单元,以及与中间传动单元单向传动的第二传动单元,使得踏板本体可承接旋转动力输出装置的驱使而于展开位置或者收起位置转换,亦可在该踏板结构的电控系统故障时,由操作者手动对操纵部进行操纵而可使踏板本体于展开位置或者收起位置转换,且相对于现有技术中拆卸驱动系统的方式,该车辆侧踏板结构的手动收起踏板的操作较为方便。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辆,于所述车辆上装设有如上所述的车辆侧踏板结构。本技术的车辆与上述的车辆侧踏板结构具有相同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附图说明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所述的车辆侧踏板结构的整体结构轴测图;图2为图1的另一视角视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所述的电驱动组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所述的电驱动组件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中A处的放大图。附图标记说明:1-踏板本体,11-安装座,12-连杆机构,2-电驱动组件,21-旋转动力输出装置,22-传动部,221-第一传动单元,222-中间传动单元,2221-操纵部,2222-第一蜗轮,2223-第二蜗杆,223-第二传动单元,2231-第二蜗轮,2232-传动件,23-壳体,231-操纵孔,24-密封部,241-螺钉,242-密封垫圈,3-工具。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一本实施例涉及一种车辆侧踏板结构,如图1至图5所示,该车辆侧踏板结构包括装设于车辆车身上的踏板本体1和电驱动组件2,其中,电驱动组件2包括固设于车身上的旋转动力输出装置21,还包括设于车身上的传动部22,该传动部22包括与旋转动力输出装置21的动力输出端固连的第一传动单元221,与第一传动单元221传动连接的中间传动单元222,以及与中间传动单元222传动连接、并与踏板本体1驱动连接的第二传动单元223,且在中间传动单元222上构造有可承接外部操纵的操纵部2221,上述的传动部22被配置为动力可于第一传动单元221和中间传动单元222之间双向传动,并由中间传动单元222向第二传动单元223单向传动,因传动部22传动,踏板本体1可承接旋转动力输出装置21或者操纵部2221的驱使而于相对于车身的展开位置以及收起位置之间转换。本实施例中,踏板本体1与车身的连接结构可参考现有车辆上平推式或者翻转式踏板本体1的安装结构,一种示意性说明可参考图1和图2所示,在车辆车身上固设有安装座11,踏板本体1通过连杆机构12与安装座11连接,连杆机构12可承接电驱动组件2最终输出的旋转动力带动踏板本体1在展开位置以及收起位置间转换,其中,展开位置是指踏板本体1伸出、以可方便乘客上下车的位置,而收起位置是指踏板本体1向车身内侧收起,以利于行车安全的位置。本实施例中,上述的电驱动组件2包括固设于车辆车身上的、具有腔体的壳体23,上述的旋转动力输出装置21以及传动部22均容置于该壳体23的腔体内,上述的旋转动力输出装置21例如可以为电机,此时,旋转动力输出装置21的动力输出端为电机的电机轴。需要说明的是,该电机选用的是不通电时电机轴可自由转动的电机,例如电机轴无制动的伺服电机。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辆侧踏板结构,包括装设于车辆车身上的踏板本体(1)和电驱动组件(2),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驱动组件(2)包括:/n旋转动力输出装置(21),固设于所述车身上;/n传动部(22),设于所述车身上,且所述传动部(22)包括依次传动连接于所述旋转动力输出装置(21)的动力输出端和踏板本体(1)之间的第一传动单元(221)、中间传动单元(222)和第二传动单元(223),且于所述中间传动单元(222)上构造有可承接外部操纵的操纵部(2221);所述传动部(22)被配置为动力可于所述第一传动单元(221)和所述中间传动单元(222)之间双向传递,并由所述中间传动单元向所述第二传动单元(223)单向传递;因所述传动部(22)传动,所述踏板本体(1)可承接所述旋转动力输出装置(21)或者所述操纵部(2221)的驱使而于相对于所述车身的展开位置以及收起位置之间转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辆侧踏板结构,包括装设于车辆车身上的踏板本体(1)和电驱动组件(2),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驱动组件(2)包括:
旋转动力输出装置(21),固设于所述车身上;
传动部(22),设于所述车身上,且所述传动部(22)包括依次传动连接于所述旋转动力输出装置(21)的动力输出端和踏板本体(1)之间的第一传动单元(221)、中间传动单元(222)和第二传动单元(223),且于所述中间传动单元(222)上构造有可承接外部操纵的操纵部(2221);所述传动部(22)被配置为动力可于所述第一传动单元(221)和所述中间传动单元(222)之间双向传递,并由所述中间传动单元向所述第二传动单元(223)单向传递;因所述传动部(22)传动,所述踏板本体(1)可承接所述旋转动力输出装置(21)或者所述操纵部(2221)的驱使而于相对于所述车身的展开位置以及收起位置之间转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侧踏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动单元(221)包括与所述动力输出端固连的第一蜗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侧踏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传动单元(222)包括转动设于所述车身上的、与所述第一蜗杆啮合传动的第一蜗轮(2222),以及与所述第一蜗轮(2222)同轴且固连设置的第二蜗杆(2223),且所述第一蜗杆的展开螺旋角不小于所述第一蜗轮(2222)和所述第一蜗杆接触的摩擦角。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侧踏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传动单元(223)包括转动设于所述车身上的、与所述第二蜗杆(2223)啮合传动的第二蜗轮(223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家武黄泽海刘兴张利宽郑天翔齐山蒋超
申请(专利权)人:曼德电子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