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车制动机平均管压力控制方法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626404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5 21:2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机车制动机平均管压力控制方法及装置,在制动机失电时、制动机处于空气位以及空气位下发生断钩列车分离时,均通过控制第一气动换向阀和遮断阀的动作使平均管的压力由制动缸压力控制单元来控制,实现了对平均管的压力控制,且在空气位机车发生断钩列车分离时,切断对平均管的控制,防止平均管压力急速下降而拉低本机制动缸压力,保证了列车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机车制动机平均管压力控制方法及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铁路机车制动
,尤其涉及一种机车制动机失电及空气位下平均管压力控制方法及装置。
技术介绍
重载技术是铁路技术发展方向之一,机车重联是实现重载技术的重要环节,机车重联即两台或多台机车连接在一起组成重联机车运用。国内机车制动机通过设置平均管实现重联机车的制动缸压力控制,重联机车中的本务机车(以下简称本机)控制并输出平均管压力,补机接收平均管压力,并根据接收的平均管压力通过作用阀进行流量放大后,控制补机制动缸压力。目前,机车制动机普遍采用制动机失电转为补机模式的设计,而补机模式下无法对平均管压力进行控制,且在机车制动机处于缓解状态失电时,转补机模式存在平均管无压力输出的问题。此外,在机车制动机无电源输入或故障转为空气位时,机车制动机无法实现对平均管的压力控制。如何实现机车制动机处于缓解状态失电时输出平均管压力,机车制动机空气位下对平均管压力进行控制,以及在空气位下断钩列车分离时机车制动机不受平均管压力急速下降影响的保护功能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机车制动机平均管压力控制方法及装置。本专利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一种机车制动机平均管压力控制装置,包括在制动系统故障时用于控制列车管压力的空气后备单元,其特征是,还包括:触点开关、切换模块、第一电磁阀、第一气动换向阀以及遮断阀;所述触点开关和切换模块的线圈串联后接入所述空气后备单元的电源端;所述切换模块的进气口与总风联管和/或总风管相连,切换模块的出气口与所述第一气动换向阀的控制口、遮断阀的控制口相连;所述第一气动换向阀的出气口与制动缸压力控制单元相连,第一气动换向阀的进气口与平均管相连,第一气动换向阀的排气口与大气相连;所述遮断阀的进气口、出气口分别与制动缸管、平均管相连;所述第一电磁阀的线圈由制动机控制,第一电磁阀的电源与制动机电源并联,第一电磁阀的进气口与均衡压力控制单元相连,第一电磁阀的出气口与列车管压力控制单元、均衡风缸相连,第一电磁阀的排气口与所述切换模块的排气口相连;在第一电磁阀的排气口与切换模块的排气口相连后的管路上设有管径控制机构。进一步地,所述切换模块为第二电磁阀,所述第二电磁阀的线圈作为切换模块的线圈,第二电磁阀的进气口作为切换模块的进气口,第二电磁阀的出气口作为切换模块的出气口,第二电磁阀的排气口作为切换模块的排气口。进一步地,所述切换模块包括第三电磁阀和第二气动换向阀,所述第三电磁阀的出气口与第二气动换向阀的控制口相连,第三电磁阀的进气口与总风管相连;所述第三电磁阀的线圈作为切换模块的线圈,所述第二气动换向阀的进气口与总风联管相连,第二气动换向阀的出气口作为切换模块的出气口,第二气动换向阀的排气口作为切换模块的排气口。进一步地,所述装置还包括压力开关,所述压力开关的气路接口与总风联管相连,压力开关的电开关公共端与所述空气后备单元的电源端连接,压力开关的电开关常开端与所述触点开关的公共端连接。通过压力开关检测总风联管的压力来控制触点开关的电源,控制切换模块线圈的得电或失电,从而控制第一气动换向阀和遮断阀动作,相对于仅使用总风联管压力变化控制第一气动换向阀和遮断阀动作来说,压力开关控制的方式多了一路电路控制,实现了功能冗余,而且可对压力开关的设定值进行选择,达到更快地控制第一气动换向阀和遮断阀动作的效果。进一步地,所述管径控制机构为设置在第一电磁阀的排气口与切换模块的排气口相连后的管路内的缩孔,通过缩孔可以降低压缩空气排向大气的速率。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机车制动机平均管压力控制方法,包括:在制动机失电时,通过第一电磁阀线圈失电控制均衡风缸内的一部分压缩空气排向大气,另一部分压缩空气控制第一气动换向阀和遮断阀动作;通过第一气动换向阀切断平均管与制动缸压力控制单元之间的通路,并使平均管进入制动缸压力控制单元内的制动缸预控压缩空气排向大气;通过遮断阀接通制动缸管与平均管之间的通路,使制动缸压力控制单元在控制制动缸管压力的同时控制平均管的压力。进一步地,当所述均衡风缸内的压力低于第一气动换向阀和遮断阀的动作压力值时,通过第一气动换向阀接通平均管与制动缸压力控制单元之间的通路,通过遮断阀切断制动缸管与平均管之间的通路,平均管的压力由所述平均管压力控制单元来控制。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机车制动机平均管压力控制方法,包括:在制动机处于空气位时,空气后备单元的塞门处于投入位,通过切换模块的线圈得电接通总风联管与第一气动换向阀、遮断阀之间的通路;通过第一气动换向阀切断平均管与制动缸压力控制单元之间的通路,并使平均管进入制动缸压力控制单元内的制动缸预控压缩空气排向大气;通过遮断阀接通制动缸管与平均管之间的通路,使制动缸压力控制单元在控制制动缸管压力的同时控制平均管的压力。进一步地,在制动机处于空气位下发生断钩列车分离时,根据总风联管内压缩空气的压力值来控制第一气动换向阀和遮断阀的动作;通过第一气动换向阀接通平均管与制动缸压力控制单元之间的通路,通过遮断阀切断制动缸管与平均管之间的通路,平均管的压力由所述平均管压力控制单元来控制。进一步地,当所述总风联管内压缩空气的压力值下降至压力开关的动作压力值时,断开触点开关与空气后备单元电源之间的电路,使切换模块线圈失电来控制第一气动换向阀和遮断阀的动作;或通过所述总风联管内压缩空气的压力值下降至第一气动换向阀和遮断阀的动作压力值来控制第一气动换向阀和遮断阀的动作。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一种机车制动机平均管压力控制方法及装置,在制动机失电时、制动机处于空气位以及空气位下发生断钩列车分离时,均通过控制第一气动换向阀和遮断阀的动作使平均管的压力由制动缸压力控制单元来控制,实现了对平均管的压力控制,且在空气位机车发生断钩列车分离时,切断对平均管的控制,防止平均管压力急速下降而拉低本机制动缸压力,保证了列车安全。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一种机车制动机平均管压力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中一种机车制动机平均管压力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3中一种机车制动机平均管压力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4中一种机车制动机平均管压力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空气后备单元,2-触点开关,3-第二电磁阀,4-第一气动换向阀,5-遮断阀,6-制动缸压力控制单元,7-制动缸管,8-平均管,9-平均管压力控制单元,10-第一电磁阀,11-均衡压力控制单元,12-均衡风缸,13-列车管压力控制单元,14-缩孔,15-总风联管,1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机车制动机平均管压力控制装置,包括在制动系统故障时用于控制列车管压力的空气后备单元,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触点开关、切换模块、第一电磁阀、第一气动换向阀以及遮断阀;/n所述触点开关和切换模块的线圈串联后接入所述空气后备单元的电源端;所述切换模块的进气口与总风联管和/或总风管相连,切换模块的出气口与所述第一气动换向阀的控制口、遮断阀的控制口相连;所述第一气动换向阀的出气口与制动缸压力控制单元相连,第一气动换向阀的进气口与平均管相连,第一气动换向阀的排气口与大气相连;所述遮断阀的进气口、出气口分别与制动缸管、平均管相连;所述第一电磁阀的线圈由制动机控制,第一电磁阀的电源与制动机电源并联,第一电磁阀的进气口与均衡压力控制单元相连,第一电磁阀的出气口与列车管压力控制单元、均衡风缸相连,第一电磁阀的排气口与所述切换模块的排气口相连;在第一电磁阀的排气口与切换模块的排气口相连后的管路上设有管径控制机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机车制动机平均管压力控制装置,包括在制动系统故障时用于控制列车管压力的空气后备单元,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触点开关、切换模块、第一电磁阀、第一气动换向阀以及遮断阀;
所述触点开关和切换模块的线圈串联后接入所述空气后备单元的电源端;所述切换模块的进气口与总风联管和/或总风管相连,切换模块的出气口与所述第一气动换向阀的控制口、遮断阀的控制口相连;所述第一气动换向阀的出气口与制动缸压力控制单元相连,第一气动换向阀的进气口与平均管相连,第一气动换向阀的排气口与大气相连;所述遮断阀的进气口、出气口分别与制动缸管、平均管相连;所述第一电磁阀的线圈由制动机控制,第一电磁阀的电源与制动机电源并联,第一电磁阀的进气口与均衡压力控制单元相连,第一电磁阀的出气口与列车管压力控制单元、均衡风缸相连,第一电磁阀的排气口与所述切换模块的排气口相连;在第一电磁阀的排气口与切换模块的排气口相连后的管路上设有管径控制机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车制动机平均管压力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模块为第二电磁阀,所述第二电磁阀的线圈作为切换模块的线圈,第二电磁阀的进气口作为切换模块的进气口,第二电磁阀的出气口作为切换模块的出气口,第二电磁阀的排气口作为切换模块的排气口。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车制动机平均管压力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模块包括第三电磁阀和第二气动换向阀,所述第三电磁阀的出气口与第二气动换向阀的控制口相连,第三电磁阀的进气口与总风管相连;所述第三电磁阀的线圈作为切换模块的线圈,所述第二气动换向阀的进气口与总风联管相连,第二气动换向阀的出气口作为切换模块的出气口,第二气动换向阀的排气口作为切换模块的排气口。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机车制动机平均管压力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压力开关,所述压力开关的气路接口与总风联管相连,压力开关的电开关公共端与所述空气后备单元的电源端连接,压力开关的电开关常开端与所述触点开关的公共端连接。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车制动机平均管压力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管径控制机构为设置在第一电磁阀的排气口与切换模块的排气口相连后的管路内的缩孔。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启明高殿柱方长征毛金虎李开晔刘杰谢军威
申请(专利权)人: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