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步结构及客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587483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1 23:4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踏步结构,踏步结构包括外框、踏板、滑动件和传动带,外框具有容纳腔;踏板可移动地设置,踏板具有进入容纳腔内的收起位置以及伸出容纳腔的使用位置;滑动件可滑动地设置在容纳腔内,滑动件与踏板铰接,以带动踏板移动;传动带可转动地设置,传动带与滑动件连接,以驱动滑动件移动;其中,踏板处于收起位置的情况下踏板水平设置,踏板处于使用位置的情况下,踏板相对于水平面倾斜设置。采用该方案,可通过传动带和滑动件的驱动实现踏板在外框中的伸缩,从而使用或收起踏板,与采用手动翻转的方式相比,提高了操作的便利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踏步结构及客车
本专利技术涉及踏步结构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踏步结构及客车。
技术介绍
随着客车产业的不断发展,公交客车配置了轮椅区域,因此需要配备残疾人踏步,方便轮椅上下;目前此装置多为手动翻转形式,踏步较重打开时操作不便。因此有必要对现有的踏步结构进行优化,以提高使用的便利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踏步结构及客车,以便于踏步结构的使用。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踏步结构,包括:外框,所述外框具有容纳腔;踏板,所述踏板可移动地设置,所述踏板具有进入所述容纳腔内的收起位置以及伸出所述容纳腔的使用位置;滑动件,所述滑动件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容纳腔内,所述滑动件与所述踏板铰接,以带动所述踏板移动;传动带,所述传动带可转动地设置,所述传动带与所述滑动件连接,以驱动所述滑动件移动;其中,所述踏板处于所述收起位置的情况下所述踏板水平设置,所述踏板处于所述使用位置的情况下,所述踏板相对于水平面倾斜设置。进一步地,所述踏板从所述容纳腔内伸出后,所述踏板在重力作用下相对所述滑动件转动,所述踏步结构还包括:弹性结构,所述弹性结构对所述踏板施加弹力,以减缓所述踏板相对所述滑动件转动的速度。进一步地,所述弹性结构为阻尼杆,所述阻尼杆的一端与所述滑动件连接,所述阻尼杆的另一端与所述踏板连接。进一步地,所述踏步结构还包括:驱动轮,所述驱动轮与所述传动带驱动连接,以驱动所述传动带转动;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与所述驱动轮驱动连接。进一步地,所述传动带为同步带,所述驱动轮为同步轮。进一步地,所述踏步结构还包括:直线运动部,所述直线运动部与所述第一电机驱动连接,所述直线运动部用于带动所述驱动轮沿所述驱动轮的轴向做直线运动,以使所述驱动轮与所述传动带连接或分离。进一步地,所述直线运动部包括第二电机、齿轮和齿条,所述第二电机与所述齿轮驱动连接,所述齿轮与所述齿条配合,所述齿条与所述第一电机连接。进一步地,所述踏步结构还包括:接近开关,设置在所述容纳腔内,所述接近开关用于与所述滑动件配合。进一步地,所述踏步结构还包括水平设置的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与所述外框连接,所述连接板的上表面与所述外框的上表面平齐,所述连接板的下表面用于与客车的地板的上表面连接。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客车,所述客车包括上述的踏步结构。应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踏步结构,踏步结构包括外框、踏板、滑动件和传动带,外框具有容纳腔;踏板可移动地设置,踏板具有进入容纳腔内的收起位置以及伸出容纳腔的使用位置;滑动件可滑动地设置在容纳腔内,滑动件与踏板铰接,以带动踏板移动;传动带可转动地设置,传动带与滑动件连接,以驱动滑动件移动;其中,踏板处于收起位置的情况下踏板水平设置,踏板处于使用位置的情况下,踏板相对于水平面倾斜设置。采用该方案,可通过传动带和滑动件的驱动实现踏板在外框中的伸缩,从而使用或收起踏板,与采用手动翻转的方式相比,提高了操作的便利性。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踏步结构的示意图;图2示出了图1中的踏步结构的另一视图;图3示出了图1中的踏步结构的另一视图;图4示出了图1中的踏步结构的局部放大图。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10、外框;20、踏板;30、滑动件;40、传动带;50、弹性结构;60、第一电机;70、直线运动部;80、接近开关;90、连接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如附图所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踏步结构,包括:外框10,外框10具有容纳腔;踏板20,踏板20可移动地设置,踏板20具有进入容纳腔内的收起位置以及伸出容纳腔的使用位置;滑动件30,滑动件30可滑动地设置在容纳腔内,滑动件30与踏板20铰接,以带动踏板20移动;传动带40,传动带40可转动地设置,传动带40与滑动件30连接,以驱动滑动件30移动;其中,踏板20处于收起位置的情况下踏板20水平设置,踏板20处于使用位置的情况下,踏板20相对于水平面倾斜设置。应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踏步结构,踏步结构包括外框10、踏板20、滑动件30和传动带40,外框10具有容纳腔;踏板20可移动地设置,踏板20具有进入容纳腔内的收起位置以及伸出容纳腔的使用位置;滑动件30可滑动地设置在容纳腔内,滑动件30与踏板20铰接,以带动踏板20移动;传动带40可转动地设置,传动带40与滑动件30连接,以驱动滑动件30移动;其中,踏板20处于收起位置的情况下踏板20水平设置,踏板20处于使用位置的情况下,踏板20相对于水平面倾斜设置。采用该方案,可通过传动带40和滑动件30的驱动实现踏板20在外框10中的伸缩,从而使用或收起踏板20,与采用手动翻转的方式相比,提高了操作的便利性。可选地,外框10的一端具有用于进出踏板20的开口,开口的上侧壁具有过渡斜面,过渡斜面与处于使用位置时的踏板20的上表面对齐。这样在轮椅通过时可避免卡顿。可选地,踏板20的远离滑动件30的一端具有导向斜面,踏板20的远离滑动件30的一端用于搭在地上。这样便于轮椅上下踏板20。在本实施例中,踏板20从容纳腔内伸出后,踏板20在重力作用下相对滑动件30转动,踏步结构还包括:弹性结构50,弹性结构50对踏板20施加弹力,以减缓踏板20相对滑动件30转动的速度。即通过弹性结构50施加的弹力,踏板20从容纳腔内伸出后,踏板20可缓慢转动直至接触地面,避免因踏板20快速转动而造成损坏。在本实施例中,弹性结构50为阻尼杆,阻尼杆的一端与滑动件30连接,阻尼杆的另一端与踏板20连接。这样可通过阻尼杆对踏板20施加弹力。可选地,滑动件30包括滑块和凸出设置在滑块的一侧的滑板,踏板20包括主体和凸出设置在主体的一侧的端板,其中,滑板与端板铰接,阻尼杆的一端与滑块铰接,阻尼杆的另一端与主体铰接。这样可便于在较小的空间布置阻尼杆。可选地,容纳腔的侧壁上具有滑槽,滑动件30的一侧与滑槽配合,以通过滑槽进行导向。在本实施例中,踏步结构还包括:驱动轮,驱动轮与传动带40驱动连接,以驱动传动带40转动;第一电机60,第一电机60与驱动轮驱动连接。这样第一电机60使驱动轮转动,然后驱动轮驱动传动带40转动,从而带动滑动件30往返移动。具体地,传动带40为同步带,驱动轮为同步轮。这样结构简单、传动可靠。在本实施例中,踏步结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踏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n外框(10),所述外框(10)具有容纳腔;/n踏板(20),所述踏板(20)可移动地设置,所述踏板(20)具有进入所述容纳腔内的收起位置以及伸出所述容纳腔的使用位置;/n滑动件(30),所述滑动件(30)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容纳腔内,所述滑动件(30)与所述踏板(20)铰接,以带动所述踏板(20)移动;/n传动带(40),所述传动带(40)可转动地设置,所述传动带(40)与所述滑动件(30)连接,以驱动所述滑动件(30)移动;/n其中,所述踏板(20)处于所述收起位置的情况下所述踏板(20)水平设置,所述踏板(20)处于所述使用位置的情况下,所述踏板(20)相对于水平面倾斜设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踏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框(10),所述外框(10)具有容纳腔;
踏板(20),所述踏板(20)可移动地设置,所述踏板(20)具有进入所述容纳腔内的收起位置以及伸出所述容纳腔的使用位置;
滑动件(30),所述滑动件(30)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容纳腔内,所述滑动件(30)与所述踏板(20)铰接,以带动所述踏板(20)移动;
传动带(40),所述传动带(40)可转动地设置,所述传动带(40)与所述滑动件(30)连接,以驱动所述滑动件(30)移动;
其中,所述踏板(20)处于所述收起位置的情况下所述踏板(20)水平设置,所述踏板(20)处于所述使用位置的情况下,所述踏板(20)相对于水平面倾斜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踏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踏板(20)从所述容纳腔内伸出后,所述踏板(20)在重力作用下相对所述滑动件(30)转动,所述踏步结构还包括:
弹性结构(50),所述弹性结构(50)对所述踏板(20)施加弹力,以减缓所述踏板(20)相对所述滑动件(30)转动的速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踏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结构(50)为阻尼杆,所述阻尼杆的一端与所述滑动件(30)连接,所述阻尼杆的另一端与所述踏板(20)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踏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踏步结构还包括:
驱动轮,所述驱动轮与所述传动带(40)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侯明玉代园陈亮朱长春陈明菲刘冬董锋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广通汽车有限公司银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